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叫吉本,是许都的太医令。吉本与名臣金日磾之后金祎、司直——韦晃、少府耿纪一起,想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阴谋:劫持汉献帝,暗中联合关羽,推翻曹操。

此时曹操身在邺城,留守许都的是丞相长史王必。王必是曹操起家时的“披荆棘时吏”,办事沉稳可靠。要攻击这样一个人物,只有出奇制胜。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许都笼罩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之中。深夜,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睡去。吉本等人趁着夜色火烧王必的府第,带领千余人攻击留守的官兵。这突然袭击把王必打了个晕头转向,肩头还中了一箭。王必没奈何,只好在部下的保护下仓皇逃离许都。

然而叛军的主力不过是吉本的宗族,实在没有经验。他们在近乎空城的许都四处叫喊着冲杀了整整一个晚上,居然也没有闹出大动静来。清晨,王必联络在许都附近屯田的军队,把吉本的叛乱平定。几天后,王必伤重而死。

消息报告到邺城,曹操震怒。

曹操已经老了,但是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他省心的。去年,益州的刘备派张飞、马超等将领进攻汉中,已经派曹洪前往协助夏侯渊抵御;荆州关羽的军势日益壮大,声威直达许都,原以为有曹仁坐镇南方,不会有问题。没料到关羽还没动手,自己内部先起了叛乱,而且是在许都——皇城根下!耿纪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官员,韦晃也是丞相府的属官、自己的亲信,居然全都参与了叛乱!

曹操下令对许都进行了血腥的清洗,因这次事件而遭灭门之祸的世家贵族不计其数(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同时,曹操还下令把许都的百官都押解到邺城接受审查。

司马懿看得出来,曹操受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司马懿今年刚刚荣升为军司马。丞相曹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有两大助手,主政的是长史、刚去世的王必,主军的正是担任军司马的司马懿。

曹操帐下少有来自世家大族的军界人物,司马懿的军司马一职虽然并没有独立的兵权,但也算是个例外。这表明曹操对司马懿军事才能的认可和栽培,更表明曹操对司马懿已经十分放心了。

那就让这种放心来得更猛烈些吧!

司马懿借着这个机会,向曹操提了一个建议——一个会得罪很多世家大族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加强屯田。

这个建议,对于曹操而言固然是“壮阳”,但对世家大族的司马懿来讲,却无异于“自宫”。

屯田作为曹魏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曹操起家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基本内容是动用官方力量借以耕作、蓄粮。这项农业政策对于曹操的功业可谓厥功至伟,但也很不受世家大族欢迎。

世家大族需要雇用一批农民或者说农奴,在他们的私家庄园耕作。这些收成,是维持一个世家大族运作的经济基础。在乱世,单个的农民成为“散户”,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要家破人亡。所以农民们往往选择把田地让与世家大族,然后委身于世家大族的荫庇为他们耕作,以求有口饭吃。

散户减少,大户吃饱。大户们中饱私囊之后,往往隐瞒自己的具体所得和掌握的人口,虚报数字,逃税漏税。这样一来,政府没有直接控制的人口和土地,就很难有充足的财政收入。这就是政府和世家大族的矛盾之一。

你不给我人和粮食是吧?好,没关系,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曹操采取的办法是大兴屯田——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散户”以及流民到自己所掌握的土地上开荒耕作。曹操并行着民屯和军屯两种形式,“民屯”顾名思义就是让以上所说的“散户”和流民耕作,实质上是与世家大族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严重损害了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

司马懿作为河内世家的代表,居然主动倡议加强屯田,毫无疑问是在向曹操表忠心。但是,这一举措会不会遭到世家大族的敌视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司马懿的建议是加强“军屯”。军屯,是以军队且耕且守,以农养战。这些军人本来就是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当然不会损害世家的利益。

表面看是自宫计,实则一举两得。

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和他的忠心,但是新的担忧又来了:刘备已经正式大举犯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年老多病的曹操望了望满朝文武,有一个可以彻底放心的。征战了一辈子,居然开始厌倦这种杀伐。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曹操不得不强打精神,亲自西征。

司马懿啊,你也跟着走吧。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曹操大军刚刚抵达长安不到一个月,宛城守将侯音叛变、归附关羽。关羽的声势愈加浩大。

曹操对于汉中之战更加沮丧,遥控命令曹仁围攻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镇守汉中的大将夏侯渊被斩杀,刘备军大捷。

