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花了整整一分钟,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怎么可能?我在新宿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少年明确说过‘我就是鬼头真澄’,少女也说过‘我叫筱山薰’啊!难道您觉得我在骗您吗?我何必撒这种谎呢?”

“当时正好有一群无赖在找他们的茬吧?无赖抢走了他们的学生证。‘鬼头’这个姓氏比较罕见,于是无赖便恶狠狠地问,‘你是鬼头仙一的什么人?你要是跟鬼头仙一有关,那我们可不能随随便便放你走。’少年为了保护女友,便谎称自己是鬼头真澄,借用了女友的名字,又让女友以筱山薰自称。‘真澄’与‘薰’都是男女皆宜的名字,所以外人不会起疑。更幸运的是,无赖只知道鬼头仙一有个孩子,却不知那个孩子是男是女。筱山薰自称‘我是鬼头仙一的儿子’时,无赖们不会起疑。”

那时的光景在柏木脑海中再次上演。“我就是鬼头真澄,是鬼头仙一的儿子。”——少年说出这句话时,少女盯着少年,露出惊愕的神色。她之所以如此惊讶,原来是因为少年借用了她的名字。

“借用女友的名字保护女友也就罢了,可他们为什么不在我赶走无赖之后道出实情呢?”

“身为鬼头仙一的女儿,少女定是受尽了周围人的白眼。街坊邻居、同学和同学的家长必然不会给她好脸色看,刑警就更不用说了。筱山薰心想,如果他们道出真相,您也许也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真澄,所以他在您面前一直自称鬼头真澄。少女也察觉到了少年的顾虑,便顺势借用了少年的名字。”

“原来如此,这么解释倒是合情合理。”

“您赶走无赖之后打车送鬼头真澄与筱山薰回家,但他们当时并没有在自己家门口下车,而多半是在下车之后自己走回家的。”

“我的确没有亲眼看到他们走进家门……”

“少女在筱山家正门口下车时对您道了谢,还对少年说了一句‘谢谢’。她对您道谢是理所应当,可为什么要向少年道谢呢?因为少年在他们被无赖围攻时借用她的名字,保护了她。”见柏木仍一脸茫然,密室收藏家微笑道,“在您提供给我的信息中,还有好几处线索能让人联想到筱山薰是男孩,而鬼头真澄是女孩。”

“还有?都有哪些?”

“比如,筱山菊子说过这样一番话,‘那个年纪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意跟姨母谈心,可小薰跟我从来都是无话不谈’。”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筱山薰是女孩,菊子就不会说‘那个年纪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意跟姨母谈心’,不是吗?青春期少女如果有事要找人商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姨母。毕竟姨母与她们年龄比较近,即便是不好意思与母亲讨论的事情,也能对姨母如实道来。薰如果是个男孩,菊子的话就说得通了。青春期的男孩一般不会找异性商量,要找也是找男性的长辈。”

“还真是……”

“江藤警官说,鬼头仙一常常对真澄施加暴力。可真澄若是男孩,还是个人高马大的男高中生,总能奋起反击,阻止父亲继续施暴吧?真澄之所以阻止不了父亲,正是因为她是个女孩。”

对极了!柏木已无力反驳。他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向办公室,对伏案办公的巡查问道:“你有没有听说前天发生的那起少年少女遇害的案件?”

“有啊。”巡查回答道。

柏木接着问:“那你还记得两名被害人的名字吗?”

“少年好像叫‘筱山薰’,少女应该是叫‘鬼头真澄’。”

“你记得可真清楚,真是巡查的楷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刑警。”

“多谢夸奖!”巡查激动得两眼放光。柏木则没精打采地回到了值班室。

天哪!密室收藏家的推理完全正确。可我怎么就没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呢?柏木苦苦回忆后意识到,这是许许多多个巧合所导致的后果。

柏木与同事在筱山家会客室发现两具遗体之后,便分头搜查了筱山家。如果柏木搜查了薰的房间,便能根据房间的布局与摆设推测出筱山薰是个男孩。然而,薰的房间在二楼,而负责二楼的是柏木的同事,柏木只查看了一楼的情况。

柏木与搜查本部的江藤警官讨论案情时,并没有使用能体现出性别的代词,而是直接称呼死者的名字。所以柏木没有意识到,他印象中的筱山薰与鬼头真澄,与江藤警官脑子里的正好相反。

