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是一道道铁的脊梁,面对它,总使人禁不住心潮起伏。这里终将成为英雄奋力角逐乃至有幸埋骨的地方。

在距离井陉口还有大约三十里远的时候,韩信命令大军扎营。布置完后,他悄悄地带着几个人骑着快马离开营盘出去侦察和熟悉地形了。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向他报告这里的详细情况,他也早在心底运筹好了应敌之策,可是怎么也放心不下来,生死存亡决于此役。

韩信最开始打算“以正合,以奇胜”,既然陈馀坚持用正兵抵御汉军,那么他就可以借助井陉一带有利地形用正兵暂时拖住赵军,然后再伺机出奇兵突袭,一举斩杀赵军主帅陈馀。一旦赵军失去主心骨,自然就分崩离析。

总的来说,汉军还是有一定胜算把握。

半天多工夫后,韩信从外面回来了。他这一趟没有白跑,对于自己的计划更清晰也更有把握了,更须速战速决。时间一长汉军的锐气便会耗完,粮食更成问题。

夜半时,韩信号令全军迅速开拔。在这之前的几个时辰,他已选派两千轻锐之士作为奇兵,令他们每个人都带一面赤色的旗帜通过小道先行接近赵军营地。到达之后,须小心地埋伏在附近山上的树丛中,切勿惊动赵军,“赵军与我军交战之时,若见我军失利,赵军势必会空巢而出追逐我军,你们可趁机杀入赵军营垒,迅速拔掉赵军全部旗帜换上我军赤旗!明白吗……好了,照着我的吩咐做!”治兵如使民,可使其由之,不可使知之[7]。

汉军主力部队开拔前简单吃了些干粮,韩信一扫先前的持重之态,表现出了惊人的自信,他慰勉手下的将领:“今日破赵军之后,咱们就举行大会餐,到时大家尽可放开了吃!”

这句话一出口,令大家吃惊不小,可是当时几乎没人敢把这句话当真:凭险据守的赵军是说破就破的吗?大将军这是开的哪门子玩笑!但是又不能扫了大将军的兴,此时的韩信足以令他们心生敬畏。

临行前,韩信对手下负责修筑工事的军吏们说道:“赵军已经先行抢占了有利地势并得以据为阵地,若我军主动进攻势必不利。若他们不得见我们的主帅旗鼓,也不会轻易纵兵出击,唯恐我部轻易撤回[8],以至让他们劳而无功。因此为多消灭敌人,我们还需将其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阵地上与之作战。”动员完毕后,韩信又派出约一万人背对汉、赵两军之间的锦蔓水[9]列阵,并修筑一些简易但必要的工事。当赵军看到汉军居然如此自绝生路时,都大笑不已。

此时的韩信却在心里暗暗起誓:很快就有你们笑不出来的时候。

第二天清晨,韩信亲自率领其余部队主动向赵军发起进攻。

汉军鼓声喧天,几乎惊动了全部赵军人马,全军上下一片喧腾:“汉军杀来了!汉军不要命真杀来了!”赵军喜出望外地看到了韩信的主帅旗帜,眼见汉军的声势如此浩大,赵军主力赶忙从壁垒中杀出应战。

几刻钟之后,双方主帅彼此派人礼仪性地互通消息——陈馀派人试图说降韩信,而韩信则用了激将法:“呵呵,我等既敢到赵地来,就是要取了陈某人的首级给张王报仇!陈某人何在?识相的就让他赶快出降,省得我等大行杀戮,徒使众人跟着遭殃!”

陈馀果真被韩信的“狂妄”惹怒了,他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场激**人心的决战开始了。

此役双方激战了很久,陷入胶着状态。然而,汉军在韩信的督率下表现得异常勇猛顽强,再加以战术运用得当,几次突入赵军阵中。陈馀禁不住慨叹:“韩信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赵军加紧反扑,汉军的侧翼部队被赵军的弓弩手给硬压了下去。形势慢慢转为对汉军不利。

赵军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苦撑一阵后,韩信下令全军撤退。当然,这一切都是韩信的计谋,他就是要假戏真做以引诱赵军上钩。

