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场电影你迟到五分钟,那么你将会错过一个十分精彩的开场白;寒冷的冬天你睡在温暖的被窝里迟迟不想起床的时候,那些成功人士正坐在电脑旁兢兢业业地工作;你已安排好今天的行程,而朋友却打电话来邀你逛街喝咖啡,你明知今日事今日做,最后却抵不过**想着明天再做。你拖延越久,就会被时间落下越久。当你拖延的时候,时间并没有因为你而停下它忙碌的脚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中又能够有多少个明日呢?所以,在时间面前千万要守时,它可不会耐着性子等。

你知道现在是几点吗?此时可不是你逛街喝下午茶的时间,而是你手头工作的最后期限。其实我们很容易被自己主观上的时间所欺骗,它不是手表上的时间,而是我们此时此刻正在拖延的时间。

从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时间看成是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时间的本质达成过一致意见。

关于时间,亚里士多德就有一个著名的“倒树疑问”:如果有一天在森林里面倒了一棵树,这时旁边一个人也没有,那么这棵树会发出响声吗?亚里士多德提出这个著名的问题就如同他对时间的理解一样没有准确答案。他有的时候在想:如果对于时间我们不去用那些数字加以计量,那么时间还存在吗?但是科学家牛顿则相信时间是绝对的,不管有没有用数字去加以计量,它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康德也表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认知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得到它。而爱因斯坦却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都是幻觉。这就是发生在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关于时间问题的一场辩论。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中要想得到一个具体的答案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这种“时间是幻觉”概念,拖延者往往喜欢这种说法。因为他们常常喜欢在事情一开始的时候不急不慢,当事情拖延到最后期限日益临近没有办法再拖延的时候,才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然而,不管时间是不是幻觉,我们始终都无法去阻止或者改变时间前行的脚步,最后的期限最终还是会如约而至。

英国的一所学校里,学生们正在操场上活动,有的打篮球,有的踢足球,有的在跑步,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可是,有一个叫莱西的小女孩却坐在离操场很远的一棵树底下,专心致志地读书。

打听后才知道,莱西以前很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老师说她智商太低,永远不会有出息。同学们说她是一个笨家伙,就连她最要好的朋友杰米也同她分手,不再同她来往。回到家里更让她失望,父母都认为她读书根本没用,不但不进行辅导,母亲还让她帮着做家务,更可恶的是她的父亲,每天都对她骂骂咧咧地说:“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三个月后不提高,我将把你介绍到一家纺织厂去做工。”

在同学的冷眼和父亲的谩骂之下,莱西终于醒悟了,她没有想到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是这样的。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力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

于是她一改往常的习惯,不再贪玩了。一天,母亲出去买菜,让她看好院里晾晒的衣服,可她偏偏为了一道数学题弄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忘记了母亲的嘱咐,等母亲买菜回来,衣服早已让邻居家的一只小花狗给叨跑了。为此,母亲狠狠地打了她一次。

晚上,同学们都早入睡了,她还趴在**学习。就这样,莱西没日没夜地学习,虽然她熬得眼圈发黑,身体渐渐消瘦,可是她的学习成绩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一大截。到期末考试时,她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赢来了同学们的笑脸和父母的夸奖。

莱西的故事告诉我们:时间能送给你宝贵的礼物,它能使你变得更聪明、更美好、更成熟。不怕时间不等人,就怕你不知怎样去利用时间。

利用时间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你不能因一时的成功就把时间丢在一边,不去重视它。让时间时时刻刻留在你心中,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其实对于时间的流逝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也大不相同。忙碌的人则会埋怨时间走得太快,而无聊的人觉得时间过得太慢,找不到什么事情打发这无聊的时间。这就是每个人的“主观时间”,它是我们于钟表之外的时间经验。

如何将我们的主观时间与具有不可动摇性的钟表时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是现如今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一个对于时间观念要求比较严格的人往往比较偏重于客观时间。而拖延者往往沉溺于主观时间从而丢掉钟表时间,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回到客观时间,最终手上的工作将会越积越多,拖得时间越长就越来不及完成。而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时间与时钟的客观时间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沉溺于某件事情的同时明白什么时候应该抽身离开,而不会在妥协中失去诚信。

大多数的拖延者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使自己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产生冲突的时候,也不愿意两者之间有着太大的差异。即使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但是在他们看来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不必急急忙忙地赶工作。久而久之这种拖延变成了习惯,当一件事情来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怀有侥幸心理,单纯地认为不到最后一刻就还有机会完成。所以在事情还没有完成之前,他们丝毫不会为时钟的转动而感到着急。这时,时钟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他们根本不会为现在几点了而着急,因为他们一直以为离最后的期限还早着呢!

我们每个人对时间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不同会导致行为习惯也大不相同,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产生矛盾。妻子可能会这样质问她的丈夫:“为什么每次看球赛的时候总是非常准时,但是和我看电影的时候就总是迟到?”她的丈夫也许会这样回答她:“电影在没有开始之前你就到了,而我到的时候电影刚好开始,我这怎么算是迟到呢?”这就是因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不同而引发的矛盾。

不同时间观念的人很容易在时间问题上发生冲突。例如,和朋友一起商量明天爬山出发的时间,有的人觉得提前半小时动身,以免在路上遇到堵车;而有的人就会认为还是晚一点比较好,这样反而可以避开上班高峰期。于是一场关于何时爬山的讨论开始了,有的人可能会为此事争得面红耳赤,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对待时间的观念各不相同。

性子非常急的人接受拖延者的时间观念肯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两类人的钟表时间相差太大。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两者的距离缩小,相互能够理解彼此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并以此达成某种妥协,尽量让两个时钟走在同一个时间点上。

津巴多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他对人们时间感知的差异性做了全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多数人对于时间的感知都是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同坐标来定位的。但是如果有人太偏重于用某一个时间坐标来感知时间,那么他的世界观必然会受到局限。一个人如果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时间坐标参照中保持平衡,那么这样的人也自然会充分地享受生活,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所以,我们不能站在一个时间的参照点上理解时间,要知道从不同视角透过玻璃看水面上的一个点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眼睛放在水面、杯子两点连成的一条平面直线上观察目标。对于时间也是如此,我们要想正确把握时间,就要抛开拖延,也不要急于追赶时间,而是要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正确地定位时间,这样才能把握好时间,不做时间的拖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