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苏联塔斯社重庆分社,是当时国外在渝新闻单位通讯设备最棒的,驻地在栆子岚垭一座类似上海石库门建筑内,与“军统”机关办公地相邻。陪都时特别是1942年1月,美英中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苏关系互信合作增强。塔斯社重庆分社增加人手、增强报道力度,及时将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况,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盟军攻克柏林,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消息告诉中国人民,同时将揭露日本轰炸重庆无辜平民、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法西斯等情况传递回苏联和向世界传播。

塔斯社驻重庆分社社长、著名记者和作家罗果夫,非常敬重我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斗士——鲁迅,他把鲁迅看作与苏联高尔基一样伟大的人。罗果夫费了不少周折找到漂泊在重庆,鲁迅生前提携过的小友和忘年交——萧红,请她将鲁迅与瞿秋白、钱玄同、林语堂、俞平伯、刘半农、瑞木蕻良等的故事讲给他听。每周一次的漫谈持续了两个多月,毎次都是罗果夫派车前往萧红“精神堡垒”旁的住处米花街接送,谈完后罗果夫都会给身体极差孑然一人的萧红,准备一个装奶粉、巧克力、肉罐头、水果等的袋子和一定的生活费。罗果夫与老舍、茅盾等私交甚好,回国后写了多部关于中国和抗战的书,其中一本《回忆我搜集鲁迅材料的时候》,此书成为苏联学者研究鲁迅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现在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中山二路174号,原名“石马岗”,其前身是川东师范学校。抗战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隶属党务机构入驻。陈立夫既是中统创始者掌门人,又是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因此他把两个机构安排在一个大院里办公。中统没有军衔,中山装、左上衣袋口青天白日徽章是标配,中统仅限于党务调查,舆论控制和机关思想监督,蒋介石为防止中统权力过大订了条规矩,不干预军事任务和军队事务。但是,戴笠死后,“中统”迅速膨胀越位。直至今日,文化宫内中统、国民政府教育部等旧楼依然保持着原样。

1943年5月3日下午3时,川东师范学校大操场,而今的文化宫广场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以“保卫中国同盟”和孙夫人发起赈济河南灾民的“国际足球义赛”隆重开幕,宋庆龄在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爵士、重庆市市长贺耀祖陪同下,满含笑意亲临开幕式并致辞,上万观众起立表示敬意,“沪星”“东平”等多支足球队参与。陪都的《大公报》《新华日报》《中央日报》等纸媒和电台纷纷发文和广播,盛赞这一义举,义赛共收到善款12.5万元,全部用于赈济河南灾民。这次“足球义赛”,经重庆高级足球教练黄振惇证实,这一中国足球史上名垂千古的大事,每每忆及就让人无比震撼和崇敬。

解放后,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邓小平说:重庆解放了,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打上了肉牙祭,这还不够,还要让人民打上精神牙祭。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西南局领导关怀下,西南局和重庆市政府拨款一百三十亿元,这是当时的币值,对于刚夺取政权,百废待兴的国家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投入了。文化宫1951年7月正式动工,时任重庆市市长曹荻秋、市总工会主席王维刚出席奠基典礼。文化宫占地一百三十余亩,礼堂、广场、花园、亭榭、教舍、歌舞厅、篮球场、游泳池、图书馆、动物园等一应俱全,文化宫1952年8月建成开放,邓小平题写“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铭牌。文化宫成为全市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场所,充分发挥学校、阵地和乐园作用,向文化艺术体育单位输送了大批骨干和英才,卓有建树的有:唐泽民、商德伦、李华生、雷著华、武辉夏、吴显林、郭显中、彭明羹、苏民福、夏克慧、朱文萱、林德文、张谷亭、代光甫等。

文化宫旁的铁路局,最初是为修建成渝铁路,而成立的重庆铁路工程局,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个铁路局。四川人民企盼铁路历经大清和民国,曾经掀起声势浩大的清末“保路运动”,这次运动的“死事纪念碑”至今屹立在成都人民公园,当权者多次许诺都放了空,四十年一寸钢轨未铺。解放后党中央为解决蜀道难,新政权第一条铁路就放在四川和重庆,1950年6月15日,邓小平在开工典礼上讲话,“大西南的经济建设就从交通开始”。随后十万军民,在没有大型机械化设备,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沐风栉雨、日夜苦战,重钢轧制出新中国第一根钢轨,成渝铁路所有钢轨都是重钢生产。人们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仅用两年时间建成505公里的成渝铁路,1952年7月1日通车营运,毛主席、朱总司令、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国家副主席、“四川保路”带头人张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电。

