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府。
府衙。
“大人,这几日那刘临一直在王府建立的工坊游**,根本就没有做任何一件解决百姓过冬的事情,下官怀疑他根本就不能解决百姓过冬问题。”许清向知府许泽汇报刘临的行踪。
许泽端起刚泡好的热茶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露出一抹轻蔑:“你觉得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真有能力解决整个朝廷数年来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不用怀疑,他就是想当官想疯了。”
前几日他已经收到了朝中官员来信,这刘临根本没什么关系,就是揭了皇榜,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迷惑了陛下,陛下才给他天子剑的。
而且刘临还下了军令状,解决不了百姓过冬问题,是要被砍头的。
对此,他对刘临的敬畏早就没了。
“不过那小子手中有天子剑,不可触犯他,他想干什么都全权配合他就是了。”
许泽眼中冷笑,三个月后还没有任何成效,皇帝肯定就会对他失去了信心,到时候就是他的死期。
不过想到皇帝对他们北方百姓过冬问题竟然如此儿戏,他心里还是很失望的。
作为大同府最高父母官,说实话,他还是希望朝廷真能派一个有能力的钦差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是,大人。”
许清点头应允,想到什么,又道:“对了大人,郡主殿下这些天也购买了很多土地,那些土地除了建设工坊外,还有好几处是不能耕种的荒山。”
“哦,你是说他们买那些有黑石的荒山啊,这事本官知晓,他们要多少都卖给他们。”
许泽点了点头,又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想到什么,又道:“对了,王府这么在意那些黑石,你让人盯着点,看他们想要做什么?”
“是。”许清又点头。
“你先下去吧。”许泽下了逐客令。
“下官告退。”许清行了一礼,恭敬地退出了府衙。
许泽一边喝茶,一边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很快,他放下茶杯,走到书案前,研墨,写了一封奏折,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了汴京。
五日后,奏折送到了汴京朝廷,随即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朝会上。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户部侍郎崔木第一个出列。
虞佶看向崔木,点了点头。
他心里大概知道崔木要说什么。
“陛下,昨日在同府知府许泽上了奏折,监察御史刘临到了大同府后,整日吃喝玩乐,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视察荣亲王府在大同建立的酒坊和织布坊,甚至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王府的工坊里,根本没有做任何一件与百姓过问题有关的事情。臣以为,刘临这是欺君,当严惩!”崔木一副愤愤的表情,声情并茂。
后面的刘维闻言,脸色为之一变,心里隐隐升起一股担忧。
此时的刘临,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唯唯喏喏的废物,是他刘家的希望,他对刘临的看法早已改变,是真替刘临担心。
当然,他也害怕被牵连进去,那整个刘府都要毁之一旦。
后面的状元郎谭荣眼中闪过一抹期待。
而前排的几个一品大员们却是神色淡然,就像这场朝会与他们没有关系一般。
龙椅上的虞佶则微微眯了眯眼,但没有说话。
这封奏折他昨日也看了,还找左相李铨商量过,两人心里虽然都极为失望,但李铨最后却觉得刘临让荣亲王府在大同府大肆建立工坊,怕是有深意在。
而且,他们也知道王府运送了五十万石粮去大同府的消息,这批粮食也能缓解一下大同府缺粮的危机。
所以,不管是左相李铨,还是皇帝虞佶,他们都觉得刘临应该还有后手,所以准备再给刘临一段时间。
因为他们觉得刘临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
“陛下,听闻那刘临在给王爷治腿,他和王府的关系肯定不简单,他这次让王府去大同府建工坊,怕是要以职务之便,做些不合法的生意。还请陛下明察!”
便在这时,一个年轻官员站了出来。
官员叫徐明,是一名御史官员,官职为侍御史。
闻言,虞佶脸色顿时一沉。
荣亲王虞战不但是他一母同胞亲兄弟,更是因为救他而瘫痪了十多年,导致荣亲王现在都只有一个郡主。
他虽然无情,但荣亲王这份情他一直记在心里,不容别人亵渎。
徐明这话,这就是在挑拨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虞佶没有搭理徐明,而是看向都察院最高长官左都御史范丞,冷声道:“范大人,朕不想再听到那些捕风捉影的事,以后没有证据的事,朕不希望再出现在朝会上!”
