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出现了很多爱国名臣,他们在保家卫国的同时,创作了一些爱国诗词,颇具文学价值。

“词中之龙”辛弃疾

南宋年间,词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辛派,辛弃疾是其创立者,也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被金人占领。少年时代,辛弃疾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加上长辈的爱国教育,他很早便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壮志。21岁那年,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南下,进入南宋朝廷。他坚决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但遗憾的是,辛弃疾一生仕途坎坷,报国无门,最后含恨而终,享年68岁。

辛弃疾与宋代其他词人有明显的区别,他不仅有文人的气质,更有英雄的豪情。北宋词人苏轼也颇有豪情,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了自己对三国英雄周瑜的敬仰,但是他的感叹依然带有典型的文人特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样是凭吊赤壁,辛弃疾却在《霜天晓角·赤壁》一词中发出了“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的悲叹,英雄本色尽显。

这种英雄豪情使得辛弃疾的词作大多壮怀激烈,其中的名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谓充分体现了词人无与伦比的壮志豪情。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辛弃疾主张“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的结构章法与议论、对话等手法用到词中,比苏轼的“以诗为词”更进一步。同时,“稼轩词”内容博大精深,表现方式多样,语言不落俗套,词风刚柔并济,写豪情却用婉转的笔触,写柔情又带着英雄豪迈,并且亦庄亦谐,幽默不失庄重,严肃不失诙谐,嬉笑怒骂,冷嘲热讽,道尽社会丑陋、人生苦闷。

“怒发冲冠”的岳飞

在南宋初年,爱国词人创作的词作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岳飞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当时,岳飞率军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周边一些失地,先锋部队已逼近北宋都城汴梁,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之势。可惜宋高宗一心想与金国议和,逼迫岳飞立即班师回朝。岳飞不得不率军回去,但他明白一旦错失这个良机,便再难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百感交集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满江红》,整首词旋律高亢雄壮,语言铿锵有力,表达了词人对抗击金兵、收复国土的强烈渴望和必胜的信念,是两宋词坛上不可多得的爱国词佳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诵。

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南宋爱国名臣的诗歌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应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名臣,他在被元军俘虏后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他陈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忱和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读来令人心生震撼,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成了千百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的名言。

此外,文天祥的另一首爱国诗《正气歌》也十分有名。这首诗同样创作于他被俘期间,整首诗慷慨激昂,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最末几句“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知名度很高,意思是:贤哲虽然早已离世,但有他们做榜样,我的心意更加坚定。在临风的廊檐下阅读史册,古代的传统美德在我面前闪耀。

文天祥被俘3年期间,始终如他诗歌中所言对宋忠心不二。元世祖忽必烈对他百般劝降,都没有半点效果,最终将他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