曹操闻得此讯,更加惆怅。司马懿看得出来,曹操,这位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军事家,早已过了自己用兵如神的军事生涯黄金时期,步入了暮年。打仗不光是拼脑子,拼兵力,更是对双方主帅意志力的考验。已经六十五岁的曹操,在对胜利的渴望和战斗的意志方面,已经大不如从前。

果然,曹操三月才姗姗进入汉中,潦草地打了几场仗,到五月就匆匆离开了汉中回到长安。

汉中,对于孤不过是块鸡肋,对于你刘备倒是块肥肉。既然如此,你拿去吧,像个暴发户一样如饥似渴地拿去吧。

刘备倒是不客气,夺取了汉中,又命令义子刘封和将军孟达把上庸一并拿下。地盘扩张之后,刘备进位为汉中王。

曹操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老了,真的老了。

荆州方面,关羽受了刘备的鼓舞和指令,终于大举北伐,于樊城包围曹仁。曹操派名将于禁统领七军救援曹仁,两军僵持在樊城。

秋雨连绵不绝,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这花果飘零的季节,曹操隐约产生一个怪异的想法: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不祥的秋雨,果然给曹操带来了不祥的消息。前方战报:汉水泛滥,七军皆没;庞德被斩,于禁归降,曹仁告急;梁、郏、陆浑一带的寇贼杀死县令,群起响应关羽!

曹操大吃一惊:万万不曾料到跟随自己多年的名将于禁,居然在这关键时刻变节归降了敌军!而自己一向不很亲重的庞德,居然能够守节而死!

曹操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力。他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南下救援曹仁。

司马懿惊出一身冷汗:曹操怎么会重新起用近乎被废的曹植?而且还授予兵权?难道太子的地位又要有反复?

谁也不知道曹操为什么会下这个命令,身在邺城的太子曹丕想必也极度紧张,但是曹植根本无意激化自己与兄长的矛盾。他再一次用酒消弭了干戈,解决了问题:出兵前夕,曹植喝得烂醉如泥。

司马懿和曹丕,都松了一口气。

曹操彻底放弃了曹植。他终于做了个清醒的决定:改派徐晃领军救援曹仁。曹操已经没有了当年遥控合肥之战那样的意气风发,他没有任何教令事先给徐晃。他只能指望徐晃有神勇表现,抵挡住关羽的兵锋。除此之外,他已别无所能。

他就像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样,只能等待别人的帮助。

甚至,他已经惶恐到想要迁都——许都如今暴露在关羽的攻击范围之内,实在是非常危险。

司马懿轻叹一声:魏王已经糊涂了。如今关羽得势,威震华夏,许都以南群起响应,看似形势对我方极度不利;但是在这不利的形势之下,表面声势浩大的关羽背后其实有一个致命的隐患啊!魏王居然看不出来,看来魏王真的老了。

司马懿挺身而出,劝阻曹操:不能迁都。

曹操望着这个阻止自己决议的人:是你啊,赖在**七年也不肯来见我的司马老二;上一次在汉中,也是你劝我一鼓作气拿下益州。如果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不知道还能不能保持现在的干劲呢!

曹操示意司马懿说下去。

司马懿说:“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曹操猛然醒转过来:对啊,我被眼前的假象迷惑了。关羽虽然声势浩大,但不过是“声势”而已,对于我军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损害;而于禁也不过是被洪水打败,而非败于关羽之手。看来,克服目下的“恐关症”才是振作的第一步啊。

司马懿看曹操有所动容,接着说:“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

嗯,不错。孙权与刘备一向矛盾重重。这几年,都是我曹操的外部打压使得这两只刺猬抱成一团,实际上他俩恐怕早就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得不行了吧。如今刘备西线大捷,关羽中路得势,唯有孙权在东线屡屡受挫,早就憋一肚子气了。而且听说,孙权与关羽之间也有个人恩怨……

谋士蒋济也出列,附议司马懿:“可遣人劝孙权蹑关羽之后,许割江南以封孙权,则樊城围自解。”

江南本来就不在我曹操手里,以“许割江南”这样的空头支票,诱使孙权当那只捕蝉的黄雀,消灭关羽,以解我樊城之围,同时激化孙刘矛盾,真是一石二鸟的绝妙好计!

曹操振奋而起,吩咐使者前往江东;俄而,又失落地望着年富力强的司马懿和蒋济:世界是你们的啦。不过,有一些旧的恩怨,还要靠我这个将死之人来个了断。

杨修,你的死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