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文学成就很高,与柳宗元、苏轼等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都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创作中实践自己的主张,并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韩愈还利用他的政治地位、影响大声疾呼,对古文运动理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文运动主张学习古文,反对讲究声律、辞藻、排偶的骈文,要恢复古代儒家传统,写文章要符合“道”,表现“道”。这里的“道”并不是指道家的自然之道,而是儒家的人伦之道。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最初由尧、舜、禹、汤代代相传,汤又传给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又传给了孔子,孔子传给了孟子,从孟子之后就失传了。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正是要恢复失传了的儒家道统。

儒家道统最重要的就是文道合一,注重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也就是强调文艺作品的内容要对社会或政治有益。因此,儒家往往重视文艺家的道德修养,主张文章要内容充实,文风质朴。

在古文运动中,韩愈除了提倡恢复儒家道统,强调“道”,还强调了“文”。韩愈认为“文”虽然可以明“道”,但两者毕竟不同,并不是说明了“道”,“文”就不重要了。韩愈对“文”的追求体现在他对文体的探索,从语言来说,他从用词和语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和“文从字顺各识职”两个要求。“惟陈言之务去”,是指写文章不能一味模仿古人,说古人说过的话,而是应该要有所革新创造,这样语言才能新鲜活泼,具有生命力。“文从字顺各识职”是指文章字句要通顺,表意要清楚,这样文章读起来才能明白而自然。从文体风格来说,韩愈是崇尚奇异的,他特别重视独创性,作诗有意追求意象的不平凡,含义的深刻。但是这种奇异和对文体的追求是建立在符合儒家之道,符合事理之真的基础上的。

另外,韩愈在诗文的创作方面还提出了“不平则鸣”的论断。韩愈指出,事物都是遇到了“不平”,才会发出声音,草木、水等,本身是不会发声的,但是,风吹动它们时,就会发出声音。金石本身也不能发声,人们打击它们时,也会发出声音。不管是风的吹动还是人的打击,都能使两者之间发生冲突、矛盾,因此才能发声。由此,韩愈引申到人的表达方面,他指出,人之所以要写文章,要说话,也是因为生活中出现了矛盾,使人不得不说。心中有所“不平”,具有充沛的情绪,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和宣泄出来,这就形成了文章。

韩愈对古文运动的倡导及亲身实践,在当时及后来都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古文运动是利用复古的气质而从事文学的革新,在事实上推动了文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