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皇上离开京城,因为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萧何这里,他日日忙得不可开交,一方面筹集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一方面协调百官,镇抚百姓,保证朝廷的工作正常运转。过去皇上在家,大家都有一种压抑感,一切都按规矩办事,久而久之,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现在有什么想不通或者不好办的事,只要和丞相说了,多半都能解决,一时大家心情舒畅,干劲十足,巴不得皇上永远不回来。丞相在百官中的威信自然越来越高。

英布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战争贩子,尽管刘邦天威广大,也没能将其顷刻间化为乌有,这让刘邦怀疑自己是不是还能像有些人说的口衔日月,气吞山河,无所不懂,无所不能。加之和英布刚刚开战,他就被人射了一箭,虽说伤势不重,却也一直没有全好,时不时有些疼痛,眼看这场平叛短期内不能结束,心中很烦闷。

这次皇上到外地“画圈”前,张良不知是受吕雉的委托,还是出于别的什么目的,意外地走出他的隐居“美庐”,为皇上送行,而且对皇上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一方面英布作战勇敢,经过这些年的准备,估计已有了足够的实力,所以才决计和皇上拼一拼,您此役要格外小心啊。另一方面,后方朝中看似平静,实际上暗流涌动,您在日起不了大浪,若一日不在,有人就会搞小动作,拉拢人心,党同伐异,此亦不得不防。”

刘邦的政治敏感性当然很强,但当时他正沉浸在大臣们为他壮行大唱赞歌的热烈之中,加之这么多年,文臣武将对他的话百依百顺,言听计从,没有看出有不和谐的音符,所以并没把张良的话当回事。人常言,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刘邦从来都是把防人篡权放在首位的,这时估计就是在打盹。但要知道老虎纵然是打盹,也是不好偎近的,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醒过来不说,严重的是它一旦醒来,就会给忘乎所以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不信你看看当今的世界老大美利坚,那可是成天对别人讲民主讲文明的,这让在本国愚弄人民惯了的大独裁者萨达姆觉得老美也和他的人民一样好欺,非要逗美老虎的胡须玩,结果如人所知,活该!笔者担心,邻国的那个政治痞子,到头来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像这样的无赖,还理他干么?让他死去!

正在刘邦为攻打英布不能速战速决而着急时,长安后方又送了一大批军粮来,足够前方将士吃上两个月的。刘邦很纳闷,我出来时,国库里并没有这么多的粮食,萧何这么有本事,在短时间内能筹集这么多?于是喊来运粮官薛欧问道:“现在适逢冬春之际,正是百姓缺粮的时候,丞相却能筹集到这么多的粮食,真是不简单啊。他们是怎么做的?”

薛欧以为皇上一定为粮草无忧而高兴,有嘉奖有关人员之意,兴奋地回答:“这首先托皇上的福,百姓听说皇上亲自勘乱安民,发自内心地拥护朝廷,都主动拿出粮食来支援前线。二则也是丞相工作有方,提出了‘战争就是命令’的口号,把任务分解到各位大臣,提前完成任务者有奖,大臣们多有因此发财的,都说丞相治政有方呢。”

“大臣都是这么说的?”刘邦笑眯眯地问。

“是的皇上。连百姓们都说皇上有丞相这么一个人,是百官之福,更是百姓之福呢。”薛欧越说越高兴,把不该说的也说了。

刘邦点点头说:“丞相很能干,你们都很能干,我要重奖你们。”

吕产那日杀了雍齿,有人举报上来,刘邦欲治其罪,他解释说:“雍齿素恨皇上,他平时是不带箭的,那日却带了箭。当时两军混战,皇上不幸被箭射中,我断定是他射的,为防不测,所以一刀把他斩了。”

刘邦早有除掉雍齿之心,只因雍齿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今听吕产这么一解释,确信雍齿有害己之心,杀也就杀了,反认为吕产处事果断,忠心可嘉。所以只轻描淡写地说:“虽有道理,但证据不足,也不能不追究你的责任,罚关禁闭十天。”

