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元年(公元256年)
1 春,正月,蜀汉姜维进位为大将军。
2 二月九日,魏帝与群臣在太极东堂宴会,与诸儒讨论少康与汉高祖的优劣,魏帝认为少康优于刘邦。
【华杉讲透】
少康,夏朝第六任君主,相的儿子,杼的父亲。传说寒浞派人杀了相后,相的妃子后缗逃到娘家有仍氏,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主管畜牧),又逃至有虞氏任庖正(掌厨),有虞氏的君主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有田一成(方十里),有众一旅(五百人)。夏朝遗臣靡集结夏朝斟灌氏及斟氏二国遗民之力,灭寒浞,立少康为王。少康在位时夏朝比较强盛,史称“少康中兴”。
【曹髦说】
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家奴,能布施其恩德,运用其谋略,终于使夏朝复兴,如果不是有至高的品德和广博的仁爱,岂能建立这样的勋业!汉高祖呢,不过是在秦朝土崩瓦解之时,仗着权谋智力以成功业,他的品行,很多都违背圣人之道,为人之子,却让父母陷于危险(父母都被项羽扣为人质,他置之不理);为人君,则囚禁其贤相(萧何);为人父,则不能保护其子女(战败逃跑时多次要抛弃子女,被夏侯婴制止);而在他死后,社稷几乎倾覆。如果让他和少康换一个位置,他未必能恢复大禹的夏朝。
【华杉讲透】
曹髦这番议论,很明显是以少康为榜样,那么司马氏就是寒浞了。他说少康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他这正是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而是泄露了自己的心思和志向。曹髦此时十六岁的年纪,正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终逞血气之勇,为司马昭所杀。
布其德,兆其谋,这六个字,领导者可以想一想,布其德,有多少人得了你的恩德,愿意为你奋斗?兆其谋,你会不会运用谋略?人苦于不能知行合一,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曹髦如果能拿这六个字切己体察,躬身自省,就不会犯那么大错误了。可是,他只有十六岁啊,十六岁的年纪,只知读书,激励于历史英雄故事,哪里知道这世界的深浅呢?
知行合一,先从知道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开始。多少时候,我们都是信口开河,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不知道自己在说啥,也不知道自己在干啥,而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3 夏,四月,赐大将军司马昭衮冕之服,并配赤舄(衮,是龙袍;冕,是皇冠;舄,赤舄,红色靴子。都是皇帝的制服,这是篡位的前奏了)。
4 四月十日,皇帝驾临太学,与诸儒讨论《尚书》《易经》《礼经》,诸儒的学问都不如皇帝。皇帝曾经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讲宴于东堂,并就一个论题,各自作文论道。皇帝对几位加以特殊礼遇,称裴秀为儒林丈人,王沈为文籍先生。皇帝性急,他一召见人,就要人马上到,因为司马望是中护军,官衙在皇宫之外,特别赐给他一辆追锋车,加虎贲武士五人,每次有集会,就飞驰而来。裴秀,是裴潜的儿子。
【华杉讲透】
曹髦只有十六岁,他召大臣讲学,不是请教,而是论道,“诸儒莫能及”,诸儒岂会学问不如一个小孩子呢?一来他没有请教之意,倒像是搞辩论赛,那谁也不能赢了皇帝;二来呢,这些人也没有一个有心要教他,只是陪他开心。曹髦又好学,又有志向,还性急,如何能在司马昭实际掌权的朝廷生存呢!
5 六月一日,改元,年号为甘露。
6 姜维在钟提,曹魏军事会议,众将都认为姜维已经力竭,没有余力再出兵了,安西将军邓艾说:“洮西之败,我军不是小败,士卒凋残,仓库空虚,百姓流离。从今天的形势来看,敌人有乘胜之势,我军有虚弱之实,这是其一。敌军将领和士兵,上下相互熟悉信任,兵器锋利;我军则是将领刚刚更换,兵是新兵,武器装备还未恢复齐备,这是其二。敌军来,有河道可以乘船而进,我军则必须步行,劳逸不同,这是其三。我军要分兵四路,分别防守狄道、陇西、南安、祁山,敌军则集中兵力为一,这是其四。如果敌军从南安、陇西而来,可以沿途征收羌人的粮食,再指向祁山,祁山有千顷麦田,到了成熟季节,他们正好来抢收。以敌军的狡黠,一定会来!”
