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元年(公元240年)

1 春,旱灾。

2 蜀汉越巂郡蛮夷数次叛乱,杀死太守,之后新任太守都不敢到郡府上任,将治所设在安定县,距郡府八百余里。刘禅任命巴西人张嶷为越巂太守。张嶷安抚投降的夷人,诛讨强悍奸猾的夷人,各部落畏服,郡界之内,全部平定,再将郡府迁回治所。

3 冬,吴国发生饥荒。

二年(公元241年)

1 春,吴国准备伐魏。零陵太守殷札对孙权说:“如今天弃曹氏,接连对曹丕、曹叡降下天诛,天下虎争之际,居然以幼童执政。陛下御驾亲征,取乱侮亡,应该举国兴师,集中荆州、扬州所有人力、物力,调查丁壮和老弱人数,丁壮参军打仗,老弱负责后勤运输。再通知益州(蜀汉)军队,出击陇右。授给诸葛瑾、朱然大军,直指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陛下大驾,进入淮阳,扫**青州、徐州。如此,则魏国襄阳、寿春,受困于我;长安以西,又要抵御蜀军;许昌、洛阳之众,势必分离。我军与蜀军形成掎角之势,两头并进,魏国百姓必然响应。到时候,各路大军将对将,帅对帅,他们总有一路会出问题。一旦一军败绩,则其他三军动摇。我军即可厉兵秣马,集中物资,乘胜逐北,以定华夏。如果不能集中全部军力,还是像以前那样以小部队进攻,则不足以大用,容易退缩。百姓疲惫,朝廷的威望也消失,反复次数多了,力量也会枯竭,不是上策。”

孙权不听。

夏,四月,吴国全琮攻略淮南,决开芍陂堤岸;诸葛恪攻六安;朱然包围樊城;诸葛恪攻打柤中。魏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与全琮战于芍陂,全琮败走。荆州刺史胡质以轻装部队救樊城,有人说:“敌人气势正盛,不可迫近。”胡质说道:“樊城城墙低矮,守军又少,所以应该急速进兵,以为外援。去晚了就危险了。”于是勒兵抵达城下,城中守军军心安定下来。

【华杉讲透】

殷札之计,也是一厢情愿想当然,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胜算。

2 吴国太子孙登去世。

3 吴军仍在荆州。太傅司马懿说:“柤中汉人和夷人有十万之多,隔在汉水以南,流离无主,樊城被包围已经一个月,还未解除,这是危急之事,我应该亲自出征。”

六月,司马懿率诸军救援樊城。吴军接到消息,连夜逃走。魏军追到三江口,缴获大批物资,然后班师。

4 闰六月,吴国大将军诸葛瑾去世,嗣子诸葛恪之前已经封侯,孙权以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爵位,并统帅父亲的部队,屯驻公安。

5 蜀汉大司马蒋琬认为诸葛亮数次从秦川出兵,道路艰险,运粮困难,很难成功。于是多做舟船,想沿汉水、沔水东下,袭击魏兴、上庸。但是蒋琬旧病不断复发,未能及时执行这一计划。蜀汉官员都认为,一旦不能打胜,难以撤退,也不是上计。刘禅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向蒋琬说明大家意见,蒋琬于是上书说:“如今魏国横跨九州,根深蒂固,要铲除他们,很不容易。如果吴蜀东西并立,首尾成掎角之势,就算不能马上成功,至少也可以分裂蚕食,先摧毁它的支党。但是吴国数次行动,都不能决然进兵。我与费祎等商议,认为凉州是边塞重要地区,进可攻,退可守,况且羌、胡都思念汉朝,应该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如果姜维出征,能够控制黄河以西地区,臣当率军为他后援。如今涪县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有紧急军情,都能迅速响应,出军都不困难,我建议把大本营移驻涪县。”

