李斯被腰斩之后,二世皇帝即任命赵高为中丞相,封安武侯,朝中大小事情尽由赵高决策处理。赵高见时机成熟,开始对章邯下手。赵高既怕关外反秦势力壮大,威胁秦廷安危;又怕章邯剿灭反秦义军,功高盖主。于是假传二世皇帝旨意,致函章邯,斥责其治兵不力,反秦势力日盛。殊不知,其时,章邯军已大败楚军,还斩杀了楚军上将军项梁,攻占军事要塞定陶,威震八方。

章邯看了矫诏,愤愤不平。想那二世皇帝,深居皇宫,每天锦衣玉食,左拥右抱,竟然对血战沙场的前线将士,不问青红皂白地胡乱训斥。且不知秦军已胜劵在握,楚军的凌厉攻势不过如此,连项梁之军亦被击败,各诸侯军更不足为虑。于是,将赵高送来的矫诏弃置一边。按照“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规矩,自引大军渡过黄河,向北挺进,先灭赵、燕,再图其他诸国。

章邯率大军即将抵达赵国之时,早有军探报至赵都邯郸。赵王歇闻报,急与文武大臣商议。张耳道:“秦军乃虎狼之师,前有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我赵军三十万之众,多亏派出使者巧施‘反间计’,及时阻止了白起进攻邯郸之势。此次秦军将领乃善战之将章邯,勇谋皆更胜白起一筹,又兼部下兵多将广,此番挟连胜之威来犯,我若力敌恐难取胜。加之连年攻战,都城邯郸城墙破损失修,不宜坚守。大王不如引军撤往巨鹿暂避,以退为进。

巨鹿城高壕深,易守难攻,更兼粮多,秦军虽然势大,一时也难以攻克。只要大王遣使分赴各地约会齐、楚等国,待各方来到,便可与秦军决一死战。”

堂上在座的大将军陈余,觉得张耳说得有理,自愿领命坚守巨鹿城北之要塞。赵王于是遣使急向楚怀王求救,并领着文武百官撤出邯郸城,暂时退避巨鹿。而大将军陈余则率军往巨鹿城北扎营,其率领的五万“河北军”乃赵军之精锐,一来到巨鹿城北,就挖壕垒墙,以备秦军来袭,兼做防守之固。

章邯率军来到邯郸,将城中百姓全部迁徙到河内,铲平了邯郸的城郭。正待扎营便闻报,赵王赵歇任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赵军已退守巨鹿,陈余来到巨鹿北面的常山,将那里的几万兵士组织起来,挖壕垒墙,安营扎寨,以扼守巨鹿之北,坚守待援。于是,章邯屯兵于巨鹿南面的棘原。

这一日,章邯正欲与众将商议对策,忽又接报,说李斯已被诛杀。章邯接过文书细观,便知李斯定是赵高设计所杀,但眼下鞭长莫及,根本奈何不了赵高。便只得闷闷不乐地想:自己在朝原只与李斯交好,现知己已然被害,自己职位又非显赫,身为主将总是出征在外,朝中一旦无人,从此自顾不暇。除遵从圣旨,整军再战,已无其他退路可想。若赵军久不应战,必将使秦军进退维谷。思忖到此,章邯即令王离、涉间从北面,将巨鹿包围;而自己则亲自率军直抵巨鹿之南,安营扎寨,修筑运粮甬道,以形成南北夹击赵军之势,迫其投降。

话说项梁战死于定陶之时,项羽正率军攻打外黄(今河南省杞县南)。外黄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再加上城中军卒坚守不出,项羽数攻不下,正在愁眉不展之际,忽闻军探来报,项梁军在定陶被章邯军偷袭,兵败身亡。项羽一听,便放声大哭,哭得肝肠寸断,捶胸顿足,众将见状,急忙上前相劝。虞子期上前劝慰说:“义父新殁,乃胡亥与章邯欠我项氏和虞家的又一笔血债,将军应化悲痛为仇恨,与秦军拼死一战!”项羽闻言,止住了哭泣,转而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发下毒誓曰:“若不打败秦军,斩杀章邯,为叔父报仇,则誓不为人!”

