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们要给全世界的古代陶瓷制品来做一个综合排名,排名依据包括工艺水平、艺术水准、影响力、文化价值、价格等因素,综合起来打分,在这个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会是什么瓷器呢?我个人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珐琅彩瓷器。
也许你会说:“怎么不是青花,不是粉彩,不是五大名窑?这个珐琅彩是个什么鬼?都没听说过啊!”别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先来分析一下珐琅彩的“珐琅”。珐琅,大家其实对它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非常熟悉,只是大家不知道那就是珐琅。大家熟知的第一个就是景泰蓝。其实,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画珐琅”,而珐琅彩瓷其实也可以叫“瓷胎画珐琅”。还有一种东西,80后、90后可能不熟,但20世纪70年代之前绝对可以说家家户户每天都离不开它,那就是搪瓷。我们以前最常用的搪瓷把缸的“搪瓷”,其实就是珐琅。
为什么珐琅彩瓷可以排第一?
以价格来说,拍卖价创纪录的瓷器,前十名里各种各样,有斗彩、元青花、宋瓷等等。但是,不能说,鸡缸杯拍卖价格最高,斗彩就是第一。就好比,你高考考了省状元,但不能说你们班就是全省最好的。拍卖价格可以是个参考指标,前十名里珐琅彩肯定有一席之地,所以珐琅彩是最贵的瓷器之一。在这一点上,青花、粉彩、宋瓷等跟它差不多打个平手。但珐琅彩有一点是其他品种比不了的,那就是珐琅彩瓷器中没有一件不贵,而其他品种的价格相差很大,有贵的,也有便宜的。比如,同样是斗彩鸡缸杯,成化的那件拍了2.3亿,而清代民窑的制品可能就值几万或十几万,差距悬殊。但珐琅彩不会,只要出现,肯定是天价。
接下来看看艺术水平。这个很难有定论。但大体上排在最前面的有几个:宋代的汝窑、官窑,元代青花,永乐和宣德的青花等等。珐琅彩无疑也是第一梯队里的。
第三项,我们来看工艺水平。制瓷工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总体上越往后,工艺水平就越高。明代的制瓷工艺其实远远超过宋代,而清代又超过了明代。当然不是绝对地直线上升,而是螺旋形的,有时候也会有退步,但总体上还是进步。珐琅彩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康雍乾三朝,这是中国古代制瓷史上工艺的最巅峰。这个时候,剩下的对手就不多了,青花能算一种,粉彩当然也是,而宋瓷在这个项目上就比不了了。
再看第四项,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文化价值上,排名靠前的还是宋瓷、青花、粉彩这几种,珐琅彩和它们算是打平。而从影响力上来说,宋瓷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弱,而且比较间接,但青花非常厉害,全世界的制瓷业基本上都是从学习模仿青花开始的。珐琅彩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导致了粉彩的产生。在粉彩出现之前,青花是无可争议的江湖老大,统治陶瓷界长达三四百年。而粉彩居然就抢去了它的江湖老大地位,所以说珐琅彩的影响之大,仅次于青花。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理解珐琅彩的地位了。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分个名次,只是尝试说明珐琅彩在整个古代制瓷史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实际上,珐琅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这里先卖个关子。它和我们后面要讲述的内容有关。
既然珐琅地位如此之高,那为什么普通老百姓都没听说过呢?而这种瓷器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你可能会想:“这还用问?肯定是景德镇的御窑厂了,官窑啊!”这个答案不能说全错,但也不全对。为什么呢?让我们回到清朝。
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大航海时代从开启到那时已经超过100年,中西方文化和贸易的交流正在迅速扩大。而康熙本人对西方文明一直就非常感兴趣。当时很多外国传教士就在宫廷里任职,他也因此接触了很多西方的科学、文化和工艺,这其中就有西方的珐琅装饰。珐琅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时期就有了。珐琅的色彩很丰富,非常漂亮,被运用在很多工艺品上,如钟表、首饰等等。康熙在接触到珐琅之后也非常喜欢它。
当时,中国瓷器虽然如日中天,但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那就是瓷器上能够使用的色彩很有限,主要就是红黄蓝绿,而且每一种颜色也没什么变化。所以这个时期之前的彩瓷主要是五彩,五彩后来还有一个别名叫“硬彩”。你一听这个名字,就能感觉到色彩的使用是硬邦邦的。而珐琅的颜色不仅多,也更漂亮。所以,一个想法自然就产生了,能不能把珐琅运用在瓷器上呢?
这对皇帝来说不是个事儿,试试呗。
不过,马上就面临几个问题。
第一,皇帝高度关注这件事,但烧瓷器要到景德镇的御窑厂烧,离京城太远,所以皇帝没法直接指挥,连想了解试验进展的情况都非常困难。这就好比你现在迷上了做菜,刚打听到个菜谱,想试试,但食材在一个边远乡村,那里连电话都没有,你只能写信告诉那边的朋友,让他试着做这个菜。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要是皇帝,会不会急死?
第二,这种试验所需的原料很珍贵,因为全部要进口,数量也有限。
第三,做这样的试验还时常需要西方传教士的协助,毕竟这本来就是西方传来的,但也不可能因为这事就派传教士常驻景德镇。
所以,皇帝的内心是不想把试验放在景德镇的。
但是,如果不放在景德镇的御窑厂,能放到宫里吗?宫廷里其实有个造办处。很多门类的工匠就在皇帝身边,随时可以为皇帝服务。但事情还真没这么简单,因为制瓷已经不是一门单独的手艺活。假如要做家具,可以找几个木匠,需要的工具也不多,运来木材,就可以在宫廷里做起来。但烧瓷器已经成了一条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没有配套,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放到景德镇去嘛,太远,皇帝不干;放到皇帝身边嘛,条件又不允许。怎么办?
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后来还真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分两步。第一步是瓷器的烧制,还在景德镇。景德镇把瓷器烧好后,运到京城,然后在宫里完成第二步——画珐琅。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而且对工艺的要求比烧瓷器要低得多,只是在瓷器上画好珐琅之后,再低温烧制一次,而且低温烧窑远不如高温烧瓷器难。实际上,它有点像烤,只不过比烤白薯、烤串的要求高点。于是,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试验就在紫禁城里开始了,而且还成功了。但这个成功也真是来之不易,前前后后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就可以把前面的谜底揭开了。排名时,珐琅彩重要的加分项是什么呢?那就是,它是唯一在宫廷里面最终完成的瓷器。而且画珐琅的都是宫廷画师,皇帝甚至还让西方的传教士参与,其中就包括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以,珐琅彩的绘画水平就不是匠人可以企及的,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每一件珐琅彩都珍贵无比。
更为重要的是,珐琅彩直接导致了粉彩的产生。而粉彩出现以后,渐渐取代了青花,在外销瓷当中更是如此,这意味着珐琅彩反过来又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西方传入的材料在中国发展变化,又反过来传回欧洲,甚至传遍全世界。可以说,又一次完成了材料、工艺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全球大循环。在此之前只有几百年前的青花瓷做到了。
所以,陶瓷从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用品或者工艺品,它一直是一个全球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