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儿子移民来加拿大前,语言、技术及经济方面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他具有工程硕士学位,英语达到了可以顺利交流的程度,考得了微软、思科的工程师证书,有在深圳一家知名高技术大企业3年的工作经验,还有可以支持几个月生活的储备资金。

但是,他从来没有出过国,更没有在国外生活、工作的经验,他是否喜欢那里?能否找到工作?能否逐步习惯那里的生活?我们没有把握。

临出发前,我和他妈妈把一枚首饰交给他,要他随身带着。我们对他说:“你过去后,如果感到真的不喜欢那里,或者不能适应那边的生活,或者在带去的钱花完以后还没找到工作,就把它卖掉,买张机票回来。”

我们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知道,移民是有一定风险的。加拿大虽好,但是它并不是万金油,适合任何人。

在办理移民时,人们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我是否符合加拿大的移民条件”,而忘了去考虑“加拿大是否适合我”?

诚然,加拿大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国家,总是排在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国家的前几名。但是,它毕竟是另一个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制度,甚至不同的气候环境,不同的饮食。它不是能让任何人都称心如意的“天堂”。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泰国妇女,大概是水土不服,来加拿大后几个月,皮肤上长了许多红斑点,奇痒难忍。她到处求医,却没有效果,只好返回泰国。

加拿大大片国土地处寒带,冬季既寒冷又漫长。从沈阳来的人说,这里冬天好,空气湿润,不像沈阳干冷干冷。广东来的却说,冷死啦,闷死啦!

我们密西沙加市几年前曾发生过一起父亲伙同儿子杀死女儿的案件。那一家人是巴基斯坦移民。16岁的女孩帕尔微姿由于拒绝穿穆斯林的服装,与他的父亲穆罕默德和哥哥瓦卡斯发生激烈争执,竟被他们窒息而死。这对父子因二级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

加拿大是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即使家庭也不能强迫个人的宗教信仰,何况这个女孩还只是不愿穿某种服装。这对父子固守原有观念,不能接受加拿大的法律和文化,移民加拿大真是走错了地方。

前几年还发生过两起中国大陆移民自杀的事件,都是因长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走上了不归路。其中一位拥有美国、加拿大双博士学位的移民自杀的事件,比较典型。他在美国留学时办理了加拿大移民,但他对是否移民来加拿大很纠结,曾经把加拿大移民批准书撕毁。他的太太和孩子来到加拿大,并且准备在他决定不来加拿大后就放弃移民随他返回中国。但这时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又补办了移民批准书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他找不到专业工作,又去读书,两年后又获得一个博士学位。但是,还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买了一栋房子。在买房前又十分犹豫是买房还是回国,但最后买了房。不久,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他从立交桥上跳下高速公路。

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拥有北大硕士学位的石油地质工程师,移民加拿大后却成了成功的菜农的“董菜菜”。董菜菜本名叫董建毅,2014年移民到加拿大时正遇上石油危机,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他苦闷过,也彷徨过,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发现加拿大这样一个高纬度国家,竟然没有蔬菜大棚。于是,他去温尼伯农场做义工,考察加拿大的农业,回中国学习日光温室大棚的技术,并从中国采购大棚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他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引进到加拿大,在卡尔加里附近建立起了蔬菜大棚,一年四季都生产新鲜有机蔬菜。他的产品非常畅销,成了一个成功的农场主。

这类例子其实挺多。一个中专文化的化工厂操作工,来加拿大后上了大学,成为石油管道设计师;一位加拿大政府的审计师,在国内时只是办事员……

在国内地位较高,工作较好,过来后就任低级职位的也不鲜见。大学教师教小学,工程师当技术工人,也有高级工程师自己开公司搞装修的。

因为中国大学的学历,在办理移民的时候是被承认的,申请大学读书时也是被承认的。但加拿大的公司却不承认。我儿子能顺利找到专业工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工程硕士的学历,而是因为他有微软和思科的工程师证书。我认识的另外一位学机械的硕士,就只能当“Technician(技术工人)”。在他又去读了一个硕士后才当回了工程师。

我对是否移民的看法是,如果有机会,不妨出去看一看,体验不同的生活。不去,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还是很无赖。去了,如果还精彩,就待下去;如果很无赖,买张机票回来就是了。

会有人说,兴高采烈去移民,灰溜溜溜回来,面子往哪儿放?

