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的前提是勇于打破常规。”

—埃里希·弗洛姆 (Erich Fromm)

在中世纪,艺术主要是需要用技术解决的问题(在线大脑),因此当时出现了一批工艺大师。而如今,艺术家们主要需要依靠创造力来进行发挥(离线大脑)。有些人对“现代艺术”嗤之以鼻,但这种艺术非常能够打动别人,可以刺激到他们,激活他们的离线网络。

你见过巴黎橘园美术馆里莫奈那组著名的《睡莲》吗?那大胆的色彩、不可思议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爆发,可千万不能错过啊!我不想去猜测莫奈在画这组名作时用的是大脑的哪个网络,但我可以向你保证,你在欣赏这些画的时候,离线网络会变得活跃起来。

创意与联想是相辅相成的。假如你观察到了某件事情,几分钟后又有别的事情发生,“啪嚓”一声,这两种观察就联系到了一起,你就会忽然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巴斯·卡斯特(Bas Kast)在他的《砰!好点子从哪里来?⑩》中描述了乔安(Joanne)的故事。这个年轻女子坐在从曼彻斯特到伦敦的火车上。火车延误了,于是她只能在车上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的风景。突然,从她的想象中,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男孩— 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她当时没法写下任何东西,但她本能地知道,这个男孩是个魔法师,叫作哈利·波特。剩下的大家都知道了。J.K.罗琳没在火车上打电话,没在用电脑做紧急的工作或者收发邮件,也没有在专心看书。她用这段时间让创造力自由发挥。她自己也形容说,在那趟著名的火车上的时候,自己的大脑是“无事可做”的,这就是离线网络。

然后J.K.罗琳就开始了她的创作,因为光有想法不算什么,你还得用它来做些实事。这也是一种创意。创意就是看到新的东西,发现新的东西,制造新的东西。创意是睁大眼睛,敢于跳出条条框框。但真正的创造力与果断的行为密不可分。

写作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关上办公室的百叶窗,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然后我会做一些呼吸练习,全身心地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就是这样触发自己的创造力的。但书不是光靠想就能凭空冒出来的:创意是离线网络和在线网络的互动。你想产生多少灵感就可以产生多少灵感,但必须在某些时候将它们付诸实践。众所周知,“灵感不能没有汗水相伴”。事实上,要想成为特别优秀的人,你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训练。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真正的创造力呢?离线网络会产生新的灵感。它们是上天的礼物,就像是掉到牛顿身上的苹果和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的浮力变化一样。但我们有了灵感之后,就要用在线网络来阐述和完善这些创意,而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因此,你可以把创造力当作是离线网络和在线网络之间的互动。创造力是在汗水中诞生的。托马斯·爱迪生的离线网络产生了发明灯泡的想法,但实践这个想法非常困难。所以他在无数次尝试之后,绝望地叫道:“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

顺便一提,创造力并不仅限于艺术和文学。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富有创造力,人们会看到各种可能性,并将之付诸实践。要想不让自己失望,就要让梦想成真。在脑海里先想出一个故事,写出大纲(也就是你到底想要些什么),然后把这个愿望变成切实可行的。这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过程。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愿望实现了,会是什么样子?然后你就开始和人们谈论它。人们可能会和你一起思考,给你出主意,驳斥不好的想法。别人的看法就像是一面镜子,能让你进行反思。创造力可不是名人的专利。我们也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天赋和可能性。这些天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会显现出来的,你得去挖掘它们。你要学会离线,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找自己最有创造力的领域。这往往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这种天赋可能分别在哲学、音乐、诗歌、幽默、公开演讲、找寻联系、用新方法解决数学难题、激励和鼓舞人们等不同领域存在。也请大家记住,创造力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可能花了一辈子去培养各种才能,却直到老年才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东西是什么。

渔夫和作家

有一个渔夫坐在水边,他一动不动地坐着,时不时地往水里扔一些食物。他一直静静地盯着浮标。“我钓的是鲤鱼。”那个人低声说,明显感到很自豪。也许他的心态是平静的,但离线网络却一直在工作。那个渔夫后来成了马拉松选手,现在则是世界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村上春树。村上春树像个画家一样进行写作,他的书既奇幻又现实。生活中他严于律己,每天清晨就开始写作。离线网络是创造力萌发的土壤,但如果没有在线网络,这种创造力永远都发挥不出来。

所以,你需要两种网络:离线网络和在线网络。遗憾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够重视离线网络的时代。不过,只要在生活中偶尔驻足一会儿,沉思或者静立,我们还是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我们在新世纪中会非常需要各种有创意的想法。那些常规和麻木的角色会逐渐被机器人所替代,但人类还没有落幕,我们只是需要学会安静一些、懒惰一点。

—————————————————————

① 指人类突然理解某个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的过程。

② 彼得·托希所著书籍《无聊,一段迷人的历史》(Boredom: A Lively History),尚无中文译本。

③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著名长篇小说,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但该书出版时却引起了一片哗然,有人起诉该书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但福楼拜后来被无罪释放,并从此名声大噪。

④ 《夏季客人》:VPRO Zomergasten 是荷兰公共广播公司 VPRO 每年夏天播出的电视节目,主要内容是对说荷兰语的各国名人进行的访谈。该节目的每一集都会占用整个周日晚上,通常会持续三个小时。

⑤ 原文为德语。

⑥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出版的畅销书,原书名为 Thinking, fast and slow。

⑦ 艾里斯·索默所著畅销书《七种感知》(De zeven zintuigen),以印度孟买为背景,描写了旅行时的种种感官变化。

⑧ 雷内·迪克斯特拉所著心理书籍《个人保养》(Persoonlijk Onderhoud),尚无中文译本。

⑨ 丹尼尔·戈尔曼所著畅销书 Emotional Intelligence。

⑩ 心理学家巴斯·卡斯特所著《砰!好点子从哪里来?》(Ping. Waar goede idee?n vandaan kom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