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新闻发布会上,史迪威将军当着几十名西方记者的面,字字千钧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声明,我们遭到了一次沉重打击,我们吃了一个大败仗。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们不得不撤出缅甸,这是盟军也是我个人的奇耻大辱。我认为,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重整旗鼓,才能从跌倒的地方重新挺立起来。我还要说的是,在缅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在穿越过缅甸荒无人烟的丛林疲惫地跋涉了200英里之后,我,约瑟夫·W·史迪威中将,一个年届花甲的美国老兵依然充满着战斗精神,我在今天庄严宣布:缅甸能够——而且必须——从日本人手中重新夺回来——请记住我的话,我们一定会以胜利者的姿态重返缅甸!”

一架美军侦察机终于发现了挣扎在莽**丛林中已经消失了许久的第5军。

降落伞投下一部电台。

罗参谋长高兴不已地对杜聿明说:“我们的电台全都被雨水和潮湿的气候潮坏了,这下有电台就好办了!”

在通讯参谋的操弄下,电台上的指示灯很快便开始了闪烁,电键声清脆悦耳。

通讯参谋报告:“长官,委员长电令,第5军立即就近转往印度。英国方面与先期入印的中国军队已做好接应准备。”

杜聿明吐出几个字:“既是委员长的电令,那就执行吧。”独自在林地中走了几步,又回头道,“罗参谋长,马上开列一张请求空投物资的清单,发往重庆。”

两架中型运输机飞临野人山,撒下了满天降落伞。

粮袋、药品,罐头,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分到大米后,士兵们急急忙忙就地挖灶,生火煮饭。一切能烧的家伙全用上了,铁锅、铁锹、钢盔、水壶、茶缸,再不够,索性砍来竹筒,塞进大米和水,两头用黄泥堵住,投进火里烧。火光给一张张浮肿苍白的脸抹上了生命的血色。

饭菜做好,官兵们狼吞虎咽。

有的官兵饭还包在嘴里,大瞪着双眼人已死去。

还有官兵丢下饭盅子,双手捂着肚子满地乱滚,惨叫声惊天动地,直至气绝而亡。

惨叫声惊动了杜聿明,他和罗参谋长来到死者跟前。

一军医官报告:“由于长时间饥饿,进食减缩,消化功能减退,突然暴食,令肠胃不胜负担,仅半日之内,我第5军因暴食致死者已经有52人!”

罗参谋长着急地:“马上通知所有官兵,军部已经和重庆联系上了,全军很快就能赶到印度,补给应有尽有……”

杜聿明打断了参谋长:“立即下令,严禁官兵暴食暴饮。”

在离印缅边境线不远的丛林里,孙立人在野战帐篷里召开会议。柳丹青、李鸿、陈鸣人等正襟危坐。

孙立人道:“美军侦察机已经发现了杜长官率领的第5军官兵,并投下了电台和各种物资。现在委员长已经命令杜长官把部队带到印度来。我们的最新任务,就是带各自带上食品被服和药品,从利多进入缅北,前去接应第5军的兄弟。下面,请参谋长具体给各团布置救援任务。”

参谋长说:“英国人也参加这一联合救援行动。大家注意,一定要在每隔5公里左右的地方设立一个收容点,每一个收容点都要准备下帐蓬、蚊帐、饮水、粮食、医药……”

第5军官兵陆陆续续地挣扎着钻出森林,向着利多收容站走来。

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衣冠整齐的人,没有一个健康的人,没有一个像人样的人!多半都拄着棍子,还有不少人不能站立,有的被挽扶着走出野人山,有的被抬出了野人山,甚至还有从森林里爬出来的……

他们猛一看见前来迎接他们的中国军队,连爬带滚,哭得死去活来……

柳丹青带着113团的弟兄迎上前去,为第5军的官兵送上吃的喝的。

大兵们紧紧抱在一起。

杨万里眼泪汪汪地嚷:“5军的弟兄们,你们已经到印度了!到了印度,吃的喝的啥也不缺,你们活下来呐!”

一个第5军的上校军官哭着对柳丹青说:“士兵的武器全丢光了,重武器进山之前就奉命销毁了,轻武器就算带出野人山也成了废物,泥水里泡了两个月,铁的构件全都锈坏了,木料部位严重朽损,子弹和手榴弹全潮了、臭了,打不响了。”

柳丹青也流着泪说:“兄弟,能活下来就好,活下来,就有报仇的机会!”

