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腓力二世是决不能容忍像约翰·霍金斯和弗朗西斯·德雷克这样的人肆虐的。他把这样的行为看作是持久性的挑衅,况且,伊丽莎白一世还在1584年签署了《无双宫条约》。当然,这也是女王对腓力二世与亨利·德吉斯领导的法国天主教同盟签署的《茹安维尔条约》的回应(详情可了解法国宗教战争与西班牙入侵英国计划相关的内容)。这一时期的英国和西班牙处于“冷战”阶段。

腓力二世在跨过“冷战”阶段后,决定以公开冲突的形式来解决两国争端。

一段时期以来,强势的伊丽莎白女王站到了荷兰的叛乱分子一边,不仅为他们提供财政援助,还派出英国军队给予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帝国已经对这些叛乱实施了将近20年的血腥镇压,但收效甚微。本来两国之间就矛盾未解,现在伊丽莎白女王又公然支持叛乱分子,这就加速了腓力二世向英国开战的步伐。

伊丽莎白女王不可能没有感受到威胁的存在,鉴于两国关系日益紧张,她和她的顾问们已经将西班牙军事力量出现在运河沿岸港口的任何可能性视为致命威胁。这种高度的戒备心理,让英西两国的关系不可能得到缓解。

作为报复,1585年5月腓力二世对英国实施贸易禁运,所有外国船只都要交由西班牙港口暂时封存。同年秋天,他决定进攻英国,这不是他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决定,但这次却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很快,腓力二世进攻英国的决心就得到了西班牙驻荷兰陆军总司令帕尔马公爵、圣克鲁兹侯爵阿尔瓦罗·德巴桑等人的支持,这些人都参与了进攻计划的制定。

作为勒班陀海战的老将,德巴桑是那个时代极负盛名的海军将领之一。面对英西两国不断升级的冲突,他在1583年就忠心耿耿地向国王建议对不列颠群岛发动攻击。早在1586年春天,他就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筹划工作中。根据当时一位舰队官员的描述,德巴桑向腓力二世提供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不仅在方案中提及了船只和火炮、人员和马匹、风帆和步枪,也提及了索具、船用应急饼干和火药桶,还有一支舰队为进行两栖攻击行动所需要的一切。”196

值得一提的是,德巴桑的方案是西班牙近代早期保存下来的重要文献之一。实际上,这份方案更引人注目的在于它高估了像腓力二世这样的君主所拥有的实际能力。因为,提供给侯爵用以入侵英国的总共510艘船、3万名水手和5.5万名士兵根本没有经过远航检验,更不用说装备和供应了。偏偏国王置若罔闻。

好在侯爵本人发现了方案的不足之处,很快,一个新的计划产生了,这也再次印证了圣克鲁兹侯爵的火热工作态度。新计划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抛弃了单向作战的模式,转而与驻扎在荷兰运河沿岸的帕尔马公爵所率部队进行联合进攻。

这个新计划本身没有什么毛病,唯一的环境局限在于新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以两军的精确配合作为前提,但受限于当时不甚可靠的通信条件,协调工作始终很棘手,因而效果很差。尽管如此,该计划还是得以推进了。整个1586年,西班牙帝国的资源和装备不断流向这支登陆舰队,其规模在世界上前所未见。

不久,这个计划就泄密了。

警惕的伊丽莎白女王以及她的智囊团会盯住西班牙人的任何风吹草动,正如马丁利在《无敌舰队》一书中的描述:“忧虑的伊丽莎白女王很快就与她的枢密顾问和将军们一起考虑对策。同时,她向帕尔马公爵派出代表,寻求进行和平谈判。”

不得不说伊丽莎白女王非常厉害,一方面寻求和平谈判,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着“烧焦国王胡子”的计划。而弗朗西斯·德雷克继续筹备一支私人舰队对西班牙舰队实施袭扰,他希望用这种方式“烧焦国王胡子”。由于该计划十分划算、效果显著,很快就得到了伦敦商人一如既往的投资,也得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

1587年4月29日,由德雷克组建的以劫掠为主的舰队成功突袭了加的斯港,西班牙损失了30多艘船。随后,他还毁掉了西班牙舰队用于装备作战舰队的至关重要的物资,可谓效果显著。接下来的行动中,他获得了比之前要大得多的战果。

1587年6月,德雷克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劫掠了葡萄牙商船“圣腓力”号,这艘满载货物的商船价值高达14万英镑,全部为他所得。带着战利品安全返回英国的德雷克让伊丽莎白女王十分满意。

德雷克作为海上战略家的威望是毫无争议的,而西班牙人品尝到的苦果无疑与那份作战计划有关。

无论如何,腓力二世都必须给予英国人狠狠的回击了,他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

2

腓力二世万分恼怒,因为英国人的“下三烂”手段让他头疼不已。他敦促圣克鲁兹侯爵对英国人发动决定性一击。但是,圣克鲁兹侯爵依旧担心,他不停地强调着各种烦恼和问题,要求推迟行动。由于压力极大,圣克鲁兹侯爵被累垮了,躺在病**的他口授了最后指令,于1588年2月9日逝世。

