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讲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教学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填鸭式”教学,另一种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启发式”教学。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曾说过:“一位真正的老师……不应是一位真理的施舍者,他应该是一位领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而真理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发现。”这说的不正是孔子吗?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③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①识:通“志”,记住的意思。

②厌:通“餍”,满足。

③诲:教诲。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导别人不会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长,学习是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人类才拥有自觉的、永无止境的学习活动。也只有如此,人类的文化才会得到传承,才会进一步发扬光大。所以说,一个人永远不应当满足于他所学到的东西,而要时刻对未知的知识充满渴求。

子之燕居①,申申②如也,夭夭③如也。

①燕居:安闲无事的时候。

②申申:安详舒适。

③夭夭:体貌安舒,容色和悦的样子。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总是安详舒适,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一个人的行为、仪态不能人前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我们要努力地做到言行一致,切勿表里不一。因此,不管是在大家面前,还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都要做到持身严谨。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也。”

①愤:苦思冥想而仍然想不通的样子。

②悱(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③隅(yú):角落。

④反:类推。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然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一个老师一言堂式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作为学生,不能让老师替自己去反复列举,而应该开动脑筋,试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难题时,不要立刻向他人求助,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咨询别人。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子曰:“饭①疏食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①饭: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②曲肱(gōng):弯着胳膊。肱,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弯着的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中也有着乐趣。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会视钱财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就算是吃粗粮、喝白水、睡破房子,同样乐在其中。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古代的文人,也值得我们学习。

子所①雅言②,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①所:用在做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

“的”。

②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音为标准音的周王朝的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音为准。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经》,念《尚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一个有效工具,历史上任何时代都会对其进行规范化,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地域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有利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当今中国的“雅言”,也就是我们的普通话了,学好普通话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项对我们有益的事情。

子曰:“三人①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②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三人:这里的“三人”不一定是实数。

②从:学习。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肯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千年以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身、虚心好学的精神。从这句意味隽永的话中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真正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勤学奋进的心,那么生活中的任何人、诸多点滴小事都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进步的来源。同时,分清对象身上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训练自己的选择与辨别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子以四教:文①、行②、忠③、信④。

①文:文献、古籍等。

②行: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③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④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用四种内容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历代文献、社会生活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信实。

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补充的,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少了任何一样,所形成的人格都是缺损的。

子曰:“盖①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②也。”

①盖:大概。

②次:次一等、差一点。

译文

孔子说:“也许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的本事。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比‘生而知之’次一等的智慧。”

遇事不懂装懂、夸夸其谈是很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应该多听、多问、多学习,而不要学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敢任意凭空捏造、自吹自擂的浮夸心态。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①为之②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③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①抑:“只不过是”的意思。

②之:指圣与仁。

③云尔:这样说。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学习和工作总不厌倦,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就是如此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地方。”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相一致的。成圣、成仁并非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付诸行动,通过踏实学习、锐意进取才能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