吕产杀雍齿也不是空穴来风。事前曹郭给了雍齿一笔钱,让雍齿雇一个杀手,在两军作战时采用赵弥暗杀吕泽的做法除掉刘邦。这凶手是长安附近的一个普通士兵,家里比较穷,雍齿一次给了他一万金,当然同意冒险。没想到的是,他一箭没有射死皇上,他的雇主却被人一刀斩了。他马上就想,杀了皇上对自己没有好处,现在没有人盯他了,何不罢手,因此让他白落了一笔钱。雍齿当时带箭的目的,是想看凶手射中皇上后,不论刘邦死不死,自己都要先把凶手除了,没料到在他身后还有人对他下黑手。

刘邦听了薛欧的话,不禁想到这次出征前张良的临别赠言,深感张良看问题真是明察秋毫。但想来想去,现在朝中要想选一个人制衡萧何,已没有人可以信任,惟有后宫吕雉还可以拿来作一下枪使,她毕竟是斗倒过韩信和彭越的旗手,办起事来最少顾虑,朝中很多人提到她都有些畏惧,自己再对她有看法,还是自己的老婆,她争权争利也都是为他们共同的孩子而争。又想到刘盈,虽然仁弱,但有四皓辅佐,做起事来也不会太糟糕。特别是那个奇怪的梦,让他时时不能忘怀,难道真的是神灵诏告他不要做有悖常理之事?如果不相信,那黄帝又明确告诉他汉朝有四百年基业,他过去可是从没听说过黄帝这个人的,后来问一些大臣才知是上古先人。这也是刘邦迟迟下不了决心废掉太子的原因之一,神灵不可欺啊。眼下之急是内忧外患一齐俱来,让他不得不快刀斩乱麻,让太子亲政,以防止刘家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当然这些想法都是他的灰暗心理,又不宜告诉外人。恰巧这时吕产向他表示出了忠诚,又是自己的内亲,便叫来让他带上几个人速回京都,一方面传达他对丞相的嘉奖,一方面为太子送上自己的亲笔信。

吕雉在皇上离开长安后,迅速和长安守卫南北军首领吕释之、郦商密谋,一旦皇上阵亡,南北二军马上把皇宫和朝廷百官控制起来,拥立太子登基。这些日子她正坐立不安,忽见吕产从前方回来,忙把身边的人躯散,着急地问:“事情办了吗?”

吕产说:“办是办了,但没有办成,皇上只受了点轻伤,估计现在已痊癒了。”

吕雉紧张地说:“没有走露消息不?”

吕产说:“好像是没有,我看雍齿把皇上射伤,当场把他斩了。”

吕雉松了一口气说:“这样就好。”又问:“你怎么回来了?”

吕产说:“皇上看我杀了雍齿,以为救驾有功,所以对我大加信任,派我做了使者,专程到京里传达他的旨意。”说着向袖里取出一样东西递了过来。

吕雉接过吕产递过来的刘邦写给太子的信,默念道:“我生逢乱世,年幼时看到秦始皇禁止人们读书,心里很高兴,脑子中遂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实际上那时的人们都是让秦始皇忽悠了,他是让别人不读书,自己读书,让别人都没有知识,自己独享知识,以便推行他的愚民政治。现在想想,这个独夫够坏的。如果让天下人都变成他的羔羊,他的统治不能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有尊严有体面,那他的统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自坐到现在这个位子上,才知道读书的重要,让人给我讲解一些书的内容,越学习越觉得今是而昨非,不然何至于让那么多人说我的坏话?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理论,就是要向尧舜学习,以天下为公,不把江山社稷传给自己的子孙,这是一种迂腐之论,万不可信。尧舜之所以那么做,不是他们觉悟高,而是儿孙们太不争气。你想,人们有一头好的牛马还要珍惜,况且是一个人毕生为之奋斗,一家人搭上十几条生命,辛辛苦苦得到的天下呢?至于当今有人提倡民主,非要搞出一个民选的皇帝,这是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怎么官选的就不能治理好国家?关键还是人心向上。只要大家都有一颗正直之心,纵是皇帝做出了一些坏的决策,你们不跟着起哄,他也成不了气候。那些把所有罪过都归于皇帝一人的,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你是我的长子,我早有让你接班之意。因为你太仁慈,我过去也动摇过,权衡再三,还是觉得你最合适,你要珍惜老子给你提供的这个机会啊。你的好友四皓,大家都说他们好,我尚且不能让他们佩服,而你能把他们团结在自己身边,足见你有过人之处。我现在也不犹豫了,决心在我不行的那一天把权杖交给你。

