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庙东边,有一排座东朝西的旧瓦房,四周围着一圈土围墙,门口长着几棵老榆树。房舍不太好,院子却很宽敞。很早以来,这里就是村里的小学校。自从太原失守以后,世事一乱,学校也就塌台了。直到一九四○年春天,反顽固斗争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国民党开始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阎锡山积极响应,提出要“饿死八路军,赶走八路军”,并下令解散“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等抗日团体,同时与日寇勾结,突然向驻防晋西南的决死二纵队和驻防晋西北的决死四纵队、工卫旅、暂一师等抗日新军发动进攻,企图一举消灭这些抗日力量。决死二纵队经过数周艰苦战斗,突破敌人层层封锁,转战于晋西北,与晋西北的各路新军共同配合,终于粉碎了阎锡山的这一罪恶阴谋,这就是有名的“晋西事变”。当时进步势力称阎锡山等为“顽固分子”,因而这一斗争也称“反顽固斗争”。取得了胜利,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新政权反顽固斗争胜利后,为了保卫晋西北,坚持长期抗战,晋西北各界人民、军队,党派及群众团体共同选派代表,于一九四○年一月十五日在兴县举行了军政民代表大会,建立了统一的抗日政权——晋西北行政公署(后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为了区别于阎锡山的旧政权,当时统称为“新政权”。,村里的一切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这才决定把小学恢复起来。
夏收过后,街上贴出了开办小学的告示。干部们也到处宣传念书的好处,动员男女学龄儿童报名上学。胡兰听到这消息非常高兴。她小时候每逢路过学校门口,总要停住脚步朝里边一,那琅琅的读书声,清脆的课铃声,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很羡慕那些念书的孩子们,她也很想念书。可是那时候根本没这个可能。那时,上学念书的全都是男孩子。如今可好了,女孩子也能上学啦。而且她听金香和玉莲说,他们都已经报名了。那天,胡兰听到这消息,连忙就跑回家去找奶奶。她估计奶奶一定会同意她报名上学。奶奶对她那么亲,那么疼,再说念书又是好事情,奶奶还能不赞成?谁知当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去和奶奶一说,奶奶迎头给她泼了一瓢冷水:
“上学?!你倒想上天哩!女孩子家,要紧的是学会操持家务,学会织布纺花,念会几句书能怎?”
“念了书就能识字,就能……”胡兰正想把她听到的那些道理讲给奶奶听,奶奶却打断她的话说道:
“就能怎?!能成龙?还是能变虎?再说,哪有个女孩子念书的?”
“村里好多女孩子都报名了,金香和玉莲也报啦!”胡兰恳求道:“奶奶让我也报了吧!”
“别人家的事情我管不着,咱家的事由不了你!”奶奶板着脸说道,“趁早死了这条心。哼!念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胡兰听奶奶说得这么绝,噘着嘴低下头不敢再吭声了。可心里却是又急又气。她真没料到,奶奶竟是这个样子!眼看金香、玉莲都要上学了,眼看有那么个念书的地方,自己就是不能去,怎能不急不气呢?她忽然感到有点后悔,后悔不该这时候和奶奶说,如果爷爷和大爷他们都在家,说不定情况会好点。爷爷一定会赞成她上学;大爷也可能帮她说几句好话……可是如今已经迟了,奶奶把话都说绝了,她还能再改口吗?
胡兰正这么胡思乱想的时候,只听正在做饭的妈妈向奶奶说道:
“妈,依我看,念下几句书总有点好处……”
“有甚好处?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穿?”
妈妈笑嘻嘻地向奶奶解释道:“那倒是不能!不过多一样本事,总比少一样本事强。学会点文化,记个账,写封信也省得求人。至少识下几个字,也能认得票子。”
胡兰真没想到,妈妈会帮她说话,心里不由得感到高兴。她偷偷看了看奶奶,只见奶奶的脸色比刚才好看了,好像心眼也有点活动了。特别是说到票子的事情,正碰到奶奶的痛处,她因为不识字,吃过这个亏:把一块钱当成五毛花了。胡兰记得清清楚楚,为这事奶奶拍手顿脚后悔了好多天。
妈妈一连又说了好多上学念书的好处。奶奶思忖了半天说道:
“你说的倒也是个理。不过男男女女混搅在一起,能学出什么好来?”
