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斥候传回来的消息,荆州的官员,沿着长江、汉江水道,修建了不少的砖烽燧,这些烽燧,既可以用来传信。也可以用作坚守的据点!
所以测试火药桶能否一下子将一座烽燧炸塌,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一声令下,大火药桶被掷上长空,但由于三梢炮的准头问题,这第一炮并没有命中烽燧,仅是在离烽燧还有七八丈远的地方,炸出了一个大洞。
严超石命令继续装填,并重新测量射击诸元,然后又重新调整了力臂。
“开炮!”随着令旗一挥,大火药桶再次被掷上高空。而这一次,火药桶在空中划出了一道近乎完美的弧线,而后无比精准地落在烽燧上。
众人皆屏住了呼吸,因为这一次的尝试,意义重大。如果成功了,魏军在今后的攻击行动上,所付出的伤亡,就将少得多。
“轰”巨响毫无征兆地从烽燧中炸响,烟尘在刹那间,冲上数百尺的高空,接着砖、石、沙的残骸四处横飞。
而当尘埃落尽之时,那原本有一丈余高的烽燧,已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剩一面残垣,孤零零地立在凌冽的寒风之中。
众人皆大喜。
李攸当即签下军书,要求各工坊全力生产三梢炮和配套的大型火药桶,同时还订立了产能激励制度。
即将卖盐和卖砖头所赚得的钱,补贴给工坊中,干活最勤快的工匠,让他们只要用心工作,收入就能达到本地的上层水平。
如此一来,工匠们便会安心工作,而难以被外人用小利益收买了。
李攸其实很清楚,百姓的欲求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只是因为食肉者太过贪婪,连最后的一块肉都想抢走。
而偏偏,这些人还掌控着话语权,所以人们才会有,普通人都很贪小便宜的错觉。
在安排好火药工坊的事情后,李攸又去了趟铁匠铺,尚未走近,就看见张牛带着一队亲兵,正在将成车的火铳往仓库拉。
“阿牛,现在生产了多少火铳了?”李攸问。
“将军,加上试验的十支,现在已经有两百九十三支了。”张牛道。
“怎么这么快?”李攸倒是惊奇。
“池延年将火铳的工序拆解了,每个工匠负责一部分,最后再组装起来。”张牛道。
这种方法,已经有后世流水线生产的影子了,其优点就是,每个工匠都十分熟悉自己的工序,因此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李攸听到这,心中大喜。因为池延年在发明这种方法之后,火铳的产能就将大大提升。
因此,虽然现在火铳的寿命,只有四、五十次发射,但由于成本低廉,制造时间短,所以还是达到了批量装备的条件。
李攸立刻回去研究新的阵法,因为武器革新之后,往往就要伴随着战术的革新,要不然这新式武器的威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李攸这一次借鉴的,是明朝名将孙传庭的车阵。
所谓的车阵,就是以一辆上面装有牛皮盾,并开设有诸多射击孔的炮车为基础,组成的军阵。
士兵行军的时候,辎重就放在炮车上,扎营的时候,就以炮车作为营寨的围墙,作战的时候,则根据地形以及敌军的兵种,灵活地组成各种阵型。
而现阶段,李攸是打算让炮车担任起两种功能,第一种是辎重运输,第二种,则是战时的前锋。
所谓的前锋,就是指在临近敌军的时候,用炮车代替方盾,保护步兵。同时,在炮车上架设旋风炮,对逼近的敌军大阵进行轰炸。
而手持火铳的军士,则充当炮车的守卫,依靠炮车上的诸多射击孔,对敌军进行打击。
当然,如此一来,炮车的自重将非常大,必须用牛来拉,才能前进。
而且,在平时,炮车是只能运载旋风炮以及一些辎重。就连火药桶,也必须由其它板车来运载。
在李攸的亲自监造下,工匠们只用了半个月,就制造出了第一辆炮车。
这辆车有两丈六尺长,离地将近五尺,轮子采用木制,而且配备了两头牛来牵引。
炮车除了面向牛的那一侧外,都装设了厚实的牛皮护盾,这种盾牌,李攸还亲自用火铳测试过,得出的结论是,它能够抵御火铳的绝大多数射击。
当然,如此厚实的牛皮盾,也造成了炮车内的空间狭小,还有就是除了旋风炮外,只能再运载不到四百斤的重量。
再重,就不是牛能不能拉得动的问题,而是土路根本承受不了,容易陷车的问题了。
当然,如此大的自重,在阵地战的时候,就成了优势,因为敌军哪怕是用铁骑来撞,也是撞不翻炮车的。
至于掀翻,更是痴人做梦。
故而,李攸唯一想到的,能够突破炮车阵的方法,就是拿投石机来砸,还有就是用人命来对每一辆炮车,发起攻击了。
对炮车进行简单测试后,李攸把虞正则和刘定远叫了过来,商议将炮车、三梢炮、火铳编组成军的办法。
“荆州和扬州,都是河网密布,如果是在春天进攻,则道路泥泞。炮车和三梢炮都太重,行进困难。”刘定远道,“只能像鸳鸯阵的小阵一样,小队作战。”
“且详细说说。”李攸道。
“就是先顺着长江而下,遇到敌军后,再上岸作战。”刘定远道,“上岸后,炮车沿着大路推进。”
“一旦前方遇到敌军堵塞道路,就要派遣步兵,沿着郊野迂回,炮车便留在正面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好,就按照这个策略,来编练新的军阵。”李攸道。
于是三人连夜绘制阵图,意在将鸳鸯阵和炮车结合起来使用。
而在这种新的军阵之中,严超石的炮队会驾驶炮车作战,并担任炮车的护卫。而其他的屯,将跟随在炮车周围行进。
同时,为了加强步兵的火力,李攸也更新了他们的装备,要求每一个步兵队,都要配置九支火铳,九名火铳手。
战时,三人负责射击,六人负责装填,以通过这种三段式射击的方式,达到不间断射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