一架小型飞机降落在利多机场。

梅里尔副官钻出机舱,登上前来迎接的吉普车,向着城内驰去。

梅里尔副官走进设在一座木头房子里的第5军军部,向杜聿明敬了个军礼,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杜长官,这是史迪威将军签发的一道命令,请过目。”

杜聿明阴沉着脸接在手中,稍一思忖,递给旁边的罗参谋长:“我不看,你念一下。”

罗参谋接过文件,先扫了一遍,一愣,看看杜聿明,然后有选择地念道:“命令第5军所属新38师与新22师留驻印度,扩编整训,准备反攻缅甸;杜聿明则率第5军军部机关幸存人员返回中国,送他们的专机,两天后即到利多机场。”

杜聿明一声冷笑:“史迪威已经视杜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命令,无异于公然将我这个中国远征军的副总司令兼第5军军长从印度驱逐出境!”恨恨地瞪着梅里尔副官,一字一板地说,“请务必转告你的将军,谢谢他收容我的部队,这笔账,我杜聿明给他记下了,永远也不会忘记!”

113团团部,柳丹青在听电话,话筒里响起孙立人的声音:“这次在英帕尔举行盟军阅兵式,说穿了,是英国人为了削弱缅甸兵败对盟军的不良冲击,尽快提振军心民气而特意搞的。113团在缅甸作战期间劳苦功高,代表中国军队的殊荣,理应落到113团全团官兵头上。”

“谢谢师座鼓励!”柳丹青既感动又兴奋。

“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只有一句话,113团在战场上给我争了光添了彩,到了阅兵场上,也一样要表现出中国军人的威风来!”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柳丹青放下电话吩咐通信兵,“马上去把郭排长给我叫来。”

郭廷亮一进团部柳丹青就把孙师长电话通知的内容告诉了他,然后说:“明白吗?阅兵场,实际上就是各国军队比武的大擂台。”

郭廷亮身子一挺:“郭廷亮明白。”

“小郭子,你率领的这50个兵,去英帕尔广场上走一遭,展现的是中华民国的大国威仪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我给你这个侦察排长一把尚方宝剑,在全团挑选出200人进行突击训练,身段、形象,军事素质必须是顶呱呱的才有资格参加。最后再从这200人里择优挑选出50个前往英帕尔。我提醒你,阅兵就像打擂,能不能给中国军队挣个大红脸儿,这下就看你小郭子的能耐了。”

灼热的阳光燃烧着操场,袅绕的地气造成远方的地面上正在训练中的阅兵方队看上去有些模糊不清。

满头大汗的郭廷亮用近乎嘶吼般的声音训话:“在古代,一支军队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还是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军阵’水平上。中国古代的八卦阵、鸳鸯阵、三才阵等等都是典型的古代阵法,方阵队形越密集、动作越整齐,在战场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也就越能考验一支军队的素质。我们的训练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紧迫的时间观念。现在,我们开始进行排面训练。”

随着郭廷亮的有力的口令声,皮鞋和地面极有节奏感和震撼力的撞击声,如同一声声急促的鼓点。

每一个排面在镜头前走过,汗水在军装上留下的印渍清晰可见,士兵的表情坚毅中都透着年轻的朝气。

一早,孙立人带着幕僚们前来为参阅部队送行。当他一走上操场,禁不住发出一声赞叹:“啊,真是奇迹!”

在战场上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大将军,竟然被眼前的场面强烈震撼了。一面崭新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在清晨淡淡的晨雾,凉爽的清风中猎猎飘扬。

侧面看,是一排森林般寒光闪闪的刺刀,正面看,是一张张英勇无畏的面庞,后面看,是一副副小山一样坚实的肩膀。

掌旗的是一个精壮敦实的军官,孙立人认出来了,那是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的,他曾经从英国人的枪口下救下一条命来的113团团部警卫排排长郭廷亮。

长长的旗杆杵在地上,郭廷亮一手掌旗,一手叉腰,浑身洋溢出英武刚勇的气概。

身披美式军用风衣,脚蹬长筒皮靴的孙将军大踏步走到队列跟前,以一种充满热情的声音喊道:“我的好小伙子们!一个国家要有国魂,一支军队要有军魂,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才永远不可战胜!从你们脸上焕发出的热情光辉,使我对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我相信你们会把检阅场当成战场,会给中国军队挣回新的荣誉。出发吧,新38师最出色的士兵们!”