当汉军慌不择路地撤退时,他们的军鼓、旗帜被乱丢一气(这些东西是军心的象征,本不能随意丢弃),陈馀是以料定汉军必败无疑,倾巢出动追击汉军。韩信佯败的目的达到了。

韩信率军退入背水阵中,这一次他要和赵军来真的了。等赵军大部杀到后,双方就此展开了一番更为激烈的厮杀。

汉军身后就是滔滔河水,显然已经无路可退,所以这一次他们作战更加勇猛,只是战法却比刚才保守多了。汉军有了工事的便利,又加上一万多以逸待劳的生力军,硬是强压了赵军的前几次攻势。不出意外,汉军的防线很难被突破。

赵军以为胜利近在眼前,只要再最后努力一把就行,他们杀红了眼。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汉军的防线竟还坚如磐石。陈馀不信这个邪,谁劝也没用,为了彻底将汉军压垮,他将全部预备兵力都押了上去,因此赵军后方的营垒就完全空虚了。

就在这个时候,汉军奇兵登场了,他们已经被憋闷坏了。如脱笼之鹄的奇兵轻易杀入了赵军的营垒,按照主帅先前的指示,顺利拔掉了赵旗而竖起两千大汉赤帜。没人会想到居然毫不费力地攻占了赵军的老巢,这一切都归功于大将军英明。

汉军的防线始终坚如磐石,赵军到底也没能占到便宜,更没能取胜,反而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眼看将士们已经非常疲惫,无奈的陈馀决定撤军改日再战。然而,当大队人马走回自己营地的时候,吃惊地发现壁垒中已经满是汉军的旗帜。陈馀当即便觉出大事不妙,不过他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赵军中有私通汉军者,可是还没容他想出应对之策,赵军便开始大乱。

此时韩信所率的汉军又追杀上来,惶恐不安的赵军不敌,便开始四散奔逃。虽然赵将当场斩杀了不少欲逃亡的士卒,可是无济于事,赵军既已阵脚大乱,人人只得自顾自地赶着逃命。但是主帅陈馀周围还聚集着上千名不为所动的死士,这正是令韩信最为忌惮的。

此时,汉军看准时机对分散逃亡的赵军网开三面,取得了俘敌数万的巨大战果。不过这并非韩信真正希望看到的胜利,他本打算将主要兵力都集中起来对付陈馀,一旦取了陈馀的性命,汉军自然望风披靡,否则赵军必会卷土重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紧追不舍的汉军在泜水上游成功斩杀了陈馀,生擒了赵王歇。消息传来,千钧在背的韩信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井陉一战最终以汉军神话般的完胜而震惊天下,连不可一世的项羽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当即感叹道:“看来韩信的确有两下子,本王后悔当初未听亚父之言了,他真是铁定了心要帮刘邦和本王作对!”不过项羽一点不觉得韩信可恶可恨,他总觉得韩信过去追随自己那么长时间,彼此仿佛故人一般,因此韩信会多给他三分颜面。可是,项羽忽略了虞夫人,忽略了韩信看她的眼神。

当诸将献上敌人首级及俘虏互相称贺时,韩信命令大摆庆功酒宴,这时候有人禁不住好奇地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应该右倍(背)山陵,前左水泽[10]以为佐助,而今大将军您却偏让我等背水列阵,反其道而行之,还说破赵会食之语……我等先前很是不信,以为大将军不过戏言,而今我军居然大获全胜,实在令人叹服。烦请大将军给小的们示下究竟采取了什么制胜之策?”

韩信早已料到诸将会有此问,斟酌再三后笑着说道:“呵呵,其实这也是兵法的教条。兵法上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平素还没有贤德到让诸位将士都为我效死命的地步,我不过在驱使一群如同赶集的人作战罢了,人人只会为自己而战,不能齐心合力。稍遇挫折,大家便容易败散,正像今日的赵军一般……只有暂时绝了大家的生路,才能一致对敌,奋勇而无所顾忌,否则以赵军之强,我军岂不必败无疑……正所谓‘百万之军不用命,不如万人斗也;万人之斗,不如百人之奋也’。”

诸将听后,无不感慨道:“大将军英明,这哪里是我们所能企及的啊!”