筱山久子与鬼头仙一分别来到医院见孩子最后一面时,如果柏木陪着他们进入太平间,便会看到久子扑向少年的遗体,而鬼头仙一站在了少女面前。柏木一直等在候诊室,并没有跟进去。

后来,筱山久子对鬼头仙一吼道:“肯定是你家孩子勾引了我的孩子!”如果她喊的是“肯定是你女儿勾引了我儿子”,柏木定能察觉到自己的误会。无奈久子使用的是“你家孩子”与“我的孩子”,区别不出男女,柏木自然发现不了问题所在。

在许多巧合的综合作用下,柏木迟迟无法察觉自己的误会。然而,搞清被害人的名字,难道不是刑警的基本职责吗?巧合虽然无奈,可堂堂刑警把受害者的名字身份搞错,岂不是天大的失态?

密室收藏家用充满同情的眼神看了柏木一眼,继续说:“事到如今,密室之谜不攻自破。您一直以为筱山薰是两点回的家,您的同事是在两点半到位的,因此两点半之后的筱山家是一个密室,凶手只可能在两点半之前行凶。但薰在三点时给菊子打过电话,所以‘她’至少活到了三点。法医称,薰中刀后还活了十多分钟,即便‘她’在打电话时已经受了伤,也只能将行凶时间往前推到两点五十分。可筱山家在两点半之后一直处于密室状态,凶手无法杀害薰。筱山家周围只有您和您的同事留下的脚印,凶手也不可能在两点半之前溜进筱山家,再趁警官们发现遗体后偷偷溜走。

“然而,如果薰回家的时间是三点二十五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意味着薰给菊子打电话时并不在筱山家,而他也不是在筱山家受的伤。他在被刺伤后十分钟内咬紧牙关回到筱山家,最后死在了会客室,这个过程不会有任何说不通的地方。

“话说回来,菊子不是说她接到三点的电话后忧心忡忡,给筱山家打了好几次电话却没有人接吗?薰并不是故意不接,只是不在家而已。因为薰给菊子打电话时,并不在筱山家。

“被害人遭受凶手袭击后存活了一段时间,自己走进密室后才一命呜呼,于是造成了凶手无法杀死被害人的假象,俗称‘内出血密室’,筱山薰的死就属于这种情况。只要搞清薰回家的时间是三点二十五分,您就会意识到本案是内出血密室。然而,您误以为薰是两点回的家,再加上筱山家在两点半之后一直处于密室状态,菊子还在三点接到了薰的电话,内出血密室的可能性就被推翻了。

“再看鬼头真澄的情况。警方一直以为鬼头真澄在三点二十五分来到了筱山家。当时筱山家已经是密室了,凶手不可能入室行凶。真澄遇刺后当场死亡,她也不可能是在屋外受伤后才走进屋里的,于是凶手就不可能捅死真澄了。

“如果真澄是在两点进的筱山家,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那时筱山家还不是密室,谁都可以走后门自由进出。凶手可以毫无阻碍地在两点到两点半之间杀害真澄。

“被害人明明是在密室成立之前遇害的,可人们误以为行凶是在密室成立之后,乍看之下,凶手无法杀死被害人。这类密室可以称作‘时间差密室’。鬼头真澄的死就属于这种情况。她明明死在两点半之前,当时筱山家还不是密室,可您误以为她是三点二十五分才来的,警方便误以为凶手没有机会杀死她。”

柏木一脸茫然地听着。都怪他把鬼头真澄和筱山薰张冠李戴,才硬生生造成这么一桩子虚乌有的密室杀人案。

“鬼头真澄于下午一点二十分离开学校。警方经多方调查,并没有查到她三点二十五分来到筱山家之前做了些什么。其实她早在两点就来到了筱山家,不久后便不幸遇害了。两点过后,她再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

“再看筱山薰。他也在一点二十分离开了学校。警方误以为他两点就回家了,可他其实是三点二十五分回来的。在一点二十分到三点二十五分之间行踪不明的人并不是鬼头真澄,而是筱山薰。

“筱山薰在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他应该是去买私奔用的旅行袋和其他用品了。搜查本部误以为有空白时间的是真澄,并猜测她去学校附近的箱包店买了旅行袋,便带着真澄的照片去询问,结果颗粒无收。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去买旅行包的人是薰。”