秋,七月,姜维果然再率军出祁山,听说邓艾已经有了防备,从董亭转赴南安,邓艾占据武城山抵御,姜维与邓艾争夺险要地形,不能取胜,当夜渡渭水东行,沿着山势扑向上邽,邓艾与姜维战于段谷,大破蜀军。朝廷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姜维与蜀汉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日期在上邽会师,胡济没能按时抵达,所以姜维战败,士卒星散,死者甚众,蜀人由此开始怨恨姜维。姜维上书谢罪,请求贬黜自己,于是被贬为卫将军,但仍代理行事大将军职权。
7 八月二十六日,朝廷下诏,司马昭加号为大都督,奏事不必报上自己名字。同时朝廷赏赐给他可以专擅诛杀的黄钺。二十九日,任命太尉司马孚为太傅。九月,任命司徒高柔为太尉。
8 文钦向吴国君臣游说伐魏之利,孙峻派文钦与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从江都进入淮河,再由淮河转入泗水,准备进攻青州、徐州。孙峻在石头城为诸将践行,突然暴病,将后事托付给堂弟、偏将军孙。九月十四日,孙峻去世(得年三十八岁)。吴国任命孙为侍中、武卫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召吕据等回师。
9 九月十六日,吴国大司马吕岱去世,享年九十六岁。
当初,吕岱亲近吴郡人徐原,徐原慷慨有才志,吕岱知道他一定会有成就,赠给他冠帽和礼服,时常一起谈论,又一路举荐提拔他,官至侍御史。徐原性格忠壮,好直言,吕岱时有得失,徐原则谏争,并且当众公开评论吕岱的得失。有人告诉吕岱,吕岱说:“这正是我敬重徐原的地方!”后来徐原去世,吕岱哭泣甚哀,说:“徐原,正是我的益友,他死了,我以后在哪里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啊!”此事成为一时之美谈。
10 吕据听说孙代孙峻辅政,大怒,与诸督将连名上表,举荐滕胤为丞相。孙改命滕胤为大司马,替代吕岱,驻守武昌。吕据带兵回来,派人报告滕胤,想联手废黜孙。冬,十月,孙派堂兄孙宪将兵阻截吕据于江都,派宦官以皇帝诏书命文钦、刘纂、唐咨等共同讨伐吕据,又派侍中左将军华融、中书丞丁晏,去告谕滕胤,他应该立即前往武昌就职。滕胤认为自己大祸将临,扣留华融、丁晏,勒兵自卫,召来典军杨崇、将军孙咨,告诉他们孙作乱,又强迫华融等写信劝孙退位。孙不听,上表指控滕胤造反,许诺将军刘丞以封爵的条件,让他率骑兵攻打滕胤。滕胤劫持华融等,让他们伪造皇帝诏书发兵,华融等不从,滕胤将他们斩杀。有人劝滕胤引兵到苍龙门,将士们看到滕胤,一定离开孙,跟从滕胤。当时已经是半夜,滕胤仗恃已经和吕据约好会合时间,又不敢举兵向皇宫宫门,于是约令部曲,说吕侯的兵已在近道。众人都愿意与滕胤同生共死,没有离散而走的。滕胤面色自若,谈笑如常。当时大风天气,到了天亮,吕据的兵没到,而孙的兵已经集结完成,于是杀滕胤及将士数十人,夷灭滕胤三族。十月六日,大赦,改元太平。有人劝吕据逃奔魏国。吕据说:“我耻为叛臣。”于是自杀。
【华杉讲透】
滕胤的作为,简单来说就是拎不清!他如果不敢引兵向皇宫,就应该听话,立即前往武昌就职。他如果要和吕据联手扳倒孙,那就是已经选择了最高风险系数的决策,就不能再求万全,而是选择大胆、大胆、再大胆!快速、快速、再快速!他把所有的赌注全押上去。你先下了注,才有人愿意跟,直奔苍龙门,或许守门卫士就跟滕胤了,就可向皇帝指控孙
谋反。滕胤关在家里等吕据,吕据来的路上有孙宪的军队挡着,这事滕胤是知道的,他怎么能相信吕据能按时到达呢?他需要的是争取京城里的力量。两位重臣对峙,大家不管是求安全,还是求富贵,都得选边站,吕据把自己关在家里,就把京城所有的筹码都让给了孙。
滕胤面色如常,谈笑自若,还哄骗部曲说吕据的兵已经在附近,让大家都以为他一切尽在掌握,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他一起求富贵。其实他什么把握也没有,吕据在哪里他根本不知道,他只是一个拖延症患者,缺乏行动力。在他门里,他啥都敢干,朝廷大臣都敢杀,要他出门,他就迈不动腿。杀华融,是一件特别恶心的事情,因为华融没罪,是滕胤让他伪造皇帝诏书,他当然拒绝。滕胤杀华融,这正是他的懦弱,因为懦弱的人,他不敢挥刀向强者,他就要挥刀向更弱者,找安全的地方显示他的威风。
有时候悲剧就是这样,你以为你跟了一个大人物,其实他有心理缺陷,几乎都不是正常人,你的性命,就断送在他手里了。
跟谁都不要跟有拖延症的人。
11 朝廷任命司空郑冲为司徒,左仆射卢毓为司空。卢毓坚决辞让,要让给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或者司隶校尉、琅邪人王祥,朝廷下诏不许。