铁路局旁边原来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深沟名叫“养花溪”,两路口一直是通向市区繁华路段的严重堵点。为缓解拥堵,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里下决心从市第三人民医院路口直对门、铁路局外则在养花溪上架桥,从中二路建一条45度左右坡度的公路直插中山三路中段体育馆劳动大道路口,建成两路口环线,让国际村方向来车去上清寺的不再在山城宽银幕左拐,观音岩来车去大坪方向、上清寺方向皆走中山二路支路单行道分流,从此两路**通拥堵得到改观。

(三)中山三路:从两路口到上清寺

中山三路,从两路口到上清寺这是一个大概念,准确而言,起于南区路口电业局,止于上清寺原重庆市工业展览馆、邮电所,现在的人行天桥梯坎。中山三路全长大略一公里,路不长但变化大内容多,下面我分三段来讲。

第一段,南区路口到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南区路口出来左边的电业局地址,曾是专门为美军和国民党校级以上军官,洗熨服装的“任记大中华洗染房”,有做垮了的“台北石头火锅城”,修菜元坝长江大桥而拆的两路口百货商店布匹服装门市部、四五六特色餐厅,沙坪坝开过来的2路电车两路口站在此,车站后面钟表行、绿叶茶庄、裁缝铺、喜相逢食店中间的坎下“官毛房”,每天流动人口上下出“恭”者川流不息。这里是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集聚区之一,“山城棒棒军”廉价租赁栖身的取景地建兴坡。1935年,重庆母城最早、校舍狭窄,占地仅一千多平方米的公立“肖家沟小学”就在此,这里还有一座,1952年6月2日,面对疾驰驶来的火车,黄沙溪派出所民警奋不顾身,救出被惊呆站在钢轨中央,不知所措的小女孩,光荣牺牲的张国富烈士纪念碑。

紧邻的两路口缆车,是成渝铁路通车后重庆菜元坝火车站的配套工程,为解旅客和上下半城市民长距离爬坡下坎之苦,于1953年春节前开行,这是重庆主城先后建成的望龙门、朝天门、临江门、储奇门、龙门浩等缆车效率最高、客流量最大,开班最早、收班最晚,也是效益最好的缆车站。改革开放后,重庆经济快速増长,为让城市交通适应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发展需要,1992年2月动工,1996年2月竣工,历时四年建成由三台长达一百余米,全国第一长度和坡度的皇冠大扶梯又叫两路口大扶梯。

南区公园口斜对面,也就是公路左边,是烟草专卖、两路口派出所,巷口有小面油茶摊、四喜汤圆醪糟鸡蛋、街边火锅凉粉麻辣鸡块,顺着小巷走进去是菜市场和下不了脚,奇臭难闻的“官茅房”。转出来,顺街是重庆市第四招待所、两路口新华书店、红岩照相馆、山城副食品商场、原两路口小学就在商场后坡。全国金牌厨师1982年,一道“百花江团”、一碟“咸菜十锦”,让小平同志赞不绝口的李跃华,曾主理两路口餐厅,更名“跃华饭店”。1994年外资拿下山城副食品商场,建成富安百货,引入全新商业经营模式,红火不到两年便显疲态,两路口似乎是商家“滑铁卢”,大生意在这里几乎没有一家做得走,富安几度改弦易辙皆无力回天,2010年底富安变身文图大厦,渝中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入驻。

重庆“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是老一辈重庆人引以骄傲和自豪,给外地人“吹牛”,能像解放碑、人民大礼堂一样,拿得出手、提得起劲、独具地标性的特色建筑。“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是在两路口原国民政府粮食部旧址和“红星电影院”基础上重建,开工于1959年3月,用的是“大跃进”速度和干劲,此刻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数以万计的工农商学兵强忍饥饿,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开山运土、夯基平地,建筑设计施工人员夜以继日,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于1960年3月16日建成,首演影片是中苏合拍的中国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风从东方来》。

“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在国内创下了多个第一。当时,它是全国单体电影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全国第一;它是全国唯一,为放映宽银幕电影而专门修建;它前面五拱后面三拱“蛋壳形屋顶”,全球领先全国唯一,被世界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它与全国同类建筑相比,建筑造价最低、建筑周期最短;它那高达20米的花岗岩石柱和玻璃幕墙,当时也是全国电影院壮观之最;电影放映前,别具一格打开罩住银幕的枣红金丝绒幕布,动人心旌的三声宏阔浑厚的钟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这样多殊荣和优点集于一身的山城最美景观、深深镌刻在人世间,1996年1月被拆除,人民惋惜、心里作痛,它虽然已经被拆毁25年,但它却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山城人民心坎。

