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墉唯恐她想明白了此间他最不愿意想到的关节,忙打断道:“别多想了!千年前古人做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多半是匪夷所思的。何必浪费这些脑筋!还是下去看看下层是什么吧!”

盛思蕊本就是个在研究上面浅尝即止的人,除了武学她对精研其他事物都不甚感兴趣。她也就不再思索,同他一道打着火把向下走去。

这一层竟然四十九级台阶,但阶距甚短,下势甚平。二人几乎一路小跑,到了下面。

这大殿由上至下渐次收窄,到了这层已经是个扇形的平台了,正对着下面影影绰绰叠起的宝塔物事。

二人举着火把先一同向一边看去,只见这边是由细藤编制的孔洞大小不一的几个梯次形架子。架子四角都被铆钉牢牢地固定在地面墙壁上。各个孔洞里插着数以几百计的大小不一、形制各异的坛坛罐罐。用手一摇牢固异常,各坛罐被软藤箍住不动分毫。

明墉走过去抽出一个小号的对着火光细看,突然眼中跳出光芒,激动地道:“这是汝窑瓷!”

他忙拿火把在地上那些罐子上细看,之后激动得几乎是不可自抑,颤声道:“哥窑、定窑……这……这竟是官窑!

这绝大多数都保存完好,这些加在一起富可敌国了!”

盛思蕊在一边听完哼了一声,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一些瓶瓶罐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倒是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这些瓷器都没碎,还真是稀奇!看来是这藤条架子编得足够结实细密,看来古人倒是在保存瓷器上下了不少功夫!”

这话对错各半,这藤条防碎法是传了千年,的确对保存易碎物品起了决定作用。要不是这藤架弹性十足,加上固定牢靠,这些坛坛罐罐恐怕早成了瓷片。但她并不知道古玩圈的现状和古物的价值,才会说出这等不明行情的话来。

北宋几大名窑,在清朝时那是瓷器圈的绝对珍宠。按照行家的说法这些瓷器什么制作精美、工艺高超,什么造型绝伦、胎质无双的。其实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后世精于前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北宋瓷器得到藏家的追捧,主要是因为存世量稀少。且不说随着宋金之乱,像汝窑就直接消亡,导致存世不足百件。再有就是北宋宋徽宗对瓷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