“这也是项王当年战胜秦军的计谋啊,我不过因地制宜,多出了一路奇兵而已……不过,兵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诸位还当为我保密!”同当初的项羽一样敢赌的韩信带着一丝神秘感说道,他其实并不怕大家说出去,因为普通的士兵可能根本就听不明白。

“诺!”大家一致应承道。

韩信没有忘记延揽人才,毕竟人才永远是最欠缺的。

他在战前就听闻广武君李左车的贤名,很是欣赏,方今又是用人之际,所以他下令不得擅杀广武君,并悬赏千金生擒此人。

重赏之下不乏勇夫,李左车摆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被绑缚到韩信的营帐中。韩信微笑着亲自上前为他解开了身上的绳索,恭敬地说道:“让先生受惊了,韩某罪过!”李左车还有一点不明就里,韩信又让他到东面上座,在向李左车行过一个庄重的师礼后,自己才坐到了西面的下座上。

李左车见此,在受用之余,架子也放了下来,开始放松。他倒干脆得很,没有过多谦让和推辞,看得出他对韩信一向不乏敬意和好感。几杯压惊茶过后,韩信开门见山地问计道:“在下想向北攻取燕国,向东攻取齐国,先生您看这如何行得通?”

“在下听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而今在下为您的手下败将而已,哪有资格谈论此等大事?”

“先生多虑了!在下也听闻昔日百里奚居虞国为臣而虞灭亡,在秦国为臣而秦称霸,难道这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变得聪明吗?只是因为他的话君主用与不用、听与不听而已……若成安君听取先生之计,在下早已被先生擒之,安得在此饶舌!幸得成安君不用先生计,在下才能得此良机侍奉先生!在下诚心以待,望先生不要再推辞……”

韩信一番礼贤下士之举令李左车完全扫除了顾虑,他们本来就都是那种愿为知己者死的人。李左车道:“在下听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恐在下的计谋不足以成就大事,只愿效一番愚忠而已!”

“呵呵,先生谦虚了,还请不吝赐教!”

“成安君也是人中之豪杰,不乏百战百胜之计,可是一旦失之,军败壁垒之下,身死泜水之上,竟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大将军您更高人一等啊……大将军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于阏与,今又一举下井陉,不出一日竟破我赵军二十万,更诛成安君、擒赵王……大将军可谓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们莫不停止田间劳作,备足上好的衣食,专等大将军您的一声令下,人人愿为您效劳!若此,大将军之所长也。”

“呵呵,这哪里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大家的功劳!有请先生讲下去。”韩信笑着摆摆手。

“现在,汉军士卒劳苦,已不适合疲于奔命了!假使大将军您再强行出兵于千里外燕国的坚城下,恐怕很难轻易取胜。如此一来,士气必然也会受到影响,粮食补给也可能出现诸多困难,这就又为齐国防范汉军的进攻提供了准备时间啊……燕、齐两国既相持不下,那么汉王与项王的对垒相抗结果就会越发不明朗,长此以往必多生变故。若此,大将军之所短!在下愚钝,但也知道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应以长击短。望大将军三思!”

“嗯,先生所言有理!还请先生具体指教!”韩信拱手行礼道。

“方今为大将军计,莫如按甲休兵于一时,镇守赵地而抚恤其孤老,令赵民心悦诚服,更成大将军得人之名……百里之内,大将军麾下须牛酒日至、好生款待,以善养士大夫,增添士卒们的锐气……然后,可派遣一能言辩士奉咫尺之书,将我之所长示于燕国,燕国一向弱小,今更闻大将军威名,必不敢不听从!燕既已从,再令使者东向告齐,齐国多征战,人心思安,亦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无以变大局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韩信听过之后,拍手称快:“好!先生虑事深远,受在下一拜!”他非常庆幸李左车没成为自己的对手,否则可要有大麻烦了,真是天命啊!群策群力才是克敌制胜的根本,尽管有时候难免“多则惑”,但有心之人自会择取善言。

虽然很多问题韩信也想得到,但却未必想得周全,起码他对很多外交上的事务还很生疏。最后,韩信自然是听从了李左车的计策,确实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韩信派遣使者出使燕国,很快燕国望风归顺,此举更是兵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然而现实总是有别于理想,杀戮很多时候绝非多余,比如对付齐国。

韩信又遣使回报汉王,并趁势请求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刘邦只得应允,不过他又忽而对张耳猜忌起来。说来,他们也不过势利之交而已。

人情薄如纸,不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