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家被流放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当然,沈家跟连家现在荣辱一体,都是跟连雨烟脱不了关系的,自然也在流放之列。
在他们离开的路上,百姓们驻足唾弃,指指点点骂的格外难听。
沈老夫人一边走,还要一边对着围观的人瞪眼,“一群没见识的东西,看什么热闹,都是贱民!”
这些话说出来,很快更多的菜叶子和臭鸡蛋就朝着她砸了过去。
一枚臭烘烘的鸡蛋不知道在谁的手里丢了出来,正中沈老夫人的脸,她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把,闻了闻,然后尖叫出声。
很快她的脸色就涨红了起来,指着人群中的方向,却不知道该指谁。
“快走!”禁卫军推搡了沈老夫人的肩膀一下子。
沈老夫人恶狠狠地回头瞪他。
她脚下踉跄了两步,忽的身子就跟着晃了晃,然后朝着后面重重地倒了下去。
这一幕发生的猝不及防。
沈夫人是走的她的旁边的,直接被砸的嗷一嗓子,立刻跳开。
于是沈老夫人狠狠摔在了地上。
有四周的百姓眼尖,立刻高声道,“哎呀,她的口鼻出血了,快看!”
禁卫军立刻指挥人停了下来,走过去蹲下查看,可当他的手指放在沈老夫人的鼻息下时,就变了脸色。
柳副统领皱了眉头,“如何?”
那禁卫军起身,说的有些迟疑,“似乎是……死了。”
“……”
当沈老夫人在街上被活活气死的消息传到楚荇的耳中时,她正与宋琼枝一同看着学生们做的题。
闻言,她摆摆手,“日后这种消息不必再传进来了。”
沈家也好,连雨烟也罢,都即将成为过去的事情。
那沈老夫人死在当街上,也比日后去边关活活受苦的强,算是解脱了。
“连雨烟呢?”宋琼枝倒是好奇地问了句。
她从宁州那边回来也算立了功劳,已经从明枝县主一跃成了明枝郡主,也成了京城里炙手可热的新贵。
为此,不少人又去踏破了宋家的门槛,竟想以求亲的方式跟她贴上关系。
这让人又好笑又无奈。
她早就立下终身不再嫁人的誓言了,日后明昭学院和万福楼就是她的归宿。
“回郡主的话,连雨烟估计活不过今晚了,她的伤势太重。”传消息的人又道。
他远远地跟着连家的人,眼见着那连雨烟只有进的气儿没出的气了。
差不多是今晚,最迟也就明天。
更何况她已经是个废人,禁卫军将他们交给负责流放的官差后,又能有什么好的对待。
她死在路上,已经是显然可以遇见的事情了。
*
很快沈家和连家的事情就如一阵风一样吹了过去。
百姓们也从一开始放在二皇子通敌叛国的事情上,渐渐转向了明昭学院那边。
明昭学院是允许女子考入的,甚至考进去的女子们,家人还有一定的银钱补贴,极大地让人产生了羡慕。
见状,不少人也开始在闲暇之余,督促起了自家的女儿读书。
很快。
明昭书院迎来了第一次男女统考,题目是楚荇亲自出的策论。
文是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写出一千字左右的个人见解,武是考察的骑马射箭,男女都是统一的题目和标准。
在进行了一日紧张的氛围后,一摞卷子被放在了楚荇的面前。
其中,许昌安和几位大儒亲自批阅。
试卷上的名字皆被遮去,不论男女进入明昭书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摒弃之前的写字方式,换成科举专用的正方小楷,同样女子也不例外。
加上女子这边多了几门武课,时间一长,男女的字迹也不甚容易分明。
试卷批阅根本看不出男女。
一日后,许昌安亲自拿着几张试卷来寻了楚荇,“这几个写的极好,你看看。”
楚荇拿过试卷一一观阅。
她翻了一会儿,在看到最后一张的时候,不由得挑了眉。
“这个人的思路倒是与众不同,别人都是从为官者的角度出发,但他从百姓的角度写的。”她轻笑一声,“可见是个深得百姓疾苦的。”
话音落下,旁边的许昌安捋了捋胡子。
“您可知道这张卷子是谁的?”他一边问着,一边伸手在旁边遮盖着的名字处撕了遮掩。
上面赫然写着沈子莹三个字。
楚荇眼底透了笑意,颇有些宠溺地摇了摇头,“虽有些出乎意料,可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沈家一窝子的脏老鼠,竟也能生出这样的女儿。
当时沈子莹跪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倒是庆幸没看走了眼,楚荇抬头,“还有其他的女子吗?”
男子那边她自是不必太操心,有许昌安看着出不了差错。
“还有一个叫许静的女子,公主看看她的,也不错。”许昌安又拿了一张出来。
这些年他未曾娶妻生子,一心醉于学术,确实是从不觉得女子能如何的。
可这大半年下来,竟也发现有些女子的聪慧不比男子差。
甚至她们知道自己的弱势,比男子更加努力上进。
这些人屈居于后宅中,确实是太浪费了……可他又有另一个担忧。
他看到了这些女子的长处又有什么用,女子们学了男子该学的知识,日后也能随男子一般科举吗?
许昌安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坐着的楚荇身上。
这位年纪轻轻便已经封王的公主,似乎能带着她们杀出一条血路,想必不会任由她们学了的东西无用。
或者……
听到有些胆大妄为的传言,说是这为封王的公主野心极大,说不准是为了最上面的那个位子。
也不知怎的,许昌安心里还带了几丝激动。
若真能如此的话,似乎他也不是接受不了。
君为贤,要比性别更重要。
考试的成绩出来后,先排出了前十名。
整个人明昭书院里共有学生二百余名,都是千辛万难考进来的,前十名的成绩已经是极好。
其中这前十名中,有两个名额被女子那边占了去。
这十人的策论试卷则被贴在了墙上供人观看,以防止有人说徇私舞弊,足足体现了书院的公正。
在诸多学生蜂拥而至的后面不远处,站着许昌安和赵家家主。
他们两人的后面,则是站着恭敬的赵括。
“安王前途无量。”许昌安提醒了句。
赵家家主眸中一闪,作为京城里的弄潮儿,一瞬间就明白了许多意思。
他抚着胡须,“许院正说的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