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停止呼吸约半小时,冯雪峰、萧军、内山完造、鹿地亘夫妇闻讯赶到,随即宋庆龄亦到。在宋庆龄参与下,商定了治丧委员会名单。治丧委员会由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毛泽东、内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萧三、许寿裳、曹靖华、胡愈之、胡风、周作人、周建人等组成。《鲁迅先生讣告》中特别声明:“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治丧委员会之外,另成立了由巴金、鲁彦、黄源等三十余人组成的治丧办事处,办理丧事一切事务。当日遗体移至万国殡仪馆。20日开始,各界瞻仰遗容。21日下午入殓,棺木为宋庆龄所赠。冼星海谱写了挽歌。全国二十七个学联二十四万学生的献辞为: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22日下午2时30分启灵,胡风、巴金、黄源、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萧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等青年作家及日本作家鹿地亘扶柩上车,送葬行列以“鲁迅先生丧仪”特大横幅为前导,依次为挽联队、花圈队、挽歌队、遗像、灵车、家属车、执绋者、徒步送殡者和送殡汽车。行列两旁,骑马的印度巡捕、徒步的中国警察武装戒备。4时30分抵达墓地,举行葬仪。蔡元培、沈钧儒、宋庆龄、内山完造、章乃器、邹韬奋发表演说,萧军代表治丧办事处和译文、作家、中流、文季等杂志社致辞。灵柩上覆盖白色旗帜一面,上书“民族魂”黑色大字,上海民众敬献,由沈钧儒题写。冼星海谱写的沉重哀茫的挽歌响起,鲁迅的灵柩轻轻落进墓穴。
墓碑。“鲁迅先生之墓”由鲁迅年仅七岁的儿子海婴题写
在举行丧仪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追悼和纪念鲁迅,从遥远的陕北发出三份电报,一致许广平,一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与国民党南京政府,一致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电文说:“本党与苏维埃政府及全苏区人民,尤为我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苏维埃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而同声哀悼。”电文说鲁迅“做了中华民族一切忠实儿女的模范,做了一个为民族解放、社会解放、为世界和平而奋斗的文人的模范”,“他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立了超人一等的功绩”。电文声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了永远纪念鲁迅先生,决定在苏区下半旗志哀,在各地方和红军部队中举行追悼大会,设立鲁迅文学奖金基金,建立鲁迅纪念碑,搜集鲁迅遗著,翻印鲁迅著作等。电文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为鲁迅举行国葬、付国史馆为鲁迅立传、设立鲁迅研究院、出版鲁迅全集、废止一切禁止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等项要求。
鲁迅自拟“三十年著述”编目手稿,写于1936年
逝世一个多月前,鲁迅在“遗嘱”中写道:“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他知道,不管一个人的一生多么轰轰烈烈,不管他的丧仪多么隆重,也无非是“收敛,埋掉,拉倒”而已,很快就会被后人遗忘,很多显赫一世的人物都是如此。可是,希望被别人遗忘的鲁迅得到了永生。他遗留下来的文字,渗进字里行间的他的人格、思想、灵魂,风吹不跑,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对此,鲁迅其实也还是有些自信的。他曾经说过:“自问数十年来,于自己保存之外,也时时想到中国,想到将来,愿为大家出一点微力,却可以自白的。”1936年初,他就有过汇编自己三十年著述的打算,并自拟了几种编目。当年夏天,他悄悄对从杭州赶来探望他的许钦文说:“我整整写了三十年,约略算起来,创作的已有三百万字的样子,翻译的也有三百万字的样子了,出起全集来,有点象样了。”他还把考虑过的编排全集的方式也告诉了许钦文。鲁迅最珍视的是他用心血写成的文字,鲁迅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遗产,也是他的文字——他的人格、学识、智慧的结晶。
《鲁迅全集》(1—20卷),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复社1938年出版
除了创作的三百多万字和翻译的三百多万字外,鲁迅还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辑校古籍的文字。三十年来,鲁迅用他那一支支“金不换”的毛笔,为后人留下了经得起历史淘汰和文化筛选的上千万字的精神财富。在这上千万字中,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外国文化研究、中国新文化创造三个方面各占三分之一。在这并非有意的组合中,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启示:不仅昭示着鲁迅之所以伟大、丰富、深刻、永恒的全部原因,昭示着鲁迅著作之所以成为现代经典的全部原因,也说明着只有具备古今中外文化的坚实根基,才有可能建筑起足以傲然于世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巍峨“金字塔”。
1938年,《鲁迅全集》首次出版,蔡元培在总序中写下这样的赞语:“感想之丰富,观察之深刻,意境之隽永,字句之正确,他人所苦思力索而不易得当的,他就很自然的写出来,这是何等天才!又是何等学力!”郁达夫在谈到鲁迅的伟大,鲁迅著作的价值时说:“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别无捷径。”不仅是与鲁迅同时代的人,也不仅是一个领域里的人,不止一次地感受到,如果中华民族没有鲁迅,中国的20世纪没有鲁迅,中国的现代思想文化领域就缺少了一种坚硬稳固的基础,就缺少了一种坚强有力的支持,犹如没有挺立的大树的旷野。
《鲁迅三十年集》(1—30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鲁迅全集出版社1941年出版
中国的20世纪是需要伟人也是产生了伟人的时代。伟人的心是相通的。1938年出版的二十卷《鲁迅全集》送到陕北,送到毛泽东手中后,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转战、决战中,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困苦,毛泽东宁肯丢掉其他东西,也要把《鲁迅全集》带在身边。在那个时代,他就对鲁迅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评价之高,超过了他一生中对任何人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他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在创建中国现代文化方面,在奠定中国现代文化精神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鲁迅的方向,的确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