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再反的消息传到了元大都后,皇帝为之寝食难安,四川行省参知政事答失八都鲁之子孛罗帖木儿(与国丈名字相近)表示愿为君王分忧。皇帝认为答失八都鲁在镇压荆襄的民乱时表现不错,其子孛罗帖木儿也颇有些名声,便派孛罗帖木儿南下,希望他能给海寇们一点颜色瞧瞧,提振大元的声威。
这天,身为右丞相的脱脱在御书房上奏道:“陛下,如今修治黄河已成当务之急,不然恐将为肘腋之患。”
已到而立之年的皇帝翻了翻脱脱的奏疏,道:“嗯,朕前番翻阅文书,发现元统元年时,黄河大溢,河南水灾,两淮旱,民大饥,险些酿成不测之祸。去岁变钞之举有些不够深思熟虑,闹得市面上不太安稳,难免有些失人心。今年这国库尚算充盈,是该给天下百姓做些实事了。”
“变钞之举”指的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通货膨胀问题,至正十年(1350),脱脱采纳左司都事武琪的建议,实行了变更钞法亦即发行新货币的做法。但其结果却事与愿违,官吏贪腐败坏下的中央政府信誉不佳,导致民间都把铜钱藏起而弃用纸币。大量新钞印行后,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新钞形同废纸,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加剧了两极分化,一度加重了社会动**。
脱脱见皇帝提起了变钞之事,惶悚着伏地叩首,主动承担责任道:“变钞之举端在臣虑事不周,累及朝廷声名,臣愿承担责任,请陛下降罪!”
皇帝作为最高决策者,自然也有失察和臆断的责任,他对此心知肚明,只得摆摆手道:“此事先放下不提,为挽回人心,得赶快布施朝廷德泽了,既然提到修治黄河,依爱卿看来,何人能担此大任?”
脱脱立即回禀道:“启禀陛下,治河乃是工部尚书分内之事,工部尚书贾鲁一向政声颇佳,又是水利方面的行家里手。臣建议,就以贾鲁为总治河防使,专力负责修治黄河吧。”
“好,容朕再想一想。”
几天后,朝廷便颁下了圣旨,正式任命工部尚书贾鲁为总治河防使,开始了修治黄河的谋划和举措。
元廷本以为这是一桩利国利民之举,必定得到黄河沿岸百姓的拥护,可是万万没想到,当地官府借机盘剥且急于求成,弄得河南百姓怨声载道,无异于往干柴中又丢下了一颗火星。
韩山童本是赵州栾城人,因祖上是白莲教的头目而为教众所崇拜,后韩山童的祖父因“白莲会烧香惑众”的罪名,被元朝政府“谪徙广平永年县”。这一打压举动不仅没有让韩家及白莲教走向没落,反让韩山童父亲这一代人的名望越发走高,韩家传教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地域也越来越广。到了韩山童这一代,韩家已在河南、江淮间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信徒,达数百万之众。
由于祖父的受难和官府的敌视,韩山童起了推翻元朝之心。当修河工程搞得民怨沸腾之际,他见河南地区有机可乘,便率领着杜遵道、毛贵等一些心腹干将来到了颍上县,准备在这里点燃反抗之火。
颍州人刘福通是当地的白莲教头目,奉韩山童为教主。韩山童来到颍上,主要还是想借助刘福通在当地的势力。
这天,韩山童见民心可用,便召集了刘福通、杜遵道、毛贵等骨干,商议起事的事宜。
正襟危坐的韩山童开宗明义道:“如今几十万名河工被召集起来,他们吃不饱饭,还要被监工的官军打骂,多半有一股子不平之气没处发泄。‘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这是世尊的教义,而今天下大乱之兆已成,如何为我所用,才是关键!众位尊者,有何高见?”
杜遵道曾经是国子监生,较之一般人熟知书史,依然未脱儒气的他显得成竹在胸:“历来最能蛊惑人心的无非是童谣和谶语,如今‘但看羊儿年,便是无家国’的童谣,已经遍及黄河南北。再过四年就又是羊年了,恐怕那时会有更多豪杰出来,要闹得‘无家国’了。不过,若我等得了先机,加以世尊正义,人心悦服,自然可以号令天下群雄!依我的意思,不如我等也编个关于黄河泛滥、天下大乱的童谣出来,教给孩童们去唱,火上再浇它一瓢油,到时便不难凝聚人心。”
刘福通一副豪杰模样,端正了一下坐姿,寻思了一会儿,亢声道:“杜尊者所言有理,我等白莲教众自然是一呼百应,可那些寻常百姓,还是更迷信这些童谣。我等可再编上几句顺口溜,作为号召起事的教旨。”
毛贵一向多智谋,虽只有三十出头,但很得韩山童的信任和倚重。他闻听刘福通等人的意见后不禁摇了摇头,说道:“如今再去教唱童谣恐怕缓不济急,不能直指人心,何况这童谣多了,百姓们也不知该信哪个了。依我的主意,我等干脆来个移花接木……”
韩山童向前趋了一下身子,急忙问道:“毛尊者快说,如何移花接木?”