江藤刑警说“警官去学校周边的箱包店问了一圈”,柏木还以为警官们向店员出示的是少年的照片,实际使用的却是少女的照片。店员们说他们没见过真澄,柏木便以为少年没有去买旅行袋。而事实上,少年的确买了旅行袋。只怪柏木搞错了两位被害人的身份,警方在调查时错用了少女的照片,才没有收集到目击证词。

“那您是怎么知道这人就是凶手的呢?”柏木望着依然昏迷不醒的司机问道。

“锁定凶手的第一条线索,也是‘雨’和‘电话’。”

“此话怎讲?”

“筱山薰在三点给姨母打了电话。在他打电话的地方,雨是从三点开始下的。而筱山家那边三点十分才开始下雨。换言之,雨云花了十分钟才从筱山薰打电话的地方移动到筱山家上空。

“少年于三点二十五分到达筱山家,这意味着他只花了二十五分钟时间就走完了雨云飘了整整十分钟的距离。光靠双脚,他绝不可能移动得如此之快。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他是坐车从打电话的地方移动到筱山家附近的。

“高中生买不了车,也考不了驾照,他不可能自己开车回来。既然他坐的不是私家车,那就有可能是出租车。再加上他买了很多私奔要用的东西,旅行袋这样的玩意儿体积又大,因此他十有八九是打车,而不是徒步走回来的。

“筱山薰受伤后还活了十来分钟,他遇刺的时间应该是他还在出租车里的时候,或是下车后不久。而刺伤他的人显然就是出租车司机。既然刺死两名死者的是同一件凶器,那么捅死鬼头真澄的应该也是那位司机。”

“就算杀死两位死者的是出租车司机,可全东京有数百位出租车司机,您怎么知道凶手就一定是这位司机?要是把每位司机的不在场证明都调查一遍,兴许能缩小嫌疑人的范围,可您并没有调查过。您如何确定真凶就是他呢?”

“全东京的确有数百位出租车司机。然而,满足某个条件的司机只有一位。”

“什么条件?”

“昨天早上,一个自称‘《每朝新闻》记者’的男人打电话去鬼头家问‘您家的孩子有没有写下遗言’。正如警察推测的那样,这通电话就是凶手打的。但不可思议的是,凶手为什么只给鬼头家打电话,却没有打去筱山家呢?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凶手很清楚筱山薰并没有写下遗言。所以他没有必要打电话去筱山家问‘您家的孩子有没有写下遗言’。

“问题是,为什么凶手很清楚筱山薰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却不确定鬼头真澄有没有呢?因为凶手亲眼看到筱山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却没能见证鬼头真澄的死。

“然而,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如前所述,凶手亲眼看到的是鬼头真澄的死,而非筱山薰的死。凶手在筱山家杀死了真澄,所以他可以在不被任何人察觉到的情况下留在屋里,确认少女断气。但凶手在出租车内或车外刺伤薰之后,薰逃离了凶手的魔爪,走进了筱山家,因此凶手没有亲眼看到薰死亡的那一刻。既然如此,那凶手为什么会觉得他亲眼看到了薰的死,却没有确认真澄的死呢?”

柏木顿悟:“凶手也搞错了筱山薰和鬼头真澄的身份!”

密室收藏家点头道:“没错。凶手也搞错了两位死者的名字。他误以为逃走后躲进筱山家的少年名叫鬼头真澄,所以他才会给鬼头家打电话。”

“可……搞错他俩名字的人不是只有我一个吗?”

“不,不止您一个。您两个月前在新宿帮他们赶跑了无赖,还打车送他们回家。少年在车中自称鬼头真澄,少女自称筱山薰,所以您才会误会。但听到这段话的不光您一个,司机肯定也听见了,并产生了和您一样的误会。所以当时载您的那位司机就是凶手。”

“啊,是这样啊……”

“来总结一下案发当天发生的事吧。鬼头真澄再也无法忍受父亲的暴力,在学校找筱山薰诉苦。少年下定决心要与少女私奔,便让少女去筱山家等他,自己则去买一些必要的旅行用品,并将筱山家的钥匙交给了少女。筱山薰的母亲前一天出门去见女校的朋友,要晚些时候才回来,为他们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少年之所以让少女与他分头行动,恐怕是因为一对高中生一起买旅行袋会引人耳目。

“放学后,鬼头真澄于下午两点进入筱山家。筱山薰则前往学校附近的箱包店购买旅行袋等私奔时会用到的东西。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走后门进入了筱山家隔壁的空屋。”

“隔壁的空屋?”柏木恍然大悟,“莫非那个司机就是原计划在隔壁的空屋进行走私烟交易的供货商?”

