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次攻打集庆失利,队伍的元气与士气都有些受损,元璋反倒显得不那么着急了,他暂时沉潜下来,慢慢积蓄水陆两面的力量。
其实并非他没有胜利的把握,而是他要争取万无一失,以确保三攻集庆能够必胜,如此才能无损于自己的威名。从情报上分析,张士德部已经与元军胶着于平江城下,短时间内根本无力西顾常州和集庆路,这就可以让元璋的布置从容些许。
不过,北方却不断有坏消息传来:先是刘福通用计除掉了杜遵道,造成小明王朝廷里一阵不小的混乱;尔后的十一月间,红巾军主力又在中牟大战中惨败于元将察罕帖木儿之手,从大局上看,元廷在北方似乎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种种不利的局势,令元璋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与元廷的关系定位,这时他突然想到了先前被自己俘虏的那位元万户纳哈出,此人乃系成吉思汗麾下“四杰”之一、太师和国王木华黎的后裔,故而元璋便高看此人一眼,一向待之甚厚。
这年十二月的一天,元璋对李百室、冯国用等人说道:“成吉思汗的功业世间少有,木华黎的大名也是如雷贯耳!此番咱既降住了纳哈出,万不可怠慢了,今后说不定就会派上大用场呢!”
李百室因之笑道:“是啊,天上那么多云彩,谁能说清哪块下雨、哪块不下呢?总要都供起来才稳妥!”
冯国用为着长远计,也附和道:“也好,来日方长,将来与元廷有所沟通,也可望纳哈出出力呢!”
“近日咱见那纳哈出郁郁寡欢,便派人去探其心思,纳哈出坦言:‘幸蒙明公不杀之恩,在下难以为报,但而今一心只向着北方。’他被我等降住也快半年光景了,那胡马尚且依恋北风呢,干脆咱就卖给他这个人情,成全了他吧!”元璋做出为难状道。
徐达立即站出来阻止道:“恐怕此举不妥吧,主公,您这可是放虎归山!您若指望着放归这些自视血统高贵之人来收买其人心,那大概是奢望!”
“白白放他又如何,天德,你想啊,至少此举不会败坏咱朱某人的名声吧,哈哈!”正如冯国用所忧虑的那样,其实元璋知道未来的困难还很多,恐怕也少不得要向元廷示弱一回呢。
元璋主意已定,他又给纳哈出资助了不少路费,这才打发他一行人北去。
就在元璋部按兵不动的时候,蛮子海牙所率水师却已扼守住了采石江面,以阻绝长江南北,并伺机攻打太平。
元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此时他正好可以搬出自己前不久已然装备齐全的争战利器。元璋是一个头脑灵活、眼光敏锐、自学成才的兵家,他一贯重视队伍的纪律和装备,因此当他发现火铳在战场上取得的惊人效果时,立即意识到了此物的重要性,于是赶紧命人进行研发和铸造。
陶安见多识广,元璋有一次特意就火铳的事情征询他的意见,他侃侃而谈:“火铳之出现已近百年,它具有多般优长,如使用寿命长、规制易于一统、构造甚为杰出、射出之速甚快,所以在创制成功后,便大量装备队伍以用于作战。只因后来天下升平无事,军备渐趋废弛,火铳的使用就少多了。而今各路豪杰都尚未花费太多心思在它上面,实在是一大疏失,咱这江南之地,多有富于巧思之人才,大可对火铳进行各种推进研制,只要明公多投入些人、财、物即可……”
“那这火铳是不是可大可小呢?咱听说宋时有所谓‘突火枪’,是一种管形射击火器,不知威力如何?”元璋问道。
陶安解释道:“自然是可以根据需要,做大的话,如装备于战船和关隘守备用的中型碗口铳及专用于城防要塞的大型铳(筒)炮;做小的话,如一般兵士操弄的单兵手铳。那突火枪乃竹制,自然不如金属材质的,突火枪射程近、威力小,枪身还易烧毁炸裂,无法耐久使用。在火力上,此类大、中型火铳可以充分压制西域炮,单兵手铳也可以部分取代普通弓箭……”
元璋已经听闻倪文俊、陈友谅水师中装备西域炮的事情,顿时感到欣喜不已,当他听说手铳可以取代普通弓箭时,又忙问:“先生觉得这些火器能否对付蒙元的骑兵呢?”
“这个……”陶安想了想,“如果量大,想来是可以的吧,比如十个兵士中就有一人操持手铳,以一万支手铳压制五千骑兵,想来不是难事!因火器爆发时还伴随着巨大的声响,马匹就算不伤,也容易受惊!”
元璋听陶安分析得有道理,不禁兴奋异常。他找到徐达,很是亢奋地说道:“天德啊,这一回,咱不仅找到了对付敌城、敌船的武器,也找到了对付蒙元骑兵的利器!”
