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押解官因为一个孩子在从旅站出发时同犯人发生冲突的那一天,歇在客店里的聂赫留朵夫醒得很迟,又写了几封信,准备到省城去寄,所以他从客店动身比平常迟些,也就没有像往常那样在路上赶上犯人队伍,而是直接来到犯人过夜的村子,这时已是黄昏了。有一家客店,是一个脖子又白又格外粗的肥胖老寡妇开的,聂赫留朵夫在这里烘干了衣服,又在装饰着大量圣像和画片的干净客房里喝足了茶,便要去旅站找押解官,要求准许跟玛丝洛娃见面。

在前面的六个旅站上,尽管押解官不断更换,但一律不准聂赫留朵夫进入旅站房间,所以他已经有一个多星期没见到玛丝洛娃了。之所以这样严格,是因为有一个主管监狱的要员将经过这条路线。现在那位要员已经过去,对各个旅站连看也没有看,所以聂赫留朵夫就希望今天早上接管这批犯人的押解官也像过去的一些押解官一样,准许他和犯人见面。

客店老板娘劝聂赫留朵夫坐车到村头的小旅站去,可是聂赫留朵夫情愿走着去。一个年轻茶房给他带路。这小伙子肩膀宽宽的,像个大力士,脚上穿的大皮靴刚刚擦过气味很重的松焦油。天空弥漫着浓雾,大地上黑沉沉的,那小伙子在窗内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只要走出三步,聂赫留朵夫就看不见他,只能听见他的大皮靴在又黏又深的烂泥里吧唧吧唧地响。

聂赫留朵夫跟着茶房穿过教堂前的广场,来到一条长街上,两边房屋的窗子里都亮着灯火,穿过长街,来到村边,就是漆黑一团了。不过在黑暗中很快就出现了亮光,那是旅站旁边点的一些灯笼在雾中散发出来的。那些红红的光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那来回走动的哨兵的黑黑的身影、栅栏的木桩、带条纹的柱子和岗亭渐渐看得见了。哨兵看见有人走近,用很平常的声音吆喝一声:“谁?”他发现来的不是自己人,顿时就变得十分严厉,坚决不准在栅栏跟前逗留。可是带路的茶房看见哨兵这样严厉,丝毫不慌张。

“哎,你这小子,脾气倒不小!”他对哨兵说,“去把你们的头儿叫出来,我们在这儿等着。”

哨兵没有答话,朝栅栏门里面喊了几声,就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宽肩膀的小伙子就着灯笼的亮光用小木片刮聂赫留朵夫的靴子上粘的泥巴。可以听见栅栏里面有男男女女嘈杂的说话声。过了三分钟光景,当啷一声,栅栏的门开了,哨兵班长身披大衣,从黑暗中来到灯光下,问有什么事。聂赫留朵夫把准备好的名片和写明有私事求见的字条交给他,请他转送押解官。班长不像哨兵那样严厉,但特别喜欢寻根问底。他一定要知道聂赫留朵夫有什么事要见押解官,他又是什么人,显然是闻到有甜头儿,不愿放过机会。聂赫留朵夫说是有一件特别的事,并说会表示感谢的,就请把字条送上去吧。班长接过字条,点点头就走了。他走后又过了一阵子,栅栏门又当啷响了,从里面走出几个女人,手里拿着篮子、篓子、牛奶壶和袋子。她们一面用西伯利亚方言大声说着话儿,一面跨过栅栏门的门槛往外走。她们都不是乡下人打扮,而是像城里人那样,穿着大衣和皮袄,裙子掖得高高的,头上扎着头巾。她们借着灯笼的亮光好奇地打量着聂赫留朵夫和带路的人。其中一个女人见到这个宽肩膀小伙子显然很高兴,马上就用西伯利亚骂人话很亲热地骂起他来。

“你这该死的树精,上这儿干什么?”她对他说。

“这不是,我送客人上这儿来。”小伙子回答说,“你送什么东西来了?”

“牛奶做的吃食。叫我明天早晨再送一些来。”

“他们没有叫你留下过夜吗?”小伙子问。

“胡说!烂掉你的舌头!”她笑着骂道,“咱们一块儿回村子去,你送送我们。”

带路的小伙子又对她说了两句非常好笑的话,不但逗得女人们都笑起来,连哨兵也笑起来。他就问聂赫留朵夫:“怎么样,您一个人回去行吗?不会迷路吧?”

“行,行。”

“过了教堂,从那座两层楼房子算起,右边第二家就是。哦,把这拐棍给您。”他说着,把他拄着走路的一根一人多高的棍子交给聂赫留朵夫,便吧唧吧唧地拖着他的大皮靴,和几个女人一同消失在黑暗中。

栅栏门又响了,班长走出来,请聂赫留朵夫跟他去见押解官,这时还能听见小伙子在夜雾中说话的声音,还夹杂着女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