“我读书一直不认真,但与人讲起一些书和字来,还能知道它的意思,不至于太让人笑话。就是写的字,也能拿出门去。你是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论文凭也可称为博士了,但看你写的文章和书法,还不如我。我怀疑你那些博导平时干什么了?是不是都在忙着抄袭别人的东西?真是误人子弟啊。看着这些人整天忙于走穴,见了官员就摇尾乞怜,我就深恨如今学风之不正。把这些无耻的学者改造成有骨头的人,我没这个精力了,等你掌权以后再做吧。但你从现在就要从自身抓起,静下心来学一些东西,凡写报告讲话,都要自己亲自干,不要动不动就要秘书代劳。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大臣,都是和我一起打天下的人,年龄比你大得多,你要发自内心地尊敬他们,不要以主子自居,见了他们要待之以礼,该喊叔的喊叔,该喊大爷的喊大爷,这个话还要传达给你的各位弟弟。

“我近年身体明显的不行了,受不过你母亲的唠叨,强拖病体还要出外打仗,这都是为了我们刘家的江山,特别是为了你啊。天下总有一天是你的,我现在最不放心的是你弟弟如意和他的生母,因为争皇后和太子的位子,你母亲和戚姬结下很深的仇怨,我担心以后你母亲会报复他们。你的心一直比较善良,我把他们托付给你,相信你能保护好他们。”

刘邦的信并不长,吕雉却看了一遍又一遍,直至吕产说:“皇上还要嘉奖丞相等,姑姑看如何把这个消息送达丞相?”

吕雉没想到皇上会给太子写这么一封信,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顿时轻松起来。听吕产问她话,当即敏捷地回答:“当然由太子来宣布,而且要在朝会上先公布皇上给太子的信,然后再由太子传达皇上奖赏诸大臣的意思。”

长安的守卫力量分为南北二军,北军的首领称作执金吾,由吕释之担任,负责京师城门外的徼巡。南军首领称作卫尉,由郦商担任。平时这两只队伍都是由刘邦直接指挥的,他外出期间,自然军权也不会放给别人,而是让他们各自把好自己的部队,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萧何虽然被赋予代理朝政之权,实际上只能干事,不能控制长安的命脉。刘邦担心萧何篡权,本来有些多余,但看萧何在百官和百姓中的威信这么高,加之萧氏一门现在在朝为官的较多,他怕萧何振臂一呼,重新拉起队伍来,那样关中马上就不是他的了。那些部队表面上受皇上控制,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那些将领的想法会不会变。即使萧何没有反意,但如果大多数朝臣都被萧何拉拢了过去,岂不是要把皇帝架空?这些都是当一把手的要考虑的。权力这个东西是很诱人的,如果自己掌握了大权,而不注意防范别人,那是很不成熟的,说不定脑袋哪一会就要搬家。刘邦的这种警觉,是政治家的警觉。

吕雉作为一个女政治家,早把自己的影响渗透到了部队。这一点刘邦肯定也知道,只是他不愿说出来,而是把她作为控制局势暗藏的一颗棋子,所以让他有时能够放心地离开长安。刘邦突然发出让太子接班的信号,不仅对吕雉是一个鼓舞,也让她从中读到了一些信号,应当参与朝政。

刘邦这次对萧何的赏赐也不同以往,一是加封两千户的物质待遇,二是为他增加五百人的侍卫队伍,人员直接从皇家卫队中选派。太子在朝会上宣布这个决定后,群臣都羡慕得要死,一齐向萧何祝贺。廷尉王恬恭维说:“丞相太了不起了,您为汉朝立了大功,要不皇上怎么会在前线那么吃紧的情况下,还忘不了您的辛劳,给您增加俸禄,考虑您的安全。”

刘敬也说:“丞相之功,有目共睹,在短期内筹集这么多的粮草,也只有丞相的威信和能力才能办到,皇上理当重奖丞相。”

还有其他人都说了类似的话,萧何听了很高兴。回到家里,有一个叫召平的舍人无意中得知这件事后,马上来到萧何面前痛哭起来。萧何感到很突然,忙问:“怎么回事,我这儿正有喜事,你平白无故地嚎丧什么?”