“都是十来八岁的小孩子,只不过在一块念书……”
奶奶打断妈妈的话说道:“俗话说:书房戏场,坏子弟的地方……”
奶奶的话没说完,村公所公人石居山拿着纸和笔登记上学的孩子来了。他笑着接嘴说道:
“大妈,这话可说的不在板眼上。世上坏人有的是,你当都是学校里教出来的?二寡妇恐怕连学校的门坎也没迈过,她从哪儿学会……这个,这个……”石居山忽然改口说道:“如今的社会,不识字什么也干不成。你看看我,小时候没念下两句书,这阵办起公事来,咳!就连个公人都当不好。”
石居山是个精明能干的年轻后生,人样长得挺漂亮,每年正月里唱秧歌,他总是扮女角,化装起来,把那些俊女人都比得少颜没色了。他从小在家务农,自从抗日政府成立,就到村公所当了公人。这人心眼灵,记性好,办起事来头头是道,说出话来有板有眼。他见胡兰奶奶对他的话很注意听,于是接着又说道:
“在村公所里,我一遇到文墨上的事,不由得就抱怨大人们:小时候不让念几年书,害得如今成了个睁眼瞎子。可是回头又一想,这能怪大人吗?不能。那时候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学费又那么贵,穷家小户谁家有闲钱供子女们念书?如今穷人们日子都好过了,念书不掏学费,不出钱,不花票票……不分男,不管女,都能受教育,学文化,这有多好哇!这都是咱们新政权,咱们顾县长,不,顾专员晋西北行政公署成立后,顾永田被任命为八专员公署专员,管辖文水、汾阳、交城等县。给谋下的福利呀!”他看了看奶奶,回头又朝胡兰挤眉弄眼地说道:“你们真是有福气,遇上这么好的年头,可得好好学习呀!大妈,我可把胡兰的名字记上啦!”
奶奶连忙说道:“居山,你先别记。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这事总得等她爷爷回来商议商议呀!”
“大妈,你就别在我跟前来这一套了。街邻街坊,谁家还不知道谁家的匙大碗小?来成大爷是聋子的耳朵——样子货。这个家还不是靠你掌舵!”
奶奶笑着说道:“咳,你这两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说活!不过话可说到头里,要把我胡兰教坏,我可要找你算账哩!”
“放心吧,我给你打保票!”石居山扬了扬手里的纸说:“报名上学的女孩子多着哩!”
爱兰见奶奶已答应了姐姐的要求,急忙说道:
“奶奶,我也要上学!”
奶奶不高兴地说:“好,上吧!咱们全家都搬到学堂里去好啦!”
妈妈怕她这么一搅,连胡兰也上不成学,忙说道:
“爱兰,你年纪还小,还不到上学的年龄。等明年再上吧!”
“对,对,明年上。”石居山边说,边把纸和笔递给妈妈:“景谦嫂,你识字,你来把胡兰的名记上吧!”
妈妈姓胡,叫文秀,小时候念过二年书,多少还识些字。她接过纸和笔来,略微思忖了思忖,便歪歪斜斜地写了“刘胡兰”三个字。其实原来胡兰的名字叫“刘富兰”,胡文秀为了和前房女儿拉得更亲近一些,就把“富”改成了“胡”。好在文水人说话鼻音重,这两个字念的是一个音。从这以后,“刘富兰”就改成了“刘胡兰”。
却说胡兰看着石居山拿上名单走了,真个是喜得心花怒放,立时就跑出去把这个喜讯告给金香和玉莲。两个小朋友听了也非常高兴,三个人过去常在一块玩,如今又能在一块念书了,怎能不高兴呢?
