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有四位王室贵族因门客众多,构成了自己的门阀势力,从而影响到了当时各国的关系,所以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人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有所不同,个人的能力也有差别,但因为人们习惯上将同一时代的这四人归结到一起,这一节也就对这四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信陵君

在战国四公子中,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的名声可说是最大的了。他是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无忌的出生时间不详,不过,死亡年代倒是有史可查,公元前243年,魏无忌因晚年生活**,饮酒过度,导致猝死。公元前276年,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位,是为魏安釐王。魏安釐王即位后,为牵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把魏无忌封到了信陵,因而称他为信陵君。

战国四公子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广招门客,魏无忌自然也不例外。魏无忌壮年时为人仁厚,能礼贤下士。当时魏国有个老人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中一贫如洗,只是守卫大梁夷门的一个小吏。魏无忌听说这个人很有见识,就带着厚礼前去拜访,可侯嬴却不肯接受。第二天,魏无忌又设宴大会宾客,等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们都到齐后,他亲自驾车去接侯嬴。侯嬴坐上车后不去赴宴,反而要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里做屠夫的朋友朱亥。魏无忌当即驾车到了街市,侯嬴从车上下来去会见朱亥,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魏无忌的随从都暗骂侯嬴不注重身份,只有魏无忌仍面色和悦地站在一边等候侯嬴聊完。上车后,才载着侯嬴回去赴宴。因为魏无忌明白,侯嬴正在为他收买人心。这件事以后,魏无忌贤名远扬,士人都争相依附于他,一时间门客多达三千。

魏无忌声望和能力都在魏安釐王之上。有一天,魏安釐王与魏无忌在一起下棋,突然有士卒报告说赵国发兵进犯。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却淡淡地说:“没事,这只是赵王在打猎罢了。”然后要魏安釐王接着下棋。

魏安釐王半信半疑地坐了下来。不久,士卒果然再次回报,证实了魏无忌的话。魏安釐王十分吃惊,问魏无忌是怎么知道赵王动向的。魏无忌轻描淡写地说:“在我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我报告赵王的一举一动。”魏安釐王听后,从此开始疏远魏无忌,不敢将重权交给他了。

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名声最响的一位,郭沫若先生曾把他的故事改编成历史剧《虎符》。故事原型发生在公元前257年,秦赵长平一战后,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赵亡,魏国、韩国也必然先后灭亡,而且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多次派人向魏安釐王求救,魏安釐王原本派了将军晋鄙领十万大军救赵,但秦昭襄王得到消息后,威胁魏安釐王不要引火烧身。魏安釐王惧怕强秦,令晋鄙停止进军,驻留邺城防守,名为救赵,实为观望,态度十分暧昧。

魏无忌知道后,估计魏王是不肯出兵救赵了。赵亡,魏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他不想看着赵国灭亡,坐以待毙,自己凑了一百多辆战车,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做最后一搏。车队路过夷门时,魏无忌正遇见侯嬴。侯嬴阻止了魏无忌毫无意义的行动,让他去找魏安釐王的宠妃如姬帮忙。魏无忌曾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所以,魏无忌找到如姬说明情况后,如姬从魏安釐王的卧室内窃出了象征兵权的虎符,交给了魏无忌。等魏无忌拿到虎符出征后,如姬就自杀了。魏无忌到了邺城,杀死晋鄙,夺取了兵权,率精兵八万开赴前线。与此同时,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赵。

赵、楚、魏三国合兵,一举击溃秦军,解除了邯郸之围。

魏无忌救赵后,因窃虎符、杀晋鄙之事不敢回魏国,只好和他的门客一起客留在赵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47年,恢复元气的秦国大举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急忙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仍享有信陵,这可说是世事对魏无忌的戏弄吧。十年前魏无忌因战争而离开魏国,十年后他又因为战争回到了魏国。所不同的是,当年他是为了救赵,这时候却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魏无忌回到魏国后,魏安釐王立即任命他为上将军,让他成为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魏无忌掌握兵权后联络韩、赵、楚、齐等五国兵马,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将蒙骜败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战。这一次攻秦的胜利,是魏无忌一生最辉煌的时候。此后,魏无忌集各家兵法编辑而成了《魏公子兵法》。