召平说:“丞相离遭受灭门之灾不远了,我为您将要遭此大难而难过,忍不住就哭了出来。”

萧何说:“一派胡言,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三没做对不起百姓和皇上的事,难道凭空又要有人给我捏造什么罪?”

召平说:“您这么说,我更要为丞相的糊涂而痛哭。您难道不觉得,皇上在前线仗打得那么艰苦,却还没忘了给你增加俸禄,照顾您的安全,这样的事情正常吗?您是做的好事太多,威信太高,人缘太好,功高震主,所以才要防着您。您以为皇上派那五百人,真是要保卫您的安全?是防着您的!”

听了召平的话,萧何陡然醒悟过来,着急地说:“我是真没看透啊,这该如何是好?”

召平直截了当地说:“五百人留下,二千户退回,什么事也不要再干了,装病!”

萧何长叹了一声:“唉——”

英布造反,本有三条路可走,一是东取吴地,西取楚地,占领齐鲁,联合燕赵,拥兵固守,这样则秦岭以东可大部分为他所有。二是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抢敖仓之粮草,把持成皋险阻,形成与汉军相抗衡的局面。三是东取吴,西取蔡,集中兵力在越,自己进居长沙,即使打败了,也可以偏安一方,做他的土皇帝,但这也是最差的一条路,等于把自己封闭起来。英布虽然吞并天下的野心很大,但他毕竟少了点雄才大略,也没有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所以每走一步都想着万一不能成功,还有一条退路可走,还可以保住他的那一百多个美人,这决定了他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

刘邦率领的皇家部队和英布的小国之师对峙了三个月,双方互有胜负。其他郡国的首领知道这个消息后,纷纷亲率精锐部队前来助战,从四面八方围攻英布。只有皇上一支队伍,英布还勉强可以对付,现在来了一群饿狼围困他一个人,纵是猛虎也难以招架,不得不率领小股部队向西南逃去。刘邦乘机席卷了淮南国,尽收其财宝美女分给众将领。有人了解到明姱通晓**,欲把她献给皇上,刘邦知其就是引发英布和贲赫矛盾的女人,以为不祥,命人残忍地将其杀掉。

萧何一病不起,不能视事,吕后去看了他一下,见他侧卧在**,和人说话时口角流涎,言语迟钝,只能安慰几句,然后主动承担起丞相负责的一些事。好在对征兵筹粮这类工作,吕雉年轻时也干过,并不能难倒她。同时,一些大臣都知道她的厉害,尽管心里不想服一个女人管,因怕她稍不如意加害于己,干起活来也不敢怠慢。因此萧何生病后,前方的供应没有受到影响。

吕产赶到淮南向皇上复命的时候,刘邦已把英布赶跑,正准备凯歌而还。听说萧何生病不能上朝,刘邦自言自语道:“丞相的病来得有理,正该这样。”

吕产不解地问:“生病还有有理无理之说?”

刘邦看了他一下,点点头说:“是的,你不懂,我现在仗打得差不多了,可不是丞相病得很是时候,不然后方粮草供应岂不要受耽搁。”

吕产说:“有道理。”实际上他还不明白皇上的话。

太子的名分被固化后,因为皇上不在家,大臣向他请示事情的逐渐多了起来。但因为他很没有经验,诸多事情只有向母后讨了说法后才能做决断。

吕后这时还没有专权的欲望,主要想的还是培养太子,让他以后能够顺利接班。见太子事事都向她请示,知道这样下去会影响太子的形象,不利于他的成长,长而久之,不仅大臣看不起他,就是皇上听说他都是这样做事,说不准还会生出废立太子的念头。每想到这点,她都有点焦急,这日终于凑太子和四皓来向她奏事的机会,向他们表明了这种担心。她说:“皇上对太子终于给了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光有名分还不行,有了名分不能做事,名分迟早也保不住。现在大臣请示你们一些事情,你们都等我拿主意,这看似对我的尊重,实际是在害太子。长此下去,不仅大臣不服,就是皇上知道了,也会轻看太子,弄不好还会产生废立太子的念头。这很危险啊。四皓你们都是聪明人,要想些事情让太子做,通过做事巩固太子的名位,而且做出来的事情要能让皇上高兴,让大臣心服口服。”

