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塔”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它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修建在一个小山丘上。这里距离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400千米,距离日惹市30千米。

婆罗浮屠塔修建于8世纪,当时夏连特王朝统治者决定皈依大乘佛教,为了表示虔诚,也有一说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决定修建一座举世无双的佛塔。为了修建这座佛塔,人们搬运了大约225万块岩石,其中底层的岩石每块就有1吨重。据说动用的奴隶超过10万,其他能工巧匠不计其数,工期七八十年。

婆罗浮屠塔又被称为“千佛坛”,因为式样的原因,也被称为“印尼的金字塔”。婆罗浮屠塔非常雄伟,外形像金字塔,但是每一层之间呈阶梯状,上下共分九层。九层中上面三层呈圆形,下面的六层既不是方形,也不是圆形,看上去更接近方形,但并没有直角,可能是一种建筑样式上的创新,也可能仅仅是为了方便信徒们绕着走。

其实说下面是六层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下面五层加上一个台基。台基之上的五层,每一层都有围墙,形成走廊,里面到处是繁复的雕刻,内容多以表现佛陀生活为主。上面三层则竖立着钟形的佛塔,其中第七层有32座,第八层有24座,第九层有16座,共计72座。这些佛塔都有佛龛,里面供奉着真人大小的佛像。据说摸到这些佛龛内的佛像会给人带来好运,所以会有很多人向里面伸手祈福。顶层的主佛塔呈钟形,气势磅礴,直径将近10米,据说最初有42米高,后来被雷击中,只剩下约35米。

婆罗浮屠塔回廊和栏杆上的浮雕是一大特色。据统计,婆罗浮屠塔共有浮雕2500幅,全部展开长达4000米。这些浮雕多取材于佛教历史,很多都是关于佛祖生前的故事,比较有名的是“佛祖降临”。在一组浮雕中,佛祖先是跟天神在一起,做好了降临世间的准备,之后出现了他的母亲,这位母亲梦见了自己的儿子,并且知道他将成为世间的拯救者。在第一层到第五层的回廊浮雕中,还保留着珍贵的佛教经典作品《佛传》《本生事》《华严五十三参之图》等。

这些浮雕还大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风俗,还有一些栩栩如生的动物,如大象、孔雀、狮子,以及丰富的热带植物和水果。正是因为其丰富性,这些浮雕被称作印尼“石块上的史诗”。

婆罗浮屠塔上的佛像雕刻也是一大看点,这些雕刻共有432座,大都跟真人一般大小,盘腿打坐。这些佛像的朝向一律向外,并且每个方位的佛像动作不一样,其中的蕴意也不一样。东边的佛像左手放在膝盖上,右手指向地下,这个姿势表示是在降魔,象征着通过降魔悟得道理;南边的佛像手臂下垂,手掌向外翻;西边的佛像同样手臂下垂,但是两只手叠放在一起;而北边的佛像左臂举起,右臂向外。

不仅仅是佛像如此讲究,在婆罗浮屠塔佛教徒的出入方向也有规定,一般是从东边进入,按照顺时针绕行,最终抵达塔顶。这样走寓意人类一步步战胜困难,抵达完美世界。

婆罗浮屠塔尽管如此宏伟,如此有声势,在历史上还是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伊斯兰教逐渐传入印尼,佛教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婆罗浮屠塔的地位也大不如前。加上婆罗浮屠塔周边有四座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及丛莽慢慢将婆罗浮屠塔掩埋,时间一久,人们也就忘了这处遗迹。直到1814年,当时英国驻爪哇总督发现了这座佛塔,它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人们清理了杂草、碎石和火山灰,将这座塔的全貌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漫长的清理和修复工作也由此展开。

我们今天所见的最上层三个圆台是20世纪初荷兰考古学家修复的。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项呼吁,要求各国考古工作者提供帮助,解决婆罗浮屠塔面临坍塌的危险。最终有27个国家提供了帮助,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对婆罗浮屠塔进行修复,将一些不在原来位置上的石块复位,前后共挪动过了超过100万块石头。20世纪90年代初,婆罗浮屠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