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中郎孟观和李肇与杨骏素来不睦,贾后就命心腹宦官董猛将二人召来,进行了一番密谋。随后,他们便暗中联络被杨骏排挤出京的汝南王司马亮,劝他举兵讨伐杨骏。老成持重的汝南王拒绝参与政变。贾后等人便转而怂恿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武帝第五子)。司马玮是惠帝的弟弟,正值血气方刚之年,遂欣然应允,并主动联络都督扬州的淮南王司马允(武帝子),约他一同入朝,伺机发动政变。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三月初八。深夜。

傻皇帝正在暮春的睡梦中流连,忽然被孟观和李肇唤醒,让他签署一份诏书。

诏书的内容是:杨骏谋反;宫廷内外全面戒严;派遣使者奉诏废黜杨骏,仅保留侯位回府听候处置;命东安公司马繇率四百名禁军去逮捕杨骏;命楚王司马玮屯兵司马门;命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率兵驻守宫中。

惠帝本来就不辨事理,半夜又被人从**拉起来,稀里糊涂就签了字。杨骏的外甥段广正在宫中当值,慌忙跪地进言:“杨骏孤公无子,岂有谋反之理?愿陛下慎重考虑!”

沉默。俯首在地的段广只听见一阵沉默。等他抬起头来时,只见惠帝面无表情,双目微垂,好像又睡过去了。

此刻,杨骏的府邸灯火通明。

政变的消息传来,杨骏的部下和幕僚全都聚集一堂,摩拳擦掌,准备和贾后来一场大火并。智囊团团长(主簿)朱振首先发言:“这场宫廷政变的目的一目了然,一定是阉宦和贾后一起设计阴谋,要对主公不利。依在下之见,应该火烧云龙门来引起混乱,然后以追查肇事者为由,乘乱打开万春门,引入东宫及外营兵,拥太子入宫擒拿奸人,宫内震恐,必然斩杀主谋献出。不然的话,无以免难!”

杨骏一向色厉内荏,如今大难临头,早已吓得六神无主。他犹豫了半晌,只吞吞吐吐地冒出一句话:“这云龙门是魏明帝时建造的,花费的财力物力甚巨,怎么好说烧就烧了呢?”

此言一出,众人狂晕!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位堂堂的太后之父、权倾内外的当朝首辅杨骏杨太傅,居然万事不提,惟独只惦念着一座前朝旧门!要说花费,这偌大一片洛阳皇宫,哪一座门花费少了?要说是文物,这破门也不过六十年历史,谈得上吗?退一万步说,就算它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可跟您杨太傅与杨太后的身家性命比起来,跟在座精英的颈上人头比起来,孰轻孰重,难道您杨太傅就掂量不出来?!

济济一堂的文官武将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问题不在这,而是杨太傅脆弱的神经已经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绷断了。他此刻的智商不会高于傻皇帝司马衷。

所有人的斗志被这一句话瞬间瓦解,沮丧之情像一盆凉水从头顶泼到脚底。

侍中傅祗第一个站了起来,对尚书武茂使了个眼色,向太傅请求和武茂一起进宫了解事态,接着对众人说:“宫中可不能没人哪。”然后作个揖就走下台阶。众人心领神会,一个个脚底抹油,顷刻间溜得一干二净。惟独尚书武茂陪着太傅傻坐着。他可能还在苦苦参究:一个老政客的智商,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跌破正常人的水平线呢?

傅祗回头看见武茂也傻了,赶紧说:“先生不是天子之臣吗?现在宫中内外隔绝,不知天子何在,你还能安心坐在这?”武茂如梦初醒,慌忙跟着傅祗走了。

太傅府灯火通明的大堂内,杨骏一个人坐着,神情恍惚,面白如纸。

府外,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已经布置好了军队随时待命。忽然看见哥们儿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溜出来,连忙拦住右军将军裴頠,问:“太傅呢?”

裴頠看了他一眼,随口一扯:“太傅带着两个人,乘车从西门跑了。”

刘豫一下傻眼了,忙问自己该怎么办。裴頠说:“你应该去廷尉那自首。”

刘豫一听,他娘的这些人都疯了!他掉转马头,把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扔在原地,一个人跑了。与此同时,贾后已经下诏命裴頠取代刘豫,兼领了左军,驻兵万春门。

被困在宫中的杨太后心急如焚。她知道父亲凶多吉少,无奈之下,只好写了一面帛书射出皇城外,上面写着:救太傅者有赏。

帛书马上就被人捡了,送到了贾后的手上。贾后一声冷笑,当众宣布:“太后参与造反!”随后,军队便开始进攻杨骏的府邸。杨府大门紧闭,士兵就纵火焚烧,并且派弓箭兵登上高处,万矢齐发。杨骏府邸顿时箭如雨下,府中守兵完全被压制了,动弹不得。很快,府门就被攻破了。杨骏东躲西藏,最后在马厩里被乱刀砍杀。