刘禅听从。

6 魏国想在扬州、豫州一带开荒垦田,并发展畜牧业,派尚书郎、汝南人邓艾前往考察,一路经过陈县、项县,抵达寿春。邓艾认为:“当初太祖能击破黄巾,就是因为屯田,在许都积蓄粮食,以制四方。如今三边都已平定,军事行动只在淮河以南,每次大军出征,后勤运输部队人数就超过一半,花费巨亿。在古陈国、蔡国之间,土地平坦肥沃,可以垦田。我建议,可以节省许昌附近稻田灌溉用水,把水合并起来向东而下,灌溉陈、蔡新田。令淮北驻屯两万人,淮南驻屯三万人,共五万人,其中一万人轮流担任战斗任务,常有四万人屯田。再开掘河渠,增加灌溉,打通漕运。计算下来,除去成本,每年可以生产粮食五百万斛以上,作为军资。用上六七年时间,可以在淮河南北积存粮食两千万斛,可以供应十万大军五年的军粮。以这个资源来攻打吴国,战无不克!”

太傅司马懿非常赞赏这个计划,这年,开始拓宽漕渠,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兴军众,顺水而下,直达江淮地区,粮食有余,洪水灾害也没了。

7 管宁去世。管宁品行高洁,人们仰望他,觉得难以接近,但是真正见到他,又平易近人,能因事引导人向善,人无不被他感化。等到管宁去世,天下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无不嗟叹。

三年(公元242年)

1 春,正月,蜀汉姜维率偏军从汉中返回涪县。(当时诸军都由蒋琬统帅,姜维所率的成为偏军,意思是主力以外的部分军队。)

2 孙权立其子孙和为太子,大赦。

3 三月,昌邑景侯满宠去世。秋,七月十九日,任命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

4 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将兵三万人攻打儋耳、珠崖(海南岛)。

5 八月,孙权封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孙和同母胞弟,所受的宠爱和尊崇,和孙和没有分别。尚书仆射是仪,兼鲁王师父,上疏进谏说:“臣认为鲁王天生美德,文武兼备,当今之宜,应该让他出镇四方,为国家藩臣辅佐,宣扬德美,广耀威灵,这才是国家政治上的良策,海内人心所望。而且,太子和鲁王之间,应该有所差别,以正上下次序,彰明教化之本。”前后上奏三四次,孙权不听。

【华杉讲透】

是仪讲的道理,很简单明了,孙权不可能不懂。但是,成功人士的过分自信,就是认为“这回不一样”“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搞得定”,之后的悲剧就大了。

四年(公元243年)

1 春,正月,皇帝举行加冠礼。

2 吴国诸葛恪袭击六安,俘虏人民而去。

3 夏,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皇后是文昭皇后哥哥的孙女。

4 五月初一,日全食。

5 蜀汉蒋琬从汉中前往涪县,病情加重,任命汉中太守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

6 十一月,汉主刘禅任命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7 吴国丞相顾雍去世。

8 吴国诸葛恪派间谍进入魏国,观察地形和道路,准备攻打寿春。太傅司马懿将兵进入舒县,准备攻打诸葛恪。孙权命诸葛恪退守柴桑。

9 步骘、朱然分别上疏给孙权说:“从蜀国回来的人,都说蜀国准备叛盟,与魏国勾结。他们现在制作舟船,修缮城郭;还有,蒋琬本来镇守汉中,但是,他知道司马懿南下,却不乘虚出兵,与我们互为掎角,反而退兵到成都附近。这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无可怀疑,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孙权回答说:“我待蜀国不薄,相互访问,馈赠礼物,结盟立誓,没有什么亏欠他们的,他们怎会如此!司马懿之前来舒县,不过十天就撤退了。蜀国远在万里之外,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快接到消息,然后就出兵呢?之前魏国想进军汉川,我们也动员部队,但最终并未出兵,听说魏军撤退,我们也就停止行动了。蜀国这次,可能也是这种情况吧。别人的话你们不信,我以全家性命向你们担保,蜀国不可能叛盟!”