原来站在“山城宽银幕电影院”酷似观礼台的坝子上,稍往前看,朝鹅岭方向200米处公路左侧,是1938年10日动工,1941年1月建成的两路口中央图书馆。1943年3月,盛况空前的徐悲鸿油画、国画、素描大型个人画展在此开幕。抗战胜利后,为纪念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1946年1月,“罗斯福图书馆”在中央图书馆原此筹建,筹委由陈立夫、胡适、傅思年、蒋延黻等组成,朱家骅出任主委、严文郁是秘书。

在公路右侧的健康路口,1942年4月4日,中国滑翔协会常务理事长陈立夫致辞,白崇禧、张治中、谷正刚、于右任等各界人士出席的中国首座跳伞塔——“陪都跳伞塔”落成庆典。这座三个钢臂、高38米、跳距28米的伞塔,当时为培养空军飞行员,此后为培养跳伞运动爱好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战友寇继卿就是重庆跳伞俱乐部教练。2006年就此塔原地不动或是拆迁异地重建,几经反复论证,舆情参与、文物保护志愿者总动员八方呼吁,职能部门终于作出妥协,原地加固不动的决定,山城人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健康路1号,有始建于1942年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在抗战岁月曾有高斯、赫尔利两任美国大使入住于此,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就设在街口老重庆市教育局傍重庆村。美大使馆背后曾是中正医院、西南工人医院,此后的第四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健康路4号,长江上游水文站里有国民政府陆军中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在任时间仅只短短半年的重庆市第五任市长贺国光的官邸。

中山三路第二段,从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到劳动大道路口。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右侧的两路口百货公司,是推倒原重庆市工人医院门诊部而建。工人医院的前身叫“中正医院”,是1939年5月建成开业的平民医院,解放后改名为西南工业部工人医院门诊部,医院标牌为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万理手书。1955年初,更名重庆市工人医院门诊部,1984年5月更名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右边是长江测绘公司,拐进巷口是药品监理中心,医院和铁路局职工宿舍。

工人医院公路对过,是“宋庆龄故居”。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在面临抗击日本法西斯最艰难困苦的时刻,宋庆龄决心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战斗在一起,当月底便毅然从香港来渝定居。为有利工作、方便与各方人士交流会晤,她把宅邸选择在交通方便,附近社会贤达、国府机关密集的两路口新村5号,为重振“保卫中国大同盟”,办事机构就设在自己寓所里。

周恩来安排廖梦醒协助她工作,但孙夫人却坚持事必躬亲,他亲笔给斯诺、艾黎、爱泼斯坦、史沫特莱、陈嘉庚、庄世平、司徒美堂等名人、社会活动家、侨领写信,恳请撰文在舆论上支持,在医药、物资及资金上募集、优秀人才输送等献策出力。孙夫人穿戴朴素、生活从俭,她发动各界募捐支前,亲笔开收据以示尊重,她深入抗战遗孤教养院过问关心,亲临大轰炸现场与宋霭龄、宋美龄、李德全等一块救护伤员……面对困难、寸步不退,她是旗帜、她是信心,团结抗战的象征,她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尊重爱戴和崇高声誉。

紧邻“宋庆龄故居”是重庆市文联,作家大楼里英才荟萃。最著名的是,1949年11月27日,从国民党反动派渣滓洞——人间魔窟大屠杀中逃出的幸存者,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以他们亲身经历写出《在烈火中永生》,引起全国反响。罗广斌、杨益言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一个多甲子畅销不衰、数十次再版的重大题材、革命传统教育经典《红岩》。

著名的多产作家、重庆市作协主席黄济人创作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重庆谈判》等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作为多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以作家的敏锐、职业的严谨所撰《重庆直辖市成立前前后后》,既是极具可读性的长篇报告文学,又是难能可贵的史料。与我亦师亦友,人称“老顽童”,生性耿介、敢于仗义执言、鞭笞丑恶的余薇野,他的“讽刺诗”居全国前三名。文学评论家殷白、儿童诗人张继楼、擅抒情诗的杨山,作家王群生、蓝锡麟、李耀国等等,还有一位少年成名,书画艺术享誉全国的才俊卢德龙。