战士们匆匆登上大卡车。

“师长,你不带队吗?”郭廷亮问。

孙立人笑道:“你们去的可是大场合、国际大舞台,我这师长的级别低了,上不了台面。”

孙立人还告诉柳丹青部队很快就要开赴阿萨姆邦的兰姆迦基地训练,中美英3国政府经过协商已经签订,今后盟军在印度的训练和反攻缅甸的作战行动,3国的分工是,中国政府出人,美国政府出钱出武器装备,英国政府提供后勤保障;训练基地由美国教官负责管理。

中美英3国在印度的最高长官全部出席,中国罗卓英、美国史迪威,英国方面人数最多,韦维尔上将、亚历山大上将,斯利姆中将、斯科特少将全都身着戎装,站在检阅台上。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英、美、澳、印等同盟国的国旗,并排高高地飘扬在英帕尔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上。

当郭廷亮带着队伍赶到时,天气晴朗,阳光灿烂。一支支军队,正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聚拢来,整队进入广场,然后被手执三角小旗的士兵引导到指定地点列队。他们中有身穿黄卡其布军装的澳大利亚人,穿折叠短裙的苏格兰高原师士兵,头缠大包头犹如黑炭团一样的锡克兵,皮肤微黑的印度兵,还有跟着英国人逃到印度来的马来亚兵、缅甸兵、新加坡兵。每一支部队,都穿着簇新的军装,而且除了国旗,还有自己的团队旗帜和铜管乐队。

郭廷亮率领的队伍与其他国家的正规军比起来,显得过于寒酸。他们军装陈旧,而且打了不少的补丁,虽有军旗和团队旗,却没有铜管乐队,虽有德式钢盔却无锃亮的皮靴。

同盟国的官兵议论纷纷:

“喂,你们知道吗?这支代表着中国军队形象的队伍是从孙立人将军的新38师里选派出来的。”

“当然知道,正是这支貌不惊人的军队创造了奇迹,在仁安羌以少胜多,救出了我军7000多名官兵!”

在无数投射过来的惊奇与羡慕的目光中,郭廷亮和他的战士们高傲地挺立着,努力把中国军人的英武之气洋溢在脸膛上。

阅兵仪式终于开始,各国军队代表队向着广场进发,依次从检阅台前面以整齐的队列式接受检阅。

印度宗主国军队的地位自然至高无上,150名英国士兵首先进入广场。队列前端,是一面饰有数条金黄色穗子的国旗的军乐队。一大片崭新的铜管乐器在灿烂阳光的辉映下,闪耀着夺目的金色光芒。军官们一律戴着雪白的手套,每个人的胡须都修饰得非常漂亮。士兵们则穿着光洁坚实的黄卡其布上衣和裤子,脚下是擦得锃亮的高统皮靴。

“英国军队万岁!”

“伟大的女皇万岁!”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万岁!”

兴高采烈的英国侨民在为自己祖国的军队大喊大叫。

但是,真正的**却在后面。郭廷亮率领的中国军队步伐整齐,军容威武,步态潇洒助有力,当他们大踏步从检阅台前走过时,欢呼声霎时变得如涌如潮如滚滚惊雷如山呼海啸。

“中国兵万岁!”

“我们伟大的中国盟友万岁!”

在这巨大磅礴的欢呼声中,中国士兵们在郭廷亮的口令声中,庄重地迈动着整齐有力的步伐,人人眼中泪光迷蒙。

英国阅兵官登上检阅台宣布:“经7名来自各盟国的阅兵官评定,参加检阅的11国军队中,以中国代表队的步伐最整齐,精神最饱满,军容最壮盛,理当荣获第一。”

郭廷亮和他的士兵们惊喜若狂,“嗬嗬”大叫着将钢盔扔向空中以示庆贺。

参加阅兵的盟军士兵们纷纷冲着中国士兵鼓掌。

军乐奏着庄严的中华民国国歌。礼炮齐鸣。中国驻印军在兰姆迦训练基地举行升旗典礼。

史迪威将军站在用木板搭起的阅兵台上,向台下肃立的官兵们潇洒地敬上一个美式军礼,然后用流利亲切的中国话,向列队的新38师和新22师官兵们发表演说。

“亲爱的中国朋友们,我们又走到一起来了。3个月前,我们被迫退出了缅甸,可是,我一定会很能快率领你们打回去,夺回与你们的祖国生死攸关的滇缅公路,作为反攻的第一步,我们首先需要锤炼出一支钢铁般的军队,这支军队不是别人,正是你们——中国驻印军全体官兵!”