10 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军事的王昶上书说:“地形的险要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攻守的形势却千变万化。我现在屯驻在宛县,距襄阳三百余里,军情紧急的时候,来不及救援。”于是将大营迁往新野。

11 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王者,一定会给同姓皇族官职爵位,以表明与亲族的亲情;一定树立异姓大臣的地位,以表明对贤德的尊崇;这就是亲亲贤贤之道。如果亲亲太过,专任皇族,则政权逐渐衰微;如果贤贤太过,专任异姓大臣,则政权有被劫夺的危险。先圣了解这个道理,所以广博地征求,亲疏并用,于是能保其社稷,百年相传。如今,魏国尊崇皇家的规定,非常明白,但是,亲亲之道,却还未完备,对皇室亲族,要么是不给官职,要么是给了官职,但是没有实权。臣忧虑这件事,寝不安席,所以写下此文,论其成败,其文如下:

“当初夏、商、周三朝,都传承了数十代,而秦朝二世而亡,为什么呢?因为三代之君建立诸侯封国,与封国国君共同治理人民,所以天子有难,封国国君与天子同忧。秦王朝则由天子独自统治,所以秦朝倾危,也无人相救。秦朝看到周朝的弊病,认为中央太弱,所以政权被夺,所以废除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建立郡县制。如此,内无宗室子弟为辅佐,外无诸侯封国为藩卫,这就好比砍掉四肢,只用胸腹,观者为之寒心,而秦始皇还处之晏然,自以为这才是子孙帝王万世基业,岂不荒谬吗?

“于是,汉高祖奋三尺之剑,驱乌合之众,五年之中,就成就帝业。为什么呢?因为要砍伐根深叶茂的树木很难,而摧枯拉朽就很容易,这是形势使然。汉朝吸取秦朝的教训,给宗室子弟以封国,到了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不被倾动的原因,就在于诸侯强大,盘根错节。但是,高祖的封建制度,超过了古制,诸侯封国太大!所以贾谊认为,要让天下安定,必须多建小诸侯,削弱每一个诸侯国的实力。文帝不听。到了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夺诸侯,遂有七国之乱。这是高祖埋下的祸根,文帝、景帝之时,都是因为开始时太宽,之后削夺又太急的缘故。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巴长在身体上,太大了尚且摆不动,更何况那异姓大臣,跟皇族根本不是一体呢?他还能听你摆动吗?

“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下达‘推恩令’,自此之后,诸侯逐渐瓦解,子孙微弱,只是领取衣食租税,不再参与政事。于是到了哀、平年间,王氏秉权,假以周公辅政之名,而行田常篡齐之实,而宗室诸侯,居然还制造符瑞,颂扬王莽功德,岂不哀哉!

“由此看来,难道是宗室子弟在惠帝、文帝时期就忠孝,在哀帝、平帝时期就叛逆吗?是因为他们权轻势弱,没有力量而已。全赖光武帝挺立不世之姿,在王莽做了皇帝后仍能将他擒获,绍汉嗣于既绝,这难道不也是宗室之力吗?但是,光武中兴之后,却不能吸取秦朝失策的教训,恢复周朝旧制,以至于到了桓帝、灵帝时期,宦官用事,君孤立于上,臣弄权于下,由是天下鼎沸,奸雄并争,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荒野。

“太祖皇帝龙飞凤翔,扫除凶逆。大魏受禅而兴,至今已二十四年,观夏、商、周、秦、汉五代之存亡,而不采纳其长策;览前车之倾覆,却不改其轨迹。宗室亲王,空有其名,却并无其土地,也不能统治其人民。皇族子弟,流窜于街巷,而不能参与政事,权势也就和匹夫百姓没有分别。如此,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这不是安社稷、传万世的办法!况且,如今州牧、郡守,就好比古代的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地,兼有军政大权,有的一家几人居此高位,有的兄弟同时负此重任,而宗室子弟却没有一个人能掺杂其间,与之相互牵制,这不是强干弱枝、以防万一之道。

“如今用贤,有的擢升到大都市的首长,有的成为一方军队的主帅。而宗室子弟,有文才的最多不过给一个小县令做,有武功的也就做一个百人长。这也不是劝贤进能、褒扬宗室的道理。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因为支撑他的人多啊。这虽然是一句俗话,却可以比喻国家大事。所以,圣王安不忘危、危不忘亡,保持警觉,天下有变之时,才没有倾危之患。”

