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灭商后,仅过两年就因病去世了,这时候被拥立起的成王姬诵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西周初立,统治基础十分薄弱,一代英主就撒手逝去,那些对王朝存有觊觎之心的殷商遗民,以及割据各方的邦国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在这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承负起了稳定社稷、巩固新王朝的重任。
《荀子·儒效》中说:“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就是说,在成王还在不明是非的幼年时期,周公姬旦为安定天下,防止奸佞贼臣窥伺九鼎,便将周王室的所有权力都直接集中到了自己手中,代替天子号令天下。
周公的做法马上就引来了非议。被武王封到原商地的弟弟管叔和武王的其他一些大臣都互相议论说:“看来周公姬旦要对成王不利了!”
这些话可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流言很快就产生了连锁反应,一时间刚刚统一九州的周王朝上下人心惶惶。对于世人的非议,周公早就预料到了。他明白要想平息这场风波就一定要取得朝中重臣的支持。于是周公将姜尚和召公找了去,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说我的不是,这些我都已经想到了,但我无法回避天下人的指责。决定摄政,这是因为我怕人心再次分裂,背叛我大周,到那个时候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太王,去见王季历,去见我的父亲文王!他们三代帝王忧劳天下,历时百年,到今天才一统山河,使万众归心,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没想到武王去得太早了,留下了幼小的成王,这是上天对大周的考验啊!我要继承先王的遗志,我要成就大周,这就是我代天子摄政的原因。”周公的话感动了姜尚和召公,得到两人的支持后,流言虽仍然不断,但局势多少得到了缓和。
周公一面处理政事,一面还要教导幼小的成王。《礼记》中说:“成王有过,则挞伯禽。”伯禽是什么人呢?他是周公的儿子,鲁国的始祖。
成王小的时候,周公让自己的儿子陪成王一起读书。小孩子嘛,当然是会做错事的。可成王是天子,总不能责罚天子啊!结果小伯禽的屁股就遭罪了,天子犯错,伴读受罚,周公虽然是在劝导成王,打的却毕竟是自己的骨肉,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周公秉政一年后,唐国发生叛乱,周公带兵顺利地平息了叛乱,消息传回镐京时,成王正在与弟弟叔虞一起游戏,听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也是孩子贪玩时的心境,成王顺手从地上拾起了一片梧桐叶,剪成令符的形状,然后挺直小腰板儿,满神气地对叔虞说:“现在我就以天子的名义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史官在旁听见后,马上记录了下来,即请成王选吉日立叔虞为唐侯。成王听了很不高兴,不以为然地对史官说:“这不过是我和叔虞开玩笑!”周公回朝后,史官把这件事情和他说了。周公马上找到成王对他说:“君无戏言,说了就应该命史官记录它,典礼成全它,音乐歌颂它才是啊!”成王听了点了点头,下令把叔虞封到唐国去做诸侯了。史书上称此事为“桐叶封地”。通过一次玩笑似的封侯,成王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
周公的封地是鲁国。周公秉政后为处理政务一直滞留在镐京。等儿子伯禽长大后,他就让伯禽代他到鲁国去赴任。伯禽临走时问周公还有什么嘱咐。周公说:“我作为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看我现在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回答说:“父亲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周公听后语重心长地说:“不错,我的地位确实已到了巅峰,可就是这样,当我洗头的时候,如果有人向我禀告政务,我也要立即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处理朝政;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人求见,我也要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我的人。即使如此勤政,我仍然担心被天下贤人背弃。你到了鲁国,身份上不过是一方诸侯,可千万不要骄纵啊!”伯禽听从了父亲的教导,去鲁国赴任了。周公的话,在《史记》的原文是“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也是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由来。
尽管周公勤于理政,在纣王的儿子殷侯武庚的挑唆下,被武王分封到朝歌附近的管叔和蔡叔两人还是发动了反叛。武庚策划的这次反叛规模很大,他不但策反了“三监”,还联合了东方诸侯,包括准夷、俆、奄及蒲姑等国。一时间新兴的西周王朝内忧外患并起,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对这次旨在颠覆新政权的叛乱,周公给予坚决回击。他以成王的名义率军东伐,首先讨灭了参与叛乱的“三监”,杀死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对霍叔也予以贬黜。周公又率大军讨伐武庚,武庚战败,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战后,周公将康叔封卫,为保存殷商的祭祀,将微子封宋,于是有了春秋初年的卫、宋两国。平定“三监”叛乱后,周公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敏锐地感觉到,没有经过战争征服的广大东部地区才是周朝最大的隐患,在那里殷商残余势力仍十分顽固。周公下令乘胜挥师东进,经过三年苦战,灭数十个东方小国,终于彻底击败了参与叛乱的殷商残余力量。周公的这次东征,是周人继牧野之战后的第二次重大胜利,经此一役,西周王朝在全国的统治才得到了完整实现,新兴政权也得到了彻底巩固。