但魏安釐王终究还是担心魏无忌夺取他的权力,而秦昭襄王为消除信陵君对秦国的威胁,又派人用万斤黄金买通了晋鄙的旧门客,让他们在魏安釐王面前制造魏无忌的谣言。秦昭襄王还派人假意祝贺魏无忌,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魏安釐王在这些假象面前如坐针毡,最后还是派人代替魏无忌任上将军,解除了信陵君的军权。魏无忌知道自己被谣言诋毁,再也不能支撑危局抵抗强秦了。从此他托病在家,不再上朝,终日在家与宾客夜夜豪饮,最后在公元前243年因饮酒过度而死。就在这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十八年后,魏都大梁被秦军攻破,遭到屠城。

(二)春申君

黄歇,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楚考烈王元年,考烈王以黄歇为相,赐淮北地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他是楚幽王的生父,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与王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他从少年时就博闻多才,游学四方,而且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善辩,这一点在他的一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黄歇第一次以他的辩才扭转历史的车轮是在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往前上推到公元前302年。这一年,楚顷襄王熊横仍以太子的身份在秦国做人质。在一次私斗中,年轻气盛的熊横竟然杀死了秦国的一个大夫,随后就私自逃回了楚国。公元前299年,秦国以楚太子为人质时,杀死秦国重臣,且私自逃回楚国为由伐楚,一连攻下了楚国八座城池。当年受张仪骗的楚怀王,这时候又犯了糊涂,他答应了秦昭襄王的要求,去会面讲和。结果楚怀王一到会面地点就被秦昭襄王扣留,带回了咸阳。公元前296年楚怀王逃跑未成,被秦人抓回,在羞愧与郁闷中死去了。而楚国人见楚怀王无法回来,早已在两年前另立新君,扶楚顷襄王熊横即位。秦昭襄王听说熊横即位后恼羞成怒,令白起为将,大举出兵,想要灭掉楚国。在这个关键时刻,黄歇为阻止秦国继续攻伐楚国给秦昭襄王写了一封长信。内容大致是:“当今天下没有比秦、楚更强的国家了。我今天听说大王欲伐楚,这就好像两虎相斗一样。两虎相斗,得利的是猎人和猎犬,秦国和楚国相斗,得利的是韩、魏,不如与楚国和睦相处的好。双方久斗,国力都会大量消耗,大王你如果依仗兵革的强大,想要单凭武力去征服天下,我担心到时候秦国会后患无穷。

“大王还记得当年吴王夫差和智伯瑶的事情吗?越国趁吴国伐齐的机会大举进攻吴国,吴王夫差最后自刎而死;智伯瑶在全力对付赵襄子的时候,却在晋阳城外被韩、魏偷袭,身首异处。这两人都是名声显赫一时的人,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无能,而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前方的敌人,却没有防备身后的敌人啊!

“书中说:‘大军不远跋涉攻伐’。所以说,你我交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大王与楚国相交,楚国就会成为大王在远方的朋友,大王真正的敌人则应该是你的邻国啊!现在大王如果相信韩、魏是真心归顺了秦国,就好像吴王相信越国一样。臣听说,敌人不能不明确,机会不能够错过。

我担心韩、魏说是要为大王除患,实际上是在欺骗大王啊!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秦国是用武力迫使韩、魏归附的,两国实际上与秦国是世仇关系。一百多年里,韩、魏两国在与秦国的先后战斗中,被秦将杀死的人到底有多少?韩、魏两国的社稷宗庙又被秦国摧毁了多少次?又有多少韩、魏百姓在战争中被秦人杀戮、俘虏,或是背井离乡,流亡在外,饿死在道上,曝尸荒郊野外呢?韩、魏被秦人打得国破人亡、民不聊生、亲族离散。他们流亡到各国的人就已经是遍及海内。所以说韩、魏不灭亡,就会是秦国社稷的大患啊!

“如今大王你让白起将军带领韩、魏攻楚,不是在让韩、魏两国借助掠夺楚国的土地重新振兴吗?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况且大王出兵攻楚,其一是向自己的世仇韩、魏借道。如果向韩、魏借道,大王就不怕韩、魏断秦军归路吗?要是大王不从韩、魏出兵,那就只能去攻击楚国的广川。广川地区尚未开化,多是不毛之地。秦军在那里就是赢了,击败了楚国,又能得到什么实惠呢?”