从这天起,她们每天都要到学校门口去探听几回,看看哪天开学?她们多么盼望能早点开学啊!盼来盼去,开学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这天,天刚明,胡兰就爬起来,穿上奶奶给她准备下的干净衣服,梳了头,洗了脸,连忙背起妈妈连夜给她缝下的那个蓝布书包,在镜子前左照了右照。其实书包里连一本书也没有,里边只有大爷送给她的半截铅笔和用旧账纸订的个小本本。但她总觉得背起书包就像个小学生了。奶奶看到她背着书包照镜子的那副神气,又喜又爱地笑着骂道:
“看把你烧的,八字还没认下一撇哩,倒不知想吃几颗麦子的供献了。”
胡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忙取下书包,照常去帮妈妈和大娘烧火做饭,而且还故意装得和平常一样。可心里却是又兴奋又着急,同时还有点那个——她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妹妹。其实爱兰比胡兰还要那个——她更舍不得离开姐姐。
这天清早,爱兰显得很不开心,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胡兰早看出妹妹的心事来了。她连忙把自己所有的玩具找出来,全都送给了她,并且答应每天下学回来还是一样和她玩。妈妈也劝她说,只要再过一年,就可以和姐姐一块上学了。两个人哄劝了好半天,爱兰脸上才算有了笑容。可是当吃完早饭,胡兰走了之后,爱兰的脸色又阴了。
以前她真像是姐姐的影子一样,乍一离开,心里觉得很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不知该怎么好了。这天,连奶奶也显得有点心神不宁,天刚半晌午,就急的向爱兰说:“你姐姐怎么还不放学?”
爱兰一连跑到学校门口去了好几回。当她看到姐姐放学回来的时候,喜得嘴都合不拢了。好像多年没见似的,拉着姐姐的手不停地问长问短。胡兰一上午没见妹妹,也觉得有好多话要说,她把开学时候村长讲话,教员点名,排课桌,发书本等等一切,全给妹妹讲了。她见妹妹听得很有兴趣,后来,每天下学回来,总要把在学校里听到的一些新鲜事讲给她听。给她讲老师讲过的故事,还教她唱新学会的歌子;而爱兰也总是要把家里的一切告诉姐姐。这一来,姐妹俩反而觉得比以前整天在一起更有意思了。
胡兰自入学以后,每天都是早早就走了,常常是第一名到校,从来也没有迟到过。她学习很用心,又听话,因此老师很喜欢她。而为这事却引起了奶奶的不满。
有天吃完午饭,忽然下起雨来了,雨下得很大很大。胡兰等了好一阵雨也不停。她急着要到学校去,也顾不得管雨大小,背着书包正要走,奶奶把她喊住了:
“你看不见下雨?今天别去啦。”
“下午还上课哩,老师说过,不准逃学。”
“怎么?你那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奶奶说的你就当耳旁风?”奶奶生气地说,“趁早把书包扔下,少去一次也误不了你中状元。”
妈妈也劝道:“要去也等雨停了再去。”
“要是雨老不停,老下,老下,那就不要上学啦!”胡兰边说,边从墙上摘下顶破草帽戴在头上。
奶奶见她还是坚持要走,气呼呼地拍着巴掌诈唬道:
“好,好,好,走吧!有本事以后下刀子也去!”
胡兰知道奶奶说的是气话,但她没管这些,立时拔腿就跑了。这一下可把奶奶气坏了。以前孙女儿对她是言听计从,说一不二。她真没想到这孩子刚上了几天学,脑子里就只有个“学校”和“老师”,连她的话都不听了,怎么能不生气呢?
而大爷见侄女儿性格这么倔强,对念书这么认真,心里却非常喜欢。他自己就是这么个倔脾气人,不管做什么事,要不就不干,要干就一杆子插到底,即使碰到天大的困难也不回头,因此他也很喜欢这种性格的人。他见奶奶气得又拍巴掌又跺脚,不住声地叨叨,忙劝道:
“妈,我说你就别生那么大气了。既是你应许她上学,孩子这么专心专意念书,这有甚不好?难道说经常逃学才对?我看这孩子倒是满有志气,满有点出息哩!”
奶奶听大儿子这么说,细细思忖了半天,觉得这话也有道理。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后来,她觉得胡兰愈来愈不听她的话。她不只对胡兰不满,而且对学校和老师也渐渐感到不满了。特别是在一九四○年秋季以后,学校老师经常领着孩子们在村里做宣传,慰问过往的军队,给伤兵们端茶喂水,跳舞唱歌……奶奶对学生们干这些事非常反感,她常向胡兰叨叨:
“这算个甚学校?不好好念书识字,整天起来胡混,真不成个体统!一个女孩子家,站到大街上给人家唱,唱,唱,唱……你不嫌丢人败兴?”