王祥是个大孝子,继母朱氏虐待他,而王祥侍奉继母愈加恭谨。朱氏亲生儿子王览,只有几岁,每次看到王祥被荆条抽打,就涕泣上去抱住母亲。母亲派王祥去做一些难以做到的事,王览就和哥哥一起去。王祥成年后娶妻,继母又虐待王祥的妻子,王览妻子也上前一起承受,继母不愿自己亲生儿媳受苦,稍微收敛。王祥渐渐有了声誉,继母痛恨,秘密准备毒酒给王祥。王览知道了,径直上前取酒要自己喝,王祥不准他喝,继母于是夺过酒杯,将毒酒倒在地上。从此以后,继母每次给王祥饭菜,王览都要先尝,继母担心王览被毒死,就不再下毒了。汉末遭乱,王祥隐居三十余年,不接受州郡政府延聘。继母去世时,王祥哀痛毁瘁,拄着手杖才能起身。徐州刺史吕虔延聘王祥为别驾,将政事委任给他,州界清净,教化大行,时人编歌谣赞颂他说:“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柏杨曰】
传统文化中,“孝”是基本的善行,因而要求忠臣必须出于孝子之门,一种单纯的纯洁感情,加入政治成分,孝行遂被聪明人利用,当作升官发财的工具。
王祥的孝行,流传一千多年,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在二十四孝中,王祥以“卧冰求鲤”,受到崇拜,继母冬天想吃鱼,他就卧在河冰上,使河冰溶解,然后洞口跳出一条大鲤鱼。
《资治通鉴》所述的种种奇事,同样不可思议,继母给他毒酒,他如果不知道是毒酒,弟弟要喝,他何至于阻止?他如果知道是毒酒,为什么不倒掉,却任它放在那里,等待王览举杯之时,才一跃而起,表演救弟节目。而继母死亡,竟伤心到卧病在床,更明显的是一种诈欺。对百般毒害自己的继母,不可能产生这种感情。王祥表演的是舜一样模式的孝,他们把孝行当成阿里巴巴的“芝麻”,用来打开石壁上的门,摄取山洞里的权势和财宝。
至少有一点在王祥身上不能应验,他当曹魏帝国的高官,最后却成了曹魏帝国的奸臣叛徒,即便他是孝子,也绝不是忠臣。
【王夫之曰】
司马昭进爵为晋王,荀觊拉王祥一起去拜见,王祥说:“咱们是三公,他是王,差一级而已,岂有天子三公向别人下拜的吗?”你听他这话,以为他是巍巍泰山,可以为社稷之臣。但是司马炎篡位之后,他却成了晋朝的太保。拜一下都不行,北面为臣却又可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亢矫以立名,也取悦于新主罢了。见了司马昭,荀觊下拜,王祥只是长揖,司马昭说:“今日才知道你多么看重我啊!”这都在王祥算计之中。王祥的算计,就是在司马昭没有篡位之时,后世不得加给他助逆的罪名。如果司马昭篡位不成功,他可以避免责任,不被连坐。如果司马昭篡位成功,他也是门面人物。他的算计,也够狡黠了!
【华杉讲透】
“孝”成了一种宗教精神,又有政治利益,就不免产生王祥这样的怪胎。孔子讲孝,都是日用常行,比如“父母惟疾是忧”,说什么是孝呢?你什么都不用替父母做,只要不要父母替你操心——父母惟疾是忧——除了你生病之外,因为生病你控制不了,其他任何事都不用父母替你操心,小时候不用操心你不努力学习,考不上好大学,长大了不用操心你娶不上媳妇、买不起房子,恭喜你!你已经是孝子了!孝子之难,高难度的孝,难在哪里呢?孔子说:“色难。”难在不给父母脸色看,父母怎么跟你唠叨,跟你讲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催你结婚生孩子,你都没有一点点不耐烦,《礼记》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这就是最难的了。
到了伪君子野心家手里呢,各种超高难度系数的孝子神话就群魔乱舞了,二十四孝神棍大全就是他们登峰造极之作,卧冰求鲤这个一戳就穿的骗局怎么会有人信呢?你不会搬起石头砸开河冰吗?还有埋儿奉母,说家里穷没饭吃,夫妻俩一商量,把儿子活埋了省下口粮给母亲吃。这样的罪恶怎么也没人指出来呢?
这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你忽悠我,我忽悠你,都是皇帝的新衣,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说出来之后,别人就说自己不孝了。一直到今天,一讲孝文化的时候,好多城市还会把二十四孝挂一条街,因为每个人都不会“切己体察”,代入自己去想一想,我会不会卧冰求鲤?我会不会埋儿奉母?如果己所不欲,何必施之于他人?
骗一个人容易,骗所有人难;骗所有人一时容易,骗所有人一世难。但是,王祥不仅骗了所有人一辈子,死后还骗了近两千年,他真是史上最成功的伪君子了。他为什么能诈骗成功呢?因为他满足了所有人相互欺骗的需求。他求孝名而成为门面人物,不就是修得诈骗术,货与帝王家,帮司马昭骗天下吗?