在周公东征时,一大批反叛周朝的殷商贵族被俘。周人称他们为“顽民”。为预防“顽民”再次作乱,周公将他们从东向西迁移。同时,为方便控制东部地区,周公又在东方新建了一座都城,即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将“顽民”都安置到了那里,并派兵进行监视。从此周朝就有了西东两座都城,西部的镐京称为宗周,东部的洛邑则被称为成周。
七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成王已经二十岁,到了能够独立理政的年龄,周公便将王权归还给了成王。周公秉政时,西周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还政成王时则是典章制度健全的稳固江山。然而成王临朝后,听信了一些朝臣对周公的谗言,认为周公确实存在野心。周公听说后被迫逃亡到了楚地。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时,发现了在自己生病时周公为他所做的祷辞,上面写着:“我王年少还不懂事,索命的鬼差们,请来找我姬旦吧。”成王读后,被周公的忠心与品质深深感动,不觉流下了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了镐京。
周公回朝后继续为周室奔忙。他担心自己死后成王会变得骄奢**逸,便写下了《多士》和《毋逸》两篇文章。其中在《毋逸》中有这样的话:“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周公为周室操劳一生,辅佐武王、成王两代君主,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鞠躬尽瘁。直到周公临终时,他仍念念不忘周王朝的安危,要求将自己葬在成周,意在永不离开成王。成王没有满足周公的遗愿,在他眼中,周公像父亲,是像他祖父文王一样可敬的人。为表示对周公的崇敬,成王将周公安葬在了毕邑,文王的身边。
点 评
古往今来,成由勤俭败由奢。看周人从兴起到取代商,再到立国稳定社稷的过程,不正是遵循着这样简单且朴素的道理吗?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生活困顿时,要么堕落,要么发愤图强,有志向的人往往选择后者。纣王因奢靡而丧国,周三代君主因勤俭而兴邦,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心态各不相同。
相关链接
周武王姬发小传
周武王姬发是文王的次子,西周第一代王。他继承了西周三代先王的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灭亡了商王朝,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他是历史上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明君。
周国本是商王朝西陲的一个属国。武王的父亲文王在位50年,进行了诸多革新,使周国的国力迅速提升。到文王逝世时三分天下周已得其二,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继位后,继续以姜尚为师,并用弟弟周公姬旦为辅,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得到重用。周国人才云集,实力进一步增强,并采取了孤立商王朝的策略。
武王即位九年后,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将都城由丰迁至镐,同时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通过这次观兵,武王使人心向周,商王朝则变成了孤立无援的形势。又过了两年,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腐朽。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逃,太师疵、少师强则归附了周国;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于是武王同姜尚经过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便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通告各诸侯国,发兵伐商,向朝歌进军。公元前1046年农历二月甲子这一天,武王经牧野一战彻底击败了商军,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
商朝灭亡。
灭商后,武王建都于镐。为了收服人心,巩固新王朝政权,武王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他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武王灭商后就下令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和贤臣箕子,修整了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将供纣王**乐奢侈的财物、粮食,分发给了饥民和贫弱的百姓,由此得到了殷商遗民的爱戴。此外,武王为安抚殷商遗民,还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但为了防止武庚作乱,他又将殷商王畿分封给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治理,负责监视武庚,号称“三监”。
在国政上,武王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他专门把箕子接到镐京,向箕子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方略。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武王又同姜太公、姬旦等重臣商议后,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采取了封邦建国的方略,以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武王的这一方略在当时是进步的,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起到了巩固和加强新兴王朝的作用。可惜武王只将西周的国策规划出一个大致的雏形,在两年后就染病去世了,将众多棘手的问题留给了他的弟弟周公与后继的成王。
西周·利簋
华夏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