他这话极为严厉,显然徐明的暗示已经让他动怒了。
大臣们可以弹劾刘临,但借此污蔑荣亲王的事,是他不能接受的。
范丞脸色一变,急忙出列,躬身道:“陛下,是臣失职,一定管理好都察院,以后决不会再有此等事出现在朝会上!”
此时的范丞想杀徐明的心都有了。
这徐明虽然是个年轻官员,但进入都察院也有数年了,他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不长脑子,为了弹劾刘临,竟然敢拿荣亲王来做文章。
他已经决定了,今日散朝后,便让徐明滚蛋!
随即他想到什么,心里顿时有些明悟起来。
“这事后面,怕没有那么简单,怕是有人看不惯王府太富有,想要借机搬倒荣亲王?”
想到这里,范丞心神一震,他突然想到了最近王府的高度白酒伤害了很多人利益,那些人怕是坐不住了。
想到这里,范丞觉得接下来,怕是会有不少人头要滚滚落地了。
而此时的徐明,却已经脸色煞白。
他也不傻,从虞佶和范丞的话语中,他已经知道自己完了。
但他收了别人的好处,此时也只有独自承担风险了。
虞佶冷哼一声,目光看向户部侍郎崔木,沉声道:“对于许知府的奏章,朕昨日也已知晓,刘临让王府在大同建立工坊,自然是有他用意的,要一劳永逸解决北方百姓过冬问题,自然不能用常规手段,大家等着瞧便是了。
好了,朕乏了,退朝!”
因为徐明的话,让他极为不悦,此时也不给百官继续弹劾刘临的机会,直接闪人。
百官无奈,也只有纷纷退去。
只有谭荣一脸的不爽。
“两个月之期很快就要到,到时候我看陛下还保不保你!”
没有搬倒刘临,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想到两个月后如果还没有任何成效,皇帝肯定不会再相信刘临,到时候刘临就是欺君之罪,必死无疑。
谭荣心情一下又好了起来。
弄死刘临后,他的下一步自然就是继续坑刘维,刘家那两千亩良田,他盯上了,自然就不会放弃。
……
大同府。
“刘临这几天都在干什么?”许泽看着许清,他有好些天没有关注刘临了,反正他不相信刘临真能改变现状,正好刘临没有来烦他,他也懒得管刘临在做什么,属于是互不相干。
“大人,王府最近又连续建了多个工坊,那刘临还是一如既往的去王府工坊转悠,或者就是天天陪着郡主殿下吃喝玩乐。”许清回道。
“哼,那小子与郡主走的倒是挺近的,如果他真有点本事,能在我大同府做出点政绩来,怕还真有机会做王府女婿。
可惜他不学无术,只知溜须拍马,到时候完不成皇上交待的任务,怕是王府也保不了他项上人头。”许泽嗤笑道。
“那是,下官也觉得那小子天天帮王府工坊出力,怕是知道根本解决不了百姓过冬的问题,但他是立了军令状的,想巴结上王府,希望王府能保他一命。”许清也讽刺道。
“算了,他不找你,你也别去浪费时间了,随他去吧。”
许泽觉得刘临也活不了几个月了,没必要让个官员一直陪在他身边浪费时间。
“是,大人。那下官告退了。”许清应了声,躬身退出去。
许泽摇了摇头,又拿起笔墨写了封奏折发往汴京。
刘临来大同府已经二十多天了,还什么动静都没做出来,他也该向汴京汇报一下情况了。
奏折中他还特意提了下刘临每天就在王府工坊晃悠的事。
同时也说了大同府流民已经破十万,大同粮仓快没粮食了,请求朝廷能发点粮赠灾云云。
……
而此时,西山煤炭坊。
“刘神医,真的需要招募一万流民来挖煤吗?一万流民每天挖出来的煤炭不计其数,根本卖不完啊。”虞茂姬有些担忧的看着刘临。
“没事,过了面前这几天,后面一万人挖的煤也远远不够卖。”