忠心耿耿的圣克鲁兹侯爵死在了巨大的压力之下,而腓力二世也失去了他最好的海军将领。替代圣克鲁兹侯爵的是锡多尼亚城公爵,如前文述及,他起初很不情愿,且忧心忡忡。但是,他最后还是上任了,愿意为国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摆在锡多尼亚城公爵眼前的棘手问题太多。学者迈克·德莫特在《英格兰》一书里描述,这些棘手的问题莫过于“要使舰队装备能够达到有几分胜算的程度,需要近乎超人的工作热情;要实现这支舰队预计的装备规模,即便当时最强大的君主国资金也有些短缺。这一时期,根本没有一个欧洲主权国家能够使一支大型舰队在更长时间内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不是西班牙拥有较多的海外殖民地,那里有大量的白银流入,腓力二世将会对舰队的开支毫无办法。直到1588年春天,这支舰队终于初具规模了。这一切能够得以实现,除了拥有财富上的支持,更重要的一点是西班牙人在地中海地区长达数个世纪的海战中所积累的经验。

考虑到之前的舰船大都是桨帆式的,不适合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作战,因此在组建这支舰队时,只装配了4艘桨帆战船,大部分还是先进的盖伦帆船。西班牙人采用这种新式的舰船,主要是考虑到接舷战中的血肉搏斗一直在此前的海战中起决定作用。只是,西班牙船只的火炮装备不论数量还是口径都相对较弱,盖伦帆船则大大加强了近战效果。具体来说,这支舰队的士兵数量与水手数量比例接近3∶1;在船体结构上,盖伦船的船艏与船艉都修建了如城堡般巨大的上层建筑,士兵可以用步枪在上面向对手进行射击,然后再打接舷战。不过,西班牙的造船师可能忽略掉了一个重要的弊端,高大的上层建筑会对船只航行的稳定性能产生灾难性影响。不论刮起微风还是风暴,航行速度和抗压性都会减少许多。夸张点说,这和卷不动的船帆没什么两样。

从腓力二世的角度来看,这支舰队肯定是庞大又无敌的。从这支舰队的智囊团内心来讲,他们是想在海上打一场陆战,即用接舷肉搏战解决战斗,最终击败英国舰队。

困扰西班牙人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英国人。有一点不同的是,英国的港口中产生了一支与西班牙海军截然不同的舰队,它的形态、装备和战斗技术都承载了远洋航海条件下获取的经验。英国人考虑的不是通过个人勇气来进行战斗,他们考虑的是用技术来弥补舰队的缺陷。依照他们的标准,英国船只必须具备速度快、机动性强的特点,这样才可以利用众多的大口径火炮在较远距离对敌人实施齐射,而不需要进行接舷肉搏战。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英国舰队中人员的配备比例完全和西班牙舰队相反,其比例为1∶3。

继续分析,我们一定不能忽略掉舰队指挥官:

其一,英国舰队总司令、埃芬汉姆男爵查尔斯·霍华德(Charles Howard, 2nd Baron Howard of Effingham)海军上将具备一些海事经验。另外,他能给予属下的将领们广泛的行动自由,而锡多尼亚城公爵在这一方面做得要差一些。

其二,英国舰队的将领大都出身比较卑微。换句话说,他们大都是一群以海为家的“海狗”,他们从社会下层能平步青云完全取决于航海技能和丰富的海上经验(否则也不会成功劫掠西班牙货船了)。这些“海狗”能够将船只按照和西班牙对手不同的作战原则进行建造及装备。

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回到前文所说的观点,西班牙的进攻计划泄密了——只有这样,对手才可能知己知彼。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海战。西班牙舰队在出发前,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它对无敌舰队驶向毁灭或许有着不易被发现的关系。

1588年4月24日,里斯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祈祷仪式。鉴于这场祈祷仪式的重要性,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Ⅴ,1585—1590年在位)的特使也亲临现场。就在几天前,他与西班牙舰队中一位颇有经验的高级军官进行了谈话。

他说:“一旦在英吉利海峡爆发一场海战,是否有理由坚信能够击败英国舰队?”

对方回答“当然”。

他接着问:“你的把握从何而来?”

这时,对方的回答让他很吃惊,对方说:“这很简单。谁都知道我们要为上帝的事业而战。当我们遇上英国人的时候,上帝肯定会指引我们向他们靠近并展开接舷战。他要么突然送给我们一场不可预知的坏天气,要么更有可能的是——英国人的头脑一下子错乱了。当我们开战之后,西班牙的勇敢和刀刃,还有我们船上的无数士兵肯定会给我们带来胜利。如果上帝并没有帮助我们创造奇迹的话,英国人的船只速度比我们快,机动性比我们好,尤其是火炮射程比我们远,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清楚这些优势,不会与我们进行近战,而是会在一个安全得多的距离上排成长列向我们射击,我们没法对他们造成丝毫伤害。因此我们满怀着出现奇迹的希望向英格兰驶去。”197

既然西班牙人知道自身的弱点,也了解英国人的优势,居然没有去寻求破解的方法,反而如此轻描淡写地把胜利寄托到上帝身上。或许,从上帝的角度来看,无敌舰队就是这样走向悲剧之路的吧!

