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脸色变了变,道:“洪帮,原名叫洪门,是江湖上近几年兴起的一大帮派,其势力可以说得上数一数二的大帮派,这次的选秀陪葬都是洪帮出的主意!”李如龙惊道:“什么,一个天朝上国竟然会要一个小小的洪帮来出主意,这说出去也太辱我朝神威了吧!”李鑫叹了叹气,摇头道:“谁说不是呢,说来惭愧,我们这帮文人竟然还比不上一个洪帮!”李俊文疑虑道:“爹爹,这洪门是什么来头,为何朝廷都要听他们的主意,任由他们在大明国土内胡作非为呢?”李如龙道:“是啊,老哥,这个洪门到底是什么来头,经由如此大的神通?”李鑫道:“说起洪门还得提起一个人,要不是有这个人,洪门也许只不过是江湖中一个不入流的小帮派而已,哪有今日的风光呢?”李如龙道:“这人是谁,竟然如此厉害,连大明的皇帝都要听他的吗?”李鑫道:“当年文皇帝在太祖驾崩后反对即位的建文帝削藩,一怒之下挥兵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在这场长达四年的战争之中,那个人曾经帮助了文皇帝很大的忙,要不是有他,文皇帝也许不可能坐上大明江山的宝座,也许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北京城的一个守土的王爷而已!”李俊文忽然拍着脑门道:“爹爹,你说的那个人不会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吧?”李如龙不解道:“姚广孝是谁啊?他很厉害吗?比之刘伯温如何?”

李鑫道:“可以说是不上下吧?”李如龙道:“世间还有如此厉害的人?”李鑫点了点头道:“这姚广孝虽说是一个和尚,但出生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四岁出家,取名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更为难得的是此人还精通阴阳术数。交际甚广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据说一次他游嵩山寺时,大二十三年(1363)于径山从愚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相者袁珙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二十三年(1363)于径山从愚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李如龙奇道:“如此厉害的人物,为何终其洪武一朝不曾听闻世间还有这般人物呢?”李鑫诧异的望了李如龙一眼,道:“老师对太祖一朝人物似乎很是熟悉了!”李如龙道:“老哥说那里话,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李鑫点了点头,道:“至于为何这姚广孝会终其洪武一朝而默默无闻,乃是因为因为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建议燕王轻骑挺进,径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又劝朱棣勿杀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高僧军师姚广孝墓塔(20张)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收郑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号福吉祥。永乐二年(1404)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同年八月,姚广孝回乡省亲访友,至长洲拜访其姐,其姐闭而不见,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又跑去见其姐,其姐又骂他。广孝为之惘然,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临死之前他请皇帝释放建文时的主录僧溥洽,明成祖答应了他。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病逝庆寿寺,“帝震悼,辍视朝二日”,以僧礼葬,百官吊唁者竟达“肩摩踵接,添郭溢衢”。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洪熙元年,加赠少师,配享成祖庙庭。”

李如龙听罢微微怔了怔,望了一会儿天空,叹道:“世间竟然有如此奇异的人物,竟凭借一己之力,让整个大明王朝都为他而风云变色!”

李俊文插言道:“那姚广孝如此厉害,但孩儿有些不明白,他如这洪帮何有关联你?我听说此人虽然厉害,但在晚年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因此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如这洪帮似乎一点关联都没有吧?“

李鑫道:“那姚广孝虽然厌恶官场,但他并未退出官场,他在靖难之役之中帮了文皇帝的大忙,可以说没有他也许就没有今日的文皇帝,故而文皇帝对他十分的信任,并且他陪伴文皇帝多年,是文皇帝的唯一朋友。如此这般的身份地位,即使他厌恶官场,但官场并没有厌恶他啊?靖难以前的姚广孝,为一方云游僧,行于诸方,有一年他在庐山游历碰到了一个让洪帮飞鸿腾达的人物!“

李俊文一惊道:“他是谁?”