信的最后,黄歇还对秦昭襄王说明了各国间合纵、连横力量消长的关系,陈述了秦国与楚国联合的好处。黄歇这封信的用意虽是为了救楚,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昭襄王盲目伐楚的危害。秦昭襄王读后,深有感触,令白起停止了对楚国的进攻,与楚国订立了盟约。不过,秦人为防止楚国复兴,提出了要黄歇与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的要求。这样,公元前273年秦楚会盟后,黄歇和太子到了秦国。

黄歇和太子两人在秦国被扣留了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太子熊完被秦人扣留,无法回国即位。黄歇知道熊完和秦丞相范雎关系很好,于是找到范雎说:“楚顷襄王去世后,如果熊完不能回去,楚国就会另立新君,这样熊完也就成了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而秦楚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破裂。相反,如果丞相能让熊完及时回国即位,太子必然会感激秦国,感激丞相,维护丞相和秦国的利益。”范雎听后,明白了黄歇的意思,和秦昭襄王商量后,决定先让熊完的老师回去探问楚顷襄王的病情,然后再作打算。黄歇担心夜长梦多,就让太子熊完换了车夫的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出关回国了。黄歇自己则仍留在咸阳,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造成太子仍在秦国的假象,掩护太子顺利过关。几天以后,黄歇料定秦国已没有办法再追上太子时,才向秦昭襄王说出实情。

秦昭襄王听后大怒,令黄歇自尽。范雎劝道:“熊完即位后,必定重用黄歇,不如让他回国,维系秦楚之间的关系。”秦昭襄王听后,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就同意了范雎的意见,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公元前262年,黄歇回到了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去世,楚考烈王熊完即位。楚考烈王即位后立即拜黄歇做了楚国的令尹,将淮北地十二县封给了他。十五年后,因淮北发生战事,黄歇请求楚考烈王把自己的封地改封到了江东。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都城邯郸,危急时刻,魏信陵君窃符救赵,楚考烈王也毁弃秦楚两国的盟约,派春申君黄歇领兵救助。赵、楚、魏三国联合,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一年后,黄歇率军北上征鲁,公元前256年,鲁国灭亡。楚国在这里设置了兰陵县,命荀子为兰陵令。在兰陵,已经鬓发斑白的荀子写成了《荀子》三十二篇。而黄歇灭鲁后,楚国得到了经济繁荣的鲁地,开始重新兴盛起来。

春申君黄歇在功成名就后,也开始过起了奢侈浮华、沽名钓誉的生活。在战国四公子中,他的门客数量是最多的。公元前256年,西周国的周赧王死去,秦灭西周国。公元前241年,东方六国为遏制秦国,奉楚考烈王任六国合纵约长,由春申君主事,联合攻秦,直取函谷关。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大败。从此春申君失去了楚考烈王的信赖。

楚考烈王一生无子嗣,黄歇为了能让楚国江山后继有人,向楚考烈王进献了很多美女,可都毫无用处,楚考烈王始终没有一男半女。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叫李园的人出现了,他想把自己美貌的妹妹进献给楚考烈王,以谋取权势。后来李园听说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子女,就担心妹妹不会得宠,便将自己的妹妹改献给了春申君。

李园的妹妹就是后来的李后。春申君十分宠爱李后,不久李后就有了身孕。两人在卧榻中,李后对春申君说:“夫君与大王的关系比亲兄弟还要好,我知道你担心大王百年以后,楚国会因后继无人而发生动乱。现在我刚有身孕,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不让我去侍奉大王,也好让夫君日后门庭光耀呢?”春申君听后十分欣慰,就将李后进献给了楚考烈王。楚考烈王见到李后果然十分喜爱。李后的肚子也十分争气——七八个月后就产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后来的楚幽王熊悍。李园的妹妹则被正式封为王后,李园则成了国舅。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国舅李园为杀人灭口,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死士。楚考烈王病逝时,李园通过宫中的内线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立刻将死士埋伏在了进宫的必经之路棘门。这时春申君也知道楚考烈王的死讯,他马上来到王宫奔丧,一进棘门就遭到了李园死士的伏击,当场身首异处,人头被扔在了棘门外。随后,李园派兵“尽灭春申君之家”。拥李后子熊悍继位,为楚幽王,自己则做了楚国令尹。春申君从一个中级官员做起,他既没用宾客帮助,又没有王室亲戚提携,却能说服秦王,保存楚国,设计救回太子,辅助新君处理国政,在多事之秋披荆斩棘,救赵,灭鲁,最终复兴了楚国。他相楚二十五年,楚考烈王对他是言必听、计必从,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为相国,实为楚王。

到了晚年,却被小人灭族,真是让人叹息啊!