每逢奶奶这么叨叨的时候,胡兰总要反驳几句。这一来,奶奶就更加生气了。而最叫奶奶生气的是,后来胡兰不再跟上她求神拜佛了。而且有一回她要胡兰烧香磕头,胡兰不但没照办,反而还说了些渎神的话,那回可是真正把奶奶气坏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天傍晚,胡兰下学回来的时候,只见妈妈在打烧饼。爹端着碗匆忙地吃饭。奶奶走出走进,不住嘴地叨叨:
“……黑天半夜,干这号担惊受怕的事情!你呀,真是个死心眼。你就不会说你有病,不能出远门!”
爹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甚病也没有,能和人家说假话?公家派的差,还能不去?”胡兰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正想问妈妈,爱兰悄悄地告诉她说:
“今黑夜爹要给公家往西山里送布去哩!”
这一下胡兰明白了。她在学校里就听老师说,昨天夜里部队又打了个胜仗——袭击了祁县火车站,把敌人的仓库也收拾了。刚才她下学回来的时候,看见村公所门口停着两辆大车,车上装的都是整匹整匹的白洋布。显然爹是要往根据地去送这些胜利品。
这时奶奶还在不住嘴地叨叨。爹没有开腔,他放下饭碗,披了个夹袄,又用手巾包了几个饼子,就走了。胡兰顾不得去吃饭,连忙和妹妹也跟着爹跑出来,一直到了村公所。
庙院里非常热闹,出出进进很多人,有队伍上的同志,也有村里的老百姓。村长陈照德,农会秘书石世芳,还有石居山、石五则等公人们,正在忙着组织送布的人手。他们把民夫们编了组,点了名,讲了话,然后就让大家背上布出发了。
胡兰见爹也和大伙一块做抗日工作,心里感到很高兴,但同时不由得又替爹担心,她知道去西山里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太汾公路。她多么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平平安安回来啊!
第二天一清早,出去拾粪的爷爷,忽然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坏啦!送布的民夫,给敌人打散了……”
爷爷也顾不得回答奶奶的问话,慌手慌脚地竟然把粪筐搁到箱子上,转身就又跑出去了。
全家人听了这么个不清不楚的消息,都很着急。胡兰头也顾不得梳,脸也顾不得洗,匆忙就跟着奶奶跑到了街上。
街上乱糟糟很多人。有些背着布跑回来的民夫,正在井台跟前向村干部们讲述事情的经过。他们说昨天夜里通过“汽路”的时候,刚过去有多一半人,就被敌人发觉了。敌人又打枪,又打炮,又叫喊。隔在路这边的人,看样子不能再通过,于是只好撤退了回来。
奶奶听他们说完,急得一时问这个,一时又问那个:
“看见我景谦来没有?我景谦到底过去了没有?”
有的人说出发时候他走在前边,大概过去了;也有的人说半路上见他落到后边了,也许没过去;有的说临过封锁线时究竟赶到前边去了,还是落到了后边,黑天半夜没看清……奶奶问了半天也得不到个实讯,只好和胡兰回到家里。胡兰见奶奶一进门就去收拾香案,知道奶奶又要为爹求神拜佛了。她怕奶奶要她一块烧香磕头,连忙揭开笼屉拿了两个窝窝,背上书包就往外走。奶奶在后边直喊她。她假装没有听见,一口气就跑到了学校里。
前些日子,老师专门讲过破除迷信的课。老师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鬼,说活人拜泥菩萨是最可笑的人。老师还讲了好多生动的故事,证明弄神弄鬼都是自欺欺人的把戏。从那以后,胡兰每逢看见奶奶准备要烧香磕头,连忙就躲上走了。
这天,胡兰虽然又躲过了跟奶奶烧香拜佛这件事,但到了学校里以后,心情却很不安。她估计奶奶一定会为这事生她的气,说不定会和她闹一场。而更叫她不安的是,不知道爹通过封锁线了没有……整整一个上午,她都没和同学们讲一句话,心里老是翻来覆去想这些事。放学以后,她急着要回家去探听爹的消息,差点把书包都忘记拿了。一出校门,正好碰上妹妹跑来找她。妹妹气急败坏地告她说,送布的人们上午陆续都回来了,单单就是爹没回来,爷爷和大爷问遍了所有的人,都说过了封锁线以后,谁都没见过爹的影子。胡兰听了这消息,头都觉得大了。二话没说,拉上妹妹就往家跑。路上爱兰告她说,奶奶已经在神前许下口愿;只要爹能回来就上莲花大供。爱兰还告她说:
“早上你走了,奶奶可气坏啦。说等你回来,非好好打你一顿不行。姐姐这可怎呀?”