真是悲剧,这位高级军官的话如预言一般被证实了。

1588年7月29日晚上,的确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在西班牙舰队面前。阿内尔·卡斯滕和奥拉夫·拉德在《大海战: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中写道:“本该利用迎风面朝着一部分尚未进入战斗位置、一部分甚至还停泊在普利茅斯港的敌船发动冲击,不需要上帝使英国人头脑错乱就能迫使其进入近战与接舷战的时候,他们的指挥官却并没有凭借老练水手的大胆直觉,而是按照出身、传统和指挥形势所注定的那样做出了决定,考虑冷静、充满责任感——然而却是错误的。”

这两位学者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风向;二是冷静、充满责任感的瞻前顾后在那样的情况下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西班牙人一旦失去这样的机会,失败就成定局了。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是草率做出的分析。对此,我们可以从学者汤姆森对无敌舰队的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他说:“似乎可以确定的是,在两项重要火力参数中,西班牙无敌舰队无论射速还是射程都处于劣势,这就使得它不管打多久都可能无法在海战中取胜。”198

我们还可以继续分析,从一位匿名的荷兰艺术家创作于1605年的名为《三桅帆装炮舰和盖伦帆船》的油画中发现明显问题——画面中呈现的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激烈战斗场景,且谁强谁弱一目了然:西班牙一方的战船大都是巨型的(船桨为动力的三桅帆装炮舰和拥有高大上层建筑的盖伦船),英国一方大部分风帆战船的船体都比较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还未等西班牙人的舰船靠近,英国人的炮火就击毁了许多艘敌方舰船。

从1588年7月30日至8月6日的7天中,西班牙无敌舰队向西缓缓航行,目的是在加来附近与帕尔马公爵的军队会合。学者汤姆森在有关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论述中说:“期间,英国人也从西边迎着风不断向对手靠近,使其进入火炮射程中,并向其实施一场西班牙人无法有效回击的射击。”也就是说,英国人利用炮火的远程优势优雅地避开了所有打算实施接舷战的西班牙战船,而西班牙人想要充分利用的跳帮战术几乎不可能实现了。

就这样,一场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就见分晓的海战开始了。

3

西班牙的船长们由恼怒到越来越心灰意冷的情绪变化加剧了己方失败的步伐,而且这种情绪的变化让整支舰队失去了应有的纪律性和协调性。

第一阶段的战斗中双方损失都很小。英国人没有损失一艘船,西班牙人只损失了2艘:其中一艘的弹药舱爆炸,另一艘的沉没则是由于与己方船只发生碰撞。

根据锡多尼亚城公爵的回忆记录我们可以看出:8月6日那天,他命令舰队在加来海峡沿岸抛锚,并实现了任务的第一个主战术目标,集结起来的英国海军也没有能够阻止他快速突破英吉利海峡。阿内尔·卡斯滕和奥拉夫·拉德则认为公爵的回忆是出于对之前发生的事带来的胜利感而写。显然,这样的记录只能说明完成了所谓的“第一个主战术目标”不过是通往毁灭之路上短暂的喘息之机。锡多尼亚城公爵做梦也没有想到,多支军队的成功会合并能发挥出成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致命的一点是,他的船只几乎将弹药储备消耗一空,尤其是炮弹。他立即向帕尔马公爵写信,要求帕尔马公爵解决弹药问题。可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更糟的是,他并没有在约定时间和约定地点做好战斗准备。这一点可以从马丁利在《无敌舰队》中的描述得到印证:“根据原来的计划,帕尔马公爵的部队在海峡沿岸与无敌舰队会合后,应做好登上运输船的准备,以便在西班牙舰队的保护下朝英国海岸实施横渡。但是,无论军队还是运输船都未能出现。”

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学者认为是西班牙陆军司令帕尔马公爵糟糕的合作态度所致,因为像他这样富有经验的陆军指挥官肯定清楚这一点。不过,这样的分析未必就是最接近真相的。首要的一点,他对国王腓力二世的忠诚和军事能力都是无可置疑的。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帕尔马公爵觉察到无敌舰队从筹备到启程没完没了地拖延,所谓“兵贵神速”,这样的拖延不知道有多少不利局面等待着无敌舰队;还有就是帕尔马公爵在了解了英国海军的优势之后已经对入侵成功失去了信心,他不想让自己久经沙场且忠心耿耿的部队做出无谓的牺牲。换句话说,帕尔马公爵从大局出发,尽可能让帝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8月7日晚至8月8日凌晨,锡多尼亚城公爵内心十分忧虑,又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面前:缺少可供西班牙舰队停泊的大型深水港。这样一来,船只不得不停泊在海边,成为小型纵火船的绝佳攻击目标。

很快,危险就来了。英国人发动了一场火攻,令西班牙船只惊慌逃命。这是自海战开始以来舰队第一次丧失了秩序,并在第二天遭受到惨重的、同时也是决定性的失败。锡多尼亚城公爵长叹,回天乏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