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族人大批封侯,势必会引起皇族派与外戚派的矛盾。这种矛盾越来越深化的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为了平衡这种矛盾,吕后在分封诸吕的同时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旧招术:政治联姻。
首先,她把吕媭的女儿嫁给当时的营陵侯、后来的琅琊王刘泽。之后,又把吕禄的大女儿配给了朱虚侯刘章,把吕禄的小女儿配给了刘章的弟弟东牟侯刘兴居。把吕产之女配给了梁王刘恢,把吕氏宗人之女配给赵王刘友。总之,吕家有多少能嫁的女儿,差不多全要配给刘家的诸侯王。
这种政治大联姻,一来可以稳定诸刘,二来可以改变刘氏皇族的血统结构,对扩张和巩固吕氏政权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换一句话说:联姻,是皇权过渡的第一个程序。
然而,这种政治大联姻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近乎“拉郎配”式的婚姻给双方当事人制造了隔膜。被强行“配”在一起的男女双方并无真正的感情,婚姻生活毫无幸福可言。
第二,吕家的女儿大多脾气很坏,这很正常。但是要看她嫁的是什么人。公主下嫁,坏脾气也是资本,可嫁的是皇族,就不一样了。
第三,嫁给刘氏诸侯王做王后的吕家女儿,大都带上一大群随同的吕氏官员。刘家诸侯王娶一位王后要多出几双日夜监视他的眼睛,心里怎么会不别扭?
所以,裂痕自然也就迅速产生了。
赵王刘友娶了吕氏族女为王后,可是他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吕家的姑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吕家姑娘性子太倔,仗着她是吕家人,有太后撑腰,不把刘友放在眼里。
刘友于高祖十一年被立为淮阳王,赵王如意被勒死,惠帝元年,徙他为赵王,已经十年了。刘友也是个性子很刚烈的人,他对这个吕氏王后的作派,十分看不上,两个人之间只有夫妻的名份而已。刘友宠爱的,是身边几个性情温柔的妃子。
这位吕姓王后妒火中烧,常常和刘友打闹,刘友不理睬她,照旧我行我素。吕姓王后就跑到长安,找太后诉苦,并且添油加醋地给刘友上了不少“眼药”,她说刘友对吕氏封王十分不满,曾对下属说:吕氏怎么能够封王呢,这是明摆着背离白马之盟。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要把吕氏王侯全都杀光,一个不留。
吕后最怕听的,就是这话。
吕后最恨的,就是敢于说出这话的人。
她气得七窍生烟,立即派使者去赵国,召赵王刘友到长安。
刘友来到长安,吕后却不见他,并且让武士围住他住的行馆,不让人送饭给他吃,下令:凡有胆敢给赵王送饮食的,重重治罪。
有些老臣实在看不过去,就悄悄送一些吃的给刘友。吕后知道了,就把送饭的人抓了关进监狱。
刘友饿得头昏眼花,于是就望着窗外,凄凉地唱自己编的一首歌子,抒发心中的愤懑:
诸吕用事兮,刘氏微,
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
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
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
快中野兮,苍天与直。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
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
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这首歌大意是:诸吕弄权用事,刘家江山已经式微。吕后胁迫王侯,强授王后与我。我这个王后又凶又妒,她用恶毒的语言诬陷于我。可是这个女人以谗言乱国,太后竟然执迷不悟,听之任之。我向谁去剖白自己的冤屈呢,只有苍天知道我是多么无辜。我后悔不早日弃赵国,在田野里了却自己。今日被幽禁快要饿死了,又有谁来可怜我。吕家人做事太绝了,我死了做鬼也会找他们报仇雪恨。刘友不能不悲慨,作为皇子,竟沦落到今天连一口饭也吃不上的地步。父亲打下了天下却让吕家人作威作福。
若干天之后,围守的士卒打开刘友房门,活活被饿死的刘友已成了一具僵尸。
吕后幽死刘友,还不解心头之恨,她下诏用平民之礼埋葬刘友,不许以诸侯王的规格为他发丧。
让谁接替刘友去作赵王呢?吕后想了几天,决定把梁王刘恢徙往赵国。
刘恢是在高祖十一年梁王彭越被诛之后立为梁王的。他接到诏令去赵国,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又没有办法。太后把吕产的女儿配给他,做他的皇后,并且带去的众多从官也都是姓吕的人。这些人非常矫横,擅权自恣,几乎就把刘恢变成了一个傀儡。
刘恢与王后的关系当然也会很僵,奈何这个吕家姑娘也是个“河东狮子”,非常刁蛮,既凶又妒,她让侍女们天天盯着刘恢,不准他亲近别的女人。
刘恢宠爱的一个妃子,就这样被王后派人用毒酒鸩杀了。
这件事对刘恢的打击太大了,
他一连几天守着爱妃的尸体,不吃不喝,只唱着自己编的四支苍凉的歌诗,让乐人应和着他的节拍。可惜这些歌词没能在《汉书.高五王.刘恢传》中记录下来。
几天之后,忍耐不住悲愤的刘恢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吕后听到刘恢自缢的消息,十分震怒,她说:“没想到赵王如此不成器,为一个女人竟然自杀了。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配奉宗庙!”
于是诏令,废其子嗣不得为赵王。
接下来谁来补赵王之位呢,吕后想让代王刘恒徙赵。
刘恒眼见三位赵王都不得好死——如意被勒死,刘友被饿死,刘恢被逼自杀——哪里还敢去这是非之地?他给吕后写了一份报告,表示愿意为国长守边疆,这正是吕后所希望的。
吕后趁机把她的侄子吕禄封为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