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之狼会自动攻击“他们”,但在绝大多数的人心中,爱之狼都要比恨之狼大得多、强得多。这两条狼生存在每个人的心里,彼此纠缠在一起。

既然人类独特的进化背景让我们具有如此丰富的协作性、同情心和爱心,那么为什么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还依然充满了自私、残忍和暴力呢?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当然是一方面的原因。然而,纵观所有的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东方社会和西方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生的故事都是完全一样的:对“我们”忠诚,守护“我们”,而对“他们”怀有恐惧并表现出攻击性。我们已经看到对“我们”的姿态是如何根植于我们的本性深处,现在就再来研究一下对“他们”的恐惧和攻击性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对“他们”的下流和粗暴

办公室政治、校园小圈子和家庭暴力的源头,正是我们大脑深处对“他们”的藐视和攻击以及对“我们”的偏袒和爱护。

几百万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面临着饥饿、掠食动物和疾病的威胁。雪上加霜的是,气候剧烈波动带来的大干旱和冰河期让生存资源愈加枯竭,生存竞争越发激烈。所有这些蛮荒环境综合在一起,让我们的原始人和智人祖先每年即便拥有2%的自然人口增长率,人口也始终无法真正增长起来。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在部落内部展现合作的一面,而对其他部落展现具有攻击性的一面,无疑是有巨大的繁衍优势的。这种协作和对抗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部落内部的协作会让这个部落在和其他部落的对抗中占据上风,反过来,和其他部落之间的对抗也要求部落内部有良好的协作。

和协作与关爱一样,对抗与憎恨也需要多个神经生物系统共同参与其中。

当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人会变得非常有攻击性。这些威胁的感觉包括轻微的不适或焦虑。这是因为杏仁核会优先处理威胁信号,而且当它察觉到威胁的时候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就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所以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

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启动后,如果你选择了战斗而不是逃跑的话,血液就会涌向你的上肢肌肉,以准备进行攻击。毛发直立反应会让潜在的攻击者或者掠食动物感到你很危险,同时下丘脑会在极端情况下触发暴怒反应。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展现攻击性的时候激素都会分泌旺盛,而血清素浓度会下降。

大脑左侧的前额叶和颞叶掌管的语言中枢,同大脑右半球的视觉中枢一起对对象进行辨别,区分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相关还是不相关。

狂热的攻击性会让大部分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这常常会全面压制前额叶的情感调控功能,让人失去理智。冷静的攻击性则只会启动部分交感神经/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这个时候前额叶的大部分功能都会被保持住。如同谚语所说:“复仇这道菜,最好是凉着吃。”(美国谚语,意思是说,冷静复仇,效果才会最佳。)

上述这些神经活动最后指向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一方面好好照顾“我们”,另一方面恐吓、藐视和攻击“他们”。研究表明,当代的渔猎部落之间是经常发生冲突的。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些部落都是体现我们祖先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活化石。他们之间的这种冲突往往是以游击战的形式发生的,虽然没有现代战争这么震撼和恐怖,但它们实际上更加致命。一个部落在一场冲突中往往有1/8的人会死掉,现代战争虽然看似波澜壮阔,但在一般情况下一场战争的死亡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

我们的大脑现如今依然保持着上述这些能力和倾向性。它们正是校园小圈子、办公室政治以及家庭暴力的源头。但是,良性竞争、维护自己以及为了保护自己珍爱的人或事而做出的激烈行为和怀有敌意的攻击有所不同,所以不在此列。

往大里说,我们的攻击性倾向造就了这个世界上的偏见、压迫、种族清洗,还有战争。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倾向性之所以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是因为独裁者通过给民众洗脑,将“他们”给妖魔化了,从而引导事情向恶劣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没有上述进化过程中部落间的冲突给我们大脑留下的这种独特的神经网络机制,独裁者的这种引导未必能这么成功。

