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徽宗开始,宋朝在位的皇帝会找个借口退下位来,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到了南宋,这更像是成了一个传统。
高宗自己没有儿子,可皇位不能没人继承,于是高宗决定从皇族中挑选幼子作为养子。于是他在朝上对大臣说:“当初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可是他的子孙却不能享福,现在又遭此国难,四处飘零,甚是可怜。朕如果不来振兴这一系,难以告慰太祖在天之灵。”高宗命人从太祖的后裔中选了十名幼子入宫,几经筛选之后,还剩下两个,一个胖的,一个瘦的,最终决定留下那个胖小孩。高宗说:“把他们两个叫来,我再看一看。”两个孩子并肩站到皇帝面前,这时忽然有一只猫从旁边经过,那个胖孩子抬脚踢了它一下。高宗一看,皱起了眉头,说:“一只猫偶然经过,就要踢它,如此轻浮,怎么当得大任。”于是,又改留那个瘦孩子,将他改名为赵昚。
绍兴三年(1133),金军又开始谋划进攻宋朝。高宗年轻时曾在金人营中做过俘虏,后来又颠沛流离,吃了许多苦头,才终于在南方安稳下来,享了二十年的福。他看现在金军又要来打宋朝,不想自己的晚年不得清静,就萌生了退意。赵昚英武聪慧,他知道满朝文武都是高宗的人,自己又不过是个养子,所以当高宗提出要禅位时,他推辞再三,直到清楚高宗确实是厌倦了政事,才做出不得已的样子坐上皇位,史称孝宗。举行禅位仪式的那天,天下起了大雨,仪式完了,高宗便迁往德寿宫。孝宗扶着高宗的轿子,冒雨送出宫门,仍不停步,直到高宗命左右把他拉住,才回到宫中。高宗见他殷勤,非常满意,说:“我托付的这个人很孝顺,现在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孝宗的确是孝顺。高宗虽然退位,但他的太上皇又做了二十多年,还时不时地过问军国政事,孝宗一是畏惧,另外也对高宗心存感激,毕竟自己出身平民,现在却做上了皇帝,所以对高宗百依百顺。他还每月至少四次去德寿宫拜见高宗,知道高宗喜欢字画古玩,总是不惜高价买来送给他。虽然孝宗事事小心,但还是免不了因为政事惹怒高宗,每当这个时候,他只能委屈自己,顺着高宗的意思来办。孝宗一共在位二十七年,其中倒有二十四年是在太上皇的威严之下战战兢兢度过的。
孝宗年轻的时候本也想着干一番事雪树寒禽图轴业,但毕竟高宗还活着,朝中各种政治势力纷繁错杂,一直到晚年他也未能施展抱负,只好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淳熙十四年(1187),八十一岁的太上皇高宗一病不起,孝宗当即表示要服孝三年,这时他也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眼看自己振兴国家已经没有了希望,就越来越厌倦政事,开始安排禅位。淳熙十六年(1189),皇太子赵惇登基,史称光宗。孝宗自己做了太上皇,移居到原来高宗居住的德寿宫。
光宗这个人一登皇位,就露出了嗜酒好色、贪婪无度的本性,将孝宗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用于光复中原的钱财全都拿来建造宫舍,挥霍享乐。孝宗对高宗十分孝顺,而光宗虽然是孝宗的亲生儿子,却对他不闻不问,连例常的拜见也不去。孝宗心下凄凉,常常一个人坐在一间小屋里一待就是一天。一次,他听到宫外有小孩子在游戏中喊“赵官家,赵官家”(皇帝的称号),不禁老泪纵横,自言自语地说:“我叫他都不来,你们更是白叫了。”不久就郁闷成疾。
淳熙五年(1194)春天,孝宗已经病危,要再见儿子一面,光宗却仍在后宫饮酒作乐,不去探视。宰相等人去宫里请他,他就将宰相赶出京城,一时朝政也没人主持了。还是孝宗干预,宰相才终于回朝。到六月底,孝宗没能看到自己的儿子,怀着遗恨死去。群臣在殿上劝光宗立即前往德寿宫为太上皇发丧,光宗一听,起身就走,大臣们拉住他的衣襟,挣扎中连衣服都扯破了,光宗仍是不许。太子嘉王几次哭着进内宫劝说,光宗也不肯出宫,只给宰相写了“历岁事久,念欲退闲”八个字的御札。
大臣们个个手足无措,其中有大臣秘密地商量另立新君,说既然有皇上的八字御札,不如干脆立嘉王为帝。这个主意得到了太皇太后吴氏(高宗时皇后)的支持。七月二十四日,举行孝宗丧礼的最后一个仪式,群臣在这一天全都脱去孝服。之后,太后就座,枢密院赵汝愚率众臣参见太后,向太后奏道:“皇上生病,不能主持丧礼,我等请求立嘉王为太子,皇上先批‘很好’二字,又送来‘历岁事久,念欲退闲’八个字,到底该怎么办,请太皇太后定夺。”吴太后说:“既然有皇帝的御批,你们执行就是了。”赵汝愚马上取出事先拟好的文件,宣布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没有丝毫思想准备,见人拿着皇袍上来,吓得直往后退。吴太后过来,亲自把龙袍套在他身上,百感交集地说:“我见你太爷爷当皇帝,又见你爷爷、你爹即位,今天,我又亲眼看着你登上皇位。”话未说完,祖孙俩抱头痛哭。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内禅典礼终于完成,赵扩登皇帝位,史称宁宗。
宁宗登基已是南宋第三次皇位内禅,只不过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得到还活着的光宗的同意。光宗在内宫里听到宁宗即位的消息,当即就疯了,在宫里失声嚎哭,要不就大声咒骂,宫人私底下都叫他“疯皇”。宋宁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