(三)孟尝君

孟尝君田文,春秋时期齐国人,相貌丑陋,身材矮小。他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幼子,齐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田婴任齐国宰相十一年。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立。湣王三年,赐封田婴于薛邑。

孟尝君田文的出生年虽然不清楚,但因为他出生的日子比较特别,倒是在《史记》中记录了下来。据说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婴的小妾在五月五日这天生下了田文。齐国当时的地方风俗中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所以,田文出生后,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你不要养他。”

但做母亲的有哪一个能舍得扔下自己的骨肉呢?田文的母亲没有扔掉田文,偷偷地把他养大成人。《史记》原文是“其母窃举生之”。真不知道,一个“窃”的背后,田文的母亲要忍受多少艰辛,而田文又要吃多少苦,忍受多少屈辱。也许正是因为田文是在境况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造成了他成长时期营养不良,没能像田婴的其他儿子那样,长得高大挺拔。

田文长大后,通过自己兄弟的帮助,才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田家父子相认的场面不是激动、不是愤怒,而是对抗,父子两人间的对抗。

田婴见到儿子后,先瞪起眼睛问田文的母亲:“我让你把这孩子扔了,你为什么养他,你这么做是为什么?”迷信的田婴看到田文后显然有些恐惧。

田文见母亲受窘,立刻叩头大拜,在这礼貌的举动背后是一番对父亲的质问:“父亲不让养育我是什么缘故?”

田婴回答说:“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会长得和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

田文听后激动地问:“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呢,还是由门户授予的呢?”田婴沉默不语。田文继续说:“人的命运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父亲的担心还有意义吗?如果是惧怕我和门户一样高,那么加高门户便可以了!”田婴听后还能说什么呢!

战国四公子都以养士出名。对待士人最真诚的是信陵君,养士最多的是春申君,而完全是靠养士起家立身的,就只有孟尝君了。田婴子嗣众多,田文能够继承田婴不是因为他最有才,或最有德,他更不是长子,或田婴所宠爱的人。田文从小被父亲疏远,生活境遇艰难,以至于他具有双重人格,在众多兄弟中,他是最有心计的。田文的成就起自他与父亲的另一次对话。田氏父子相认后,父子的关系也比较一般。有一天,处心积虑的田文终于找到了与父亲单独相处的机会。

这一天,父子二人又一次见面。田文突然问父亲:“儿子的儿子怎么称呼?”

田婴以为田文还要提过去自己遗弃他的事情,就没好气地回答说:“称孙子。”

田文继续问:“那孙子的孙子呢?”

田婴答道:“是玄孙。”

田文又问:“那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呢?”

田婴不耐烦了,回答说:“我不知道。”

田文这才话入正题,对父亲说:“父亲担任齐国宰相,如今已是辅佐过三朝(齐威王、齐宣王和齐湣王)的元老,可齐国的领土没见到增广,父亲大人却已积贮了万金家财。在父亲大人的儿子里我更看不见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门庭出将军,宰相门庭出宰相。父亲大人的姬妾天天都在践踏绫罗绸缎,而父亲大人的门客们却穿着粗布短衣;父亲大人的男女仆奴都有鱼有肉,而父亲大人的门客们却连糠菜都吃不上。现在父亲大人仍在聚集财货,广置田地,儿子我真是不明白,父亲大人你到底是要留给谁呢?是那些连父亲大人都称呼不上来的人吗?我真是很奇怪啊!”田婴听了田文的一番冷嘲热讽后,突然发现这个被遗弃的儿子很有见识,从此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让他主持家政。

田文主持家政后处事得体,善待门客,广纳宾客,声望日益增高。后来在齐国各大夫的大力支持下,田婴立了田文为世子。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田婴的爵位,以后人们就称他为孟尝君了。

孟尝君的门客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奇人异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甚至还包括逃亡的罪犯。为了能够笼络人心,孟尝君不惜家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几千名门客,不分贵贱,一律予以收留厚待。每当有宾客来访,孟尝君与宾客坐着谈话时,就会让侍史站在屏风后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

弄清宾客的出身籍贯后,当宾客走了,孟尝君就会让人到宾客的家里献上礼物,抚慰问候。他的这些做法,令当时许多能人都投奔到了他的门下。

孟尝君门客的数量多,能力自然也就有大有小。孟尝君根据门客能力与贡献的不同,将他们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门客住在代舍,宽宅大院,食鱼食肉,出入有车;中等门客住在幸舍,小门小院,食鱼食肉,出入无车;下等门客住在传舍,聚群杂居,无鱼无肉,粗饭青菜,自然也不可能有车,但也都温饱有余。孟尝君广纳门客,门客也成就了他的事业。在孟尝君的一生中,曾有三次重大危机,全是依仗门客的帮助,才得以化险为夷,战胜困难。