别给别人贴标签,那是在喂恨之狼

当你给别人贴标签,心里的那只恨之狼就开始上蹿下跳,尽管如此,也不要把恨之狼归为“他们”。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爱之狼的视野极为广阔,圈子里的所有事物都会受到它的关爱。但是因为恨之狼的关系,这个圈子会萎缩,萎缩得只有我们自己的国家或民族、自己的部落,或者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甚至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只有我们自己才会被划到“我们”这个圈子里,圈外的全都是威胁着“我们”的“他们”。实际上,有的时候这个圈子会萎缩到只有我们自我的一部分才能被装进去,其他部分都被留在圈外,被我们憎恨。比如,我曾经有几个学生不能照镜子,他们觉得自己太丑,一照镜子就受不了,显然他们把自己的容貌扔在了圈子外。

小孩子总喜欢为四周贴标签,你别。

禅宗说,心外无物。不要把任何东西留在你的意识之外,不要把任何东西留在你的心灵之外。当你这个自我的圈子缩小时,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问题:什么被留在了圈外?可能是世界另一端和你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可能是隔壁和你持不同政见的邻居,或者是那些和你处不好的亲戚、那些伤害过你的老朋友。它可以是任何一个你看不上的人,或者阻碍你的人。

一旦你把某人放在“我们”这个圈子外,你的大脑就会立刻自动贬低这个人,并把简单粗暴地对待他/她视为正常现象。这就等于是把恨之狼放了出来,让它时刻准备突袭别人。你可以留意一下每天你会有多少次下意识地给别人贴标签,说这个人“不是我这边的”,尤其是那种以微妙的方式处理的:这人和我社会背景不同,和我类型不同等。留意的结果可能会令你震惊,太频繁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再回头看看,当你有意识地给这个人贴上和自己有所区别的标签时在你的意识中会发生什么。可以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讽刺的是,“什么被留在外面”的一个答案恰恰是恨之狼自己,这一点常常被人否认,或者有意被低估。比如,我就必须承认在看电影的时候,当看到主角把坏人干掉时感觉非常好——这又常常让我很不安。不论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恨之狼都始终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我们经常会听说这个国家的某些角落发生了恐怖的谋杀案,或者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有人在折磨虐待他人,在搞恐怖袭击,或者轻微一点,每天在我们的身边也常常会看到某些人在不公正地对待他人。这时候我们会摇摇头,长叹一声:“他们究竟这是怎么了?”但我们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他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DNA都是一样的。否认这种先天基因的决定性,其实就是一种无知,也是痛苦的一个根源。事实上,我们前面已经知道,这种群落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加强了群落内部的利他主义行为,或者换句话说,爱之狼是在恨之狼的帮助下才诞生的。

拴牢你心中的恨之狼,不要把伤害他人视为理所当然

恨之狼既牢牢地根植于人类过去的进化史中,也深深地生活在当今每个人的大脑中,你需要的是坦诚面对。

毫无疑问,你自己心里那条恨之狼需要**,但这条狼潜藏在你意识的阴影深处并不是你的错,事实上它给你带来的痛苦可能比带给其他人的都要多。现实而坦诚地面对这条恨之狼,可以带来自我同情。不但如此,也会让你在为人处世的时候更加小心。尤其是当你和邻居争论时,教育孩子时,工作中面临别人对你的批评时,你感到自己被不公正地对待或者被耍得团团转时,你就会意识到这条狼要跳出来搅浑水了。

当你看晚间新闻的时候,或者仅仅是在听孩子们吵闹的时候,有时候你会感到这条恨之狼主宰了人类的存在。

爱和与其他人的关联有点像一片广阔的天空,而对抗和争斗则是飘过这片天空的黑云,黑云显然更容易受到关注。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和人之间的互动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协作的色彩。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都会经常性地抑制那条恨之狼,并修复它所造成的损伤,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恢复到积极乐观的合理状态。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在绝大多数的人心中,爱之狼都要比恨之狼大得多、强得多。这两条狼生存在每个人的心里,彼此纠缠在一起。你是没有办法杀死那条恨之狼的,恰恰相反,这种尝试其实是在造就那些你想要消灭的东西。但是你可以好好地看住这条狼,拴牢它,限制它带来的警惕心理,不要把伤害他人视为理所当然。要试着限制委屈、不满、怨恨、轻蔑、偏见等陋习,与此同时,要滋养和鼓励心中的那条爱之狼。