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杜聿明严令邱、李两兵团攻击前进,但因粮弹缺乏,士气低落,下级官兵厌战情绪日增,对解放军的攻击并无成效。他只得一再电请南京尽量多空投粮弹。

文强12月8日日记记载:“余至投掷场布置,于八时左右,我空运机轰轰然而来,有运输机,有空中霸王号机,有陈纳德之运输机,降落伞纷纷而下,诚奇观也。整日投掷成果甚佳,我军精神为之一壮。”

文强也是分配粮弹的主持者,他痛心地看到,由于空投场过于狭长和风向不定,在全部的空投量中,最少有三分之一落在包围圈外,也就是落在了解放军阵地上。解放军的欢呼声,隐隐可闻,无怪乎他们要取笑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了。

晚上,文强召集兵站负责人和各军代表,清算粮弹总账。结果,以粮食一项来说,仅够供给20万人,所剩10万人又该怎么办?如果平均分配,一天内一干一稀,只吃两餐,束紧腰带,也无法解决长时间的饥寒局面。再说,在包围圈中尚有8万难民,也不能不管……

12月9日,因天色阴暗,只空投了一次。

文强12月10日日记记载:“空投,因粮弹落下,多有误伤或误死者,有夫妇一对,正坐地喁喁私语,粮落其夫之头顶,脑浆迸裂而亡。有一车夫正在工作,粮落腿上,一腿折断,死于非命。如此之事,时有所闻。战地则视为平常矣。”他在14日日记中补记:“连日空投,误死者将近五十余人,人命如草芥,可哀可哀。”17日日记中又补记:空投粮弹砸死者“较之炮弹炸死者为多,人人呼之为米祸。”

12月11日,是空投第四天,文强日记记载:“收获尚佳,惟各友军互相抢粮,节制之师,多不听命,尚何胜利因素之可言也。”

然而祸不单行。自11日下午起,彤云密布,天气转寒,12日拂晓开始下起了大雨,然后是雨雪纷飞。

14日又恢复了空投。但文强统计,空投粮弹不足需要量四分之一,如果与解放军长此相持下去,必然会影响战斗力。

粮弹投到国民党军阵地后,也引发了许多矛盾。空投场上,近水楼台先得月,谁离着近便被谁先抢走。尤其是强者无人敢惹。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争夺空投场上的控制权,浮报官兵名额多要粮弹,闹得乌烟瘴气。

后来,米面有了,又缺柴烧煮;没有办法,便拆房梁.挖棺材,甚至一束草一根木头,其价值竟超过了手表手枪。再加上缺医少药,饥寒交迫,伤员更是受罪,重者死亡枕藉,轻者缺乏营养,无衣御寒,眼看小小伤口拖到化脓生蛆,惨不忍睹。

如此连锁反应,每况愈下。文强只感到心力交瘁,无所措手足。

16日,文强得知黄维兵团已经突围,并从蒋介石来电中证实了此事。当时他想到的只是:“我军期待与黄兵团会师乃告绝念。”但他很快就得到了更为可怕的消息,黄维兵团在双堆集突围失败,全部被歼,黄维也被解放军俘虏了。

这和黄百韬兵团被全歼,黄百韬战败自杀,同样令人震动惊骇。

二黄都是国民党王牌兵团,竟被解放军各个击破,大口吞食,使国民党军官兵胆战心裂。消息虽说严格保密,但在17日已传遍各部队。

杜聿明垂头丧气,在掩蔽地里与邱清泉对坐,一言不发。

杜聿明突然拿起电话机,想同李弥通话,但只喊了声“李司令……”,又将话筒放下了。

舒适存消极情绪更是露骨,竟将掩蔽地上铺遮灰土的降落伞撕个粉碎,自言自语:

“一切都完了,比预料的更糟……”

因蒋介石来电要求杜聿明“派员飞京面授机宜”,17日,杜聿明派参谋长舒适存飞赴南京。

文强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连日达旦始眠。每徘徊战场之上,睹月色凄清,四周炮声不绝,士卒多有怨言,可想见当年楚项羽之被围,四面楚歌之局矣!”