12 十一月,吴国孙升任大将军。孙自负尊贵,非常倨傲,多行无礼。孙峻堂弟孙宪,曾经和孙峻一起密谋诛杀诸葛恪,孙峻待他优厚,官至右将军、无难督(无难军都督)、平九官事(总揽九卿事务)。孙对孙宪,不如孙峻当年,孙宪怒,与将军王惇密谋杀死孙,事情泄露,孙杀王惇,孙宪服毒自杀。
二年(公元257年)
1 春,三月,大梁成侯卢毓去世。
2 夏,四月,吴主孙亮驾临正殿,大赦,开始亲政。(时年十五岁。)孙上表奏事,孙亮常常查问诘难,又挑选十五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子弟三千余人,组成一支军队,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将,每天在御花园训练,说:“我建立这支军队,是要和他们一起长大。”孙亮有数次到中书翻阅孙权时期的档案,问左右侍臣说:“先帝那么多手诏命令,如今大将军奏事,只是让我写一个‘可’字吗?”有一次吃蜂蜜,蜜中有老鼠屎,召问仓管,仓管只是叩头。孙亮说:“黄门宦官是不是找你要过蜂蜜?”仓管说:“要过,实在是不敢给。”黄门宦官不服。孙亮命人剖开老鼠屎,里面是干燥的,孙亮大笑,对左右说:“如果老鼠屎之前就在蜜中,那内外都应该是湿润的,如今外湿内干,一定是黄门宦官放进去的。”审问黄门,果然服罪。左右无不惊悚。
3 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一向与夏侯玄、邓飏等友善,夏侯玄等人被杀,王凌、毋丘俭也相继被诛灭,诸葛诞十分不安,于是倾尽府藏以施舍,又赦免不该赦免的人,以收揽人心,并蓄养扬州轻生重义的侠士数千人为死士。以吴国人要攻打徐塘为由,向朝廷申请增派十万人以守寿春,又请求在淮河边筑城,以防备吴寇。司马昭刚刚秉政,长史贾充建议派人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大将军,试探他们的意向。司马昭派贾充到淮南,贾充见了诸葛诞,谈论时事,说:“洛阳城中诸贤,都希望禅代,你以为如何?”诸葛诞厉声说:“你是不是贾逵的儿子?世代深受魏恩,岂能将社稷送给别人?如果洛阳城中有难,我当以死相拼!”贾充默然,回到京师,对司马昭说:“诸葛诞两次都督扬州,深得士民人心。如今召他进京,他一定不来,但是,逼他马上造反,为祸尚小。现在不召他,则反得迟,为祸反而更大,不如召他。”司马昭听从。
四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诏,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召赴京师。诸葛诞接到诏书,更加恐惧,怀疑是扬州刺史乐琳告发自己,杀乐琳。(征东将军与扬州刺史治所都在寿春,东南西北四征将军,都以所驻州刺史为储帅,所以诸葛诞要反,也有杀刺史的必要。)诸葛诞集结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十余万官兵,积蓄足够一年的粮食,为闭门自守之计。派长史吴纲护送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称臣请救,并请以诸将之子弟为人质。
4 吴国滕胤、吕据之妻,都是夏口督孙壹之妹。六月,孙派镇南将军朱异从虎林出兵袭击孙壹。朱异抵达武昌,率部曲投奔魏国。六月六日,朝廷下诏,拜孙壹为车骑将军、交州牧,封吴侯,开府设立官属,仪同三司(仪制同于三公),又赐给衮冕赤舄(龙袍、皇冠、红色靴子),给予极高的特殊礼遇。
5 司马昭奉皇帝及太后征讨诸葛诞。(司马昭把皇帝和太后都带着,是担心如果把皇帝、太后留在京师,会被人利用来制造政变。当年曹爽和皇帝出城,他父亲司马懿就以太后诏书为名,关闭城门,讨伐曹爽,所以他知道就算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有漏洞,要挟天子及太后以令诸侯。)
吴纲到了吴国,吴国人大喜,派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将三万兵,与文钦一起去救诸葛诞,任命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封寿春侯。全怿,是全琮之子;全端,是全琮的侄子。
六月二十五日,皇帝、太后车驾抵达项县,司马昭督诸军二十六万人进屯丘头,任命镇南将军王基代理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豫州诸军事,与安东将军陈骞等包围寿春。
王基刚到,包围圈还未完成,文钦、全怿等从寿春城东北,沿着山势的有利地形,全体入城。朝廷下诏,命王基固守营垒。王基累次请求进攻,正好吴国大将朱异率三万人进屯安丰,与文钦遥相呼应。朝廷下诏命王基转屯北山。王基对诸将说:“如今包围圈营垒已经坚固,兵马云集,只须加强守备,防止他们逃走,如果移兵守险,让他们得以突围,就算再有智者,也不能善后了!”于是一面防守,一面上书说:“如今与贼家对峙,应该不动如山,如果移动军队去把守险要,人心摇**,声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这才是用兵之要。”奏折递上去,回复说按王基说的办。于是王基等四面合围,里外数重,壕沟壁垒都极为高峻。文钦等数次出城突围,都被击退。司马昭又派奋勇将军监青州诸军事石苞、督兖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质精选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州泰击破朱异于阳渊,朱异败走,州泰追击,杀伤二千人。