曹冏希望以此来感悟曹爽,但曹爽不能采纳。

【华杉讲透】

曹冏的道理,自然是迂腐了,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曹爽当然不会听。封建还是郡县,在秦朝就已经决定了,一直传到现在。我们总说中国历史的“封建社会”,实际上封建止于周朝,从秦朝开始,就奠定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胡三省评注说曹爽愚蠢,不能听曹冏的意见。这话不对。曹爽失去政权确实是因为他没本事,但并不能说是因为没有宗室拱卫。凡事要找到真因,不能看表面。宗室对政权的威胁远大于异姓,因为宗室夺权有一定“合法性”,而异姓则是篡逆,门槛要高得多。

曹冏奏书中所说的“亲亲贤贤”,出自《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而奏疏中出现的另外四个字,非常关键,叫“强干弱枝”,这是法家思想,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核心是打击地方势力——枝,加强中央集权——干。需要打击的“枝”,不仅有诸侯、官僚,还包括富人,因为他有钱就嚣张,钱多就不仅不听话,还能让一些人听他的话。

曹冏说强干弱枝,他的意思是说,他也是“干”。但是在曹爽看来:“我才是‘干’,你正是必须削弱的‘枝’。不要以为你也姓曹,就是国家的主人。”

五年(公元244年)

1 春,正月,吴主孙权任命大将军陆逊为丞相,之前所任的荆州牧、右都护、领武昌事仍继续兼任。

2 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军事的夏侯玄,是大将军曹爽姑姑的儿子。夏侯玄聘任李胜为长史,李胜及尚书邓飏想让曹爽立威名于天下,于是劝他伐蜀。太傅司马懿谏止,曹爽不听。三月,曹爽西至长安,征发士卒十余万人,与夏侯玄一起,从骆口进入汉中。

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恐惧,想守城不出,等待涪县援军。王平说:“汉中离涪县一千里,贼军如果占领关城,就酿成大祸。如今应该先派刘护军据守兴势,我为后卫。贼军如果分兵向黄金谷,我率一千人迎战,周旋之间,涪县援军也就到了。这是上策。”诸将都犹疑不定,唯有护军刘敏与王平意见一致。于是刘敏率部据守兴势,多张旗帜,绵延一百余里。

闰三月,汉主刘禅派大将军费祎督诸军救汉中,将要出发,光禄大夫来敏向费祎道别,要求下一盘围棋。当时紧急军情文书,四面飞至,人人都已穿上铠甲,马也套上马鞍,严驾以待,就等费祎出发。费祎与来敏对弈,神色如常,毫无厌倦。来敏说:“我来试探您罢了,您真了不起,一定可以退贼!”

3 夏,四月一日,日食。

4 大将军曹爽被挡在兴势,无法前进,关中及氐、羌部落转运无法跟上,牛马骡驴大量死在路上,百姓就在道旁号哭。涪县兵马及费祎也相继抵达。参军杨伟向曹爽分析形势,说应该迅速撤军,否则将要战败。邓飏、李胜和他在曹爽面前争论。杨伟说:“邓飏、李胜将要败坏国家,可以斩首!”曹爽不悦。

太傅司马懿写信给夏侯玄说:“《春秋》大义,责任越大,恩德越重,当初武皇帝两次进入汉中,几乎大败,这是您所知道的。如今兴势地形极为险要,又已经被蜀军先占据,如果您进军,蜀军避而不战;而撤退的时候,他又埋伏邀击,一定会全军覆没!到时候您怎么承担责任!”夏侯玄害怕了,跟曹爽说上面的话。五月,带兵撤退。费祎进据三岭,围追堵截,曹爽争险苦战,勉强得以通过,损失伤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

5 秋,八月,秦王曹询去世。

6 冬,十二月,安阳孝侯崔林去世。

7 这一年,蜀汉大司马蒋琬,因为生病,坚决将所任益州刺史职位让给大将军费祎,汉主刘禅于是任命费祎为益州刺史,任命侍中董允兼尚书令,为费祎副手。

当时正是多事之秋,公务繁杂,费祎为尚书令,见识和领悟能力都超越常人,每每省读文书,拿起来看一眼,就知道要说啥干啥,速度数倍于他人,而且过目不忘。常在早晚一边听事,一边接见宾客,饮食嬉戏,而且还在下棋,尽情欢乐,公事也一点没耽误。等到董允替代费祎,也想学他的做派,可是只十几天,没处理完的事情就堆积起来。董允叹息说:“人和人的才干能力,差距就是这么大啊!这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于是全天都投入工作,没有一点余暇。

