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诞生,刚开始都是解决老问题,如果你满足于用新工具解决老问题,你就会错过创新的新机会。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新工具摆在那里,新的零售模式一定会出现。

凡是新工具诞生,刚开始都是用于解决老问题,但是随着新工具应用的展开,它一定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这是给所有手握新工具的人一个提醒:如果你满足于用新工具解决老问题,你就会错过创新的新机会,辜负这个新工具。

美国零售简史,其实也侧面印证了这个道理。

现代化之前的零售业是什么样?基本都是专业小店,买布要去布店,买豆腐要去豆腐店。现在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日杂百货小店,在现代化之前,都是不可能有的。因为这背后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系统来支撑,涉及广泛的社会配套系统。人类的技术达到这个水平,也不过是近100多年的事。

我们来看看美国零售业在这100多年的发展。

美国零售业的第一次大迭代发生在1884年,出现了邮购——就是你给商家写信,然后商家给你发货这种模式。掀起这次变革的人叫西尔斯,他创办的西尔斯百货,到今天仍然是美国第三大零售巨头。

当时美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三分之二的人还住在农村。可是,农民世世代代都习惯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们不相信这个远在天边的商家怎么办?西尔斯就实行了两项制度:一个是“保证满意,否则原款退还”的自由退换货制度,另一个就是允许货到付款。我们现在熟悉的网购方式,其实100多年以前就诞生了。到了1920年前后,西尔斯的年营业额已经有2.5亿美元左右,成为当时美国零售业的第一名。

这个西尔斯居然创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但其实这不全是西尔斯的功劳,背后有一个新工具——铁路。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人在全国修建了36万公里的铁路,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被彻底打通。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铁路只是提高了旅行和运货的效率,没想到还会诞生新的商业模式。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通车,到1884年西尔斯发出第一个邮购包裹,这中间有15年时间。这期间,铁路公司还是在干着原来马车的活儿,只不过效率更高、速度更快而已。而这中间商业创新的机会,却让西尔斯拿走了。

这是不是印证了用新工具解决老问题,恰恰是对新工具最大的辜负?

下一个零售业态的突破,是连锁店。这种店就接近我们现在熟悉的日用杂货店了,什么茶叶、奶油、面包、咖啡,甚至海鲜也放在一起卖,而且是全国连锁,顾客不用东奔西跑就能把东西买齐了。

这种业态背后的关键力量,其实也是一种新技术,就是汽车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从1920年到1935年,美国新铺设的公路里程涨了3倍。公路运输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也低,可以让公司拥有自己的车队,往返于各个仓库。这就摆脱了中间商对货源的控制,公司直接和制造商对接,提高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连锁店之后出现的新零售业态,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超市。这背后的关键技术发明主要有三个——汽车、冰箱和电视。1930年,美国登记的汽车数量有2300万辆,中产阶级家庭基本都用上了汽车。这个时候,在城市里的居民,就可以开车去郊区买东西,于是超市就在郊区诞生了。因为郊区的租金便宜,超市的规模就可以比原来的连锁店大上10倍。销售的商品一多,超市对供应商的控制力也就更强,商品的价格就可以更便宜。

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是德国人发明的,但是最先普及还是在美国。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冰箱在美国的年销量增长到2000万台。有了冰箱,家里的食物就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大家购物的时候就能一次性买更多的东西,超市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现在大家在超市里常用的手推车,就是在那时候发明的,为的是方便消费者大量采购。

第三个“黑科技”就是电视。在这个时期,电视开始走进家庭,并且在1941年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电视广告。有了电视这种媒介,就可以创造出大量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全国性品牌。

美国幅员辽阔,消费者背景复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商品需求种类就会变得非常多,很难统一管理。但是有了电视之后,每种商品全国人就都认得那几个大品牌,商品品类一下减少了很多,超市的经营和扩张就变得更容易。超市之后的零售业态,是大型购物中心。

这背后有没有什么新技术、新工具的支持呢?有,最典型的就是信用卡。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美国运通卡,是1958年发行的。有了信用卡,购物中心就更加了解消费者。因为信用卡里面存储着顾客的各种交易数据,购物中心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开展各种促销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家的消费。是不是有点“大数据”的意思?

零售业态进一步演化,就出现了大型折扣超市,也就是今天零售业的巨无霸沃尔玛。沃尔玛强大到什么程度?直到今天,沃尔玛的年销售总收入依然是全世界最高的。

沃尔玛的强大和超乎想象的低价格,背后其实也是新技术——信息技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不买豪宅,不开新车。但是1983年的时候,沃尔玛居然花了几亿美元建起了一套电脑和卫星系统。有了这套系统,沃尔玛上千家店之间可以快速沟通,了解每天任何商店里任何商品的销售情况。

要知道,那可是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还没有普及,这套系统是非常先进的。沃尔玛的低价优势,就是靠这种新技术确立的。

刚才我们回顾了美国的零售简史,你会发现两个规律。第一,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变的,永远是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丰富的商品。第二,新技术永远在迭代。谁能够把新技术、新工具的潜力发掘出来,谁就能拿到时代的红利。所谓的商业模式,不是什么巧妙构思的结果,而是对新工具的敏锐洞察。

这两年,中国很多人在谈“新零售”。有人嘲笑那些天天谈“新零售”的人谁也没说清楚“新零售”是什么,可见他们在忽悠。其实此言差矣。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新工具就已经摆在那里,新的零售模式一定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