刘临很是自信的摇了摇头,又道:“到时候大同的商人们看到商机,自然会主动来寻求合作,大同卖不走后,他们自会将煤炭运往外地销售,那个时候,估计再招一万流民挖炭,也能完全售出去。”
“好,那就按刘神医说的做。”
虞茂姬点了点头,便安排下人们开始大量招募流民挖煤,招募过程中,他们也严格遵守刘临的要求,每户人家只能一人务工,只要男工。
也招募一百多名寡妇,这些寡妇主要是负责煮饭。
工人每天包一顿中餐,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工钱。
在大虞朝,一户三口人家,一个月最低消费在一点五银子到二两银子之间,每户只要有一人务工,就差不多能养活一家人。
等后面一切顺利起来,建造的工坊多起来,一户人有两人以上务工的话,基本上就能有余钱了。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西城区的流民们都沸腾了,纷纷涌跃报名登记。
与此同时,刘临也让人在整个大同府大发传单,宣传火炉和煤炭的事情,王府的下人们也在城中多地展示燃烧火炉给城中百姓观看,而且强调了晚上只要烧一炉煤炭,屋里都是暖和的。
同时也强调了不要将房间密封起来,否则会将人闷死等等。
当百姓们明白了煤炉的多处优点后,都纷纷问起价来。
刘临给火炉的定价为一百文一个,煤炭则为八百文一千斤,正常使用的话,差不多能用半年。
得知价格后,很多百姓当场就要买。
第一天,火炉就售出三千多个,煤也售出五十万斤。
这还是第一天挖出来的煤不够,所以后面好多百姓都只买到几百斤煤。
接下来几日,大同府差不多每一户人家至少都买上了一个火炉,有的大户人家更是买了十几个,几十个,煤的销售也是与日俱增。
不过刘临也知道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停下来,毕竟大同县就这几十万人口,很快就能饱和。
不过也正如刘临说的那样,这几日大同府各大豪族富商们都纷纷找到了虞茂姬,找他谈合作的事情。
虞茂姬对刘临的话再无怀疑,就按刘临之前与她说的,王府成立了一个商会,加入商会的人才有资格贩卖王府的煤,入会费十万两银子起步,每一个县城指定一个经销商负责。
当虞茂姬提出这个条件的时候,很多大族都觉得虞茂姬吃相太难看,都拒绝了,他们也到处寻找煤山,要自己开采煤来卖。
可惜大同府以及其他六个县周边的露天煤山全都被王府买下了,找不到露天煤山,他们自然挖不到煤,最后只得乖乖交了入会费,加入商会,成为王府旗下的经销商。
其实整个大同府还有无数处煤山,只是那些煤山都在地底下,以古人的技术,自然是发现不了的。
刘临倒是能寻出不少来,但现在的露天煤山就足够王府开采,没必要再去寻地下煤矿。
不过这些富商最终选择加入王府商会,主要的目的是,他们不但能卖煤,还能卖王府旗下的高度白酒,火炉和高品质布料等等。
经过刘临的改良后,王府的织布技术和染色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织出来的布料质量比皇家织布司织出来的都还要好上许多,也是高利润的买卖。
就在无数大族富商们纷纷加入王府商会时,虞茂姬又按刘临的指示,以赊账的形式,卖粮食、煤以及火炉给工人家庭,只要有人在王府工坊务工的,不管是在火炉坊,煤炭坊以及酒坊等务工的工人,其家庭都可以申请这项福利。
王府则每个月扣五百文薪酬的方式从工人薪酬上扣除。
就在王府全部布局铺开的时候,多日没有关注刘临的许清终于意识到了不对,急匆匆跑去向知府许泽汇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