秋,七月,吴国大将军孙大发兵出屯镬里,再派朱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人解寿春之围。朱异留辎重于都陆,进屯黎浆,石苞、州泰再次击破朱异。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袭击都陆,烧毁朱异全部粮草辎重,朱异带着残兵以葛根树叶为食,一路投奔孙大营。孙命朱异再出军死战,朱异说士卒饥饿,不能再战。孙怒,九月一日,孙斩朱异于镬里,九月三日,孙带兵回建业。孙既不能救出诸葛诞,又丧败士众,自戮名将,从此吴国人对他无不怨恨。
司马昭说:“朱异不能解寿春之围,这并不是他的罪,吴国却把他杀了,这是以此向诸葛诞做个交代,让他坚定意志,继续期待新的援军罢了。如今我军应当坚固包围,防止他逃跑,并且多方误导他。”于是施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吴国救兵将至,而魏军军粮不足,已经将弱兵及伤病员转移到淮北就食,坚持不了多久了。”诸葛诞相信,不再注意节约粮食,城中很快就缺粮,然而救兵不至。将军蒋班、焦彝,都是诸葛诞心腹,对诸葛诞说:“朱异等带大军来,却不能前进,孙杀朱异而归江东,对外说回去发兵,实际上是坐观成败。如今军心尚且坚固,士卒都愿意一战,不如并力决死,攻其一面,就算不能全部突围,也总有活出生天的。如果空坐等死,毫无意义。”文钦说:“先生举十余万众归命于吴,而文钦与全端等都同居死地,父子兄弟尽在江东,就算孙不来,主上及其亲戚肯答应吗?况且中原没有一年无乱事,军民都很疲惫。我们只须坚持一年,则他们内部就会有变乱,奈何舍此坚城,乘危以图侥幸呢!”蒋班、焦彝坚持争辩,文钦怒。诸葛诞要诛杀蒋班、焦彝,二人惧,十一月,翻墙出城投降。
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在建业,因为家庭纠纷,带着娘亲和部曲数十家投奔魏国。当时全怿与哥哥的儿子全靖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缉等都将兵在寿春城中,司马昭用黄门侍郎钟会的计策,模仿全辉、全仪笔迹写信,派全辉、全仪所亲信的人送信入城,告诉全怿等人说:“吴国朝廷愤怒全怿等不能解寿春之围,要尽诛诸将家属,所以逃亡魏国。”十二月,全怿等率其部众数千人开门出降,城中震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司马昭拜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端等人都各有封拜。
6 蜀汉姜维听说魏国分关中兵以赴淮南,想乘虚攻打秦川,率数万人马出骆谷,挺进到沈岭。当时长城存粮甚多,征西将军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司马望,以及安西将军邓艾进兵抵御姜维。姜维大营在芒水,数次挑战,司马望、邓艾不予理会。
当时,姜维多次出兵,蜀人愁苦,中散大夫谯周写作《仇国论》讽谏他,文章说:
“有人问,古代能以弱胜强的,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我回答说:作为强大的一方,又没有什么患难的,就容易松懈怠慢;作为弱小的一方,又常有忧患的,就一心想改善。松懈怠慢的就容易生祸乱,而一心改善的就万事治理,这是世间常理。所以周文王养民,最终以少取多;勾践能体恤民众,最终以弱毙强;都是这种情况。
“又有人问:从前,项羽强而汉高祖弱,相互征战,项羽与汉定约,划鸿沟为界,各自归国,休养生息。张良认为人民心志安定之后,就再难发动了,于是率兵追击项羽,终于灭亡项氏。这么说,也不一定要走文王的道路吧?我回答说:在商朝、周朝更替的时代,王侯都是世代居于尊位,君臣关系稳固,人民习惯于他们所效忠的对象,根基深的,难以拔除;基础牢固的,难以迁移。在这样的时代,就算是有汉高祖,也不能仗剑策马以取天下。秦朝罢除诸侯王之后,人民疲于秦朝的奴役,天下土崩瓦解,有的一年换一个主子,有的一个月就换一个,人民鸟惊兽骇,不知所从,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奋勇拼搏的就收获良多,迟疑落后的就被人吞并。而今天的形势呢,我国与魏国,都已经传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不是秦朝末年,天下鼎沸的形势,而更像是战国时期,六国并据,所以,我们可以走周文王模式,却很难走汉高祖道路。人民疲劳,则国内有**扰乱的预兆;在上位的人傲慢,在下位的人凶暴,则国家有瓦解的危机。谚语说:‘射幸数跌,不如审发。’射箭老是射不中,就不如看准了再射。所以智者不会因为一点小利而转移目光,不会看到仿佛有点机会就移动脚步,时机到了,才会行动;数次推演,才会举兵;所以商汤、武王,都能一战而定,因为他们能重视人民的承受能力,并且能审时度势。
“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等到土崩之势已经形成那天,再遭遇国难,则再有智者,也回天无力了。”
【华杉讲透】
谯周的分析,至为精当,蜀汉的结局,就如他的预言:“夫民之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读史者,于此当反复深思!
领导者,不能太专注于自己的“志向”,或者说要注意区分志向和野心。怎么区分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区分,一个是程度上,有经天纬地之志,又有治国安邦之德才,可以叫志向。如果志大其量,志大才疏,志向超过了自己的德才,那就叫野心。另一个是理念上,如果经天纬地是为了天下人民,那叫志向;如果经天纬地是为了自己的抱负,那就叫野心。
姜维要统一中国,那是大大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蜀国的实力;如果说他是要救天下,为天下苍生,那他应该先照顾蜀国人民,一国都不能照顾好,何以平天下?他给蜀国人民带来的都是愁苦,如何能让他有天下?