刘邦与众将闻得项梁新亡,秦军又借机屡屡至营外挑战,当下便与项羽商议道:“今武信君新亡,秦军必然乘机大举反击。

新晋怀王现居于盱眙,且此处兵少势微,随时都有被秦军攻陷的危险。为今之计,莫如暂且回军东归,借以拱卫新楚怀王而暂避秦军锋芒。”项羽虽不愿意,但考虑眼下敌强我弱,也只能听从刘邦等众将的建议,下令拔寨启程,回军盱眙。

其时,楚怀王在盱眙忽闻项梁兵败身亡,顿时吃惊不小,也正在为秦军即将大兵压境而犯愁。于是,心急忙慌地宣群臣上殿议事。上柱国吕臣首先上前奏道:“武信君被害新亡,秦军气焰嚣张,我军一时失势,士气定然低落,此敌强我弱之态势,已是迫在眉睫。鉴于目前危局,我王当以安定军心、慰藉民意为关键,厉兵秣马,屯兵备战,待恢复元气之后再与秦军决战不迟。在下建议,首先,由王宜将军率三军北上,迁都彭城,奖励三军,远拒秦军;其次,我王当下诏,即令在外征战的刘邦、项羽联军东撤,向彭城地区集结,以保卫新都彭城。待情势稳定,再蓄势待发。”

楚怀王即听从吕臣之言,命英布、蒲将军率三军即刻起程北上,迁都彭城。途中,楚怀王又降诏,令项羽、刘邦率军回彭城护驾。项羽、刘邦接到楚怀王命令后,分别率军赶往彭城。

项羽率军回至彭城,将大军于城外安营扎寨,自己则只身回至家中。那虞姬见项羽归来,急忙上前迎接,夫妻俩久别重逢,本应欢喜才是,然虞姬未及开言,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项羽见状,便知虞子期已将项梁阵亡之事告知了妹妹。于是搂住妻子劝慰说:“叔父曾多次对我言:‘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惟英雄。’大丈夫有泪绝不轻弹,我定要将那胡亥、章邯碎尸万段!”说着又勾起对叔父的诸多回忆,又忍不住放声大哭。此刻,反倒是虞姬止住了哭泣,安慰项羽说:“夫君,勿因悲伤过度,误了军中诸多大事。人死不能复生,望将军节哀顺变,振作精神,积蓄力量,为义父报仇!我闻得叔父亡故,早已命人在家中设置了灵堂,只等将军回来祭奠。”

经过虞姬一番规劝,项羽终于止住饮泣,擦干眼泪,与虞姬一同来到项梁灵前,磕头叩拜,焚香祭奠。跪于项梁灵前的项羽,想起叔父如亲生父亲般抚养、教导自己,视若己出,诲之不倦,不觉泪如雨下,长跪不起。想到义父和生父虞侃皆阵亡疆场。被秦军所害,难道这悲剧将在项、虞两家反复上演?虞姬不禁再次垂泪。这夫妻俩于项梁灵位前,哭作一团。直到窗外风起,一阵大风竟然穿堂而过,吹开了门窗,掀开了帷幔。项羽惊抬头,恍惚之中,看见窗台上站立着一只苍鸾,那漂亮的羽毛,因为长途迁徙显得有些凌乱。但那动听的鸣叫声似乎在告诉项羽:“项郎!

项郎!静下心想想:大敌就在当前,二世还在咸阳;不可乱了方寸,不可犹豫彷徨;小忍可成大谋,反秦复楚在望;请君保重身体,灭秦大业为上!”苍鸾鸣叫不停,似乎只要项羽不肯站起;只要项羽还在抽泣,它就要继续地鸣叫下去,即使如杜鹃啼血也在所不惜。

虞姬也听到了苍鸾的鸣叫,明白了鸣叫的真谛,于是对项羽说:“楚人自古尊凤,从鸾鸟起。禽鸟自有灵性,尤以哀鸣之声,需要闻听之人谨记。”听得虞姬之言,项羽方才站起。再望那窗台之上,竟已空寂无物,唯剩那帷幔还在风中飞舞。项羽收回目光,发誓道:“叔父请安息,孩儿定当诛灭秦军,斩杀章邯,取其首级,以祭奠叔父在天之灵……”

再说楚怀王,在英布、蒲将军等的护送下,平安到达彭城后,即在彭城东门为项梁设坛拜祭,又率文武大臣亲至项羽家中吊唁。

数日之后,楚怀王又以诸侯之礼将项梁安葬于定陶城外。

楚军诸路将领均已奉命回彭城待命。而章邯此时见项梁所率楚军主力失败,军心涣散,心中不禁骄矜地想:楚军不过如此,那项梁之军曾经所向披靡,攻城略地,连败我数阵,却于定陶一战溃不成军,还有何惧之?于是,从此不再将楚军的威胁放在心上。转而率军北上,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赵。而且即刻拔寨启程,离开定陶,几十万大军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邦率军回到彭城后,楚怀王见各路大军皆已抵达彭城,心中方才安定下来。嗣后,楚怀王一连数天宴请刘邦,与他在王宫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引得其他文臣武将皆有所嫉妒。

但又知刘邦待人谦和,且老成持重,故深得怀王厚爱也在情理之中。却不知楚怀王宴请刘邦,乃是看他年长于其他众位将军,于是问计于他:“各路大军齐聚彭城,如何方能相安无事,且为我所用?”

