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常熟(今属江苏)人。中年曾任中台察院掾吏,因受人牵连入狱,无心留恋尘世,遂皈依全真教。

黄公望自幼聪明,学富五车,初学音律长曲,中老年时期才专心于绘画。他在创作技法上先师法于董源、巨然,后师承李成,笔墨老练,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虞山画志》中说公望“山水师董、巨两家”“元季四大家之冠”。

黄公望曾久居江南,浪迹山川之间,领略江河湖泊的美景。他善于观察景物,常随身携带画具,每到一处立刻记录当地美景,有时为深入观察能坐在山中一整天,把江南山水历经朝夕、风雨时的变化铭记于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能把江南山水四季或昼夜的变化逼真地呈现在纸上,从而创作出《溪山雨意图》《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名画。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最为著名的传世作品。创作该图时,他已79岁,加上前期准备与后期绘制时间,该作品总共历经七八年才得以问世。打开画卷,浙江富春江沿岸大岭一带的美丽风光展现在观赏者面前。该图以横幅长卷形式展开描绘,近处树木枝叶茂盛,虽数量不多,但身姿挺拔,错落有序。山峰连绵起伏,远近相呼应,从矮小的山丘一直过渡到圆缓高大的山体,尽显峰峦重重,蜿蜒曲折。山石重叠之间可见房舍、小桥、亭台、人物。再看富春江水,与山体相连,江面微波**漾,处处泛起涟漪,几只渔舟划行江上,远处又见一片林海,郁郁葱葱,显得富春江十分广阔。

作者利用纵深效果构图,先用淡墨打底,再用较干浓墨画山顶、树木,颜色由浅至深,使画面看起来空间感强烈,景色亲切自然。根据物象比例远近,画面犹如自动分成四个段落,每一个段落末端的景物变大,就暗示着下一个画面段落的开始,给人一种虚实结合、远近分明的视觉效果。作者继承了赵孟頫的笔墨质感,再结合自己的手法,进一步增加笔墨变化,层次分明,充分展示出自然山水的真实面貌。

《富春山居图》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收藏家、书画家的垂青,甚至封建皇权贵族也为能亲自一睹大家巨作而备感荣幸。清代末年,此画传到了收藏家吴宏裕手中。吴宏裕对它爱不释手,每日观赏至茶饭不思,直到临终还要下令将其焚烧殉葬。虽然被侄子从火中抢出,但此画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长的一段被称作“无用师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短的一段则称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设色方法,是在水墨勾勒皴染后,再铺上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其后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正统派中坚人物王原祁也是此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