商汤和周文王,他们是自己先建设了一个最好的国家,什么是好国家呢?就是自己的人民认为我们国家最好,邻国的人民认为他们的国家不如我国。所以天下人都期待他们的国家能够和我国一样,都想加入我国,最终有的移檄而定,最后一战而定,天下一统。这就是王道,王天下的过程,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内部越坚实,对外磁力越大。如果反过来,如姜维,掏空内部去对外争战,最终就是土崩瓦解。
企业经营也是一样,一直有做大还是做强的讨论,似乎开始时都要做大,现在大家都认为做强才对。实际上都不对!因为做大做强都是自己的野心,而没有替别人考虑。正确答案是要做好!治国者首先要建设一个好国家,经营者首先要建设一家好公司。
什么是好公司呢?日本企业家塚越宽提出了四个标准:一是自己的员工觉得我们是家好公司,二是顾客认为我们是家好公司,三是供应商认为我们是家好公司,四是社会认为我们是家好公司。
这四个标准非常简单,自己扪心自问,致良知,良知自然就知,自己都知道。
一切都是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要爱惜民力,爱天下,先爱本国人民,爱顾客,要先爱员工,如果牺牲员工去服务顾客,也不是仁者所为。
三年(公元258年)
1 春,正月,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突围而出走,全端、全怿又率众降敌,如今正是敌人没有防备之时,可以出战了!”诸葛诞及唐咨都认为如此,于是准备攻垒装备,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想决围而出。围城营垒上诸军临高发射抛石机、火箭,烧毁吴军攻垒装备,石头和箭像雨一样落下,死伤满地,鲜血盈满沟壑。吴军被击退回城。城内食物吃尽,出城投降者数万人。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部放出去,只留下吴军坚守,诸葛诞不听,由此两人相互怀恨。文钦一向与诸葛诞有矛盾,只是之前计谋稍微相合,而如今事态紧急,就越发相互猜疑起来。文钦因公事晋见诸葛诞,诸葛诞当场斩杀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将兵在寿春旁另一小城中,听说文钦被杀,要发兵报仇,部下不肯听命,二人于是翻城出走,投奔司马昭。军吏请求诛杀二人,司马昭说:“文钦罪不容恕,他的两个儿子固然也当处死。但是,文鸯、文虎穷极来投,况且城池还未攻陷,如果杀他二人,那守城叛军的军心就更加坚固了。”于是赦免文鸯、文虎,派他们将数百骑兵绕城巡走,大喊:“文钦之子尚且不杀,其他人还担心什么!”又上表封文鸯、文虎皆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城内人都很高兴,况且日益饥困。司马昭亲自到前线,见城上拿着弓的人都不射箭,说:“可以进攻了!”于是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
二月二十日,寿春城破。诸葛诞窘急,单马将其麾下从小城突围欲出,被司马胡奋的部将击斩,夷灭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都拱手列队,不降,每斩一人,就问下一个降不降,一直到全部杀光,也没有一个投降的。吴将于诠说:“大丈夫受命于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就擒于敌,我不做这种事!”于是脱下甲胄,冲向敌阵而死。唐咨、王祚皆降,投降的吴兵有一万多人,武器堆积如山。
司马昭刚刚包围寿春的时候,王基、石苞都想急攻。司马昭说:“寿春城池坚固,敌军人多,攻城一定受挫,如果再有外寇,内外受敌,这是危道。如今三个叛徒(诸葛诞、文钦、唐咨)聚集于孤城之中,或许是上天安排他们一起送死,我当以最完备的计划来对付他们。现在我们坚守三面,如果吴贼从陆路来,军粮一定带得不多,我以游兵轻骑截断他的交通线,即刻不战而破,吴军败退,文钦等就自然擒获了!”于是下令诸军按甲而守,最终没费什么劲攻城,就拿下了。又有人建议说:“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家属都在江南,不可信任,应该全部坑杀。”司马昭说:“古代用兵,以保全敌国人民及财产为上,只诛杀首恶。吴兵如果逃亡回去,也正可显示中原之大度而已。”对降兵一个都没杀,全部安置在京师附近三河地区。拜唐咨为安远将军,其余裨将,都有官位称号,众人悦服。其余淮南将士吏民被诸葛诞裹胁的,全部赦免。允许文鸯兄弟收殓父亲,拨给牛车,送回家乡安葬。
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当初,大家议论纷纷,要移营转据北山。当时,我没有亲眼到前线观察,也认为他们说得对。唯有将军您,深刻算计利害关系,坚持正确意见,对上违背诏命,对下拒绝众议,终于制敌擒贼,就算古人所称颂的大将,也不能超过您!”
司马昭想遣诸军轻兵深入,招降迎接唐咨等人子弟,或许还能有机会乘势灭了吴国。王基进谏说:“当初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南之兵以围新城,城池没有攻下,而士众死亡大半。姜维乘洮西之胜,轻兵深入,粮食运输跟不上,覆军于上邽。大捷之后,上下都容易生轻敌之心,轻敌,则对困难思虑不深。如今吴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平,这正是他们加强战备之时。况且我们大军出动已超过一年,人心思归。如今杀死及俘虏敌军有十万之多,诸葛诞等罪人伏法,自历代征伐,也没有自己毫无损失就获得如此重大胜利的。武皇帝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也自以为所获已多,不再追击,是担心万一受挫,有损军威。”司马昭于是停止。司马昭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
【习凿齿曰】
君子认为,通过这次战役,显示司马大将军能以德攻城。建立勋业的人,各有各的成功道路,各有各的路径偏好,不能兼得。所以穷兵黩武之雄,因不仁而自毙(如夫差、智伯);仁义之国,又因懦弱退缩而灭亡(如宋襄公)。如今一征而擒三叛(诸葛诞、文钦、唐咨),大虏吴众,席卷淮浦,杀死及俘虏敌军十万,可谓壮观!而未及安坐,先赏王基之功;施恩惠于吴人,又结异类之情。宠待文鸯,安葬文钦,捐弃当年的愁怨;宽恕诸葛诞部属,又使扬州人民,心怀羞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功既成,文德亦洽,这样的功德推广开来,天下谁还挡得住他呢!