刘邦毕竟曾为官一任,泗水亭长虽小如芝麻,却也是朝廷命官,所以经验老到,立刻献计道:“可将诸路将军手握之军权收归大王一人之手,定可保各军相安无事,且唯命是听,由大王使用。”楚怀王闻言,连连颔首。接着,便先收了刘邦的兵权,算是为众诸侯树立了榜样,其他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自此,楚怀王就以彭城为都,号令各路大军。先拜共敖为上柱国,以替代项梁之位;同时又封项羽为长安侯,封鲁公,引军驻守彭城以西;封吕臣为司徒,引军驻彭城以东,其父吕青为楚令尹,在朝中辅佐楚怀王;封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并收楚军败归的散卒,合为一军,由刘邦率领,驻守砀郡地区,拱卫彭城西北地区,防止章邯领军南下。楚怀王将各路大军分派完毕,自以为面前这些身经百战、威风八面的将军,已皆对自己俯首称臣,唯唯诺诺。其实,众将多有不服,且埋下诸多隐患。楚怀王芈心毕竟年轻,虽然在项梁的扶持下,摇身一变,由“牧羊娃”

当上了楚怀王,却少有理政的经验,且心胸狭隘。

就在项羽与刘邦、吕臣各领军回至自己的防区之时,章邯已经率军灭了韩、魏两国,故韩、魏两地的豪杰士绅皆改换门庭,转投于楚。韩国虽亡但韩王流亡到了楚国,魏王无咎则被章邯所杀,魏地此时也成了一块无主的“飞地”。刘邦东归,刚回到彭城时,曾向楚怀王建议,立魏王无咎之弟魏豹为魏王,借以号令魏地的豪杰抵抗秦军。楚怀王觉得刘邦之言可行,便封魏豹为魏王,在彭城举行了登位的仪式。魏地的豪杰听说魏豹在彭城继了魏王之位,也纷纷来到彭城,其中就有魏太仆陈平。陈平自魏王无咎战死之后,逃离魏地,一直漂泊流浪在外,此时也投奔彭城而来。楚怀王早知陈平其人,在魏王无咎手下任太仆,博学多才,如今一见,就想留在身边听用,陈平却客气地回答说:“在下自有个性,最讲仁义礼智信,且决非随波逐流、朝三暮四之人。”

楚怀王听言更是喜爱,于是恳请魏豹割爱。魏豹既知楚怀王喜欢陈平,又想借此笼络楚怀王,便亲自从中斡旋,慷慨相赠,终于让陈平来到楚怀王身边辅佐之。楚怀王自是大喜,当下便拜陈平为楚司马。礼尚往来,楚怀王当即便拨给魏豹五千兵马,让他率军前往河东,收复西魏诸地。

魏豹从楚怀王处借得兵马后,即与其部将傅宽等,率军前往魏地。仅一个多月,便接连攻下二十余座城池。魏豹见西魏诸县尽在自己掌握之中,便将平阳定为了都城。

这一日,令尹吕青奏报:“彭城行宫业已完工,大王可择吉日移驾宫中。”楚怀王闻报早,立即召集文武百官上殿商议军情。

楚怀王对众文武大臣道:“秦国无道,诛灭六国,四海沸腾,民不聊生。始皇帝嬴政‘焚书坑儒’,已是世所罕见,而当下的二世皇帝胡亥,筑阿房宫,修骊山大墓,更是变本加厉,狂征暴敛。前武安君率军攻秦,屡败强秦,立功殊多,不料中章邯奸计,兵败身亡。目前我军暂取守势,以静制动。不知众卿有何良策破敌?”

楚怀王言毕,环顾群臣,众皆不语。过了一会儿,宋义启奏道:“武安君虽新败,秦军由此嚣张;但我军主力尚存,楚都彭城新立,正有后发之力。故不可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之威风。

依微臣之意,莫若趁此机会,与关东诸路反秦大军共结联盟,以牵制秦军,我王再遣主力西进,则暴秦可灭。”

楚怀王每听宋义之非深非浅之言,总是大悦,便立即对群臣说:“宋卿之言正合寡人之意。诛灭暴秦,乃是雪我大楚国的灭国之耻,复仇就在此时。诸将听令:无论何人,只要领兵西进,凡先入咸阳灭二世者,当为关中之王!但不知哪位将军敢担此重任,披坚执锐,领军西征?”

楚怀王一言既出,未待言毕,项羽已跪于廷前,并奏道:“暴秦无道,天下共愤。早年便骗先王入秦而囚禁,使楚受辱于秦,后又屡犯我大楚疆域,掠我无数土地,直至亡我大楚,灭祖、弑父,国仇家恨,罄竹难书。此等国仇家恨,岂可不报?不久之前,秦将章邯又率军偷袭我楚军,致使武安君被害身亡,新怀王被迫迁都于此,此等旧恨新仇,岂可不报?昔日楚南公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暴秦不除,二世不灭,楚国便无宁日,楚民便无处安居,秦、楚势不两立,不共戴天!臣愿领一军,西进伐秦,直捣咸阳,扫灭二世秦廷!万望大王恩准!”