“没错,他就是走私烟的供货商。他将装有走私烟的纸箱装在出租车的后备箱里,一路开到交易地点。两个月前,您打车送鬼头真澄与筱山薰回家时,司机发现筱山家隔壁是一栋空屋,用来交易走私烟再合适不过了,便将那里定为交易地点。

“谁知司机抬着装有走私烟的纸箱走进空屋后门时,鬼头真澄正巧在少年的房间里。那房间在二楼,真澄不小心看到了司机的模样,却不清楚司机在做什么。司机也看见了隔壁筱山家的二楼有个人影,顿时起了疑心,便走后门造访了筱山家,想试探家里人的想法。少女来到门口时,定是一副畏畏缩缩的模样,因为她正独自身在他人家中,总有些不自在。可司机误以为她看穿了自己在交易走私烟草,便闯进筱山家,用防身用的刀刺死了少女,以免她走漏风声。出租车司机都是戴白手套的,刀柄上不会留下指纹。见少女出现在筱山家,司机就更加坚信‘她’就是筱山薰。

“司机拔刀后从后门逃跑,还回收了装有香烟的纸箱。他为什么要带走香烟呢?因为筱山家的人回家后会发现少女的遗体,届时警方会立刻赶到现场,这一带会有许多人来来往往,而走私烟贩子绝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取回装有货物的纸箱。

“当时还不到两点半,您的同事还没有全部到位,没有人看到司机进进出出。顺便一提,司机应该把刀藏在出租车的后备箱里。之后,司机就继续回路上接客了。

“筱山薰在学校附近的箱包店买好了私奔用的旅行袋与其他用品,并在三点用公用电话与姨母道了别。由于买了许多东西,他决定打车回家。而他打到的那辆车,就是凶手开的那一辆。少年报出了自家的地址。司机并不想回到少女的遗体所在的筱山家,可乘客要去,他不得不去。无可奈何之下,司机只得发动汽车。

“在出租车开到筱山家附近时,筱山薰示意司机停车。车停在了左拐的弯道后方。他恐怕是在担心,要是让司机开到家门口,街坊邻居也许会看到,进而猜到他要与女友私奔。少年打开后备箱,想拿出里面的东西,却不小心发现了藏在后备箱里的走私香烟,还有那把沾血的凶刀。

“筱山薰并不知道那把刀就是刺死少女的凶刀,然而司机为了堵住少年的嘴,还是将刀刺进了他的身体。案发地点位于高级住宅区,路上人烟稀少,没有人目击到司机行凶。少年下意识地握住胸口的刀,在刀柄上留下了指纹。但他无法把刀拔出来,就这么让刀插在胸口,使出浑身力气朝自家走去。旅行袋还放在后备箱里没有拿出来。司机本想追上去,却察觉到筱山家有人监视。无奈之下,他只得离开案发现场。”

“筱山薰为什么不向街坊邻居求救呢?案发现场是住宅区,只要他大声呼救,肯定会有人察觉到异样吧?”

“他不想让任何人察觉到他的伤势。要是被人发现了,少年就会被立刻送往医院,就无法与少女私奔了。少女会被送回家中,而她父亲对她的暴力也会变本加厉。就算要去医院,也得先与少女汇合,好好计划一下之后再去,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先回到少女身边。少年强忍着剧痛,拼命走回家。刺在他胸膛的刀堵住伤口,使他几乎没有流血。而且他穿着大衣,又撑着伞,因此您没有看到插在他胸口的刀。”

柏木回想起走在雨中的少年身姿。原来那时的他正咬紧牙关,强忍剧痛,一心想回到恋人的身边。

“然而,少年回家后看到的竟是少女惨不忍睹的尸首。少年使出最后的力气,将女友紧紧拥入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