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基础是进行分解,只看原本的基础数字是无法展开分析的。大家要把数据进行分解,找到有特征性的趋势,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分解,如何找到趋势呢?

假如你是负责玩具厂家展厅的工作人员,按要求需要维持一定数量的来访者人数。其中,本周的来访者人数为900人,与上周的来访者人数1000人相比,人数减少了100人,比例下降了10%。如果只是偶然发生的情况则无大碍,但也有可能发生了某些问题。所以你决定对来访者的数据进行分解研究。

首先,把工作日与周末的人数分解,得到表1的结果。

从表1中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工作日减少了30人,比上周下降10%

·周末减少了70人,比上周下降10%

·整体减少了100人,比上周下降10%

减少的人数比例,不管是整体还是工作日、周末,都是10%,没发现具有特征的趋势。我们可以认为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所减少。

接着,把个人顾客和团体顾客的人数进行分解,得出表2的结果。

从表2中可以知道以下信息:

·个人顾客减少了100人

·团体顾客减少了0人

·整体顾客减少了100人

由此可知,本周减少的100人,不是团体顾客而是个人顾客。把工作日与周末的数据分解后,未看到具有特征的趋势,但把个人顾客与团体顾客的数据分解后,呈现出具有明显特征的趋势。

如前所述,以某个切入点来分解数据看不到具有特征的趋势,但以其他切入点进行分解后,就呈现出具有特征的趋势,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了锁定问题所在,建议大家尝试以多个切入点进行数据分解。需要做的是以下两个要点,非常简单:

1. 尝试以某个切入点进行分解

2. 尝试以其他的切入点进行分解

我们用图来整理一下刚才的例子。下图是对本周来访者人数的模拟图,虚线圆圈代表与上周的差异部分,即本周减少的人数。

我们在这里想做的是,确定减少的人(虚线圆圈)是哪些人。

1. 尝试以某个切入点进行分解

首先,尝试分解了工作日和周末的数据。参照以下的模拟图,可以看到这样做并没有找到明显的趋势。

区分工作日与周末以后,从虚线圆圈的情况无法确定共同的趋势。在两者的区域内,都有虚线圆圈,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工作日和周末的人数都同样有所减少。

2. 尝试以其他的切入点进行分解

要找出工作日和周末以外的切入点,在这里我们尝试以个人与团体进行区分。这样分解以后,了解到团体顾客没有减少,减少的全是个人顾客。

从这幅图可以看到,虚线圆圈全都包含在个人顾客的范围里面,所以相当于团体顾客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这个切入点可以知道,所有的虚线圆圈都包含在“个人”范围里,这便是我们找到的特征。

为了把握到具有特征的趋势,建议大家尝试从多个切入点进行分解。以多个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解,就会更有可能出现具有特征的趋势。

除此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即使已经出现了某个具有特征的趋势,也不能就此停步。从某个切入点发现了一种特征,不代表其他切入点就不会呈现出特征。

用图来补充分析以后,从个人和团体这个切入点发现了一定的特征,但如上图所示,从其他的切入点来看,也有可能挖掘出某些特征。

此外,根据不同的原因,还有可能同时发生多个现象。

因此,不能因为发现了一个有特征的趋势就止步了,大家要多尝试一些有可能发现其他特征的切入点。

练习题

为了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还可以尝试以成人和儿童为切入点进行分解。请思考,从表1、表2、表3来看,可以对正在发生的情况分别做出怎样的解释?

解答

从上面三个表格中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从表1中得知,工作日和周末没有特别的差异

·从表2中得知,个人顾客减少100人

·从表3中得知,成人顾客减少100人

由此可知,不仅有“个人顾客减少”这个特征,还存在“成人顾客减少”的特征。像这个案例一样,有时可能存在多个特征性的趋势,所以在找到了一个趋势之后,建议不要就此止步。

另一方面,我们要慎重考虑,是否从这两个事实就可以直接得出“成人的个人顾客数减少了100人”的结论。例如,有可能出现表4的情况。

首先,我们确认一下团体顾客整体的增减情况。团体顾客中的成人顾客减少50人,另一方面,团体顾客中的儿童顾客增加了50人。结果是,团体顾客的整体人数,由于成人顾客的减少以及儿童顾客的增加,相互抵消,增减为0,看起来没有变化。

同样地,我们确认一下儿童顾客的整体增减情况。个人顾客中的儿童顾客减少50人,另一方面,团体顾客中的儿童顾客增加了50人。结果是,儿童顾客的整体人数,由于个人顾客的减少以及团体顾客的增加,相互抵消,增减为0,看起来没有变化。

如果只看表2、表3,从结果来看,则会表现为以下4个现象。

·团体顾客没有减少

·儿童顾客没有减少

·个人顾客减少了100人

·成人顾客减少了100人

这样一来,从表2、表3读取到的个人顾客减少100人以及成人顾客减少100人的信息,很可能会变成一致的内容。那么根据这个结果,自然会解读为成人的个人顾客减少了100人。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如表4所示,成人的个人顾客只减少了50人,同时还出现了其他几个变化,但由于它们相互抵消了影响,就没有被识别出来,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通过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解后,如果发现了一致的数字,通常会想下结论说“就是这个”,但这个结论是不充分的。有时候会出现偶然的表面现象,请不要根据表面数字轻易下结论,这点非常重要。

反过来说,必须细致地分解到表4的程度,即个人与团体、成人与儿童、上周与本周的程度为止(下图是由表4转化而来的图表)。

STEP UP!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下找到多个切入点进行分析的思路,即对偶然想到的切入点提升抽象程度,再重新思考具体的内容。

例如,把工作日与周末这个切入点的抽象程度提升,就得出时间(When)的概念。接着可以从时间的概念出发,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切入点。从上午/下午、工作日/周末再进一步细分,就可以找到具体到星期几的切入点。

同理,我们尝试一下把个人/团体的抽象程度提升。个人/团体属于人(Who)的概念,人的概念中还包含哪些切入点呢?例如,可以找到成人/儿童、10岁以下/10岁以上、20岁以下/20岁以上、30岁以下/30岁以上、40岁以下/40岁以上等的切入点。

就像这样,偶然想到一个切入点以后,可以提升抽象程度,思考一下这个切入点属于什么概念。然后,在抽象程度提升后的状态下,思考一下这个概念中有什么具体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从一个切入点出发,联想出多个切入点。

此外,还可以思考一下,在提升了抽象程度,得出时间(When)、人(Who)这些概念以后,还有没有其他属于同等抽象程度的概念。这样就可以继续延伸至场地(Where)、物品(What)等概念,能够更加全面、更有深度地进行思考。

对于研究对象,如果能够提升其抽象程度,就意味着可以从高视角来俯瞰,更有可能把握事实的全貌。建议大家养成习惯,通过提升抽象程度来把握事实。

小结

√ 分析从分解入手

√ 尝试以多个切入点进行分解

√ 具有特征的趋势不一定只有一个

√ 对表面数字的一致性保持警惕

√ 通过具体、抽象地来回思考,增加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