通过麦克风,他的声音回**在基地上空。

史迪威发自内心地说:“第一阶段的入缅作战,你们中国人不仅很能吃苦,也很能打仗。在我看来,中国士兵最能充分地表现出中国人民的伟大、不屈不挠、吃苦耐劳、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你们备受艰辛而毫无怨言,听从调遣而毫不犹豫。在你们简单而诚实的头脑中,从未想过自己正在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伟绩,你们入缅作战,将永垂青史。我希望你们为了正义的伟大事业,随时准备奉献一切。我作为美国军队的一名将军,能在这特殊的地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间向中国士兵致敬,感到十二分的荣幸!”

中国官兵们热烈鼓掌。

史迪威的声音响彻于空中:“千百万爱好自由的欧洲人、美洲人的眼睛,都在遥望东方,怀着钦佩的心情,注视着正在与日本军队作战的中国。源源不断运到这个基地的所有最新最好的装备,都是你们的友好同盟国所提供的,作为中国驻印军的总指挥,我不过是友好盟国派来的一位代表。我迫切地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地掌握和使用这些新式武器,手执这样的武器,去捍卫一个即将从战火中诞生的新世界!一名军官,一名战士的职责是什么呢?他只有一个职责,那就是保卫祖国!我的话,完啦!”

孙立人领呼口号:

“打回缅甸去!”

“收复滇缅公路!”

手臂如林,吼声如雷。

团部给战士们发枪。

柳丹青指着一排排瓦蓝锃亮的长短武器大声道:“从现在起,我们新38师全部改用美制武器,原来的德国货弟兄们虽是用熟了,可是和美国货比起来,威力还是差了一大头,所以必须淘汰。”指着操场边上整齐排列的各式重装备,“弟兄们看看那些刚刚发给我们新38师的重装备,那可全都是钢铁做成的庞然大物,有了这样的好东西,打回缅甸,就是一声命令的事!”

杨万里从长桌上拿起一支冲锋枪,把枪机拉得“哗哗”响,得意地说:“弟兄们,以后大家打仗就用这种美国人造的汤姆逊冲锋枪了。看看,手指一勾,子弹像撒豆子似的,日本人的三八大盖,火力比这差远了。”

孙立人在欢迎新兵的大会上热情洋溢的讲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投笔从戎,满腔热血,从国内飞到印度来练兵打日寇,本团长十分欢迎。我知道,你们过去对国军的感觉大都很糟糕。但是,我现在要告诉你们,我们新38师不一样,本师很早就带头废除了体罚。新38师的长官有谁打你们骂你们,你们可以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严肃处理,我们新38师与美军一样,官兵平等,尊重民主!”

话音刚落,满场掌声震耳欲聋。

孙立人继续说道:“进了我新38师,也仅仅是一个开始,这10天试用期里,每天500个伏地挺身和1万米负重行军是必修科目,射击10发子弹90环,擒拿格斗只是基本要求。哪怕距离要求只差一点,那么对不起,10天一到请自己去军务处报到,重新安排到其他部队。如此这般严格的筛选,我们就是为了要培养出一支顶尖儿的精兵!”

夏日的印度,热浪滚滚。训练场上,枪声震耳,杀声震天,坦克与装甲车在飞驰,炮手们在炮位上挥汗如雨,到处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

孙立人亲自到训练场上,一会儿卧倒,为士兵们做射击示范动作;一会儿持枪在地上爬行,为士兵做匍匐前进示范动作。有的动作难度较大,他不厌其烦地做了一遍又一遍。士兵们汗流浃背,他也汗流浃背。

5辆轿车从中国驻印军营地向兰契市疾驰。鲜艳的中国国旗插在第一辆车的前面,迎风招展。

英国殖民当局在兰契市市政大厅为孙立人将军授勋。

大厅门外,由几十个穿红衣戴海螺式红帽,腰挎镶金嵌玉军刀的印度士兵守卫。

来宾进门之后,由印度人用银盘托着金杯,大家都用手指去蘸杯里盛着的圣水,然后,每个来宾都得到一包包着香料的树叶在嘴里嚼着。

主席台上悬挂着英国女王的巨幅画像,并有套着猩红垫褥的古老座椅,褥上用金银线绣着美丽的图案和各种花纹。比哈尔省的总督身穿的黄色大礼服也在袖上肩上和胸前配饰着许多章纹。

授勋典礼开始,主持人先介绍今天的焦点人物孙立人将军,然后再介绍各位来宾,最后再用歌咏般的声调恭敬地唱出:“孙——立——人——将——军——请——”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孙立人以标准的军人步伐大步走到韦维尔勋爵跟前。

