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朋友来景德镇,我都会带他们看看青花瓷的制作过程,并鼓励他们尝试一下自己画青花瓷。不管是专业画家,还是完全没学过画画的小朋友,其实上手都很容易。而且等到烧制完成,他们拿到自己画的青花瓷的那一刻,都会无比兴奋。有一次,一个小孩子,画着画着,觉得画得不好,就开始乱画,最后干脆把整个盘子涂满了青花色料。没想到,烧好之后,效果居然还很不错。所以,很多朋友觉得,制作一件青花瓷好像并不复杂。
但是,回到它诞生之初,这简直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要从青花瓷产生的三个条件说起。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青花瓷的诞生,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准备:透明釉、白瓷以及好的蓝色。
首先,釉必须是无色透明的。如果釉是不透明的黑色,那么青花图案就会完全被釉盖住。
其次,瓷要白。如果把青花画在黑色或者蓝色的表面上,效果肯定都要比画在白色上的差很多。这跟美女化妆要先打粉底、把脸涂白是一个道理。
再者,青花要蓝。这句话说起来轻松,但真要烧得蓝,并不容易。事实上,现在已经可以把青花的出现追溯到唐代。但唐代的青花瓷,白的不白,蓝的也蓝得不漂亮。你就算看到了唐代的青花瓷作品,恐怕也认不出它来。历史上,从烧出蓝色到烧出漂亮的蓝色,中间隔了好几百年。所以说,要烧出漂亮的蓝色,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以上就是青花瓷诞生的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就有点像铁人三项的比赛,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完成一项都很困难,更别提要同时完成三项了。
那我们再分头看看青花瓷的“铁人三项”到底难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透明釉。早期的釉主要就是黑釉和青釉。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釉里面含有铁元素,含铁量高就变黑,含铁量少就泛青,当然,铁再少就会成为无色透明的。这就是透明釉的出现要晚得多的原因,因为技术上要求更高。宋代时,北方白瓷的釉已经是透明的,而南方青白瓷上的釉也已经非常接近无色透明了。到了元代,透明釉这方面就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接下来看第二个条件——瓷白。瓷白不白,其实主要和制瓷的材料有关,就是要有好的瓷土。一般来说,一个地方有好的瓷土,才可以烧出好的瓷器。景德镇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但是,到了南宋后期,经过好几百年的大量开采和使用,景德镇优质的瓷土材料渐渐少了。于是,瓷器品质整体上就呈现出下降趋势。当时,要想烧制出优质的青花瓷,首先要解决的是优质瓷土资源匮乏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瓷业将面临整体走向衰落的危机,这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这个危机是怎么解决的呢?靠的是发现了高岭土。这可以说是整个瓷器史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大发现。
不过,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解,一般人们会以为高岭土特别好、特别珍贵,可以取代以往的瓷土材料,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高岭土其实是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材料,欧洲、美洲、亚洲到处都有,谈不上什么珍贵。其次,它不能单独用来烧制瓷器,必须和传统的瓷土材料进行配比,之后才能大大改进瓷器的品质。有点像我们做菜时要放调料,可以让菜更好吃,但我们并不会直接吃调料。这种加入了高岭土的瓷土配方在陶瓷史上非常重要,被称为“二元配方”。可以说,高岭土以及二元配方的出现,是陶瓷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技术进步。
接下来是第三个条件——色蓝。
好了,有了透明釉,还攻克了瓷白这个大难题,现在只要有好的青花料,青花瓷就可以烧出来了。不就是蓝色料吗?但这个问题更加困难,因为中国没有好的青花料。最好的青花料产自波斯地区。要知道,放在今天,人们都会觉得伊朗和中国之间有着一段遥远的距离。那可是在元代,对当时景德镇的匠人们来说,那真是远得难以想象的“远方”。
且不说这么远的距离,青花料的运输得有多困难了。就是想要得到青花料的信息,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像现在,我们有互联网,可以全世界找信息,当时可没有。所以,这样一种特殊的瓷器需要的原料竟如此独特,产自如此遥远的国度。最终如此伟大的产品得以完成,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你可以想象一下:八百多年前,你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想吃麻辣烫,可是没有辣椒,全中国都没有辣椒,也不知道地球上什么地方有辣椒,但是最后竟还真吃上了麻辣烫,是不是个奇迹?
对,元青花的诞生,就是这样的奇迹。那么,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古代波斯地区一直非常喜欢蓝色。今天都能看到他们的建筑物中有大量蓝色的运用。但和欧洲一样,他们一直无法生产出瓷器,只能烧制出陶器。他们比欧洲人更早接触到中国的瓷器,非常喜欢,也一直想把蓝色的装饰用在瓷器上。随着贸易的畅通,在元代很多波斯人来到中国做生意。一些人就带着青花料来到景德镇,看看能否在景德镇定制出他们想要的产品。
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最后在景德镇真的成功地烧制出优质的青花瓷。当然,因为本来就是波斯人的订单,这些青花瓷大多也就出口到波斯地区。所以,元代最优秀的青花瓷,今天最重要的收藏都在中东,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其次是伊朗。
这样,釉透、瓷白、色蓝三方面的技术准备终于完成。但是,这仅仅是必要条件,只是准备工作完成。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
烧制瓷器是不能一项一项完成后再组装起来的,而是在窑火中一次性烧成的。这样一来,烧制的难度就不是三者相加,而是相乘了。任何一个部分在烧制过程中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甚至很可能功亏一篑。如果青花烧得好,胎也烧得白,但是釉太厚不够透,那成品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雾里看花。或者,釉透,胎也白,但青花的色调不好,结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好像铁人三项赛,你不是一项一项比,而是一次比,所以任何一项出了问题,直接就输了比赛。
我们现在很难知道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但一定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地总结经验,最终才获得了成功。这个过程也使制瓷的工艺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最终,景德镇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彻底打败了其他所有的窑口,一统江湖,成为陶瓷世界绝对的霸主。
元代的青花瓷虽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奠定了景德镇作为瓷都的基业,但历史上,人们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就不知道元青花的存在。全世界认识元青花,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会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