胡兰没管妹妹说的这些,她心里只想着爹。急急忙忙跑回去的时候,只见全家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连最能沉住气的大爷也急得跑出跑进,坐立不安。一家人饭都吃不下去了。下午胡兰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和妹妹一遍又一遍到村口去望,一直望到天黑,仍然没有爹的影子。
这天晚上,真像是出丧一样,一家人坐在那里,谁也不讲一句话,都在暗暗叹气,偷偷擦眼泪。后来大爷从村公所回来说,干部们对这事也很着急,决定派人沿路去询查,他也打算一块去。家里人正忙着打发大爷起身的时候,说也巧,爹突然回来了。全家人真个是又惊又喜。胡兰扑过去,拉着爹的胳膊,不住声地叫道:“爹,爹……”她从来也没和爹这么亲热过,看到爹好好地回来,高兴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这时全家人都围着爹问长问短,都急于想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刘景谦本来就是个不会说不会道的人,家里大大小小乱纷纷的追问,更不知从何说起,跌嘴拌舌地说了老半天,人们才弄明白前因后果。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他们被敌人发觉了的时候,他还在“汽路”这边。听到枪炮声,叫喊声,他以为敌人追出来了,他怕敌人把布抢走,连忙就钻了路旁的谷子地,跑了很远,这才躲在一条地塄后边。一直等到枪声停止以后,从谷地里跑出来一看,乡亲们都不在了。他悄悄摸到“汽路”附近看了看,到处都是静悄悄地,看不到自己人,也看不到敌人的影子。于是一阵小跑穿过了“汽路”。追了好半天也没追上前边的人,只好独自背着布往西山里走。天又黑,路又生,一路上经过的村子又都有自卫队和儿童团放哨,左盘查,右盘查,耽搁了不少时间。当他把布送到指定地点的时候,才知道先过了“汽路”的那些民夫已经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走了。队伍上的同志要留他住一夜,他怕家里人着急,连觉也没睡,就一个人返了回来。
奶奶听爹说完,长长地叹了口气说:
“罢罢罢,谢天谢地,总算没出乱子!”接着她又向爹抱怨道:“你呀,真是个死心眼,为甚要一个人乱撞乱碰?当时过不去,你不会返回来!”
爹说道:“公家让把布送上山嘛,咱应承下了,还能不给送到?眼看一天比一天凉了,人家还等着做棉袄哩!”
胡兰刚才听爹讲了送布的经过,就非常感动;如今又听爹讲了这么几句,更加感动了。爹虽然没讲什么大道理,可她觉得爹说得太对了,句句都是实话。爹平素不声不响,对公家的事却是这么忠实!
爹总算平平安安地回来了。胡兰当然非常高兴,可是第二天,不愉快的事发生了。原来奶奶连夜蒸下好多莲花馍馍,吃完早饭逼着胡兰给神佛还愿上供。胡兰推说要去上学,奶奶大声斥责道:
“上学要紧,还是这事要紧?这是为你爹许的愿!要不是神灵佑护,他能平平安安回来?”
胡兰反驳道:“爹是自己跑回来的,你供的神位就没出这个门!”
“你胡说什么?!”
胡兰想起玉莲和同学们学奶奶磕头拜佛的样子,脸上又一阵发烧,朝奶奶发恨说道:“世上就没神!求神拜佛屁事也不顶!”
奶奶听她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气得脸都白了,拍手顿脚地骂道:
“你这个死丫头,我看你是不想活了!你当昨天的事我忘啦?我还没和你算账哩!”
奶奶边骂,边顺手拿起根拐杖。爱兰一见这阵势,悄悄捅了姐姐一下说:
“姐姐,快,快跑!”
胡兰站在那里没有动。她见奶奶怒气冲冲地跑过来,举着拐杖要打她,心里反而倒平静了。她抬起头来望着奶奶说:
“奶奶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给泥胎烧香磕头!”