四皓自从来到太子身边后,陷于琐事之中,虽然在让太子上不上前线的问题上拿了大主意,但在巩固太子地位、帮助太子谋划主动做一些事情上确实考虑不多。皇后的一席话,让他们深感皇后的深谋远虑,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政治上的浅薄,实在有负四皓的贤名。所以当即表示,一定回去好好琢磨琢磨,绝不让皇后和太子失望。

离开长乐宫,四皓和太子关在住处憋了几日,把汉朝建立后发生的所有的人和事研究了一遍,最后得出了一个五人十分兴奋的结论: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巩固太子的地位,就是巩固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皇上让亲近百姓,我们偏亲近皇上,皇上代表最大的民意,亲近他一人等于亲近一万人、十万人、百万人。

刘邦夺了英布的封国,当即封审姬生的儿子刘长为淮南王,留下王陵代理国事,自己班师回朝。途中带领部分官兵绕道回了一趟老家沛县,在那里一连盘桓月余。刚到沛县时,置酒百坛宴请父老,即席演唱了豪情万状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离开时,又送了一个大礼物给沛县父老,世代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可惜汉朝只存在了四百年,不然沛县百姓岂不永远可享受这种如今只有明星、大款才能享受到的避税的殊荣!

英布逃奔的地方长沙本是他的岳父番君吴芮的治所,但这时吴芮已死,新任长沙哀王吴回乃是吴芮之孙,这可是一个政治新秀,一方面他没有父祖辈和英布的感情,另一方面年轻干部从来都是把升迁看得比爹娘还重的,更不会管英布是不是祖上的姻亲了。他这会正愁没有机会向皇上表忠心,恰巧英布送上门来,当然要大义凛然地立上一功。他假装和英布一同逃向南越,暗中却让一个番阳人把英布引诱到兹乡农户家杀害了。刘邦本来要留着英布对企图造反的人作为一个活的反面教材,知道被杀后,连说“可惜”。

吕雉代理丞相的工作后,在筹集粮草方面丝毫不亚于萧何。皇上派使者告诉后方仗已打完了,皇后手里还握有大量钱粮。太子和四皓把他们的主意说与皇后,得到大力支持,当即许与他们一笔经费。几个人随后大干起来。

刘邦这一次出征,在外一呆就是近一年的时间。在即将回到长安时,忽见大道前方矗立着一块巨石。同行的人都很纳闷,纷纷议论说:“那是什么东西,我们离开时没有这个玩意啊?”

刘邦很警惕,忙叫车队停下来,嘱咐王猛说:“快到前面打探一下,是什么东西挡住了去路,别是有人摆下了巨石阵,等待我们进入。”

王猛火速带领一股卫兵飞奔到巨石前,下马一看,皇后、太子和一帮大臣,都在巨石下等着迎接皇上。看那石头,上面写有几个字,他们也没细看什么内容,和大家打了一声招呼,就急着回来对皇上说:“没有什么,是皇后和太子、朝廷的大小官员前来接驾。”

“那个高的是什么东西?”刘邦疑惑地问。

“一块巨石,他们搞的个欢迎标志。”王猛回答。

“没有异常迹象吗?”刘邦又问。

“绝对没有,我敢保证。”王猛说。

刘邦命令:“继续前进,与接驾人员会合。”

