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之无道与周之有道
在周国逐渐兴起的时候,商王朝的统治却更加昏庸无道。当年盘庚迁殷使商朝中兴,可想不到武丁以后,商朝的贵族们在生活上更加堕落、腐化,至纣王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生活上,以纣王为核心的统治阶层除了追求靡靡之音、**歌艳舞、打猎游玩外,极少关心百姓的生活状态,致使耕地荒废,成了麋鹿禽鸟的乐园。而对于那些反对者,商朝的统治者则施以酷刑;对于小民百姓,他们则将财物榨干。在这种昏聩的统治下,奴隶和下层百姓纷纷起来反抗,在《微子篇》中就有“小民方兴,相为敌仇”的记载。此时的商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
周国的情况则与商朝恰恰相反。自季历被商王文丁杀死,姬昌执政以后,周人更加团结一心。但商朝毕竟是一个大国,地括中原,东到大海,北到河北藁城,南到湖北盘龙城,地大人众。面对庞大的商王朝,周国不过是迁移到泾渭流域、岐山脚下一狭窄谷地中的小小方国。尽管渭水河谷土地丰沃,宜于农耕,且地理位置优越,南接褒斜,可以通江汉至巴蜀,而巴蜀之地更是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因此在姬昌统治初期,要周人以有限的资源和人力去与雄卧中原地区的商王朝抗衡,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商朝残暴,失去人心。而周在姬昌继位后则施行仁政,推行宗法土地分封制度。他禁止饮酒打猎,施行裕民政治。所谓裕民,就是指征收租税要有节制,要让农家有些积蓄,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不为衣食担忧。
在《康诰篇》中有“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的说法。姬昌又针对殷纣招诱奴隶,被其他小国所怨恨的情况,制定出一条“有亡荒阅”的法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奴隶逃亡大搜索”,具体内容是说:不许藏匿逃亡的奴隶,被搜捕到后,是谁的奴隶归谁所有。这一条法律的出台充分维护了各中小奴隶主的利益,得到了很多小国的赞同。春秋时楚国的申无宇认为,周文王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制定了“奴隶所有权法”是重要原因之一。
姬昌的这些举措深得人心,《诏诰》中说“殷民带着妻儿想逃出国境,被纣禁止”,可见在姬昌的感召下,商朝同其他小国的普通百姓以及这些国家中的失意贵族,不少都逃入了周国。由此,姬昌继承了周族前代君主的遗志,将周国的势力继续扩大。
周是一个依靠农业发展而逐渐强大起来的邦国,因此对农业的重视可想而知。姬昌在实行仁政的同时也不敢忽视农业生产,在《书经》中就有“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的记录。《尚书·无逸篇》中周公训诫成王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另外,通过上面提到的宗法土地分封制度,我们可以知道,在姬昌统治时期,封建制度就已经出现,不过,还只是一些原始的制度,并不成熟。而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后来周朝井田制的设立、发展打下了基础。
姬昌治周五十年。在这五十年里,姬昌发展了周国的势力,继续以商王朝西伯方国的身份存在,当周族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使商人担忧的时候,姬昌干脆“受天命”称王,号为文,这就是文王姬昌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