维尔犹如捧读圣旨般大声念道:“奉皇帝陛下命令,本人代表英王陛下将帝国司令勋章授予孙立人将军阁下,以纪念阁下去年在缅甸创立的惊人功绩,和对阁下这种英勇行为的崇敬。”

英国人韦维尔完了事,美国人史迪威又登场了,他热情地宣读了罗斯福总统对孙立人的授勋颂辞:“中国孙立人将军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卓越之指挥,击灭强敌,解救英军第1师之围,免被歼灭。后又掩护盟军转进,于千苦万难中,从容殿后,转战经月,至印度,犹复军容整肃,不减锐气,尤为难能可贵,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足为盟军楷模。”

史迪威一口气读完了授勋颂辞,脸上浮起衷心的微笑,走下台阶,亲手替孙立人将勋章佩带起来,并与他最为器重的爱将热烈拥抱。

亚历山大上将也发表了简短的贺词:“孙师长将军麾下,我代表英国军队对阁下热诚帮助,以及贵师英勇部队援救我军之美德,深致谢忱。敬请接受本人及我军全体官兵之衷心感谢与祝贺。并祝阁下和无比尊贵之新38师全体官兵百战百胜,再创伟绩。”

孙将军最后用流利的英语致答词:“兹承英帝国国王陛下颁赐勋章,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致颂辞,本人觉得非常荣幸。仁安羌之役,充分表现中英盟军的合作无间,共歼暴敌,这是击溃日本和打倒轴心国的最有力保证!”

授勋结束后,孙立人面对各国记者们强调:“勋章与颂辞,是我新38师全体官兵的光荣。尤其是阵亡的战友,以血肉之躯为国家与人民换来的荣誉,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中国军官第一次以战功获得外国领袖的勋章,而是证明我中国军队和盟军第一次并肩作战所付出的血汗和舍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华精神,得到了国际社会公正的评价。希望盟国的朋友们相信,中国军队为盟军的共同胜利所做的真诚努力。”

晚间的113团团部中山室(专供军官娱乐的地方)热闹非凡,大有人满为患。此处有电风扇和电灯,有相当舒适的沙发藤椅,还有摆满图书杂志的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墙壁上挂着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访印时拍的巨幅照片和各种挂图、标语,屋子中央,是一张“工”字形的长桌,布置得简朴大方。

穿着衬衣打着领带的军官们有的在下象棋、围棋,有的在打克郎球、玩扑克,还有人在打乒乓。

杨万里和李冬青、郭廷亮等几个军官凑在一起喝茶聊天。

李冬青说:“美国佬和中国军官大不相同,他们真是阔啊,打完一仗,中国长官首先问的是缴了多少枪,费了多少弹药,驾驶兵翻了车,先问车还能不能用?出了严重一点的事故,士兵还要受罚,而美国人则不同,他们首先关心的死伤了多少人?驾驶兵有没有事?只要人完好无损就“OK”,再去领一辆新车就行了。”

杨万里说:“这样的差异也不是我们的过错,我们中国穷啊,是没办法,才只重视物质,不重视士兵的生命。”

坐在一旁正在看一本小册子的游少卿猛地一拍桌子,把正在下棋打牌聊天的军官们吓了一跳。

游少卿嚷嚷道:“美军的《士兵守则》太有意思了,简直让我这个中国人大开眼界,过目不忘。”

杨万里、李冬青、郭廷亮全都凑了过来。

李冬青问:“什么呀?让你这个见多识广的大记者也大惊小怪的。”

游少卿说:“来到兰姆迦,大家都在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看这个《士兵守则》就是一面镜子,把中美两国军人的文化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你们听听,开篇第一条便是:‘你不是超人,不要无谓的冒险’。每一条都是以文学的、调侃的口吻来告诉新兵一个言简意赅的道理,诸如:如果一个蠢方法在作战中有效,那它就是一个最聪明的方法;不要太显眼,因为那会引来对方火力攻击,所以,千万别和故意要显得比你勇敢的战友呆在同一个散兵坑里;在火线上,唯一比敌人火力还要精确的是友军打过来的炮火。”