徐达还有些疑虑,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扫平群雄、一统天下有何难?只怕是您高估了它。”
“高估与否,过阵子就见分晓了!好在这江南之地人力、财力都远较江北充足,而且铁矿和铜矿也不愁,交通更便利得多,真是天助我等!”元璋得意道。
“那是自然,有财、有人终归是好事!也亏得主公带领大家转战到了江南。”说着,徐达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铸造好第一批火铳后,元璋立即将这批争战利器装备到一些大船上,用来对付元军的威胁。在进行演示的阶段,徐达等人也深为这等利器的威力所折服,当即欣然表示道:“此物确实不同凡响!看来破敌有望了!”
元璋却略带谦逊地笑道:“而今还有两大不足,一是数量太少,二是质量、花样上还有待改进,这些还需慢慢来,大伙可别心急!”
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一过,元璋便亲率常遇春等人前往攻打蛮子海牙,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这些火铳如何实战操作,威力又如何。
当时敌船在江上互相往来,彼此支援,势力甚大,元璋便把常遇春与廖永安二人叫来,叮嘱他们道:“遇春你不善水战,但你难得在一股冲劲,如今咱就安排你一个重任,就是要你部作为疑兵横插到敌船中间去!永安,你精于水战,望你与遇春有一番相得益彰的配合。”
“主公就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二人领命而去,只见常遇春、廖永安所部一马当先,率领一支船队将敌人拦腰截为两段,并以此吸引了敌军的注意,敌军生怕有失,便对常、廖所部集中进行围攻。
此时,元璋则率领主力军对被分割开来的一股敌人进行猛攻,趁着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全力一击,以达到歼敌一部的目的。
元璋的苦心果然没有白费,那些初次登台亮相的火铳威力奇大,只要打到敌船上,就准保打得敌军船翻桨烂。激战从早晨持续到中午,胜负已经相当明显,最终元军大败,被俘达上万之众,舟船几乎全被缴获,只有蛮子海牙侥幸逃生,带着一些散兵游勇狼狈地逃往了集庆城内。
此战结束后,元璋立即开会宣布:“前者江上一战,我部大破蒙元水军,不仅一举恢复了近半年来低迷的士气,也扫除了我部攻打集庆城的最后一个隐忧——切断了周围元军的来路,破除了元军从江面上发动进攻的可能,相反却利于我部从江上封锁和攻打集庆城!”
“集庆外围府县皆已被扫清,制江之权也已操之我手,集庆已近乎一座孤城,请主公下令三攻集庆吧!”徐达请命道。
“是啊,这半年多我等可是憋坏了,该出出这口窝囊气了!”花云掐着腰说道。
众将纷纷表态,元璋于是微笑着拍板道:“好!三月六日是个黄道吉日,本帅将亲率诸军自太平水陆并进,三攻集庆!如今张九六已拿下平江,元军在江东四面楚歌,此次攻打集庆,我等要力争必克,不然集庆将不复我有!众将皆须立下军令状,如有出战不力者,一律严惩不贷!有不敢立此状者,可留守太平。”
众将都不想做孬种,便纷纷来签军令状,就在大家争先恐后地画押时,突然从大堂外传来一道声音:“算我一份,我也要立军令状!”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朱文正这小子,因他是元璋的亲侄子,大家已本能地把他视为了纨绔子弟,故而都对他多少有些不屑。文正近前对元璋说道:“前番四叔有言在先,侄子来领命了!”
元璋听赵德胜说,文正身手确实已经很不错了,为了让大家都认识一下他,元璋便道:“好吧,打集庆有你的份,不过老叔要先试试你的身手,看看给你安排个什么职位!”
“好,四叔尽管来试吧!”
此时郭兴、郭英已经成为元璋帐下的亲军将领,元璋便道:“郭兴,你跟这小子比画比画!”
郭兴领命出列,两人各拿了一根棍棒比试起来。几个回合后,众人对文正的看法便改观了,纷纷叫起好来!
二十几个回合后,郭兴落败,元璋于是笑道:“果然不愧是‘黑赵’的徒弟,才学了一年多,就把我的亲将给打翻了,哈哈!”
“让我郭四儿再来领教一下吧!”郭英捡过哥哥的棍子,便与文正交起手来。
郭英的身手不输于元璋,一般将领也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跟文正倒是旗鼓相当。两人的较量分外精彩,连四处的兵卒也都围拢来看热闹,最后郭英还是仗着身经百战的经验占了上风。
元璋眼见侄子如此出息,又希望他能尽快立功以安排重要的职位,以便帮自己握紧兵权,于是大声道:“行吧,那你此次就跟着遇春他们打先锋去,若是表现好了,老叔就让你做个领军元帅!”
“四叔此话可当真?”文正问道。
“军中岂有戏言?”元璋明白,今日正好借着这个气氛来许诺,改日重重地提拔了文正,众将才不好说什么。
朱文正受此鼓舞,暗暗发誓要在三攻集庆之战中好好表现一番,为此他颇费了一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