孟尝君的名声传到秦国后,秦昭襄王很想见到他。正好,当时秦国为了破坏六国的合纵,让泾阳君作为人质到了齐国。泾阳君就去求见孟尝君,邀请他去秦国。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正好在孟尝君府上,他对孟尝君说:“今天我从外边进来,看到一个木偶人正和一个土偶人说话。木偶人说:‘天要下雨了,你这下子可要完蛋了。’土偶人听了回答说:‘我生来就是泥土做的,化了不过是归入土里,和回到家中没有什么区别。可雨水很快就会把你冲走,我不知道你又会到哪里去栖息呢?’今天的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你要是去了,还能活着回来吗?这种做法就是那个土偶也要笑话你了。”孟尝君听后,悟出了其中道理,才放弃了去秦国的念头,留在了齐国。

可有些事情就是,你越怕什么,它就越来什么。公元前299年,也就是齐湣王二十五年,齐湣王派孟尝君以齐国国使的身份,送泾阳君到了秦国。秦昭襄王一看孟尝君来了,立即让孟尝君担任了秦国的丞相。这一下,秦国朝野流言四起,大臣们说三道四,都对秦昭襄王讲:“孟尝君确实贤能,但他与齐王同宗,让他做了大秦的丞相,制定国策必定会先为齐国的利益着想,而后才会考虑到我秦国。真是这样的话,我秦国可就危险了。”结果,孟尝君在秦国没做几天丞相,就被秦昭襄王罢免,囚禁了起来。

孟尝君知道自己不想办法逃的话,恐怕就凶多吉少了。他打听到,秦昭襄王最宠爱的妃子是幸姬,于是就派人去求幸姬解救。当时孟尝君有一件白色狐皮裘,这种皮裘是集数十只狐狸腋下的白毛做成的,不仅美观保暖,而且价值千金。幸姬知道了这件事,就以白色狐皮裘作为解救孟尝君的条件。可孟尝君到秦国的时候,已经把白色狐皮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样昂贵的东西,眼下也找不到第二件啊!

门客们一时间一筹莫展,没了办法。就在这时候,一个平日里不爱说话、身材矮小的门客走了出来,他对众人说:“大家放心,这件事情就让我去办吧。”原来这人本是个小偷,平日里盗窃东西有一个特点,经常穿一件狗皮,把自己伪装成狗的模样。当天夜里,他像狗一样钻入了秦宫的藏宝库,偷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裘。第二天,门客们就把狐皮裘献给了幸姬。幸姬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在秦昭襄王面前给孟尝君说情。秦昭襄王总要给幸姬点儿面子,就暂时把孟尝君释放了。

孟尝君一获自由,立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了咸阳。他带着众多门客,疾驰一天,到夜半时分才赶到函谷关。但函谷关只有在卯时鸡鸣后才会打开城门。孟尝君料定,自己走后,秦昭襄王一定会反悔,派兵捉拿他回去。可一时又出不了关,孟尝君只能干着急,没有办法。就在这时,孟尝君突然听见了一声鸡叫,跟着又是一声……一会儿,城楼上报时的公鸡也跟着叫了起来。原来,在孟尝君的门客中还有一个善于口技的人,他模仿鸡叫声惊醒了城楼上的公鸡。守关的秦国士兵们见公鸡打鸣了,就误以为已到了卯时,便打开了城门,放孟尝君等人过去了。两个多时辰以后,孟尝君等人已经走远,秦昭襄王的追捕令才送到函谷关。就这样,孟尝君靠鸡鸣狗盗之徒,逃过了一劫。

