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时期,东晋建立之初,以阐述老庄的哲学思想和佛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玄言诗几乎统治了整个诗坛。这跟当时社会动**不安,士大夫都倾向于逃避现实的社会局势有关。然而,玄言诗内容枯燥乏味,与文学艺术渐行渐远。

直到陶渊明横空出世,诗坛才终于重新焕发生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对陶渊明的性情影响极大,就像后来他在诗中所写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在同一时期,陶渊明阅读了很多儒家经典,树立了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这样的抱负和他本身的性情产生了分歧。

年轻时的陶渊明一直想入仕为官,可惜他出身寒微,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很难获得入仕的机会。29岁那年,陶渊明终于做了官,可惜官职很小。此后多年,他做的都是些芝麻小官,不仅无法施展雄心抱负,还要被逼着在官场中卑躬屈膝,这与他自身的性情格格不入,因此他逐渐萌生了退隐山林、躬耕自给的想法。41岁时,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在彭泽做县令。但不久就因为“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从此远离了官场。

从彭泽辞官回乡是陶渊明人生的分界线,此后他彻底下定决心归隐山林,过上了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后来虽有重新入仕的机会,也被他坚决拒绝了。这样的人生经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田园诗是陶渊明首创的一种诗歌体裁,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占据的比重最大,文学价值也最高。其中最有特色、最珍贵的,当属那些描写躬耕生活的诗作,如《归园田居》《饮酒》等。这些优美动人的诗句将原本平淡的田园景色和清贫生活升华为人生莫大享受,读者读来心旷神怡,更不由得羡慕诗人的生活与心境。

除田园诗外,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咏怀诗、散文和辞赋,《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都是其中难得的精品。《桃花源记》更是描述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生活自得其乐,和当时黑暗残酷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诗人和所有百姓共同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尽管还无法实现,但在当时能将其描述出来,已经难能可贵。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获得多少肯定,却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归隐为中国士大夫提供了一种精神归宿。唐宋很多文人,如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都对他大加赞赏。当这些人在政治上无法施展自身抱负时,便会效仿陶渊明归隐,寻求全新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