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服饰在世界历史上也闻名遐迩。在上海召开的第九届APCE会议上,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和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穿上唐装照的合影,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引起了热烈讨论,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唐朝的服饰的生命力。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十分开放的时代,这时的文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积极吸收海外的先进文化,不断更新发展。唐朝的染织技术也是如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波斯的织法与技术并加以改进,使染织艺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当时的服饰大放异彩,在中国染织史上出现了黄金时代。唐代纺织品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绢、绫、锦、罗、布、纱、绮、褐等。每种纺织品都按质量好坏划分很多等级,如布分九等,绢分八等。就绫而言,按等级分有独窠文绫、瑞绫、双窠细绫、白编绫、独窠司马绫等。锦按等级分则有大张锦、软端锦、透背锦、长形白锦、半臂锦、杂色锦等。唐朝的纱与前代相比,更加稀疏,织制精巧。当时贵族妇女生活奢侈,她们的服装多是用细纱制成。当时唐朝诗人把长安的罗比做天空的云彩,有记载的就有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万里云罗一雁飞”,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当时罗的发展状况。
唐代服饰的大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印染工艺的进步,印染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有三大染,即夹缬(有花纹的丝织品)、蜡缬、绞缬。夹缬,就是用两块镂花板把要染的物品夹起来,然后逐渐上色;上完色之后,再把镂花板拿掉,便在织物上露出被镂花板盖住而没有上色的白色镂花。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很快在盛唐时流传开来。这样做出来的织物被用于妇女披巾、衣裙,有时还用于屏风装饰。蜡缬,其实就是蜡染,它是利用蜡不容易被染色的原理,在织物上先用蜡画出图样,然后染色,染完后再用热水煮织物,使蜡脱落,露出白色图样。这样制作的染品上有冰裂纹效果,十分好看,唐代时期也用于服装和屏风装饰。绞缬,即扎染,是用绳将布扎成花纹,扎紧后染色,扎结部分采取措施防止染上颜色,形成白色花纹,并有染晕的独特效果。这种方法制作简便,朴素大方,变化丰富,有朦胧之美,是民间常用的装饰手法。到了五代十国,绞缬织物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阶级最时髦的服装。唐代刺绣也很发达,做工精致,色彩华丽,主要用于服饰,为唐朝服饰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发达的染织工业和刺绣业使唐朝的服装色彩鲜艳,质地柔软、舒适,样式华贵大方,尤其是妇女的服装,在此基础上,唐朝还增加了服饰的时装性。短襦(短衣)、长裙是唐朝妇女所追求的流行时尚。一般是裙腰高到胸部,半**胸部,裙长拖地,裙腰以上绸带高系,几乎到腋下,杨玉环的一张画像上穿的就是这样的服饰。唐代妇女还喜欢将一块帛巾搭在肩背上,看上去飘逸、雍容。
唐朝时期,不但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而且艺术上的成就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艺术成就从某种方面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发展,它们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使唐王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
三彩女坐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