孟尝君逃出秦国后,路经赵国回国。在赵国,孟尝君受到了平原君的热情款待。停留几天后,孟尝君继续赶路,车队走到赵国境内的一个县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让后人充分了解到了这位齐国公子的人格特点。赵国的百姓听说孟尝君礼贤下士,又能逃出强秦的魔爪后,出于好奇与敬仰,就在路上把孟尝君的车队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想要看一看这位盖世英雄的风采。可惜,孟尝君相貌太丑,实在让崇拜他的百姓有种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一些庸俗的人就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高大魁梧的伟丈夫,今天看到,没想到竟是个瘦小枯干的小男人。”孟尝君听了,脸烧得就像火炭一样,身体不停地颤抖,突然他的手臂轻轻举起,跟着往下猛力一挥,只说出了一个字:“杀!”紧跟着,孟尝君就带领着他的门客们展开了一场丧心病狂的屠杀,几百名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当场砍死。孟尝君杀死了所有围观百姓后,还不足以泄愤,就又将整个县焚毁了,这才迅速地离开了赵国。

孟尝君返回齐国后,齐湣王对让孟尝君赴秦的事情感到愧疚,就让他做了宰相,掌握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298年,孟尝君任齐国宰相后,立即联合韩、魏,对秦国予以报复。三家联军一直攻到秦国函谷关外。孟尝君向西周国借兵器粮草,西周国国相苏代劝阻了孟尝君,告诉他攻秦国是在复兴韩、魏,韩、魏复兴,齐国就危险了。孟尝君经过分析后,认为苏代说得有道理,这才避免了一次可能让自己失败的兵灾。

在孟尝君的众多门客中,有两位真正的能人,一个是深谋远虑的冯谖,另一位是义士魏子。冯谖虽出身贫寒,但实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最初投奔到孟尝君门下的时候只穿着一双草鞋。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特长,冯谖回答说:“我家里贫穷,听说您是个乐于养士之人,就到您这里来混碗饭吃。”孟尝君听了,信以为真,就收留了冯谖,安置他住在了传舍。

十天后,孟尝君向传舍的管理人员询问冯谖的情况。管理人员说:“冯谖每天在吃饭的时候都用手指击打着自己的长剑,边敲边唱:‘长剑啊,长剑,我们回家吧!饭里没有鱼啊!’”孟尝君听后,就将冯谖搬到幸舍,吃饭有了鱼肉。五天后,孟尝君又向幸舍的管理人员询问冯谖的情况,管理人员回答说:“冯谖在我这里总是边弹剑边唱:‘长剑啊,长剑,我们回家吧!出门没有车啊!’”孟尝君听后,又把冯谖迁到了代舍居住,让他坐上了车子。又是五天过去了,孟尝君找来代舍的管理人员询问冯谖的情况。代舍的管理人员回答:“冯谖先生还在弹唱,他说:‘长剑啊,长剑,我们回家吧!在这里没有钱能够养家啊!’”孟尝君听后很不高兴,心想:“你只是来找我讨口饭吃,我已经把你作为上宾对待了,怎么还得寸进尺呢!”于是没有再理冯谖。说也奇怪,在这以后,整整一年,冯谖都没有再提出什么要求。

孟尝君做了齐国宰相后,他在薛邑的封地已增加到了万户。同齐国的大多数大夫一样,孟尝君也在自己的封地内放债。有一年,年景不好,孟尝君放出的债一时收不上来。门客们都推荐终日在府内要吃要穿、无所作为的冯谖去收债,想刁难一下他,孟尝君不知道门客们的想法,同意了这个建议。他请来冯谖,恳切地说:“我门下有三千多人,都需要吃饭。由于我封地的收入不能够供养这么多的宾客,只好在薛邑放债。而今薛邑年景不好,百姓多数都不能付给利息。这样下去,宾客们可就要没饭吃了。

门客们都举荐先生贤能,所以我希望先生能替我去索取欠债。”

冯谖听后,答应了孟尝君的要求,去了薛邑。在薛邑,冯谖买了酒菜,大摆宴席,将欠债的人都请了去。百姓们一听有东西吃,就都参加了宴席。酒席宴上,冯谖拿着契据一一核对,当场索得欠债利息十万钱。随后冯谖对那些有钱不愿意还的人定下期限,而对那些穷得不可能付息的,他当场取回契据,一把火烧了。冯谖对薛邑百姓说:“孟尝君向大家放债,是想给没钱的人提供资金去从事生产,维持生计;他让我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今年年景不好,他已没有钱财供养宾客。现在,我对有钱还债的人约定下日期,要他们在期限内还债,至于没有能力还债的人,孟尝君让我把契据烧毁,这些人的债务将全部废除。”百姓们听后,无不感动,纷纷起身,连续两次向冯谖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说冯谖烧了契据,立即派人召回了冯谖。冯谖刚一进门,就被孟尝君大骂了一顿。冯谖等孟尝君骂完后才恭敬地说:“如果我不大办酒宴席,债民就不能全都集合到一起,也就不能分清他们的贫富。富裕的,我让他们限期还债。贫穷的,我即使催促十年,他们还是还不上。债务拖得时间越长,利息就越多,百姓实在没办法时就会逃亡赖债。如果我们催促紧迫,不仅不能收上债务,可能还会激起民变,那样大王就会认为君侯贪财好利,不爱惜百姓,下面更是怨声载道。君侯多年的经营就将毁于旦夕。我烧掉毫无用处、有名无实的借据和账簿,薛邑的百姓就会从此拥护君侯,四处彰扬您善良的美德了。君侯还有什么疑惑吗?”孟尝君听后,开始对冯谖另眼相看。他向冯谖道谢,赞赏了他。