毛贵拱了拱手道:“回主爷,先前河南地区不是疯传‘石人一出,天下必乱’的流言吗?我等可就势打造一个石人,命人偷偷埋到黄河河道里,等着河工们把它给挖出来。主爷,您想,到时将是何等光景?”
众人合计了一番,还是觉得毛贵的意见高明些。最后,杜遵道又提议道:“干脆就刻它个单眼石人,更显凶相!童谣嘛,我看还是要唱,嗯……就唱‘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吧,这样才算明明白白!”
经过一番商议,起事的顺口溜也由杜遵道等人编造好了: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
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
为了显得名正言顺,杜遵道又向韩山童提议道:“主爷,我等白莲教众皆知您是‘明王’无疑,可普天下的一般人,尤其是那醉心孔孟的读书人,还是更为怀念赵宋之世。而今为扩大影响,您干脆就对外自称是徽宗八世孙吧,这样做我华夏之主也就名正言顺了。”
韩山童急于求成,想了想便赞同了。一心想要固位的刘福通便借机说道:“咱姓刘,就对外自称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吧,来保徽宗后裔复国。”
“好吧,反正年代也这么久了!”韩山童首肯道。实际上,这就等于默认了刘福通主掌兵权。刘福通自然窃喜不已,对于起事的准备事宜更加卖力了几分。
不久后,单眼石人的童谣迅速传播开来,引得民间一阵**,人们纷纷四下奔走相告,很多参与黄河工程的河工也开始窃窃私语,大伙似乎都在等童谣成真,如久旱急盼甘霖一般。
终于,当那具事先埋藏好的凶相毕露的单眼石人被河工们不经意间挖掘出来,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时,在场的十多万名河工无不心潮澎湃、血气上涌。大家壮着胆子小声呼号:“真的要变天了啊!杀尽不平方太平,是时候了!”更有一些白莲教徒乘机大肆煽动武力反抗元廷,并表示要听从“明王”韩山童的号令。
眼见时机已近成熟,韩山童想要立即起事,毛贵却适时地建议道:“如今元军闻风后突然增兵,人马过于集中,不利于我等就地起事。而主爷您也过于暴露,不如我等先行分散到附近各地去,约定好日期一起发动,来个四面开花,让元军顾此失彼。”
急不可耐的韩山童不听毛贵的建议,道:“如今火已经点燃了,只能马上添柴,不然就可能被灭掉。咱们就在颍上轰轰烈烈干一场吧,天下教众与各路豪杰一定会闻风而动,那时定然是一番大好光景!”
杜遵道也有些疑虑,他见韩山童如此坚决,便不好再阻止。不过他唯恐遭遇不测,所以在宣布起事时便托故先行离开了会场。
在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的带领下,几千人聚集在一起,杀了白马黑牛,祭了天地,只待正式揭竿而起时,却因事机不密、消息走漏,引来附近大队元军镇压。双方仓促间展开了一场混战,起事的一方终因准备不足被镇压了下去,着装明显的韩山童在败逃过程中被元军乱箭射杀,他的妻子杨氏闻讯便带着十岁的儿子韩林儿躲藏了起来。这是至正十一年(1351)三月间的事,整个颍上县一时间陷入了杀戮之中。
勇猛善战的刘福通率一队人马侥幸逃出了元军和官府的罗网,他与杜遵道等人结伴跑到了自己百里外的家乡颍州,准备乘势再举。在总结失败教训时,刘福通慷慨言道:“我等要改天换地,还是要造出一番新气象来才好,不能只是一群农夫的模样。此番举事,咱们不妨学学那太平道的黄巾军,红色乃血色,大伙就一律头裹红巾,以示同元廷决裂之心!”
杜遵道想了想,击掌赞同道:“好,咱们这支队伍就号称‘红巾军’吧。如今明王不在了,要想聚拢人心、号令天下徒众,非找到小明王不可,此事要多加留意。”
众人计议已定,便决定一面在颍州举事,一面派出人手找寻韩林儿母子。五月初三这日,颍州城防守空虚,被周密准备、突然发动的红巾军一举占领,由此引燃了灭亡元朝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