从两路口新村出来,走上正街左侧,现在的希尔顿酒店,是20世纪90年代初,拆除二轻大厦及周边房屋,新建的当时两路口地区第一高楼、五星级酒店。二轻大厦又是在推倒原国民政府水利部、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急总署、伤残军人遣送站、川剧票友聚会的群益茶社等老建筑,于20世纪60年代初新建的,我曾听川剧名角许倩云说,她应追捧者诚邀,好几次去群益茶社与川剧迷见面。

中山三路中段左手拐进去那条不长,但很宽阔壮观、整洁漂亮,通向大田湾体育场的路叫劳动大道,道路中央红色花岗岩雕塑《贺龙与运动员》,系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余志强创作。左边的体委办公楼系原巴县中学校址,陪都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重庆分社入驻,右边的体育馆曾是国民党“内二警”中将总队长、起义将领彭斌官邸,属下住宅和义勇消防队训练营。

解放初,时任西南局领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国家百废待兴时,便十分关心人民身体健康,重视发展体育运动。体委办公大楼、体育馆与大田湾体育场同期开工,要求半个世纪不落后,陆续建成的体育馆和体委办公楼,地处中轴、琉璃瓦顶、仿古造型、花团锦簇、遥相呼应,雄踞体育场大门口。1950年11月16日,重庆大田湾体育场动工,通过搬山填沟,每天上千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占地十二万平方米、可容纳五万人的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1956年元旦竣工暨重庆市首届工人运动会开幕,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专门来渝为第一场足球比赛开球。

出劳动大道左行,陪都时这一带直到中山四路机关要员多,昼夜有军警巡逻,街道整洁、治安秩序良好、曾是文明模范区,中山三路双号以西餐、茶社、客栈、浴室为主,单号以饭馆、面庄、火锅、食杂为主。在原嘉陵餐厅、《现代工人报》社之间,“洞亭火锅”高坎子上,中山三路153号,曾是中国银行职员公寓。1946年1月,“旧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政府将这栋两楼一底二十余间房的小楼,拨给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使用,董必武、吴玉章、王若飞、叶剑英、邓颖超、李维汉等在此下榻参加会议、办公和会见各方人士。1月31日,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无党派人士代表,达成“和平建国纲领”,统称《政协决议》。叶挺、廖承志出狱后的欢迎会,叶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仪式都曾在此楼举行。

公认的国民党“领袖文胆”“总裁智囊”的陈布雷,国民党元老中常委兼秘书长、人称“国府酒仙”、无酒不成文的“中枢健笔”叶楚伧,他们官邸就在中山三路157号,重庆市总工会、《现代工人报》社背后的“三益村”。陪都时期一些身揣巨款的绅粮寓翁、埋名商枭,随西迁避敌的大潮漂泊到重庆,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并不急于出手买地筑房建屋,而是佃房居住,反复走访、比较踩点,探到中山三路国府军政机关密集,居此高官要员多,是安家置业的理想地段。于是联袂买下中山三路中段双号坎下春色浓郁、绿意森森的地块,一下建成十余栋小巧玲珑,款式新颖的一户一式、一家一景的单宅独院。

这条路原名“养花溪”,之所以更名为“春森路”与叶楚伧不无关系。一次“酒仙”提前下班从“德安里”后门出来,到国民政府公干,他叫勤务提着公文包先回官邸,他待会回家。事办完便沿着学田湾、养花溪爬坡上坎回家,一阵酒香飘来,酒仙馋虫难忍,于是打住回家念头,进店便是狂饮,酒喝舒服了,放在公文包的钱被提回了家,酒馆认钱不认人,他平时穿着也甚是随意,人家看不出他来头,他也不便说,见走不脱索性把瓦斯针手表退下来作抵押,于是再整两碗,酩酊大醉鼾声大作被困在酒家。

二更已过尚不见“酒仙”落屋,家人和勤务一路着急好找,终于在一家叫“春华”的酒家才把人找到。酒醒后家人把找他的经过告诉他,顿时信口成诗“春华酒好酩酊醉、森森宅院难觅人、路人询之皆不晓、好在杜康是指引”,“中枢健笔”这诗传出,人们在前三句各取一字,人人皆觉寓意甚好,从此“春森路”扬名。住在“春森路”的人家不少都有些背景来头,解放前夕害怕遭打击清算,十有七八都逃之夭夭,人去楼空、宅院阴森,因此才派生出况浩文《一双绣花鞋》的素材。解放后大多宅院分配给西南区总工会使用,大区撤销转重庆市总工会,1985年底,著名摄影师商德伦主政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时,在春森路修建职工宿舍,大部分院落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