孟尝君做了齐国宰相,对秦、楚两国都构成了威胁。秦国和楚国就开始收买齐湣王身边的近臣,让他们毁谤孟尝君,蛊惑齐湣王。久而久之,齐湣王对“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的孟尝君越来越不放心,免去了孟尝君的所有官职。孟尝君失势后,门客们也都一个个地离开了他。只有冯谖一人仍然伴随在孟尝君身边,为他谋划。冯谖对孟尝君说:“借给我一辆车,我要去一次秦国,我回来后,君侯的地位会得到恢复。”孟尝君听后,就准备了马车和礼物送冯谖上路了。

在秦国,冯谖见到秦昭襄王说:“当今天下是秦齐两国决一雌雄的时代,而使齐国受到天下人敬重的,就是孟尝君。现在齐王将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自然无比怨愤,从而背离齐国。如果能让孟尝君进入秦国,齐国朝中上至君王,下至官吏的所有情况就都在大王您的掌握之中。那时秦国就将得到整个齐国,还有谁能与秦国争雄呢?”秦昭襄王听后,马上派遣了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齐国迎请孟尝君。

冯谖见已经说服了秦昭襄王,则立即辞行,跳上马车,日夜兼程,抢在秦国使者前赶回了齐国。到了齐国,冯谖立即求见齐湣王。冯谖对齐湣王说:“齐秦两国争雄,秦国强大,齐国就必定衰弱。现在,我得知秦人已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一旦西去,必定担任秦国丞相,那时齐国还能称雄吗?临淄还能守得住吗?齐国也就危在旦夕了。现在秦使还没有到达,大王应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向他道歉,稳住孟尝君的心,挫败秦国的阴谋啊!”齐湣王听后,这才发觉事情的严重性。他赶紧派人到边境拦住了秦国使者,然后急召孟尝君,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还给了他原有的封邑和土地,另外还加封了一千户。孟尝君就这样重新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孟尝君恢复了官位,冯谖去迎接他。孟尝君感叹地说:“我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失礼怠慢,有三千门客之多。可我一旦被罢官,他们却都离我而去,没有一个顾念到我的处境。现在我靠先生的帮助,恢复了权势,真不知道那些在危难时弃我不顾的宾客还有什么脸来见我啊?如果他们中还有人好意思来的话,我一定唾他一口,狠狠地羞辱他。”

冯谖听了这番话后,向孟尝君拜了一拜。孟尝君也立即还礼,然后问冯谖:“先生是在替那些宾客求情吗?”

冯谖回答说:“不是,是因为君侯说错了。人们常说,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君侯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吗?”

孟尝君说:“请先生解释。”

冯谖说:“生老病死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富贵多宾客,贫贱少朋友,则是人之常情。每天,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是因为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夜晚,而是因为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再在外边闲逛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君侯失去官位时,宾客自然会离去,不能去怨恨。如果君侯因怨恨就截断了宾客再次奔向您的通路,那就是在违背世间规律啊。臣只希望君侯能像以前一样对待宾客就好了。”

孟尝君听后,向冯谖拜了两拜说:“听了先生的话,我还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孟尝君复相不久,齐国宗室内的田甲叛乱,劫持了齐湣王。后齐湣王得救,又有人对齐湣王说:“孟尝君也要发动叛乱。”齐湣王猜疑田甲叛乱与孟尝君策划有关,开始对孟尝君进行戒备。孟尝君担心被害,只好逃亡国外。就在这时,孟尝君过去的门客魏子站了出来。