孟观等人随即发兵收捕了杨骏之弟杨珧和杨济,以及杨骏的党羽段广、刘豫、武茂等多人,当天夜里夷灭三族。

次日,贾后授意大臣上书,以“谋危社稷”为名,废黜杨太后并诛杀其母庞氏。贾后假惺惺地“诏不许”,而大臣“复请”,她又不许。如是几次三番,把戏做足了,贾后便很无奈地“诏可”。于是杨太后被废为庶人,囚禁于金墉城(晋朝专门幽禁被废的后妃与皇族之所)。其母庞氏“付廷尉行刑”。临刑前,太后蓬头散发,抱着母亲痛哭不止,并上表自称臣妾,哀求贾后保全母命。

贾后装聋作哑,愣是不搭理。

次年,杨太后在被贾后断绝了八天饮食后死去。下葬时,贾后特意吩咐,不让她仰卧入棺,而是覆面入棺(即面朝地、背朝天),并且在棺椁中张贴了乱七八糟的符箓。按照古人的逻辑,贾南风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杨太后的冤魂化成厉鬼来找她索命。

政变成功后,楚王司马玮、东安公司马繇、宦官董猛等人全都加官晋爵。汝南王司马亮被征召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共同辅政。司马亮也许是因为当初拒绝参与政变,而今又无功受禄,有些难为情,所以想取悦众人,一上任便大肆封侯拜将,受其封赏者多达一千零八十一人,可谓空前绝后。同时,贾后的宗族也跟着鸡犬升天,族兄贾模、表舅郭彰以及外甥贾谧全都参与国政。

倒杨虽然获得了成功,可倒杨集团的成分却过于复杂——大臣、宗室、外戚、宦官应有尽有。这些人精,有可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存共荣吗?老王爷司马亮和老臣卫瓘能坐稳辅政的位子吗?别人暂且不说,光是贾南风就不会答应。她费尽心机搞死杨骏,就是想夺回朝政大权,如今却白忙一场,替别人做了嫁衣,这口气如何咽得下?再说了,卫瓘的女儿当年差点抢走她的太子妃之位,事败后,卫瓘又经常别有用心地劝武帝废掉太子,这桩桩件件,贾南风一直记在心里,此仇岂能不报?而司马亮当初自命清高,一口回绝了政变的提议,末了又厚着脸皮入朝辅政,贾南风又岂能容忍他窃取胜利果实?

所以,不把司马亮和卫瓘置于死地,贾南风绝不收手。

换句话说,一次政变显然不够。

于是,由精明皇后口述,痴呆皇帝笔录,一道罢免司马亮和卫瓘的诏书就交到了司马玮手上。随后,司马玮派遣公孙宏、李肇发兵包围了司马亮的府邸,派遣清河王司马遐收捕卫瓘。

汝南王府外一片人喊马嘶,侍卫长李龙立刻请命,要率兵抵抗,可司马亮不同意。等到外面的士兵攻上围墙,喊声震天,司马亮才慌了手脚,立于堂前阶上大声质问:“吾无二心,何至于是?”并要求看诏书。公孙宏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催促士兵进攻。长史刘淮再次对司马亮说:“这肯定是阴谋,府中勇士如林,犹可力战!”

可是,让李龙和刘淮大失所望的是,老王爷还是没有同意。

这位从曹魏时代起就驰骋沙场的老将、司马懿的第四子、堂堂当朝太宰,此刻居然紧步杨太傅之后尘,毫不抵抗,束手就擒。当李肇命人把他五花大绑后,司马亮才大声叹息:“我之忠心,可昭示天下也!”大难临头之时,司马亮与杨骏的反应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只是:杨骏死于怯懦,而司马亮死于愚忠。

次日上午,被露天看押的老王爷暴晒在夏日的阳光中,看守的士兵于心不忍,拿扇子给他遮阳。直到日近中天,仍然没有人敢对他下手。司马玮下令:“能斩亮者,赏布千匹!”

重赏之下,怜悯和道义**然无存,士兵们的刀枪剑戟争先恐后地落在司马亮的身上。据《晋书》记载,司马亮死后,被扔在北门的墙脚下,尸体惨不忍睹,“鬓发耳鼻皆悉毁焉”。而就在司马亮惨死的前天夜里,太保卫瓘和儿子卫恒、卫岳、卫裔等祖孙九人,也早就被司马玮干掉了。

两个辅政大臣一死,司马玮和贾南风的统一战线就自动宣告破裂了。

司马亮被杀当天,司马玮的幕僚歧盛就劝他,应趁此兵势诛杀贾后及外戚集团,以绝后患,可司马玮却犹豫不决。

与此同时,太子少傅张华与宦官董猛也在对贾后说:“楚王既诛二公,则天下威权尽归之矣,人主何以自安?”于是劝她以矫诏滥杀的罪名诛除司马玮。贾后深以为然,便又让傻皇帝写下一份口述笔录体的诏书,然后遣使出宫,宣布楚王矫诏,命众将士不得听他指挥。

诏书一宣,士兵们当即扔掉武器,哗然四散。司马玮旋即被捕。临刑前,司马玮仰天痛哭:“有幸生在帝王家,却不幸如此冤死!”他死后,手下的公孙宏和歧盛均被夷灭三族。

八王之乱中,楚王司马玮是第一个因参与政变而死于非命的。此后,几乎所有西晋帝国的亲王都将步他的后尘。

爆发于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的这两次政变,导致王公大臣及其家族死难者达数千人。这一年,帝都洛阳的风中都飘着血腥味。可是,对于即将陷入重重劫难的西晋帝国来说,这才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