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锵锵锵“的数声,突然琴音一变,变得极为优雅动听,如此过了片刻,琴音突然戛然而止,老者半响不语,长长的叹了声,说道:“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如此数年,一直到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老者许久没说话,琴音忽然越升越高,到后来,犹如夷平地一般。老者奏了半响,琴音愈传愈远,似琴音不住的远去,又似琴音尽在耳旁,细数不可闻。
如此这般良久,老者恍然缓缓的念道:“四海于今正一家,生民何处不桑麻。重关独居千寻岭,深夏犹飞六出花。云暗白杨连马邑,天围青冢渺龙沙。凭高吊古情无尽,空对西风数鸦。”
琴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张耀、尹俊、赵武、赵铭等人虽不懂音律,却也听得心驰神往。一旁的陆霜忍不住叹道:“想不到这边塞之地,竟然还有人能演奏出如此好听的曲子,今日真乃打开眼界。”
我刚想答话,忽然门外一阵马蹄声,那马蹄之音急促异常,片刻便落在了客栈门外,一个声音跟着响起:“小儿,快来给我家公子喂喂马?”声落人到。只见门外走进了三个人影,我扭头望去,但见为首一人,眉清目秀,一身锦衣,左手捏一剑,右手捏了一把纸扇,到一副座头之前,将剑扇一旁放下,身后的一名汉子,急忙打开了小包袱打开。白色的包袱之下,竟然一块干干净净的白布,另一名汉子急忙拿起白布,利索的擦拭着桌椅。
店小二走了过来,看见这两名汉子如此,怔住在那里。
老者身旁亦有不少客人被那三个人的举止吸引。
那年轻貌美的青年人旁若无人的坐在椅子上,身后的两名汉子,兀自擦拭着桌子上的一切,包括饭桌上的碗筷,两人见桌子擦拭干净,一名汉子再次打开了另一个包裹,包裹里装了一块白色锦缎,那汉子利索的将锦缎铺在了桌上,随即肃立在一旁。
众人不由窃窃私议起来。年轻的少年,目不斜视,对众人的注视完全都没有理会,彷佛根本就没有看在眼内。
店小二见这三人如此举止,吓得急忙陪着笑脸,小心翼翼的冲着那美貌的少年道:“这位大爷,您要点点什么?”
“少罗嗦,将你们小店所有好吃的统统拿上来!”美貌少年身后的一个汉子冲着店小二吼道。
店小二一呆,急忙点头道:“好,好,客官请稍等!”说罢不待那么美貌少年答话,急忙退了下去。
尹俊、张耀实在看不下去了,尹俊嘟哝道:“他奶奶的,想不到这边关之地,竟然有如此可恶之人!”
“哼,看着都倒胃口!真不知是男是女?”张耀望着美貌少年低声道。
【注:《雁门关外》是当时流传的一首歌谣而写的,元好问反其意而用之,凭高吊古,抒发了元初结束多年战乱之后“四海一家”的变化。原歌谣是:雁门关外野人家,不植桑榆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