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和孙武后,便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和舒国。这时阖庐便有点儿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要趁机**,攻克楚都郢城。这一冒进的举措立即就被孙武阻止了。孙武说: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不是舒国和钟吾国可比的。我军现在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将尽,需要的是养精蓄锐,再等良机。被孙武这么一说,阖庐也发现自己是有点儿冲动,于是下令回师了。

吴军虽然撤退,但伍子胥和孙武在撤退后却制定了一套扰楚、疲楚的策略。吴军用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军队终日疲于奔命,属国纷纷叛离。而吴国在如同蝗虫过境一样的战斗中抢掠了不少物资,完全占据上风。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蔡国。这时蔡国已经归附吴国,这样吴军伐楚就有了足够的借口。吴王阖庐和伍子胥、孙武指挥3万精兵,乘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军交战。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吴楚大战拉开帷幕。

吴军的到来,迫使楚军不得不放弃了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迎击吴军的进攻。这时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弃船走陆路,直插楚国纵深。因为孙武深深懂得,用兵作战,最贵神速。他料定楚军知道吴人熟悉水战,一定会加强沿岸的防御。所以他放弃了逆水行进的战船,登陆前进,迅速突破了楚军防线。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作为前阵,向楚军展开了冲击。当时楚军20万,而吴军只有3万,但在孙武迅猛的攻势下,楚军连战连败,而吴军五战五胜,最终楚军大溃。公元前506年11月28日,吴军攻入了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吴楚大战暂时告一段落。孙武在这次战斗中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进入郢都后,吴军内部发生了意见分歧。伍子胥劝阖庐灭楚,孙武则不同意。孙武认为:灭楚的时机还不成熟,应立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为楚王,楚人大多同情太子建,如果立他的儿子为楚王,楚人自然会感激吴国,诸侯也会佩服吴王,公子胜更忘不了吴国的大恩。这么一来,楚国就成了吴国的属国,可说是名利双收。但吴王阖庐贪图楚国的土地,急于求成,结果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决定灭楚。

伍子胥复仇的心愿终于得到了满足。但这个时候楚平王已经死了,他为了泄愤竟到寥台湖刨开了楚平王的坟,把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扒了出来,用钢鞭足足打了三百下。这时的伍子胥就像一只发了疯的恶狼一样,他十多年的积恨一时间爆发了出来。对楚平王进行了鞭尸后,他的恨意仍然没有消除,又找到吴王阖庐要了一支人马,去擒拿楚昭王。伍子胥四处打探楚昭王的下落,但毫无头绪,后来他听说楚国的令尹跑到了郑国,便猜想楚昭王也许跟令尹在一起,于是挥师攻郑。郑国被围,无奈投降,楚令尹也自杀了,但楚昭王却始终没能找到。伍子胥没有办法,只好离开郑国,回到了楚国。这时有人送来了伍子胥昔日的好友,楚国大夫申包胥的信。伍子胥拿来信一看,上面大致说:你的仇已报了,还是早点儿回吴国吧,你要是真想灭楚的话,我就一定会复楚。伍子胥看后,沉思了很久,然后对送信的人说:烦你告诉申大夫,我十八年的积恨,到今天做得也许有点儿不近人情,但现在我也没有办法了。

申包胥听了送信的回报后,知道伍子胥灭楚的信念已经无法改变,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去挽救楚国了。他想到秦楚两国曾联姻过,论辈分楚昭王还是秦哀公的外孙,所以决定向秦国求救。楚国的所有财物都被吴国人抢走了,申包胥没有马匹,就步行前往秦国,一路上不分黑天白日,脚上生出血泡,就把衣裳撕下一条,缠上脚后继续赶路。好不容易,申包胥到了秦国,哪知秦哀公并不愿意攻吴救楚。因为楚国距离秦国实在是太遥远了,对于秦国来说,无论是楚国还是吴国,哪一个国家统治江南地区都和自己关系不大,出兵攻吴,救了楚国,却损失了秦国的力量,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申包胥见秦哀公没有出兵的意思,就不断地哀求,但总是被秦哀公敷衍过去。申包胥明白,中原诸侯都痛恨楚国,如果秦国都不帮忙,其他诸侯就更指望不上了,更何况,在当时也只有秦、晋、齐三个国家有能力击败吴国;齐国正处于内乱,晋国和楚国是世仇,申包胥只有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秦国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一再推托,申包胥下了狠心,他跪在秦国朝堂外痛哭流涕,恳求秦哀公出兵。秦哀公一天不同意,他就一天不起,一天、两天、三天……申包胥的眼中不再流泪,而开始流血,到第七天,秦哀公终于被申包胥的诚意打动了,叹息说:楚王虽然暴虐无道,却有你这样好的臣子,看来楚国是命不该亡啊!秦国由此出兵。

秦哀公派出兵车五百辆攻吴救楚,打乱了吴国军队的部署,秦吴两国大军在楚国边界对峙。就在这个时候,吴王阖庐得到消息,他的弟弟夫概已率领一部分兵马潜回吴国,自立为王了,而且夫概还派出了使者,向越国借兵,答应送越王五座城池,让他拦击吴王阖庐的军队回朝。吴王阖庐见后院“失火”,没有办法,只好和楚国讲和,引兵返吴,楚国就这样躲过了一劫。

吴王阖庐回到吴国后很快就平息了夫概的叛乱。以后吴国又多次伐楚,楚国为避免亡国,将国都由郢城迁到鄀城,才躲开了吴国的锋芒。而由于吴王阖庐要报越国人趁吴国伐楚时偷袭吴军之仇,开始兴师伐越,吴楚大战刚刚结束,吴越大战又粉墨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