【华杉讲透】

费祎这种本事,叫作“剖决如流”,像流水一样,迅速剖析决断。这本事哪里来的呢?就是积累的经验多,脑子里的数据库大。为什么看文件扫一眼就知道要干啥?这就跟观鸟一样,那观鸟的人,鸟扑腾而过,在惊鸿一瞥之间,他就知道是什么鸟,因为几个关键符号跟他积累的鸟类画像对上了,不可能是别的鸟。费祎看文件,也是一样。公务虽然繁杂,但是来来回回无非就是那些事,他都处理过,都熟悉,对上了就不会错。因为脑子里积累的记忆很多,看的时候,也同时对上了以前处理过的若干类似案例,所以又形成交叉记忆,加强记忆,于是能过目不忘。

没这本事的人,只能张口结舌,惊为天人。有这本事的人,就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六年(公元245年)

1 春,正月,任命骠骑将军赵俨为司空。

2 吴国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同住一宫,礼仪待遇相同,群臣都觉得不合适,向孙权进谏。孙权于是让他们分住两宫,各自建立僚属,于是兄弟二人之间就有了矛盾。

卫将军全琮派他的儿子全寄侍奉鲁王孙霸,写信告诉丞相陆逊,陆逊回复说:“子弟如果自己有才能,不担心他不被重用,不应该靠建立私人关系,以及利出私门来获取荣誉和利益。如果他品行不佳,这样正是取祸之道。况且太子和鲁王势均力敌,一定会争个高下,这正是古人最忌讳的形势。”全寄果然阿附鲁王,说太子孙和的坏话。陆逊写信给全琮说:“您不效法金日磾如何侍奉汉武帝,却如此放任全寄,终将给您的家族带来灾祸啊!”全琮不给陆逊回信,并且怀恨在心,两人有了矛盾。

鲁王曲意结交当时名士。偏将军朱绩以胆力著称。鲁王亲自到他的官舍,挨近他落座,想和他交好。朱绩立刻起立,站在旁边,表示不敢当。朱绩,是朱然的儿子。

于是从侍从到宾客,都分为两派,各结党羽,互相仇视,蔓延到大臣,整个国家都分裂了。孙权听闻,就以要求二子专心学习为名,禁止他们与宾客来往。督军使者羊衜上书说:“臣听说,陛下以明诏撤除二宫宿卫部队,又禁绝宾客,让四方礼敬也不再能通达,远近悚然,大小失望。有人说二宫不守规矩,就算有这回事,也应该补充调查,仔细斟酌处理,不要让外人议论纷纷。我担心怀疑的话说多了,就成了毁谤,时间长了,流言就遍布天下,而西边的蜀国、北边的魏国,离我们都不远,如果他们认为二宫有叛逆之志,不知道陛下怎么应对?”

吴主孙权的大女儿孙鲁班嫁给左护军全琮,小女儿孙小虎嫁给骠骑将军朱据。孙鲁班和太子的母亲王夫人有矛盾,吴主孙权想立王夫人为皇后,孙鲁班阻止,担心太子即位后不利于自己,心中不能自安,数次诋毁太子。孙权生病,派太子去长沙桓王孙策祭庙祈祷,太子妃的叔父张休家住在孙策庙附近,邀请太子顺道到家里做客。孙鲁班派人监视,向孙权告状,说:“太子不在庙中,去他丈人家商议大事了。”又说:“王夫人见陛下生病,面有喜色。”孙权于是发怒,王夫人忧郁而死,对太子的宠爱衰减了。

鲁王党羽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一起诋毁太子,孙权被他们迷惑。陆逊上疏进谏说:“太子是国家正统,应该有磐石之固。鲁王是藩臣,应该让他和太子的级别待遇有明确差别,这样他们彼此各得其所,上下人心也才能安定。”奏书递上去三四次,辞请危切,又申请亲自到首都,向孙权当面陈述嫡庶大义。孙权不悦。