游方道士李鑫顿了顿道:“这人姓袁名珙,在没遇到姚广孝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一个游方道士而已。那年姚广孝被因其故友宋濂、高启多为明太祖朱元璋所杀,对洪武朝政治怀有强烈不满。为了发泄这种不满,他只身来到了河南,这一天,姚广孝正和好友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谈经论道,恰巧碰到了当时最有名望的相面大师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广孝,就大为惊讶:“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怎么还会有相貌如此奇异的僧人?你看这一双三角眼诡异非凡,面似一只生病的老虎,骨子里却透出一股杀气,这肯定是一位精于权谋的高人,将来一定能建立千秋伟业。”姚广孝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一阵窃喜。他连忙拉住袁珙的手,并引为至交。此后不久,姚广孝便终于觅得机缘。

这一年,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广寻高僧,分配给各个皇子,让高僧们在众藩王的封国里修寺诵经,为马皇后祈福。姚广孝受人推荐,也在应征之列。当朱元璋安排这批高僧与众藩王见面时,姚广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姚广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荐跟随朱棣。朱棣见姚广孝三角眼,体态臃肿,反倒有些不情愿要他。姚广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燕王感觉和尚话里有话,“王”带“白”帽不就是“皇”吗?于是便把他拉到内室详谈。姚广孝纵论古今,分析时局,鞭辟入理。燕王听得连连称是,当即向太祖请求把姚广孝许给自己。此后不久,姚广孝便随燕王来到北平(后改为北京),名义上住持庆寿寺,实际上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燕王最重要的谋士和心腹。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姚广孝的得知后,知道机会来了,如是便极力煽动燕王朱棣造反,虽然朱棣觊觎帝位已久,但以一隅反天下,心里还是没底,不敢轻意付诸实施。姚广孝劝他尽快发兵,他却心事重重地说:“现在建文皇帝并没有失去民心,我起兵不得人心,结果难以预料啊!”姚广孝说:“我一直研究天文历法,深知现在天下应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们这边,不必担心民意。”但燕王依然下不了决心,每天兀自长吁短叹,一筹莫展。

一天,两人在一起看书作对,燕王随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在旁脱口而出:“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他的意思是,民心现在也不在建文帝一边,由于建文帝打压他的叔叔,天下大乱是迟早的事,希望燕王能当一回救世主,为民行道。燕王心中开始松动,但仍有所顾虑。姚广孝见如此,便对朱棣说:“殿下与其在府里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倒不如到外面喝酒散心。”燕王一听挺有道理,就和侍卫们打扮成相同装束,到王府外的一个小饭店喝酒。正喝得高兴,突然出现一位老者,只见他环顾四周后,快步跪倒在燕王的面前,顿声说道:“殿下怎么这般不爱惜自己呀?!”燕王大为惊异,心想:“一个素不想识的人怎么会从众人中认出自己呢?”心中正在纳闷,只听那人接着说:“小人姓袁名珙,自幼精于易理面相,能知天命,卜未来。殿下相貌堂堂,平常衣物岂能掩盖您的光辉?”

燕王听罢心中一惊,于是把袁珙带回王府,请袁珙再仔细给自己相面,袁珙说:“殿下您有天子之相,今后定能成为太平天子,天下黎民百姓都会享受你的福气。”燕王听罢,渐渐坚定了起兵的决心和信念。没多久,燕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之后,燕王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大明江山轻而易举地落在了燕王的手里,登上皇帝的宝座的燕王,自然忘不了姚广孝和袁珙,姚广孝被封为授官僧录司左善世,袁珙召拜太常寺丞,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及居第。”

李如龙道:“这个和洪帮兴盛有何关联吗?”

李鑫道:“那姚广孝虽然被文皇帝封为高官,但他是个聪明之人,深知“狡兔死,走狗烹”,故而对于文皇帝的封赏,他并没有表示多大的心动,且坚决退回了文皇帝所赐的深宅大院和高官厚绿。”

李如龙道:“这姚广孝既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何会要帮燕王造反呢?他这么做事为了什么呢?”

李鑫望了一眼李如龙叹道:“也许只为一展胸中抱负而已罢!”

(注:袁珙[明](13351410)字廷玉,鄞(宁波)人,号柳庄居士。袁珙像[1] 其高祖袁镛,宋季举进士。元兵至,不屈,举家十七人皆死。父亲袁士元,翰林检阅官。珙生有异禀,好学能诗。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