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的州县出现之前,各军制的巡司已出现。随后与地方衙门并存,出现了治理上分散却繁乱的景象。虽然各代皇帝对辖区民政调整频仍,但繁多的军治司所依然充斥其间,自行其政。
这义州巡司使,就是海旭通过其在盛京的姨舅姥爷谋来的,本来也就是个巡检盐运矿采不过几十人的小衙门。但仗着他近千人的亲卫,愣是做成了一股地方政务不敢管的僭越机构。
海旭也是仗着自己的势力,对周遭的义州、北镇甚至锦西县的政务都要横插一手。他还尤其喜欢升堂断案,每每让手下经常四处巡查,遇上各类案件官司一律拿来查问。这说是瘾头,也是他对古代清官民誉的憧憬。那些个清官被万民称颂,有万民伞,甚至都能被供进祠堂,他为何不可?还有这清誉上来了,以后传到上级大员甚至皇上耳朵里,被升职调到京城也说不准。
为了这种理想,他找了个饱学绍兴师爷,生攀硬靠,愣是将自己扯成了明朝海瑞的后世孙,并以此对外标榜。另外对“青天大老爷”的门面也是做足了功夫:衙门升堂允许百姓围观,自己堂上允许闲杂不跪,并撤销了杀威棍等诸多手段。
此举之后一众作奸犯科者率先感恩戴德,犯案被追得急了,直接就来海大人衙上自首。而海大人却也是恩德有加,对于那些并非杀人放火者一律从轻处罚,多数都扔到自己的亲兵营里服苦役。这每每都比律法要轻的惩戒,倒是让不少人脱了重罪,以至于海旭上任没多久,就被冠上了“糊涂青天”的称号。
要说这海大人升堂得不伦不类,从那顶子上就可以看出。按说他的爵位是超品那就是红宝石顶子,可身着犀牛补子的七品武官服,应该是素金顶子,这还不够乱吗?
其实到了晚清,官员的顶戴已经有了几次改革,因为雍正一朝节俭,故将原来的宝石顶子一律以同色玻璃替代,而七品以下都换成了纯铜顶子。直到进入乾隆朝,这位自诩天下富足的主子,明着就不管先帝旨意了,只要是颜色制式相同,管你用什么材质的顶子!于是宝石顶子又恢复了。可到了晚清,朝廷入不敷出,每每欠着一些闲杂官员的薪俸,不少清贫衙门如翰林院国子监的京官,不得不把真顶子给当掉补贴家用,自己就戴个仿的。而晚清又盛行捐官,很多捐了品级却没有官服顶戴的就自己出钱制作,所以官服顶戴满天飞就盛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