看看皇上来到跟前,太子一干人等早匍匐在巨石下面,嘴里不停地喊着:“皇上神威,皇上辛苦了!皇上神威,皇上辛苦了!”像落了一地的乌鸦在那儿叫个不停。

刘邦走下御辇,对大家喊道:“诸爱卿辛苦,都起来吧。”然后又叫了几个人的名字。接着把眼睛投向巨石,见巨石有三丈多高,宽也可达一丈,几个金光大字一下子吸引了他:“开国碑”。字是大篆体,深深地刻在石头上。他先仰头端详了一阵,嘴里说着:“有创意”,接着又围着石头转了一圈,只见石头背后刻着长长的碑文,也是描金字样,但字体已换成他创立的汉笺体,最右边一行是碑文题目,字体稍粗,写的是:《大汉皇帝开国记》。下面的内容是:第一条,周赧王五十五年,昭灵夫人感龙而孕,次年五月十九日,汉天子刘讳名邦圣诞。第二条,秦王政二十三年,皇帝初学政,为沛县泗水亭长。第三条,秦始皇三十七年,皇帝于芒砀山斩蛇起义,首聚义兵七百人……第一百零八条,汉皇十一年秋七月,淮南逆王英布谋反,皇帝御驾亲征,次年十月,大败布军,回师经沛县,作《大风歌》,万民倾佩,云涌凯旋。碑文的最后还留下一大片空白,等着填写以后的内容。

吕雉紧随皇上左右,看他长途跋涉也不嫌累,仔细地把碑文从头读到尾,知道这件事很对皇上的心思,便乘机说:“这是太子感于皇上的英明,要让天下人牢记您的功勋,才想出这么一个点子,把您做过的所有大事都刻在石头上,以为后世永志不忘。不知您看了满不满意,有没有遗漏的?”

刘邦谦虚地说:“遗漏的倒没有,只是好多事情都是我和大臣们一起做的,你们把功劳归于我一人身上,太不妥了。”又看着大臣说:“你们知道,我刘邦是从来不和下级争功的。”

前来迎驾的大臣高起说:“那是,那是,皇上一向是战胜归功于人,得地让利于人,正因为这样,才有无数英雄豪杰齐聚到您的麾下,甘为您效犬马之劳。但这并不等于您没有功劳,如果不是您的英明领导,汉朝历史上这些胜利很难取得,或者至少说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一段时间。”

太子说:“启禀父皇,在造这个碑的时候,本也想把诸大臣的功劳写上去的,但大家坚决不同意,都说自己的功劳和皇上比起来,不过是星星比日月,如果不是借皇上一点光,个人哪会有什么光辉,所以说什么也不愿写上去。”

刘邦听太子说出这么好的一番话,更感受用,一方面觉得这小子成熟了,会说话了,一方面觉得众大臣比喻得巧妙恰当,应该有点个人崇拜,一个没有个人崇拜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汉朝今后大有希望啊。心里这么想,但还是说:“谦受益,满招损,我是很谦虚的,你们再不要把我个人的作用说得那么大。这不还有地方,也要把大家的功劳写上去。”

太子在一旁答道:“是。”但说是这样说,以后也没谁记着这件事,开国碑上也就一直只有刘邦一个人的事迹,后人也不知该碑存在了多长时间,反正最后还是毁了。

刘邦回到未央宫,众妃嫔和皇子皇女们自然都要来拜见。他这次外出,考虑到战事艰难,没有带任何女人去,此时一见她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心里十分喜欢。一群女人把他围在中间,问这问那,他都耐心地回答,之后又对众人说:“我这年把没见你们,听说你们都很长进,特别是太子,学会了做很多事,以后有什么事交给你,我也放心了。几个小皇子,你们要好好向哥哥学着点。”

众妃嫔知道皇上已下决心定太子为接班人,她们今后的命运都会和太子有关,今见皇上又夸太子,很多人趁机大说太子的好话。

赵姬自从父亲死后,儿子被皇后带走,很少让她见上一面。母亲因为想外孙而失踪,皇上又多数时间在戚姬那儿,这时才知做皇上的老婆确实不易,绝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不仅要设法取悦皇上,还要时时防着不知哪一会有人射来的明枪暗箭。皇后知道是父亲杀死了她的哥哥后,对自己再不如以前。没有了皇后的依靠,赵姬越来越感到自己的孤单,虽说她性格开朗,但经过了这些事,也让她成熟了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太子是一个很和善的人,接触过几次,因为都是青年人,互相之间也有很多话可说。今天在皇上面前,见其他人都夸太子,赵姬乘机也向皇上说道:“还有两件事皇上不知道呢,您走这些日子,太庙前忽然树立起了您的一尊大雕像,刻画的是您挥剑斩蛇的动作,京城的百姓见了都说像,大臣们谁见了谁说有气势,现在每天都有无数百姓到塑像前烧香磕头,求您保佑平安呢。这件事情也是太子干的。我们觉得太子特了不起!”

