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其实,幽默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性,一种令人愉悦的特性;幽默感更是一种能力,它能有效地影响他人心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面对一些充满恶意的语言或尴尬的场面时,我们不需要硬对硬,而是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用幽默的语言来应对,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人摆脱尴尬处境,而且会使整个气氛变得轻松愉快。

在日常生活中,幽默是化解尴尬的良方,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够令人化怨为喜,开怀大笑,从而达到为他人解围的目的。当然,幽默的语言并不是油滑、浅薄的耍嘴皮子,而是一种智慧,它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随机应变,往往能够帮助他人在瞬息之间摆脱窘境。或许,我们身边的人不善于言辞,常常令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这时,身为朋友的你就要发挥幽默了,说上几句妙语,就能够令难堪的人缓过神来,摆脱尴尬的境地,所谓“帮人即是帮己”,你若是仗义帮他人解围,定能够赢得他人更多的信任。

有一位老师到某大学中文系举办讲座。当他站到讲台上时,发现自己的演讲稿落在了一个学生的座位上。于是,这位老师走下讲台,准备去拿演讲稿。刚下台阶,他不小心踩空了,一下栽倒在地。学生们看到后,都偷偷捂着嘴笑了起来。那位老师一瞬间脸变得通红,这时,与老师一同前来的同事接过了话筒,指着台阶说:“你们看,上一个台阶多么不容易啊,老师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不容易,作诗也不容易。”那位同事的话语顿时赢得了台下学生的掌声。

同事接着说:“一次不成功不要紧,再努力!”在他说话的同时,那位老师已经恢复了平静,微笑着走上了讲台,继续开始自己的讲座。

案例中的同事通过此时此景,巧言化解了老师的尴尬,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相信那位幽默的同事也给在座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默是一种说话的艺术,需要我们注意在特定的场合中察言观色,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人摆脱尴尬和窘迫了。事实上,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包含着两面性,其中的对与错、利与弊都是相对的。因此,在帮助他人解围的时候,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扬长避短,这才是幽默打圆场的技巧。

理发店新来了一个学徒,在学习了三个月后,这位学徒正式开始给顾客理发。

学徒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说道:“我觉得这头发还是理得太长了。应该再短点。感觉没怎么理啊!”学徒听到后,不知道该说什么,低着头一言不发。站在旁边给另外的客人理发的师傅立刻笑着说道:“现在都流行这个发型,这才显得您紧跟潮流,很时尚。”顾客听了,顿时觉得自己有一种时尚感,很高兴地走了。

学徒又给第二个顾客理发,他记得第一位顾客嫌头发长,因此给这位顾客的头发理得很短。当理完后,顾客对着镜子看了看,说道:“头发怎么理这么短,都快成光头了。”学徒听了立刻又吓得低下了头。旁边的师傅立刻又笑着说道:“头发短一些人才显得精神。您看您现在,精神焕发。”顾客听完后,挺了挺胸,觉得自己很精神、很有气质,满意地走了。

学徒又开始给第三位顾客理发,这次他不知道是理的长些还是短些,因此小心翼翼,理一点,就观察观察,结果这个花了很长时间。结束的时候,顾客也抱怨道:“理个头都花这么久。”旁边的师傅赶快又解释道:“头发是什么,那是‘首脑’啊,这可是咱的门面。为了让门面好看,咱必须重视啊!”顾客听了,大笑而去。

学徒给第四位顾客理发,他又怕顾客觉得时间长,十几分钟就理完了。理完后顾客说道:“这理得太快了啊。是不是糊弄我呢!”旁边的师傅赶快又解释道:“现如今,国家不都讲究提速么。咱也紧跟时代,尤其是这‘顶上功夫’,更得速战速决,不能耽误您的时间啊。”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在这个故事中,旁边的师傅真是能说会道,机智灵活,每次都能用幽默的语言为身边的徒弟解围,巧妙地打圆场。而且,每次幽默的解释都使那位学徒摆脱尴尬,同时,也让顾客转怨为喜,高兴离去。我们需要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幽默的话语缓和紧张气氛、调节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这对于我们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