奶奶本来是想吓唬她,如今听孙女儿说的这么坚决,一时也没了主意,——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她举着拐杖愣了一会儿,忽然把拐杖一掷,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骂开了。骂胡兰,骂学校,骂教员,后来又骂开了胡文秀和石居山,说尽是他们害的她错打了主意,让胡兰上了学,学坏了……
胡兰没想到奶奶会这样哭闹,她又怨奶奶糊涂,又可怜奶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好了。待了一会儿,才上前去搀扶奶奶,并劝道:
“奶奶,快回屋去吧……”
奶奶不听胡兰的话,哭得更厉害了:
“胡兰子呀,你不是奶奶的孙女儿,你不要奶奶啦!”
胡兰正没法的时候,妈妈从屋里出来,对胡兰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胡兰走开。胡兰连忙背上书包到学校里去了。
这天胡兰放学回来,怀里像揣着个小鼓一样,一路上不住地敲打,愈走近家门,心跳得也愈厉害。她知道奶奶最痛恨的就是不敬神的人。以前,跟着奶奶烧香磕头的时候,多少有一点不专心,不恭敬,奶奶都要数说好半天。这回撞下这么大的乱子,奶奶还会轻轻饶过去?可是奶奶究竟会怎样呢?又猜不出来。
胡兰走到街门口站了一会儿,把心一横,硬着头皮走进了院子,心里说:“管她呢。该怎就怎吧,反正不能跟上奶奶去迷信!”
爱兰正在院里独自玩跳方,猛一抬头看见姐姐回来,连忙跑过来,悄悄向姐姐说道:“你走了,妈妈和大娘劝了奶奶好半天。后来奶奶就不哭了,也不骂了。后来奶奶就领着我上了供。后来奶奶还在神前替你祷告了一顿!”
“替我祷告?!”
“嗯,奶奶说你一定是在学校里中了邪气啦。求神仙不要见怪你。”
“奶奶还说什么来?”
“没有。”爱兰摇了摇头。忽然又说道:“对啦,刚才我问奶奶说:‘你还打不打姐姐?’她笑啦,她说不打了。真的,我一点也不哄你!”
胡兰听了妹妹的话,将信将疑地走进上房。只见奶奶正在纺花。脸色和和平平,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奶奶既没有打她,也没有骂她,甚至连提都没提清早的那件事,一切都和往常一样。胡兰反而觉得更不自在了,真的就这样完了吗?不会。那么奶奶究竟要怎呢?猜不出来。唉,真叫人纳闷,倒还不如痛痛快快挨一顿打好受哩!
胡兰提心吊胆地吃完午饭,正要上学去的时候,可怕的事终于来了。奶奶扣着书包不给她,正式宣布:从今以后不准再念书了。并且立逼爷爷到学校去找教员,把胡兰的名字勾掉。全家人事先谁也不知道奶奶有这个打算,听了都很吃惊。胡兰也没料到奶奶会来这一手,急得“哇”一声哭了,两手抓着爷爷的衣服不让走。这可把爷爷难坏了,又不敢不听老伴的吩咐;又看着孙女儿哭得可怜。走也不是,在也不是。不知该怎么好了。这时,家里人都忙着来解劝,有劝胡兰的,也有劝奶奶的。看样子奶奶的主意很牢靠,谁的话也不听,连大爷的话都不听了。爷爷愁得皱着眉头,只是不住声地叹气。憋了半天,才算想出个主意来,嘟嘟喃喃地向奶奶说道:
“我说,还是让孩子上吧。不管怎说,念书总是好事情。要她以后好好磕头烧香就是了。”回头又向胡兰道:“兰子,敬神总不是坏事。只要以后你听奶奶的话,就让你念书。”
结果这些话等于白说,奶奶不同意,胡兰更反对,而且哭得更凶了。
正在这难分难解的时候,农会秘书石世芳恰好从门口经过,听到里面又哭又喊,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急急忙忙跑了进来。他问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忙向奶奶劝说,给奶奶讲了好多破除迷信的道理,最后说:
“大娘,你的本意也是为了孩子学好,可你要她学的正好是迷信落后。这一套,新社会吃不开。你这不是为她,这是害她。胡兰子不迷信,这是进步。就为这事你要她退学,这话能摆到桌面上吗?”
奶奶从前最怕村里办公事的人,如今对干部们也仍然是这样。她心里虽然不赞成石世芳的说法,但也只好打消了要胡兰退学的主意。
胡兰总算又能继续念书了。不过她也就念了这么半年,后来,唉!学校塌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