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鼎者器也,震为长男,故取主器之义,而继鼎之后。长子,传国家,继位号者也,故为主器之主。《序卦》取其一义之大者,为相继之义。《震》之为卦,一阳生于二阴之下,动而上者也,故为震。震,动也。不曰动者,震有动而奋发震惊之义。乾坤之交,一索而成震,生物之长也,故为长男。其象则为雷,其义则为动。雷有震奋之象,动为惊惧之义。
震:亨
阳生于下而上进,有亨之义。又震为动,为恐惧,为有主。震而奋发,动而进,惧而修,有主而保大,皆可以致亨,故震则有亨。
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当震动之来,则恐惧不敢自宁,周旋顾虚,虩虩然也。虩虩,顾虑不安之貌。蝇虎谓之虩者,以其周环顾虑,不自宁也。处震如是,则能保其安裕,故笑言哑哑。哑哑,笑言和適之貌。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言震动之大,而处之之道。动之大者,莫若雷。震为雷,故以雷言。雷之震动,惊及百里之远,人无不惧而自失,雷声所及百里也。唯宗庙祭祀,执匕鬯者,则不至于丧失。人之致其诚敬,莫如祭祀。匕以载鼎实,升之于俎;鬯以灌地而降神。方其酌裸以求神,荐牲而祈享,尽其诚敬之心,则虽雷震之威,不能使之惧而失守。故临大震惧,能安而不自失者,唯诚敬而已,此处震之道也。卦才无取,故但言处震之道。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自有亨之义,非由卦才。震来而能恐惧,修自慎,则可反致福吉也。笑言哑哑,言自若也,由能恐惧而后自处有法则也。有则则安而不惧矣,处震之道也。
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
雷之震及于百里,远者惊,迩者惧,言其威远大也。
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彖》文脱“不丧匕鬯”一句。卦辞云“不丧匕鬯”,本为诚敬之至,威惧不能使之自失。《彖》以长子宜如是,因承上文用长子之义通解之。谓其诚敬能不丧匕鬯,则君出而可以守宗庙社稷为祭主也。长子如是,而后可以守世祀,承国家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洊,重袭也。上下皆震,故为涛雷。雷重仍则威益盛。君子观涛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不唯雷震,凡遇惊惧之事,皆当如是。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初九,成震之主,致震者也;在卦之下,处震之初也。知震之来,当为之始,若能以为恐惧而周旋顾虑,虩虩然不敢宁止,则终必保其安吉,故后笑言哑哑也。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震来而能恐惧周顾,则无患矣,是能因恐惧而反致福也。因恐惧而自修省,不敢违于法度,是由震而后有法则,故能保其安吉,而笑言哑哑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二居中得正,善处震者也,而乘初九之刚,九震之主。震刚动而上奋,孰能御之?厉,猛也,危也。彼来既猛,则己处危矣。亿,度也。贝,所有之资也。跻,升也。九陵,陵之高也。逐,往追也。以震来之厉,度不能当,而必丧其所有,则升至高以避之也。九言其重。冈陵之重,高之至也。九,重之多也,如九天九地也。勿逐七日得:二之所贵者中正也,遇震惧之来,虽量势巽避,当守其中正,无自失也。亿之必丧也,故远避以自守,过则复其常矣,是勿逐而自得也。逐,即物也。以己即物,失其守矣,故戒勿逐。避远自守,处震之大方也。如二者,当危惧而善处者也。卦位有六,七乃更始,事既终,时既易也。不失其守,虽一时不能御其来,然时过事已,则复其常,故云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当震而乘刚,是以彼厉而己危。震刚之来,其可伤乎?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苏苏,神气缓散自失之状。三以阴居阳,不正。处不正于平时,且不能安,况处震乎?故其震惧而苏苏然。若因震惧而能行,去不正而就正,则可以无过。眚,过也。三行则至四,正也。动以就正为善,故二勿逐则自得,三能行则无誉。以不正而处震惧,有眚可知。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其恐惧自失苏苏然,由其所处不当故也。不中不正,其能安乎?
九四,震遂泥。
九四,居震动之时,不中不正,处柔失刚健之道,居四无中正之德,陷溺于重阴之间,不能自震奋者也,故云遂泥。泥,滞溺也。以不正之阳,而上下重阴,安能免于泥乎?遂,无反之意。处震惧,则莫能守也,欲震动,则莫能奋也。震道亡矣,岂复能光亨也?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阳者刚物,震者动义。以刚处动,本有光亨之道,乃失其刚正,而陷于重阴,以致遂泥,岂能光也?云未光,见阳刚本能震也,以失德故泥耳。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六五虽以阴居阳,不当位为不正,然以柔居刚,又得中,乃有中德者也。不失中,则不违于正矣,所以中为贵也。诸卦:二、五虽不当位,多以中为美;三、四虽当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于六二、六五可见。五之动,上往则柔不可居动之极,下来则犯刚,是往来皆危也。当君位,为动之主,随宜应变,在中而已,故当亿度,无丧失其所有之事而已。所有之事,谓中德。苟不失中,虽有危,不至于凶也。亿度,谓图虑求不失中也。五所以危,由非刚阳而无助。若以刚阳有助为动之主,则能亨矣。往来皆危,时则甚难,但期于不失中,则可自守。以柔主动,固不能致亨济也。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往来皆厉,行则有危也。动皆有危,唯在无丧其事而已。其事谓中也。能不失其中,则可自守也。大无丧,以无丧为大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索索,消索不存之状,谓其志气如是。六以阴柔居震动之极,其惊惧之甚,志气律索也。矍矍,不安定貌。志气索索,则视瞻徊徨。以阴柔不中正之质,而处震动之极,故征则凶也。震之及身,乃于其躬也。不于其躬,谓未及身也。邻者,近于身者也。能震惧于未及身之前,则不至于极矣,故得无咎。苟未至于极,尚有可改之道。震终当变,柔不固守,故有畏邻戒而能变之义。圣人于震,终示人知惧能改之义为劝深矣。婚媾,所亲也,谓同动者。有言有怨咎之言也,六居震之上,始为众动之首,今乃畏邻戒而不敢进,与诸处震者异矣,故婚媾有言也。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所以恐惧自失如此,以未得于中道也,谓过中也。使之得中,则不至于索索矣。极而复征,则凶也。若能见邻戒而知惧变于未极之前,则无咎也。上六动之极,震极则有变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