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情绪都是有益的。例如,沮丧、恐惧和非理性的内疚并不能让你感觉好些或对增进你的人际关系有所帮助。重要的是需要区分有助益情绪(facilitative emotions)和无助益情绪(debilitative emotions),前者有助于关系的有效运作,后者则阻碍或有损于关系的有效运转。如快乐和爱这样的正面情绪,很明显属于有助益情绪。多数时候,像愤怒或恐惧之类的负面情绪,就是无助益情绪。
但是,只要不是太过激烈,有时候不愉快的情绪也是有帮助的。例如,某种程度的生气或恼怒是具有建设性的,因为它往往会刺激你改进不太满意的状态。另一方面,当生气变为暴怒时,通常会让事情更糟糕。害怕的情绪同样如此,求职面试之前的紧张可能会成为提升表现的动力(过于冷静的运动员或求职者通常不会表现得很好)。然而,过度焦虑的求职者可能就不太有机会打动潜在的雇主。因此区分有助益情绪和无助益情绪差异的一个特征就是它们的强度(intensity)。
另一个区分无助益情绪和有助益情绪差异的特征,是时间的持续性(duration)。在分手或失去一份工作后,人自然会有一段时间陷入沮丧,但是,如果你对失去的东西过度悲伤,会浪费过多的时间,这只会令人一事无成。同样,你持续地对于某个犯错的人生气,看上去好像你是在惩罚犯错的人,事实上却是在惩罚你自己。社会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为思维反刍(rumination),指在当下情境中反复出现不必要的想法。众多研究表明,不断进行思维反刍,会增加悲伤、焦虑和沮丧的情绪,而且会让这些情绪持续很长时间。思维反刍往往伴随着嫉妒,导致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例如监视和跟踪。
莎士比亚曾说:“世间本无善恶,端看个人想法。”你的思考是怎样引发感觉的?你的情绪又是如何影响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