太常顾谭,是陆逊的外甥,也上疏说:“臣听说,有国有家之人,一定要彰明嫡庶身份,拉开尊卑礼仪的差距,这样高下有别,等级森严,骨肉至亲才可保全,让在下位的人断绝觊觎之望。当初贾谊陈述治国安邦之计,谈论天下诸侯之势,就明确指出,一旦诸侯势力庞大,就算是骨肉至亲,也会叛逆;如果他势力弱小,就算血缘关系再疏远,也能忠心不二。所以淮南王刘长,是文帝的亲弟弟,不能善终,就是因为他势力太大。长沙王吴芮,血缘关系最疏远,王位却能代代相传,因为他势力最弱小。当初汉文帝让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而坐,袁盎却撤去座席,让慎夫人坐在下位,文帝面有怒色,等到袁盎辩明上下尊卑之义,陈述戚夫人被吕后迫害为人彘的教训,文帝才理解,慎夫人也醒悟。如今臣所陈述的,并不是对谁有偏心,而是希望能让太子安稳,也是对鲁王好罢了。”

于是鲁王对顾谭有了怨恨。

芍陂之战,顾谭的弟弟顾承及张休都有功劳,全琮的儿子全端、全绪与之争功,在孙权面前诋毁顾承、张休。孙权将顾谭、顾承、张休流放到交州,又将张休赐死。

太子太傅吾粲请求派鲁王出镇夏口,并命杨竺等离开京师,又数次传消息给陆逊。鲁王与杨竺一起诋毁吾粲,孙权怒,将吾粲逮捕下狱,诛杀。又数次派宦官去责问陆逊,陆逊愤恨而死。陆逊的儿子陆抗为建武校尉,代领陆逊部众,送葬东还。孙权将杨竺所告的陆逊二十条罪状问陆抗,陆抗一条一条地做出解释,孙权的怒气才稍稍化解。

3 夏,六月,都乡穆侯赵俨去世。

4 秋,七月,吴国将军马茂密谋杀死孙权及大臣以响应魏国,事情泄露,马茂及其党羽皆伏诛。

5 八月,任命太常高柔为司空。

6 蜀汉甘太后崩逝。

7 吴主孙权派校尉陈勋率领屯田及工程部队三万人,开凿句容道路,从小其到云阳西城,开通集市并修建馆舍楼台,鼓励工商往来。

8 冬,十一月,蜀汉大司马蒋琬去世。

9 十二月,蜀汉费祎抵达汉中,增加各要塞兵力。

10 蜀汉尚书令董允去世,任命尚书吕乂为尚书令。

董允秉心公正亮直,尽忠职守,刘禅都很敬畏他。宦官黄皓,聪慧奸猾,刘禅很喜爱他。董允经常严肃地规劝刘禅,又责备黄皓。黄皓畏惧董允,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时,黄皓位置不过黄门丞。

费祎任命选曹郎(尚书台郎官名,主管铨选官吏事务)、汝南人陈祗接替董允为侍中。陈祗仪表端庄,有威仪,多才,多艺,多智,所以费祎认为他有贤能,破格提拔他。陈祗和黄皓勾结起来,于是黄皓开始干政,一路升迁到中常侍,操弄权柄,终于导致亡国之祸。自从陈祗有宠,刘禅开始追怨董允,认为董允轻视自己。这都是陈祗曲意迎合和黄皓浸润构间的缘故。

【华杉讲透】

最后有四个字——“浸润构间”,浸,小人围着你,把你浸泡在里面;润,让你感觉到很滋润,然后把他们需要你形成的看法和想法,润物细无声地润给你;构,编故事,给你构建一个场景和逻辑,构陷忠良;间,离间你和他人的关系。

刘禅自然是不知不觉,不堪一浸;孙权英雄,他是过分自信,以为自己有判断,不知道其实自己也抵不住浸润。

怎么办?首先,是你不要相信自己不受浸润。然后呢,注意选择你接受谁的浸润,在哪方面接受哪些人浸润。最后听人话也注意进行浸润过滤,估量一下他话里的浸润指数。这个,慢慢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