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书只录唱皮簧的名脚,凡专唱昆弋腔者不录,兼唱皮簧者始录之,实因昆弋已经衰微,知道的人已不多,感兴趣者尤少,且上溯太远写不胜写。

一,梆子腔班名脚,只有与皮簧有关系者始录。只唱梆子腔者都不录,其实在我初到北平之时,以至清末,乃梆子腔最胜时代,北平所有戏班,梆子总占十分之六以上。就说同治年间到光绪初年一段时期,宫中特别规定,照例应传之戏班,共有十三班,其中已有半数是梆子,如三庆、四喜、双奎、双和、春台、同春、福寿、广和成、玉成、宝胜和、义顺和、小丹桂、小天仙等等是也。彼时梆子班中的好脚,实比皮簧多,而我在民国以前,认识的戏界中人,亦是唱梆子的较多,所以亦不写者,实因现在的人,对于梆子腔更不感兴趣也。

一,民国以来的名脚,如在前清已露头角者方录,因此编的范围,是起自嘉庆,讫至清末,不得不尔,且以后仍拟写第二辑,况民国之名脚,知道的人亦很多,无须我介绍也。

一,票友未经正式下海者不录,民国后始下海者亦不录。

一,名脚产生于北平,或非产生于北平,而在北平演唱稍久者始录,若外来偶演几次之脚则不录。[1]

一,各脚年代之前后及次序,虽亦稍有斟酌,然有的人生的早,而出名较晚,有的人生的晚,而出名较早,且有人红的年代很久,有的则很短,如此则各脚之孰应列前,孰应列后,亦很难斟酌,此编所斟酌者,亦只大概而已。

一,对于各脚所述事迹之详略不同,实因知道的不一样,知道的较详者,则写的自然较多,然因此编宗旨是简介,虽知道的较详,亦不能尽录;知道的较少者,亦只好知道多少写多少,不敢妄谈。

一,我平常谈话,对于票友之艺术,时露不满之意,其实宗旨是希望其用功进步,毫无鄙视之意也,故此编特别把票友标出,且有三十余位之多,约占全数十分之二,足见票界也很能出人才,尤其是黄润甫,除歌唱外,其一切功架动作,比本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袁子明,以票友而充当班中总管事人;卢胜奎、玉五,以票友而能编戏挑戏,足见果能用心用功,则无事不可出人头地,故书此以励后来之票友。

一,本编对于名脚,遗漏的或者不少,而错误之处,亦所难免,如肯指教,极所欢迎。

[1] 192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这段时间,北京曾改称“北平”。作者前《序》、本凡例以及正文中许多“北平”系惯性说法,读者自辨,不另赘注——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