原来,当初孟尝君曾让魏子去自己的封邑收租税。魏子往返三次,却一粒粮食也没带回来。孟尝君问魏子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我认识一个贤德的人,他需要帮助,我就以您的名义,私自把粮食都赠给了他。”等孟尝君问这人是谁时,魏子却怎么也不肯说。孟尝君一气之下把魏子辞退了。孟尝君落难逃亡后,曾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士听说了,他上书给齐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齐湣王不听,这人就以生命作保,在宫门前刎颈自杀了。魏子听说后,也在宫门前自杀而死,以此表明孟尝君的清白。齐湣王为之震动,开始进行追查,发现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这才召回了孟尝君。

以上这些,就是“孟尝君三难,赖宾客之力得免”的整个经过。令人遗憾的是,那个得到魏子赠粮的贤士,终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孟尝君这次被齐湣王召回后,就谢病归养,开始了韬光养晦的生活。

说是要归老田园,心中却依然缠绵于权利之间。当时,秦将吕礼逃到齐国,被齐湣王任为宰相。孟尝君怕失势,竟排挤吕礼,将吕礼逼走。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齐国势力一跃而成为七雄中最强的一国。于是齐湣王打算消去孟尝君的所有权力。孟尝君得知后,逃到了魏国。

魏昭王让孟尝君做了魏国的国相。孟尝君为泄一己之愤,使乐毅率六国兵力破齐,下齐国七十余城。齐湣王逃到莒城,并死在了那里。如果不是后来燕王免除了乐毅兵权,田单又巧用反间计,使火牛阵打败燕军,齐国就灭亡了。

齐湣王死后,齐襄王即位,孟尝君回国。齐襄王畏惧孟尝君,齐国的实际权力就都落到了孟尝君手中。孟尝君去世,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爵位,齐、魏两国趁机联合起来,扫平了薛邑,灭田氏满门。所以,孟尝君绝嗣,没有后代。

(四)平原君

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历任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赵国国相,是战国四公子中才能最为平庸的一人。

最初,平原君家的楼台与民巷邻近。小巷中有一个脚有毛病的人,走路蹒跚,十分难看。平原君的一个小妾在楼上看见了,不觉发声大笑。第二天,这个被小妾笑话的人就来找平原君说:“臣听说君侯爱士,所以士人都不远千里来投奔君侯,君侯如果真的是贵士人、贱妾室的话,就请杀死昨天在宫楼上笑臣子的小妾,臣要得到笑臣之人的头。”平原君听后,笑着答应了。等这个人走后,平原君笑笑说:“这个人只因为人家笑了他一下,就让我杀死小妾,不是太过分了吗!”因此没有杀死妾室。

一段时间以后,平原君的门客走了一大半。平原君感到奇怪,一问才知道那些人怪他不杀妾室,爱色贱士。平原君在这种情况下斩了那个小妾,亲自到脚有毛病的那人家里献上了人头,这样,那些走了的门客才都又回到了赵国。春秋战国时期,贫贱女子的生命都不如牲口,但仁者见仁,解决这件事情的方法还有很多,平原君实在没有杀死小妾的必要。

平原君才能平庸,目光也就十分短浅。赵孝成王四年,秦攻韩国上党,韩国上党守将冯亭不愿投降秦军,就想向赵国投诚。赵孝成王召平原君与赵豹商量,赵豹担心接受上党后,赵国就会与秦人正面交锋,不同意接受上党。而平原君则过于自信,赞成接受。赵孝成王采纳了平原君的意见,结果引发了后来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后,公元前259年,赵都邯郸被秦军围困,城内兵困粮尽,平原君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守城。公元前257年,平原君决定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门客毛遂在平原君府上三年,竟一直没有被发现重用。这时毛遂奋勇自荐,才能够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求援。可以说,没有毛遂,也就没有楚赵之间的联合。毛遂对楚考烈王说:“我听说商汤依靠七十里土地成就了王业,周文王靠百里的土地臣服了诸侯,难道打仗只看人的多少吗?

重要的是能利用形势,威慑天下。现在楚国疆域五千里,士兵百万,这都是楚王你成就霸业的基石。以楚国的强大,天下谁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个黄毛小子罢了,他只率数万军队就能与楚国作战,第一战攻破楚国都城郢,第二战放火烧了夷陵,第三战竟然掠走了楚怀王。这些都是秦国与你楚国不共戴天的仇恨,我赵国都为你感到羞愧。难道大王你就不痛恨秦国吗?”楚考烈王于是与赵国结盟,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最后魏、赵、楚三家一起,击败了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