【华杉讲透】
习凿齿本身是晋朝人,他的话当然是颂圣的溢美之词,不过,司马昭此次平叛,确实是文治、武功、德惠的完美典范,也是他为禅让夺位而处心积虑的收买人心之举了。
王基最后谏止司马昭乘胜追击,有一句话可以深思——大捷之后,上下轻敌——取胜之后就容易轻敌,轻敌就容易失败,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了。
2 司马昭攻克寿春,钟会谋划居多,司马昭对他越来越亲信礼遇,委之以腹心之任,时人将他比为张良。
3 蜀汉姜维听说诸葛诞死,撤退回成都,再次拜为大将军。
4 夏,五月,皇帝下诏,以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个郡,加九锡。司马昭前后九次辞让,于是作罢。
5 秋,七月,吴主孙亮封前齐王孙奋为章安侯。
6 八月,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
7 皇帝下诏,以关内侯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皇帝亲率群臣到太学,行养老乞言之礼。郑小同,是郑玄的孙子。
【华杉讲透】
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置三老、五更各一人,以父兄之礼尊养德高望重、年老退休的官员,以向天下率先垂范天子的孝悌。所以皇帝率群臣行养老之礼,并向他们求教。
8 吴国孙因为吴主孙亮亲览政事,经常查问诘难他,非常恐惧,从镬里回来之后,就称病不再上朝,派弟弟威远将军孙据入苍龙门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屯诸营,保护自己。孙亮对此极为厌恶,于是追究朱公主孙小虎死因,全公主孙大虎恐惧,说:“我实在是不知道,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说的。”当时朱熊为虎林督,朱损为外部督,孙亮将二人诛杀。朱损之妻是孙峻妹妹,孙进谏,孙亮不听,由此孙更加恐惧。
孙亮与全公主及将军刘丞密谋诛杀孙,全皇后的父亲全尚为太常、卫将军。孙亮对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专权,轻视我,我之前命他速速上岸,救援唐咨等人,他却留在船上不肯上岸一步,又诿罪于朱异,擅杀功臣,不事先请示朝廷。在朱雀桥南修筑宅第,不来朝见。他如此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我不可久忍,现在准备采取行动。你父亲是中军都督,让他秘密严整士马,我当亲自出宫到朱雀桥,率宿卫虎骑、左右无难军一起包围他,以诏书下令孙部属解散,不得动手。这样便可成功。你回去,注意保密,我宣诏给你父亲,别让你母亲知道。女人不晓大事,况且她是孙堂姐,如果见了孙泄露机密,误我的事就大了!”
九月二十六日,孙带兵夜袭全尚,将全尚抓获,又派弟弟孙恩杀刘承(即刘丞)于苍龙门外,到了天明时刻,包围皇宫。孙亮大怒,上马执弓带箭要出战,说:“我是大皇帝嫡子,在位已经五年,谁敢不从!”侍中近臣及乳母一起抱着他,不让他出去,孙亮悲痛叹息,吃不下饭,骂全皇后说:“你父亲昏聩,败我大事!”又派人召全纪,全纪说:“我父亲奉诏不谨慎,辜负皇上,我没有面目再相见。”于是自杀。
孙派光禄勋孟宗告太庙,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召群臣商议说:“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已告先帝,将他废黜。诸君如果有不同意见,现在可以说。”众人震怖,都说:“听将军的!”孙派中书郎李崇夺孙亮玺绶,将孙亮之罪布告远近。尚书桓彝拒绝签名,孙怒,杀桓彝。典军施正劝孙迎立琅邪王孙休,孙听从。
九月二十七日,孙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琅邪王于会稽。派将军孙耽送会稽王孙亮到藩国,孙亮时年十六岁。将全尚流放到零陵,接着又派人追上去将他杀死。全公主流放到豫章。
冬,十月二十七日,琅邪王孙休走到曲阿,有一位老翁拦住孙休马头,叩头说:“事情耽误久了,就会生变化,天下苍生,盼望太平。”当天,走到布塞亭。孙因为孙休一直没到,打算入住皇宫,召集百官商议,忠臣皆惶怖失色,唯唯诺诺而已。选曹郎虞汜说:“明公身为国家之伊尹、周公,处将相之任,擅废立之威,将上安宗庙,下惠百姓,大小踊跃,都认为是伊尹、霍光重现。如今琅邪王未至,而您想自己住进皇宫,如此,则众心摇**,众听疑惑,这不是保持忠孝、扬名后世的做法!”孙不高兴,但也打消了住进皇宫的念头。
虞汜,是虞翻的儿子。
孙命弟弟孙恩为代理丞相,率百官以乘舆法驾迎琅邪王孙休于永昌亭。孙恩奉上皇帝印信,孙休三次辞让,然后接受。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参见,孙休登上乘舆,百官陪列两旁,孙带兵一千人在半途迎接,在道路旁边跪拜,琅邪王下车答拜。即日,登正殿,大赦,改年号为永安。