柳丹青闻声从隔壁卧室里出来了,说:“不仅是这本《士兵守则》发聋振聩,让我耳目一新,美国人在训练中表现出的人情味更让我这个中国带兵官感触良深。”他从墙边的枪架上抓起一支步枪,一步跨到长桌上,一边做动作一边继续说道,“中国士兵做持枪卧倒这个动作时,先是单腿侧跪卧倒,然后左胳膊着地,接着上右手架枪。而美国教官教中国士兵完成这个同样的动作时却是不同的一套程序,单腿侧跪后,右手枪把先着地,再抬左手、架枪。就这么点小小的区别,其实是个人都能感受到,美国军队在战场上看重的是人的身体和生命不受伤害,而中国军队看重的则是武器的安全。”

2.蒋介石举手向郭廷亮敬了一个军礼:“排长同志,我应当向你致敬。”

夜里,在凤山行辕的花园里,摇扇纳凉的蒋介石对儿子说道:“你母亲从美国来信说,美国政府最近将发表一个重要文件,说明援华经过,主要内容是把中国演变到目前状况的责任往为父身上推,这一手极为歹毒!再从其他各方面美国已经采取的步骤来看,他们简直还不如共党!共党同我明枪交战,有胜有败,听天由命!美国明里一再声言支持本党戡乱,暗中却如此这般从背后向我开枪,对此,不能不严加防备。”

蒋经国说:“父亲,眼下局势的确很糟糕,可是美国想在这个时候撵走我们,也不太容易。且不论我们还有西南数省、舟山等沿海各岛和海南、台湾两大岛;我们还有军队,空军实力仍存,海军还有大半,陆军至少也有二三十万可以调动。这些,都是美国人没办法拿得走的!”

“经国,话是这样说,我总觉得还是不大放心。我们掌握实力,难保美国人不会扶植其他力量起来和我们明争暗夺,军中政治工作的重要,没有比今天更要紧的了,我知道你在做,可是你得想出更有效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千万松懈不得,千万松懈不得啊!”

“请父亲放心,军队是我们最后的一点本钱,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另外,凤山、屏东一带,孙立人的新军训练在搞些什么名堂,你也要多长一只眼睛,重点要放在他和美国人的往来上。”

“如果孙立人真要仗着同美国人的特殊关系,存有二心,那就应当……”

蒋介石摆摆手:“对孙立人这样的重要将领,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我经常得到的报告,不外乎孙立人对我的命令,对我的训练规划阳奉阴违,其他也没有什么越轨的行为。”

“不过这个人胆敢阳奉阴违,就难免有更糟糕的事情在后面。”

“所以嘛,我们才尤其要时时刻刻清醒地认识到,孙立人他不是在练兵,而是在练将。”

“儿子现在连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对任何一位手握重兵的人,我都会严加注意的。”

确实,蒋介石对孙立人这样的重要将领,非常难于割舍,因为孙立人不仅会打仗,而且还会练兵。此时,蒋介石又想起了在印度的兰姆迦基地……

一架飞机降落到兰姆迦基地。军乐队奏起欢快的乐曲。

韦维尔、亚历山大、史迪威、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等中美英高级政要将领云集在机场上,恭迎前来视察的蒋介石与宋美龄。

蒋介石一行在孙立人的陪同下来到113团,检阅该团的一场进攻作战的实弹演习。

排长郭廷亮用重机枪掩护杨万里的1营向“敌工事”发起进攻。当攻击步兵已经匍匐抵近“敌工事”还不到10公尺的距离时,机枪子弹仍旧像雨点一样向“敌工事”射去,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担心误伤了进攻战友。

这时候蒋介石拿着望远镜离开检阅台,独自走到了郭廷亮身后,举起望远锐观察机枪的弹着点。他看见步兵已经进入非常危险的地方,忍不住叫了一声:“停止射击。”

可是郭廷亮镇静如故,好像没有听到有人和他说话,机枪依旧“格格格格”地喷吐着火舌。

不少检阅台上的观摩者惊得伸出了舌头。

这时候,孙立人、柳丹青和两名侍从官也赶到了蒋介石身边。

几秒钟后,“敌工事”里频频闪出手榴弹爆炸的火光,攻击步兵呐喊着冲了进去,郭廷亮手中的机枪射击才戛然而止。

郭廷亮这时才注意到身旁居然站着蒋介石和一大帮军官,赶紧跳起来敬礼。

蒋介石拉过郭廷亮的手亲切地握着说:“打得好,打得好!我们的战士要都能达到你这样的训练水平,日本鬼子何愁不灭?”

孙立人介绍:“报告委员长,这是我新38师113团团部警卫排排长郭廷亮,他是云南大学的学生,报国心切,尚未毕业便投笔从戎,是个打仗很会动脑筋的下级带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