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罗列出解决方案以后,要选出合适的对策,这时我们需要的是评价指标。不过,跟第13讲说的一样,仅仅用偶然想到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是危险的做法。那么,评价指标应该怎样确定呢?

你考虑换计算机,要新买一台,正苦恼于是买X公司的产品还是Y公司的产品。为了做决定,你按照自己所重视的内容,罗列出了判断指标。

首先,价格很重要。同时,在性能方面你比较注重速度,外观设计也是你在意的地方。另外,回想起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屡次发生故障,为你带来了困扰,所以这次买新的你也会看重保养性能。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明年的团队组编方案有两个,现在要决定选择哪一个。在考虑判断标准时,你以QCD(质量、成本、交付期)为基础,把哪一个方案更能出效果(质量)、哪一个成本更低、哪一个速度更快作为判断指标。

除此以外,团队的组成一旦改变,就无法轻易地恢复,从这点来说,考虑时就需要再慎重些。如果组编顺利固然是好,但也要考虑组编不顺利的可能性,所以你计划把风险也加入判断指标里面。

这两个例子的共通点是都有一些偶然的想法,而且在那之后都有思考是否应该增加评价指标。如上述例子,评价指标的设定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考虑,先尝试列出来,然后考虑追加,思考“有没有必须增加的评价指标”。

关键点1. 一开始是偶然的想法也没关系,先罗列出自己在意的评价指标

关键点2. 思考有没有必须增加的评价指标

1. 一开始是偶然的想法也没关系,先罗列出自己在意的评价指标

在买计算机的例子中,罗列出了“哪个的价格更低”“哪个的运行速度更快”“哪个的外观设计更酷炫”等评价指标。

在团队组编的例子中,罗列出了“哪个方案更能出效果”“哪个方案成本更低”“哪个方案速度更快”等评价指标。

2. 思考有没有必须增加的评价指标

计算机例子中的“保养性能”、团队组编例子中的“风险”是后加的评价指标。

应该用怎样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判断,脑海中会有个大致的概念。但事实上,我们要判断的主题通常会有一些固有的因素需要考虑。一般来说,可以先把偶然的想法罗列出来,在此基础上思考在该相关主题中有没有需要增加的要素。

另外,我们也梳理一下与前面讲述的解决方案的罗列方法有什么不同。罗列解决方案时,是以偶然的想法为起点,以尽可能全面的角度进行扩充;相对地,本次介绍的评价指标,是以偶然的想法为起点,考虑“增加”的思路。

与解决方案的罗列方法相比,这里不追求全面性。这是因为现在考虑的是评价指标,基本上需要多少都可以列出来,本来就无法防止缺漏。换言之,请不要在这一点上白费力气。我们没必要拘泥于全面性,但是要考虑清楚有没有遗漏重要的指标。

先进行一次罗列,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清楚重要的指标,这样分两个阶段去思考的话,就能降低缺失本应把握的重要判断标准的可能性。考虑判断标准时,比起全面性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思考有没有遗漏重要的指标、有没有必须增加的指标。

练习题

因为远程办公已经成为主要的工作模式,所以你考虑搬到稍微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居住。那么,需要考虑怎样的判断标准呢?

解答

首先,可以先从偶然的想法开始,把自己关心的评价指标罗列出来。

远程办公必须具备网络环境,因此首先要保证网络通信环境良好;此外,虽然上下班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但每个月很可能仍有多次去市中心的需要,所以你对去往市中心的交通也很关心;还有就是,难得远离市中心,所以自然环境好坏也是考虑的重点。

接着,要思考需要增加的评价指标。

已经罗列出来的评价指标有“网络环境是否良好”“去往市中心有没有交通接驳”“自然环境是否优美”。

有没有其他的评价指标也需要考虑呢?如果你是单身的话,可能考虑这些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有伴侣的话,还需要确认伴侣的意愿。

另外,如果要考虑孩子相关的情况,那么还有必要增加“育儿环境是否良好”等评价指标。如上所述,如果有与评价相关的人员在,那么也要充分地考虑相关人员的判断标准。

如果你是商务人士,要在组织中进行评价的话,很多时候就要考虑自身以外的相关人员的判断标准。至少从职位的角度和从部门的角度出发考虑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从职位的差异来看,只看项目A就可以的工作负责人和需要与邻组的项目B作对比的上司,或者是只以现时为中心去考虑的工作负责人和需要考虑过去发展至今的轨迹、考虑未来三年情况的上司,他们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业务范围、时间范围的不同,判断指标也会不同。

另外,组织本来就是根据绩效最优的目标而设计的,所以不同的组织重视的判断标准也不同。

虽然有时需要自己单独进行评价,但工作中是无法与他人脱离关系的。一般来说,自己与他人的判断指标很可能会存在差异,请大家在理解这一点的基础上,考虑到他人会着重对什么进行评价,然后再设定必要的评价指标。

STEP UP!

你正在考虑从东京去福冈的交通方式是选择飞机还是新干线。

首先,马上想到的是“哪种更便宜(费用)”“哪种更快速(时间)”“哪种的班次更多(灵活性)”这三个标准。

还要考虑的是,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工作较多,希望在途中也可以处理工作,所以在评价标准里面增加了“选择哪种方式更便于处理工作(效率性)”。

·哪种更便宜(费用)

·哪种更快速(时间)

·哪种班次更多(灵活性)

·哪种更便于处理工作(效率性)

下面我们设置一些限定条件。

例如,假设“必须在三小时内到达目的地”,这样的话,第二点的时间就会变成重要的标准,基本上可以排除新干线的选项。另外,假设我们“无法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出发”,那么,第三点的灵活性就很可能变成非常重要的标准了。

再如,如果“台风逼近,所以需要确保能够成行”是必要条件,那么刚才没有提及的“哪种方式能够确保成行(确定性)”就要增加到标准里面,这个标准会对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思考的内容,最终考虑出来的五个判断标准如下。

·费用方面,哪种更便宜(费用)

·时间方面,哪种更快速(时间)

·班次方面,哪种班次更多(灵活性)

·工作方面,哪种更便于处理工作(效率性)

·哪种方式能够确保成行(确定性)

与其他的评价指标相比,如果有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那么第二点的时间更重要;如果重视随机应变的话,那么第三点的灵活性更重要;如果有台风,那么第五点的确定性更重要。

这说明,“标准不是完全对等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主导性标准=该标准会对选择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罗列判断标准很重要,但罗列出来以后,重点是确认清楚有没有主导性标准。

最后,请看以下例子。这些是在企划竞赛中用于判断采用哪个企划方案的评价标准。

·是否能在期限内完成(交付期)

·是否包含了必需的事项(内容)

·是否具备独特性(独特)

·是否可实施(实施可能性)

·需要什么程度的费用(成本)

有五个评价标准,但最开始的两个与其他三个意义不同。是否能在期限内完成以及是否包含了必需的事项,是在评价以前必须满足的作为前提的标准。

在满足了前提的标准以后,再根据用于选择的第三个至第五个评价标准,决定采用哪个企划方案。因此,虽然乍看之下这五个标准是并列存在的,但里面混合了前提的标准以及用于评价的标准。

如上述例子,如果评价标准并排列举,那么很有可能被理解为相同定位的标准,但大家要知道,标准也分不同的类别。

小结

√ 判断标准首先要尝试罗列出来,哪怕是偶然的想法

√ 在此基础上思考有没有必须增加的标准

√ 在组织里,很多时候需要增加他人的标准

√ 标准有时候不一定是对等的地位

√ 要理解标准也分不同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