孙自称“草莽臣”,到宫门前上书,上缴印绶、节钺,请求避贤让位。吴主孙休接见孙,温言抚慰,下诏任命孙为丞相、荆州牧,增加封地五个县;任命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孙据、孙干、孙闿皆拜将军,封侯。又任命长水校尉张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之前,丹阳太守李衡数次以事侵凌琅邪王孙休,妻子习氏劝谏他,李衡不听。孙休不堪侵凌,上书乞求迁徙到其他郡,朝廷下诏同意,迁到会稽。等到孙休即位,李衡忧惧,对妻子说:“我不听你的话,以至于到这个地步,现在,我想逃奔魏国,你看如何?”妻子说:“不可!你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先帝提拔你到这样的高位,既然已经数次无礼于今上,又自己猜疑,叛逃求活,如此北逃,又有什么面目见魏国人呢?琅邪王一向好善慕名,如今正要向天下人显示他的形象,很显然不会因为私怨而杀你。你可以自己去监狱投案自首,上表陈述自己当年的罪过,公开请求处罚。如此,反而能够得到特别的优待和提拔,不仅仅是能活命而已。”李衡听从,依计而行。吴主孙休下诏说:“丹阳太守李衡,因为往事而不能自安,到监狱自首。当初齐桓公和管仲有射钩之怨,后来仍任用管仲为相国;晋献公与刺客披有斩袖之仇,后来仍与披谋议国事。如今我身为君王,就按君王标准办事,将李衡遣返本郡本职,安心工作,不必自疑。”又加位为威远将军,授以棨戟。(棨,出行的仪仗,木制,形状像戟,象征权威。)
群臣上奏请立皇后、太子,孙休说:“朕德行寡薄,刚刚即位,还没有做什么事,对百姓也没有什么恩泽,后妃之号,嗣子之位,不是现在的急务。”有司坚持要求,孙休不许。
孙带着牛酒去觐见孙休,孙休不接受。孙带着牛酒去找左将军张布,酒酣耳热之际,口出怨言说:“当初废黜少主时,多少人劝我自己登基,我因为陛下贤明,才迎立他为帝。没有我,他根本当不了皇帝,如今我去礼见他,他倒拒绝我,那我跟一般臣子也没什么区别了。我要再做打算!”张布把孙的话告诉孙休,孙休怀恨在心,担心他发动政变,数次颁下赏赐。
十一月七日,吴主孙休下诏说:“大将军孙掌中外诸军事,事务繁多,现在,卫将军、御史大夫孙恩加位为侍中,与大将军分担诸事。”有人告发孙心怀怨恨,侮骂皇上,准备造反,孙休将他绑了送给孙,孙杀了他,但由此更加恐惧,通过孟宗转奏孙休,要求出屯武昌,孙休同意。孙下令所督中营精兵一万余人,全部装上船舰,又取武库兵器,孙休下令全部照给。孙要求派两位中书郎随他前往,主持荆州诸军事,主管官员说中书郎不宜外出,孙休加以特许,孙的所有要求,全部满足。
将军魏邈对孙休说:“孙居外,必然有变。”武卫士施朔又告孙谋反。孙休准备讨伐孙,密问辅义将军张布,张布说:“左将军丁奉,虽然不会写字,但是智略过人,能断大事。”孙休于是召丁奉,告诉他自己的打算,问他有何计策。丁奉说:“丞相兄弟支党,势力庞大,恐怕人心不同,不易制伏。陛下可以在腊八大祭的时候,就以宿卫之兵诛杀他。”孙休听从。
十二月七日,建业城中有谣言说,明天腊八大祭,会有事变,孙
听到谣言,心中不悦。夜里刮大风,沙尘漫天,吹倒了不少房屋,孙
益发恐惧。八日腊会,孙称病不来,孙休强迫他来,使者十几拨反复催促,孙不得已,准备进宫,左右制止他。孙说:“国家屡次传令,不能再推辞,你们可以预先整顿军队,让府内起火,这样我就以家中失火为名马上回来。”孙于是进宫,一会儿,府中火起。孙请求回家,孙休说:“外面那么多士兵,不用丞相亲自去救火。”孙起身离席,丁奉、张布以眼色示意左右,将他捆绑。孙叩头说:“愿意流放交州。”孙休说:“当初你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流放交州呢?”孙又恳求说:“愿意做官奴。”孙休说:“当初你为什么不让滕胤、吕据做官奴呢?”于是将孙斩首。以孙首级展示给他的部众说:“与孙同谋者,全部赦免!”当场放下武器的有五千人。孙闿想乘船向北投降,被追上杀死。孙被夷灭三族,又挖开孙峻坟墓,取其印绶,将棺木砍薄重葬。
9 当初,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沿途营垒都有充足部队驻守,敌人如果来攻,不能进入。兴势之役,王平拒抗曹爽,也是这个办法。到了姜维用事,他认为:“营垒交错设防,只能抵挡敌人,不能获得大利。不如让敌人进来,撤出所有营垒军队和粮草,退守汉城、乐城两座大城,让敌人进入平原地带,我军据守关口重镇,游军旁出,乘虚攻击。敌人攻城不能克,野外抢不到粮草,千里运粮,自然疲乏,等他撤退之日,我军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追击,这是消灭敌人的战略!”于是汉主刘禅命督汉中胡济退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
四年(公元259年)
1 春,正月,宁陵井中出现两条黄龙。之前,顿丘、冠军、阳夏各地屡次汇报发现黄龙,群臣都说是吉兆,魏帝说:“龙,象征国君,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屈居于井里,不是什么吉兆。”又作诗讽刺自己,司马昭见了诗,非常厌恶。
2 夏,六月,京陵穆侯王昶去世。
3 汉主刘禅封其子刘谌为北地王,刘询为新兴王,刘虔为上党王。尚书令陈祗以巧言佞色有宠于刘禅,姜维的位置虽然在陈祗之上,但是率军在外,很少参与朝政,所以实权不如陈祗。
秋,八月二十日,陈祗去世。刘禅任命仆射、义阳人董厥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
4 冬,十一月,车骑将军孙壹为婢女所杀。
5 这一年,任命王基为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