项羽一席肺腑之言未说完,文武大臣早已热血沸腾,群情激愤,无不称“诺”。唯有宋义不以为然,且心中狐疑,担心楚怀王听信了项羽的话,将兵权交于项羽,酿成第二个项梁的悲剧;造成他宋义受制于人,唯项将军之命是从。于是赶忙抢在楚怀王允诺项羽之前匆匆奏道:“长安侯虽言之凿凿,慷慨陈词,但西进伐秦岂是儿戏?那是关系我大楚存亡的最紧要之事,非同小可,愚意须择德高望重之人领军前往,方可保万无一失,万望大王三思而后允,方为稳妥。”

楚怀王哪能听不懂宋义的话外之音?他不仅心胸狭隘,而且也极为精明。自登楚王之位后,更是任人唯亲,对独当一面、战功赫赫的项家军,总是不甚放心,若不是自己乃靠项梁一手扶持登上王位,不得不依仗项梁发号施令,早就不再对他言听计从了。

及至项梁兵败身死于定陶以后,他既为少了一员冲锋陷阵的大将而凄楚悲戚,又为那些功高盖主、欲凌驾于自己之上者倾泻的压力得以摆脱而长舒了一口气。前次,当刘邦献计收夺众将兵权时,宋义私下又向楚怀王建议:“项梁虽亡,其军尽在项羽之手,收其兵权为要,而其他诸侯旧军次之,大王可顺势把军权皆收于自己手中,以防他日再生出变数。”此言,正中楚怀王下怀。于是即刻先将项羽的军权,收于自己的手中。

此时,宋义之言又将楚怀王触动,他不禁想到:项梁深谋远虑,且其祖上世代为楚将,声名显赫,其本人在楚人中也素有威望,项家军上下无不咸听其命,甘心为之所用,项梁及去,项羽继之,项家军依旧会对其忠心不二,咸听其命而行事。定陶一战,项梁兵败身亡,其实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项梁已死,从此再不受到压抑;忧的是,定陶一战,竟然白白损失了我楚国数万兵马。

反观宋义其人,也颇知兵书道义,虽无实战经验,但宋义自被寡人调拨在项梁属下,参赞军事,谋划方略,也为项梁出过不少主意,虽不为项梁所采纳,也都是项梁刚愎自用所至。寡人知宋义用心良苦,言之有理,对他分外敬重。楚怀王陷入犹豫不决之中,于是吩咐先行退朝。

宋义当然知道,楚怀王草草退朝,乃是心中犹豫不决。于是,其退朝归家,更是坐立不安,便将朝中几位老臣邀至家中,商议一番,方才憩息。翌日早朝,几位老臣已知楚怀王欲派大将西征,见项羽尚未来到,又情知项羽急于为叔父报仇,欲亲率大军早日进关,当下即对怀王道:“项将军性情太过骄躁,与其叔父项梁类似,如让其引军西征,恐重蹈项梁覆辙,损我大军,坏我西征大局;而刘邦年长,老成持重,且素以宽厚待人似忠厚长者,在军民中颇有声望,不如让他引军西征。”

楚怀王追问:“寡人若派他们二人同去如何?”

众臣便答:“若是二人同去,也须得有主次之分。若沛公为主,项羽必是不服,早晚生乱;若项羽为主,沛公虽有稳妥之策,也不能得施,故独派沛公西征方为良策。”楚怀王左右为难之际,忽报赵国使者求见。

赵使入见后,即将赵歇亲笔书信呈于楚怀王,并对楚怀王说:“秦将章邯率四十万大军,正困赵王于巨鹿,特来求救。祈望大王念及携手抗秦的手足之情,尽早派遣雄师,援救赵国。”

楚怀王阅罢,即对赵使说:“你可速回,并报告赵王,请其勿要烦恼,寡人即日便发兵前往救援。”那赵使见楚怀王应允,感激涕零,拜伏于地,叩谢后退下。

楚怀王此刻心思已定,便对众将说:“项羽与章邯有杀叔之仇,使其往击章邯,其必欣然前往,拼死相搏。如此,一可援救巨鹿;二可使沛公独往西征,直捣咸阳。”

众人依旧不放心,道:“即便如此,也不宜独委项羽为主将。”

楚怀王也道:“寡人自有稳妥之主张。”言毕,眼睛已经转向了立于堂下的宋义。其实,自从齐地高陵君田显告诉了楚怀王,宋义曾力劝项梁不可懈怠,并预知项梁军败绩之事,楚怀王就对宋义更加器重,言听计从,那宋义在楚怀王心目中的地位,已是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