其实人们议论不过一天两天,第三天他就没兴趣了。更何况,就像穿鞋,是否舒服只有你自己知道,为了别人的议论就给自己穿一双小鞋吗?移民后放弃身份回国的人并不罕见。

加拿大人很在意一个人的心态,他们常用半杯满或半杯空 (half full or half empty)来形容。意思是,当一个人很渴的时候,杯子里有半杯水。乐观、积极心态的人会高兴地想:哈,只差半杯就是满满一杯;而悲观、消极心态的人会失望地想:唉,除了这半杯水就是一个空杯子。

一次选举前,我与一个中国移民聊天。我问他准备投哪个党的票。他回答,自由党不断加税,保守党又不够关心移民的利益。我说比较一下总有一个稍好一些吧,或者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比如,加的税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儿童教育了,并没被政府乱花掉啊。他说,没有一个是好的。我开玩笑说,那你可以组织一个好的党去竞选啊。他说,我打算不去投票。在他看来,加拿大是个空杯子。

一般说来,移民落地生根要经历四个阶段:兴奋期、困惑期、适应期和安定期。

刚进入加拿大的头几个月,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东西都很新鲜、刺激、有趣,与过去的经历那么不一样:从早到晚都清新的空气、清洁的街道、无处不在的绿树鲜花,家家都住别墅、家家都有汽车,免费的停车场、免费的高速公路,马路上陌生人也微笑着打招呼问好、人人都彬彬有礼,孩子上学免费、成人移民上英文学校也免费,孩子每个月还得到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一切都那么美好,好像在梦中一样!你不由得激动地想:来加拿大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兴奋期”。

几个月过去了,眼前的美景慢慢看惯了,激动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经济、就业、语言等压力逐渐浮出水面。

带来的钱日渐减少,物价按加拿大币算是很便宜,但一乘上汇率按人民币算,价格就好几倍地往上翻。买任何东西都要精打细算,这又使你想起在国内时花钱如何潇洒。

找工作难,广告上都是些洗碗、装卸、杀鸡切肉(食品厂)的工作,专业职位少,对口的更难看见。好不容易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又需要加拿大工作经验、证书。就是当理发员,也要学习两年,拿到证书才行。

在国内就通过了雅思6级,可是在这里别人说的自己听不懂,自己说的别人听不懂。

到处冷冷清清,大街上都难见到人影。刚认识的几个中国人住得都不近,况且谁有时间陪你聊天?亲属朋友都远在地球的背面,寂寞孤独的感觉爬上心头。

前途茫茫,倍感困惑:这条路走对了吗?加拿大就真那么好吗?或者就根本不该来?技术移民在国内基本上都有较高的学历,稳定的工作,比较舒适的生活。到这儿来却要一切从头做起,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变成了农民工;在国内生活在繁华的大城市,现在却住在农村一样的地方,值得吗?

前面提到的自杀的人就是挺不过这个“困惑期”,留下终身遗憾。

然而,加拿大每年几十万移民,他们都能过下去,我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在LINC学校学习了几个月,能用英语顺利交流了,与同学中的中国移民交上了朋友,不再那么孤独了。学会了在加拿大该如何写简历、如何参加面试。认识的人多了,信息也多起来,原来这儿许多公司招聘是不打广告而由内部员工推荐的,面试的机会也增多了。终于拿到了OFFER(录取通知书)。

或者,先找一个普通蓝领工干着,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同时去社区学院重新学习一个这边实用的专业。焦虑慢慢退去,心情逐渐放松,环境将变得熟悉亲切起来。

春天到了,草地绿了。周末,约几家朋友,一起开车去皇家植物园欣赏樱花。花园里,姹紫嫣红,游人如织。蔚蓝的天空下,白色的樱花随风轻轻地摇曳。太美了——这天、这地、这生活!

人们说,当开始考虑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时,通常,这个移民家庭就进入了“适应期”。

环境越来越熟悉,自己是移民的感觉渐渐地淡忘,我就是“这里人”的感觉油然而生,你安定下来了。

根据个人情况,进入“安定期”的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一年左右;长的,可能需要五年。

但是,有许多人的确不应该移民加拿大,因为加拿大不适合他们。

网上经常有人讨论这个问题,我就摘录一些吧。

“当国内的朋友问我,哪种人最适合移民加拿大时,我的回答是,移民加拿大是否能够适应,能否喜欢,取决于你的心境,取决于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干一番大事业,高官厚禄,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你不应该来加拿大;如果你梦想发大财、一夜暴富,你不应该来加拿大;如果你喜欢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呼朋唤友、身边美女如云,你不应该来加拿大。

相反,如果你希望呼吸新鲜的空气,更多地接近大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过安静的田园式的生活,加拿大适合你;如果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你也尊重别人,希望远离繁复交错的人际关系,加拿大适合你;如果你希望更多地和家人、孩子在一起,加拿大适合你。”

亲爱的朋友,加拿大适合你吗?

(2020年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