刘邦听了很愕然,说:“有这回事?我倒要去看看。你一句话提醒了我,回来之后,我还没有到太上皇庙里祭奠一下,走,我们现在就去。”

戚姬看刘邦从来到之后,就一直在夸太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今见赵姬一句话,又把皇上兴冲冲地引到太庙去看塑像,瞪了赵姬一眼。

吕后逢到刘邦和年轻的妃嫔在一起,尽管心里很不是滋味,既不能离开,也不能说什么,只能退到一边任他们胡闹。今听大家都夸太子,心里还好受些。但对这些女人的势利和卖弄**,她很看不惯。独有薄姬,不多说话,也不十分亲近皇上,倒叫她看着顺眼。

太庙在未央宫的外面不远。刘邦是习惯于走路的,到太庙去祭奠老太上皇的神位,更不能坐车。当大官的,特别是当皇帝的,只有徒步到哪去时,被人前呼后拥着,才能充分体会到那种洋洋自得、尊贵无比的感觉,要是动不动就坐在小乌龟壳里,外人知道里面装的什么玩意?所以大凡会做官的人,都热衷于到群众中走两步。今天刘邦被一群女人包围着,更觉与众不同,他想玉皇大帝也不过这个样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都应该受到万民无条件的拥护,纵是有些事情做得极不对,也毕竟是一个大人物所犯的错误。众人边走边对他说些恭维的话,他明知多数是假话,也不去戳破,还时不时点点头表示赞同。在赵姬把胳膊挎进他的胳膊时,突然又想起她刚才要说两件事,就问:“你刚才说有两件事,那一件是什么?”

赵姬说:“那一件您看不到,是太子让一帮学士把您的事迹编成传奇故事,然后组织几十个说书的把故事念会背了,到民间讲给老百姓听,现在这些人都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去了,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的极大欢迎,说是架起了一座皇上和百姓沟通的桥梁,这种形式好,讲的内容好,听了之后对皇上更加钦敬了。”

刘邦听了当时来了兴趣,驻足问太子:“你真的这样做了,而且还受到百姓的赞扬?”

太子忙回答:“是,父皇。我听大臣们讲起您的故事,每一次都热血沸腾,感到受了很深的教育。之后我就想,如果把这些东西讲给老百姓听,他们知道了,不是会更拥护皇上嘛,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点子。也是感谢父皇对孩儿的栽培。”

刘邦说:“这件事情要看效果,但不管怎么样,说明您动脑子了。”

太子看出皇上对他做的这件事并不烦,一边说着“谢谢父皇夸奖”,一边挤到赵姬跟前拉了拉她的衣角,表示感谢。赵姬微笑着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这个小动作,恰被戚姬看到,嘴角抿了抿。

刘邦离很远就看到了他的塑像,觉得高度还够。到了跟前,先从正面审视了一下,接着从侧面后面都仔细看了,之后又走得远一些再回头看整个塑像的效果,然后回到塑像跟前,问大家:“你们看怎么样?”

女人们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雕塑,又是太子的杰作,当然夸赞的多。有的说:“很有气势”,有的说:“很像”,还有的说:“像活人一样栩栩如生”,更有嘴巧的女人说:“皇上平时在我们心中就这么高大”。

皇上自身对这个塑像比较满意,见大家提不出明显的毛病,只好谈了自己的看法:“整个模样还比较神似,只是两腮略显瘦些,下巴有些尖了,你们看我的腮帮子是不是比这个要大得多?”

大家听皇上这样说,都笑了。薄姬是不大说话的人,但这种气氛下也不能显得像个死人似的,淡淡地说了一句:“下巴瘦些人显得精神。”其他人则说:“下巴宽的人多子多福”,“聪明人腮帮子都大”等。

刘邦听女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觉得很好玩,看看没有外人,又像鼓励又像开玩笑地对太子说:“太子自从有了四皓,也学会拍马屁了,而且一拍就拍出了高水平,行啊你小子,懂得拍马屁,会拍马屁,你就能处理好和大臣的关系,就能治理好天下。能坚持这样下去,我也就放心了。”

听了皇上的话,刘盈不知是夸他还是奚落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吕雉帮着解围说:“他也是刚学,皇上多指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