从文强日记可知,他这时已经不得不想到了自己可能战败被俘的命运。

他回想到当年在四川万县与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人共事的情景,想到当时他们在拥兵自重的军阀杨森面前都显得十分“落魄”,如今却都成了解放军的大军统帅,豪气凌云,令国民党军谈虎色变,他甚至在18日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但不知遇我知者尚能以礼待之否?”

他已在考虑一旦成为他们的“阶下囚”将会受到何种待遇。

19日午后,舒适存偕空军司令部通讯署少将副署长董明德乘C47型飞机飞返陈官庄。

专机带来了一大批防毒面具。这件事来得蹊跷,引起人们猜疑。谁都知道共军没有化学武器,也从未使用过毒气弹,弄来大量防毒面具有何用途?

舒适存悄悄告诉文强,原来,那是他奉命到联勤总部找副总司令黄仁霖领取的,是准备给突围的先锋部队用的。这是蒋介石的指示,企图先派空军向共军阵地投掷大量催泪性毒气弹(还不敢使用窒息性毒气弹),让戴着防毒面具的先锋部队领头撕开口子,实行突围。董明德就是专门来与杜聿明协商如何陆空配合投放催泪弹突围的具体办法的。

舒适存对文强说,老头子交代这一计划时,连作战厅长郭汝瑰也不相信,借故把郭支开了。

文强对此表示了异议。在当天日记中他写道:“……见总统亲笔信,知前途尚有一线希望。惟计划中某事似太残酷而不人道,余亦有所建议,人微言轻,徒然饶舌而无益也。”

舒适存还为文强带来一大包便服,说在突围后万一失散时用来化装逃跑用。

他是托人代购的,也没有检查过。这时打开包袱一看,竟是崭新的一套毛料西装和蓝色大氅。真是令文强啼笑皆非。困处愁城的人,都已经成了叫化子兵,突围反倒打扮成出国的外交官一样,岂不是天大笑话?

舒适存也很不好意思,变得面红耳赤起来。

杜聿明对突围毫无信心。鉴于黄维兵团突围失败的教训,他决定向蒋介石上书献策,争取挽回军事颓势。

20日,杜聿明找邱清泉商量后,又把舒适存和文强找来讨论,最后拟定献策三条。也就是他所说的“三策上书”。大意是:

上策,在平津双方军队相持的局面下,东北、华北的共军未能南下之前,建议集中可能调动的一切部队(包括桂系白崇禧统率下的武汉主力部队),救援淮海,与共军进行一次决战;

中策,充分利用空投粮弹补给,以加强原地持久固守,争取时间,以便让中央在政治上有所运筹(包括争取美援,争取国际环境的变化。杜聿明的内心深处还有争取国共和谈成功的想法,但不敢说破);

下策,照令实施全线总突围。

杜聿明的意思,执行下策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杜聿明连夜亲自将信写好,决定派舒适存次日便与董明德一起飞回南京向蒋介石复命。

文强一直担心着葛世明和孩子们,他把杜聿明赠他的3万元钱交舒适存带去南京,请廖宗泽转寄,并写了一封信。

不料,当晚即风雪大作,飞机接连几天都来不了,董明德只得天天陪着杜聿明打桥牌消遣。在闲谈中,杜聿明吐露了“强令突围,一突就完”的意见。董明德也说,现在南京是一团糟,以前还有人主张和谈,听说蒋介石不同意,现在也没有人敢提了。他认为现在各方面都不能再打了,希望杜聿明能去南京向蒋介石进言。但杜聿明却又担心董明德是蒋介石派来观察他的态度的,觉得董明德似乎对他有怀疑,便又不得不说些誓死效忠于蒋介石的话。

文强眼见给爱妻的信和钱带不走,也如坐针毡,忧念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